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田忌赛马教案(共2个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16 田忌赛马教案(共2个课时)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18 21:48: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田忌赛马》教学方案
教材解析
《田忌赛马》是统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2篇精读课文,本文讲述的是战国时期齐国军事家孙膑帮助齐国大将田忌在和齐威王赛马时转败为胜的故事。这篇课文按照故事情节发展的顺序,以“赛马”为线索,生动记叙了战国时期齐国大将田忌与齐威王赛马,孙膑仔细地观看比赛,巧用智谋,用相同的马调换一下出场顺序,就取得胜利的故事,表现了孙膑的足智多谋。在这里边我们不难看出科学思想方法的巨大作用。世间的万物无不处于运动发展和变化之中,只要具备了一定的条件,就可能发生向对立面的转化。也说明不论做什么事都要细致观察,认真思考,采用恰当的方法,才能取胜。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策、荐”2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书写“赢、拳、擦、策、荐”等5个汉字;理解“赏识、胸有成竹、信任、对阵、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兴致勃勃、遥遥领先、不动声色、好奇、出谋划策、引荐”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
3.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来感悟人物的情感及性格特点,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学习他认真分析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抓住细节描写感悟人物的情感及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
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生字词,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
1.战国时期,齐国的贵族喜欢赛马。赛马前,每个人根据自己的马奔跑的速度,把马分成上、中、下三等。比赛时,这三种马各赛一场,谁的马赢的次数多,谁就获胜。战国时期齐国名将田忌也参加了一场赛马,赛马的情况是怎样的?结果如何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看。
2.教师板书课题——田忌赛马,学生齐读课题。
二、预习检测
1.简介出处。
田忌赛马出自《史记》卷六十五:《孙子吴起列传第五》。
《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该书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四史”之首,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鲁迅称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史记》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同时,《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
2.司马迁简介。
司马迁(公元前145年-公元前90年):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中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3.人物介绍。
田忌:生卒年不详,姓,田氏(亦作陈氏),名忌,字期,又曰期思,封于徐州(今山东滕州南),故又称徐州子期。战国时期齐国名将。
孙膑:生卒年不详,其本名孙伯灵,是中国战国时期军事家。出生于阿、鄄之间(今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北),是孙武的后代。唐德宗时将孙膑等历史上六十四位武功卓著的名将供奉于武成王庙内,被称为武成王庙六十四将。宋徽宗时追尊孙膑为武清伯,位列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齐威王(公元前378年―公元前320年)以善于纳谏用能,励志图强而名著史册。相传他继位之初不理政事,谋士淳于髡乃以隐语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王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听了谋臣的建议,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法制,选贤任能,成就了一番伟业。齐威王礼贤重士,修建稷下学宫,广招天下贤士议政讲学,成为当时的学术文化中心。
4.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朗读时画出生字新词,注意读准生字字音。
5.检测字词预习情况。
(1)出示字词,指名认读,注意变色的字。教师纠正字音,学生识记生字和词语。
(2)重点字指导。
赢、拳、擦、策、荐
(3)词语解释。
赏识:认识到别人的才能或作品等的价值而给予重视或赞扬。(多用于上对下)。
胸有成竹:比喻办事以前,已经有全面的设想和安排。
出谋划策:意思是制定计谋策略。多指为人出主意。
摩拳擦掌:意思是形容战斗或劳动之前,人们精神振奋,跃跃欲试的样子。
三、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教师可使用情境课文播放诵读版,帮助学生初步感知文本。)
第一部分(1-2):孙膑看了田忌同齐威王及贵族们的几场赛马,发现了取胜的策略。(孙膑观赛,发现策略。)
第二部分(3-10):田忌在孙膑指点下,同齐威王及贵族们约好一起赛马。这一部分主要写田忌和孙膑的对话和他们说话时的动作、神态。(孙膑献策,准备赛马。)
第三部分(11-16):孙膑帮助田忌用调换出场顺序的办法战胜了齐威王,点明孙膑以智谋取胜。(调换顺序,以智取胜。)
2.再读课文,试着了解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
(1)起因:孙膑看了田忌同齐威王及贵族们的几场赛马,发现了取胜的策略。
(2)发展:田忌在孙膑指点下,同齐威王及贵族们约好一起赛马。
(3)高潮:孙膑帮助田忌用调换出场顺序的办法与齐威王赛马。
(4)结局:田忌胜两场输一场,赢了齐威王。
3.再读课文。
四、总结提高
我们知道田忌与齐威王赛马,田忌赢了。田忌是如何赢了齐威王的呢?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五、拓展延伸
马陵之战
公元前343年,魏惠王派兵大举进攻韩国。韩哀侯异常心慌,派人星夜求救于齐。于是,齐任命田忌为大将,孙膑为军师,统兵数万去救韩国。孙膑决定改变战术,以计胜之。第二天,他让军士把为10万人做饭用的锅灶减为5万人的,第三天减为3万人的,以此迷惑魏军。魏军果然上当,将军庞涓亲率精锐骑兵, 昼夜兼程地沿着齐军的方向猛追不舍。齐军在马陵设伏,果然魏军在黄昏时分赶到了马陵道。齐军万箭齐发,魏军大败。庞涓也死于乱军之中。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马陵之战。
六、布置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生字,欣赏赛马过程。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田忌赛马”这课的生字、词语,初步感知了本文的主要内容,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文本,了解孙膑谋略的过人之处!
2.板书课题——田忌赛马。
二、感悟课文
1.读课文1-2自然段,想一想,从中我们能得到什么信息?
(1)孙膑是齐国大将田忌的门客,田忌对他非常赏识。
①交代了故事的人物。
②田忌赏识孙膑,所以田忌能听取孙膑的计策。
(2)田忌经常同齐威王及贵族们赛马。孙膑看了几场比赛后发现,大家的马脚力相差不多,而且都能分成上、中、下三等。
③田忌同齐威王及贵族们经常赛马。
④田忌发现马的脚力都差不多,而且都能分成上、中、下三等。
2.赛马常规的出场方式是什么样的呢?
首先:上等马对上等马。
接着:中等马对中等马。
然后:下等马对下等马。
3.朗读指导:
这样的赛马出场方式,田忌想一定获胜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孙膑却有办法保证田忌在赛马时获胜,他是怎么办到的呢?
(1)“将军,我有个办法,保证能让您在赛马时获胜。”
陈述语气,表现出孙膑的胸有成竹。
(2)“你是说换几匹更好的马?”
疑问语气,表现出田忌心中的迷惑不解。
(3)“一匹也不用换。”
读这句话时要用沉稳、不紧不慢的语气,表现出孙膑的沉着。
(4)“那怎么能有赢的把握呢?”
用稍低沉的语调,表现出田忌疑惑没有信心的样子。
(5)“将军请放心,按照我的主意办,一定能让您赢。”
读这句话时要用十分坚决的语气,表现出孙膑很有把握的样子。
4.田忌和齐威王的对阵就要开始了,最终结果如何?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呢?让我们走进课文去寻找答案吧!
阅读10到16段,画出有关三场比赛对阵阵容和比赛结果的语句,想一想:
(1)这次赛马前后,田忌的表情有怎样的变化?分别代表了什么?
第一场,田忌先用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齐威王的马遥遥领先。田忌输了,但他不动声色,一点儿都不着急。
“从不动声色、一点儿也不着急”看出田忌胸有成竹,如果你是田忌或齐威王,此时你会想些什么?
齐威王:我的马就是比你的强,不管你怎么换,我都会赢的。
田忌:比赛结果一定会让你大吃一惊的。
最后一定是我赢。
……
接着,第二场比赛开始了。田忌用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胜了第二场。田忌微微一笑。
“微微一笑”是对胜负早已了然于心的笑,是获胜的笑,是因孙膑办法高明而得意的笑。
第三场,田忌用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又胜了一场。田忌满意地笑了。
“满意地笑了”饱含胜利的喜悦,笑容中满是对孙膑的赏识。
(2)还是原来的马,孙膑只是对马的出场顺序作了调整,为什么就能使得田忌稳操胜券?
孙膑善于观察、认真思考、仔细分析、勇于打破常规;
大家的马脚力相差不多,而且都能分成上、中、下三等。还是原来的马,只需要调换一下马的出场顺序,就可以转败为胜,这就叫做想办法灵活应变。
5.读课文第1—10自然段,思考:为什么孙膑能想出这个好主意呢?
(1)大家的马脚力相差不多,而且都能分成上、中、下三等。(善于观察)
(2)“将军请放心,按照我的主意办。一定能让您赢。”(善于思考)
(3)大家的马脚力相差不多,而且都能分成上、中、下三等。(知己知彼)
6.从你的品读中可以看出田忌是一个怎样的人?孙膑呢?齐威王呢?一边默读课文,一边在文中找出有关的描写片段画出来。
(1)田忌是一个善于纳贤、任贤举能的人。
①孙膑是齐国大将田忌的门客,田忌对他非常赏识。
②田忌很信任孙膑,决定全听他的。
(2)孙膑是一个足智多谋的人。
①孙膑看了几场比赛后发现,大家的马脚力相差不多,而且都能分成上、中、下三等。
②一天, 孙膑对田忌说:“将军,我有个办法,保证能让您在赛马时获胜。”
③孙膑胸有成竹地说:“将军请放心,按照我的主意办。一定能让您赢。”(“胸有成竹地说”是写孙膑早已思考成熟。“按照我的主意办”是写孙膑具有必胜的信心。)
④田忌和齐威王的对阵就要开始了。比赛双方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观众们也兴致勃勃地猜测着比赛结果。就在这时,孙膑把田忌请到一边,悄悄地把办法告诉了他。
(3)齐威王是一个知人善任的人。
①齐威王好奇地向田忌:“你这样安排马的出场顺序,是不是有人给你出谋划策了 ”
②后来,齐威王任命孙膑为军师。
7.学完本课后,你能试着复述这篇文章吗?
复述要清楚,要交代清楚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可以采用详细复述、简要复述和创造性复述的方法。
简要复述:不要遗漏故事的主要情节和关键信息;
对话要注意采用转述的形式。
详细复述:尽量完整地保留原文的内容,可做适当压缩。
创造性复述:可以在适当的地方合理丰富情节。
三、课堂小结
田忌和齐威王赛马,是智力的比赛,不是力量的比赛,田忌的胜利是孙膑智慧的胜利,齐威王的失败是不善于动脑思考的失败。本文通过讲述齐国大将田忌在孙膑的帮助下,通过改变马的出场顺序,在与齐威王的赛马中取得胜利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事时要科学分析,扬长避短的道理。
四、拓展延伸
1.历史上有不少像“田忌赛马”这样运用谋略取得胜利的故事,找一找相关资料,和同学交流。
长勺之战 赤壁之战 淝水之战……
2.
赤壁之战
曹操统一了北方之后,剩下能与他对抗的,就只有在长江一带的孙权和在湖北一带的刘备了。
公元208年,曹操带了20万大军(对外号称 80万)南下。刘备退守湖北武昌,此时他只有军士两万多人。在军师诸葛亮的建议下,他决定与孙权共同抗曹。诸葛亮向孙权指出,曹操虽然人多,但其中有七八万是刚投降的荆州士兵,这些人主要是水军,是作战的主力,但他们不一定真心服从曹操。而北方的曹操士兵,不善于水战,长途而来生病的也很多。这些分析使孙权看清了形势,同意派大将周瑜带领三万军士与刘备一起战斗。
曹军驻扎在赤壁(今湖北嘉鱼县东北,又一说在今湖北赤壁市),曹操下令用铁索把战船锁在一起,以便北方士兵在船上行走。诸葛亮和周瑜都决定用“火攻”的方法进攻曹操。一天夜里,刮起了东南风。周瑜派部下黄盖假装投降曹操,带着十艘战船,船上装着灌了油的柴草,向曹军驶去。接近曹军时,他们同时点火,火船顷刻向曹操的战舰驶去,曹军战舰因为锁在一起,一时无法解开,不一会便成了一片火海。火又烧到了岸上,曹军死伤很多。
赤壁之战后,全国形势发生了变化。曹操退回北方。曹操死后,公元220年,他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立,国号为“魏”,都城为洛阳。刘备乘机占据了荆州大部分地方,又向西发展,在公元221年,也自立为帝,国号为“蜀”,建都成都。孙权则巩固了在长江中下游的势力,公元 222年称王,国号“吴”,都城为建业(今南京)。三国鼎立的局面,直至公元280年西晋灭吴才结束。
五、作业布置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课文中再次感受孙膑的过人智慧。
2.完成小练笔——续写田忌和孙膑第二次见面的场景。
3.搜集孙膑的资料,更深入地了解这一位名将,学习他的过人智慧。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