(共18张PPT)
记叙文专题复习
标题、段落的含义及作用
1、掌握理解题目含义,分析题目作用,品析题目的方法。
2、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能够运用所学方法准确灵活答题。
学习目标:
常见主要题型
1.标题的含义是什么?
2.标题的作用是什么?
3.这个标题好不好?为什么?
4.文章为何以“XX”为题?谈谈你的理解。
(一)揣摩标题的含义
大目标化解成小目标,一个个击破,取得最后成功。
一、说说你对题目“走一步,再走一步”的理解。
表层含义:
深层含义 :
父亲鼓励我一步步走下悬崖
1、联系文章内容分析(表层含义)
2、结合文末主旨句分析(深层含义)
回归文本,初探方法
解析:揣摩标题关键字“走”
全文写“我”爬上悬崖却恐惧得不敢爬下来,后来是在父亲指点鼓励下“我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
“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 …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 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因此文题具有更深层的含义,暗含人生哲理。
一、理解表层含义
二、揣摩深层含义
方法小结
联系全文内容
结合文章主旨
(二)分析标题的作用
表明写作对象
体现主要内容
贯穿全文线索
揭示情感主旨
引起读者兴趣
以人或物作为文题的文章,其题目里指出的人或物就是文章的写作对象。 如《藤野先生》《邓稼先》
很多题目对文章所叙之事或关键情节的概括,如《最后一课》
标题是贯穿全文始终的线索如《背影》
开头设疑——点出背影,望父买橘——刻画背影,父子分手——惜别背影,结尾思念——再现背影,这样就以“背影”为线索把各部分内容组织起来。
文题直接揭示了文章的主旨,或含蓄地传达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如《再塑生命 》的深层含义是在莎莉文老师的教育下,“我”的灵魂被唤醒,再次拥有“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这正是文章的主旨,文题点明主旨。
百合花 一九四六年的中秋。 ………… 我们走进老乡的院子里,只见堂屋里静静的,里面一间房门上,垂着一块蓝布红额的门帘,门框两边还贴着鲜红的对联。我们只得站在外面向里“大姐、大嫂”的喊,喊了几声,不见有人应,但响动是有了。一会,门帘一挑,露出一个年轻媳妇来。这媳妇长得很好看,高高的鼻梁,弯弯的眉,额前一溜蓬松松的留海。穿的虽是粗布,倒都是新的。我看她头上已硬挠挠的挽了髻,便大嫂长大嫂短的向她道歉,说刚才这个同志来,说话不好别见怪等等。她听着,脸扭向里面,尽咬着嘴唇笑。我说完了,她也不作声,还是低头咬着嘴唇,好像忍了一肚子的笑料没笑完。这一来,我倒有些尴尬了,下面的话怎么说呢!我看通讯员站在一边,眼睛一眨不眨的看着我,好像在看连长做示范动作似的。我只好硬了头皮,讪讪的向她开口借被子了,接着还对她说了一遍共产党的部队,打仗是为了老百姓的道理。这一次,她不笑了,一边听着,一边不断向房里瞅着。我说完了,她看看我,看看通讯员,好像在掂量我刚才那些话的斤两。半晌,她转身进去抱被子了。 通讯员乘这机会,颇不服气地对我说道:“我刚才也是说的这几句话,她就是不借,你看怪吧!……” 我赶忙白了他一眼,不叫他再说。可是来不及了,那个媳妇抱了被子,已经在房门口 了。被子一拿出来,我方才明白她刚才为什么不肯借的道理了。这原来是一条里外全新的新花被子,被面是假洋缎的,枣红底,上面撒满白色百合花。 ………… 卫生员让人抬了一口棺材来,动手揭掉他身上的被子,要把他放进棺材去。新媳妇这时脸发白,劈手夺过被子,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自己动手把半条被子平展展地铺在棺材底,半条盖在他身上。卫生员为难地说:“被子……是借老百姓的。” “是我的——”她气汹汹地嚷了半句,就扭过脸去。在月光下,我看见她眼里晶莹发亮,我也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这象征纯洁与感情的花,盖上了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脸。
在冬夜里歌唱的鱼
①天空是一片灰蒙蒙的苍茫,鸟儿离开了岑寂的北方。火烧云沉到山那一边。山岗上,风一阵冷过一阵,蒿草在风中萧瑟。目光越过一道道山梁,一个人的影子就会在昏暗中挟裹着晚风,逐渐清晰。我和妹妹就在这样的黄昏,在这样的山梁上等待父亲,还有父亲手中的鱼。
②父亲手中提着一尾胖头鱼,这种鱼头重尾轻,是乡村廉价的鱼,很适合我父亲的购买能力。父亲微薄的工资,要养活一家六口,只能偶尔买这种鱼。他很少笑,只在递给我们拴鱼的草索时“嘿嘿”几声。在夜色中,牙齿很白,这是他留给我最深的印象。
③我飞跑着,把鱼交给母亲。妹妹在身后摇摇晃晃地追赶。母亲接过鱼,刮鳞、剔腮、破肚,把整条的鱼分成小块,娴熟而又忙乱。当菜籽油的香味混合着松枝腾起的浓烟弥敞开来的时侯,厨房成了温暖的心脏,召集一家人围拢到一起,催促着母亲往炉膛添柴。火舌从灶口舔出来,母亲的影子贴上后墙,忽大忽小,斑驳摇曳。罡风缠绕窗棂发出呜咽,屋里的温度升起来,热量向着寒冷四散突围。
④锅中的水,沸腾起来了。咕噜咕噜,鱼开始在水中歌唱,由一个声部转入另一个声部。这是世间最美的音乐,传递口福的信息。大姐在这时也不忘记做弟妹们的表率,装模作样地伏在灶台做作业;二姐用桃木梳梳她又黑又粗的长辫,眼睛随着腾起的蒸汽升高;妹妹和我,绕着灶台打架,虚张声势,有别于平日里泄愤的争斗,而是在幸福的预感中,矫揉造作,故作娇嗔。父亲黝黑、冷峻的脸上露出慈爱和笑容,虽然沉默独坐,而他内心必然掠过一阵阵瞬间的喜悦,眼前的景象是他的成就。
⑤不知道时间过了多久,母亲撮起嘴,吹锅盖上的蒸汽。揭开锅盖,如同揭开一个谜底。鱼怎么样了 母亲撒下大把翠绿的葱丝,鲜红的辣椒。锅盖合上时,她用毛巾环绕住锅与盖的缝隙,让蒸汽闷在锅里,但仍挡不住渗出异香。
⑥鱼熟了,母亲只吃鱼汤泡饭。她拨开我们几个孩子贪婪的交叉着的筷子,挑出一块大而少刺的鱼肉,放在一只小碗中。在我们茫然的眼神里走出异香氤氲的房间。
⑦寒冷跟随着温暖的小碗,跟随着母亲推开那间草屋的门。温暖的鱼让瞎老爷爷的冰冷的小屋同样获得了温度。老人边吃边有泪水涌出,不知道是不是太辣的缘故
⑧同样是一个冬天的夜晚,这位孤寡老人孤单地走了。临终前,他告诉在场的人,他庆幸的时刻是那个冬夜,因为他吃到了我母亲送给他的鱼。他用手摸着胸口,说:“这里,很暖!”
⑨另一个冬天。黄昏,我们不再去那个山岗张望。我父亲在这年的秋天去世了。妹妹的黄发已经扎成了小辫,我们渐渐长大成人。但我们常常想念那样的冬夜,温暖只会在寒冷中感知,冬夜是我人生最初的一门课程。
⑩严寒来袭时,需要取暖,并且不让一个人孤单。
题型展示:
一、《百合花》这一题目有何作用?
二、文章以《冬夜里歌唱的鱼》为题,有何妙处?
概括文章内容:新媳妇把印有百合花图案的新被子借给解放军。
点明中心:象征着军民纯洁高尚的感情
1、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煮鱼的声音给一家人带来的温馨和快乐;
2、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
3、概括了文章的内容;
4、含蓄的点明了文章的中心。
知识补充:
标题风格:准确鲜明、新颖巧妙、
简洁凝练、含蓄隽永。
标题特点:运用某种手法(修辞、符号等)。
标题作用:
1、贯穿全文的线索
2、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兴趣
3、概括了文章的内容
4、 点明了文章的中心
5、交代了文章的记叙(写作)对象
小结:题目的作用
1、理解文本内容。
2、明确题目特点、风格和作用。
(三)梳理 解题思路
1. 揣摩标题含义
先看标题的本义,再思考深层含义。
2.分析标题作用
表明写作对象、体现主要内容、贯穿全文线索、揭示情感主旨。
3.最后分析其效果
生动形象、新颖含蓄、意味深长、耐人寻味、引起阅读兴趣,增加可读性。
段落的作用
开头段落
内容上:1.概括具体内容
2.开篇点题
结构上:1.总领全文,引出下文
2.照应标题
3.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段落的作用
中间段落
内容上:1.概括具体内容
2.表达情感,点明中心
结构上:1.承接上文作用,开启下文作用,
承上启下作用
2.照应标题或者前文
段落的作用
结尾段落
内容上:1.概括具体内容
2.点明中心,升华主旨
结构上:1.总结上文(全文)
2.照应标题或前文
3.设置悬念,戛然而止,引发思考。
景物或环境描写语段的作用
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渲染……气氛。
2.表现(或烘托)人物的……的心情、性格。
3.为下文埋下伏笔或做铺垫。
4.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5.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增强文章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