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跳水教案(共2个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17跳水教案(共2个课时)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18 21:51: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跳水》教学方案
教材解析
《跳水》 是统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3篇主体课文,这篇课文叙述了在一艘外国轮船上发生的故事:一只猴子把船长儿子戴的帽子挂到了桅杆最高的横木的一头,孩子为了追回帽子,走上横木。在万分危急的时刻,船长急中生智,命令儿子跳水,水手及时下水抢救,终于使孩子转危为安。故事蕴涵着这样的道理:事物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我们要根据情况的变化采取相应的果断行为。课文叙事清楚,情节紧张。按事情的发展变化,可以分四部分来理解,也可以根据故事的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局来分析。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学会“肆、桅”等7个会认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书写“艘、航”等14个会写字;正确读写“风平浪静、显然、放肆、龇牙咧嘴、桅杆、心惊胆战”等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理清课文的层次。
3.学习课文,结合课文内容和人们当时的神态、动作、语言等体会孩子当时的危险处境。
4.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5.抓住文中重点词句进行品读,体会船长在危急时刻急中生智、沉着果断处理问题的人格魅力,教育学生学习船长遇事沉着镇静、机智果断的好品质。
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层次,体会孩子当时的危险处境
教学难点
体会船长在危急时刻急中生智、沉着果断处理问题的人格魅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生字词,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
1.跳水是中国体育运动项目的强项之一,但是在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笔下,跳水却有着完全不同的意义,让我们走进小说《跳水》 。
2.教师板书课题——跳水,学生齐读课题。
二、预习检测
1.介绍作者。
列夫·托尔斯泰,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的文学作品在世界文学中占有第一流的地位。代表作有《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复活》以及自传体小说三部曲《幼年》《少年》《青年》等。
列宁对他的评价是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是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高尔基对他的评价是“不认识托尔斯泰者,不可能认识俄罗斯。”
2.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朗读时画出生字新词,注意读准生字字音。
3.检测字词预习情况。
(1)出示字词,指名认读,注意变色的字。教师纠正字音,学生识记生字和词语。
(2)重点字指导。
艘:注意右边部分是“叟”,有一竖。
肆:注意右下部分有两横。
(3)多音字学习。
(4)词语解释。
三、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一只顽皮的猴子在船上蹦来蹦去,成为了水手们的笑料。它越发放肆,摘掉了船长儿子的帽子,爬上了桅杆,孩子恼羞成怒,追了上去,一直到了桅杆顶上的横木上。他虽然取得了帽子,但也把自己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如果一失足就会摔到甲板上,落个粉身碎骨,即使不失足,也难以转身走回。在场所有人都提心吊胆,为孩子处境担忧。孩子的父亲——船长用枪“逼”着孩子跳水。最后,孩子得救了。
2.在课文中标画出故事中有哪些角色,简单说明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水手们拿猴子取乐 猴子逗孩子 孩子追猴子,发生了危险 船长要孩子跳水,水手们把孩子救上船。
3.理清文章脉络。
(1)第一部分(1):讲帆船上由于水手们拿猴子取乐,一只猴子十分放肆。
(2)第二部分(2—3):讲猴子戏弄孩子,孩子爬上桅杆追猴子。
(3)第三部分(4):讲孩子走上最高横木,遇到生命危险。
(4)第四部分(5—6):讲船长命令孩子跳水,水手们把孩子救上船。
4.用简单的语言说说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果。
(1)起因:帆船上由于水手们拿猴子取乐,一只猴子十分放肆。
(2)发展:猴子戏弄孩子,孩子爬上桅杆追猴子。
(3)高潮:孩子走上最高横木,遇到生命危险。
(4)结局:船长命令孩子跳水,水手们把孩子救上船。
5.再读课文。
四、总结提高
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并根据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理清课文层次。故事中水手们的表现如何推动情节的发展?船长的办法又好在哪里呢?下节课我们一起去研读!
五、布置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利用课余时间搜集有关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和同学交流。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跳水”这课的生字,词语,初步感知了本文的主要内容,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文本,感知猴子、孩子、船长之间的“精彩片段”!
2.板书课题——跳水。
二、感悟课文
1.阅读课文第一段,思考:这段写了什么内容?从哪些地方看出猴子非常放肆?猴子为什么会放肆起来?
(1)这一天风平浪静,水手们都在甲板上。
进行环境描写,为下文“跳水”做铺垫。
(2)一只猴子在人群里钻来钻去,模仿人的动作,惹得大家哈哈大笑。它显然知道大家拿它取乐,因而更加放肆起来。
从“钻来钻去、模仿人的动作”这些词语中可以看出猴子非常放肆;水手们拿猴子取乐,所以猴子更加放肆。
2.课文多次描写水手们的“笑”,把相关语句找出来,说说这几次“笑”与故事情节发展的联系。
猴子忽然跳到他面前,摘下他的帽子戴在自己的头上,很快地爬上了桅杆。水手们又大笑起来,只有那个孩子哭笑不得,眼巴巴地望着猴子坐在桅杆的第一根横木上,摘下帽子来用牙齿咬,用爪子撕,好像故意逗他生气。孩子吓唬它,朝着它大喊大叫。猴子不但不理,还撕得更凶了。
水手们笑得更欢了,孩子却气得脸都红了。他脱了上衣,爬上桅杆去追猴子。
(1)说说这些语句是怎么推动情节发展的?
他们的笑声加上猴子的戏弄,使得孩子更加生气,致使孩子做出冲动的举动——爬上桅杆去追猴子,故事进入高潮。
(2)“哭笑不得”什么意思?孩子为什么哭笑不得?
哭也不是,笑也不是。形容处境尴尬,不知如何是好;孩子对猴子摘下自己的帽子戴在它头上行为感到哭笑不得。
3.读课文第2—4自然段,用课文中的句子说说孩子为什么爬上桅杆?
(1)猴子忽然跳到他面前……水手们又大笑起来,……用牙齿咬,用爪子撕……
猴子逗孩子,水手们在一旁“都笑起来”,孩子“哭笑不得”,很尴尬。
(2)猴子不但不理,还撕得更凶了。
水手们笑得更欢了,孩子却气得脸都红了……
这时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很生气,于是爬上桅杆去追猴子,想制服它。
(3)猴子比他更灵巧,转身抓着桅杆又往上爬。
……
猴子还时不时回过头来逗孩子生气。爬到了桅杆的顶端,它用后脚钩住绳子,把帽子挂在最高的那根横木的一头,然后坐在桅杆的顶端,扭着身子,龇牙咧嘴做着怪样。……孩子气极了,……走上横木去取帽子。
猴子越来越放肆,竟然将孩子的帽子挂在最高的横木的一头,孩子忍无可忍,气愤到了极点,于是走上了最高的横木去取帽子。
4.孩子此刻处境如何?从哪儿看出来的?
十分危险
(1)这时候,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命了。即使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有个人吓得大叫了一声。
这一方面说明水手们对孩子遇到生命危险的担心和害怕,也从侧面反映出孩子已处于难以挽救的危险境地。
(2)孩子听到叫声往下一望,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
5.哪些词语可以用来形容孩子此时的处境?
千钧一发 危在旦夕 迫在眉睫 万分危急
6.此时孩子的处境如此危险,你能想出什么好的办法救这个孩子?
在甲板上铺上海绵垫;在甲板上铺上被褥;让水手围成一圈手拉手在下面接着;找直升飞机;让水手上去救孩子……
7.课文中的父亲是怎样做的呢?
正在这时候,船长从船舱里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就立刻瞄准儿子,喊道:“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孩子心惊胆战,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的,没听明白他爸爸的话。船长又喊:“向海里跳!不然我就开枪了!一!二!”刚喊出“三” ,孩子纵身从横木上跳了下来。
(1)默读这部分课文,交流:“正在这时候”指什么时候?
“这时候”是指孩子面临生命危险的紧急关头。
(2)“正在这时候,船长从船舱里走了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这句话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过渡句,上文讲孩子处境险恶,下文讲船长出来果断处理。
(3)船长为什么要用枪瞄准孩子,命令他跳水?
这时,要救孩子,唯一的方法就是跳水了,前进、转身都不行,很容易会摔下来,必然粉身碎骨。船长担心孩子不当机立断,所以一再提到“开枪”。
(4)用七个“!”和两次“开枪”有什么意义?
说明船长说话语气的强硬,逼迫孩子跳水的决心。
(5)在那个危急时刻,船长是怎么想的?他的办法好在哪里?
因为发现自己的儿子处境危险,如果孩子横木上走回去,就有跌下来的危险,摔到甲板上必然粉身碎骨,没有生还的可能;而跳入水中,既不会伤害到身体,又有水性好的水手们能迅速地打捞他,使他能够脱离危险。
从当时的情形来看,跳水是最好的办法。
8.船长这样做的结果怎样?
扑通一声,孩子像颗炮弹一样扎进了海里。二十来个勇敢的水手已经跳进了大海: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
(1)“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一句中短暂的“四十秒钟”和后面的“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这里互相矛盾吗?
四十秒钟非常短,可是时间宝贵,人们救人心切,已经觉得四十秒钟太长了。
(2)这段和课文题目有什么关系?作者要赞扬什么?
末尾照应课题,“跳水”是事情发展的结局。课文以解决问题的方法——跳水做题目,这既与故事情节的发展紧密相关、又突出了船长处事的果断。
9.如果孩子没有跳水,父亲会不会开枪?为什么?
船长不会真的开枪。他说开枪只是为了吓唬孩子,让他尽快地跳入海里,因为这样是唯一拯救他的办法。
10.你认为这是一个怎样的父亲?
临危不惧、当机立断、急中生智……
11.再读课文,文中的水手、猴子、孩子、船长是怎样联系在一起的?
三、课堂小结
课文讲述了一个十分惊险的故事:一只猴子把船长儿子戴的帽子挂到了桅杆顶端最高的横木一头,孩子为了追回帽子,走上横木。在万分危急的时刻,船长急中生智,命令儿子跳水,使孩子转危为安,表现了船长的沉着、果断、机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事物之间的联系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我们要根据情况采取相应的果断行为。
四、拓展延伸
1.说一说:
(1)此时此刻,你想对船长的儿子说些什么?
你为了赢回一点儿面子,险些失足跌到甲板上,差点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这不是勇敢,而是莽撞。今后做事一定要想想后果……
(2)此时此刻,你想对船长说些什么?
你表现出的沉着、果断、机智,源自你丰富的经验和超人的智慧,以及你对孩子深切的爱,展现了你极大的人格魅力。
(3)此时此刻,你想对水手们说些什么?
开玩笑应当看场合、对象,有时玩笑会酿成悲剧。
2.积累列夫·托尔斯泰的名言。
五、作业布置
1.课外利用课余时间收集列夫托尔斯泰的名言名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再次体会孩子得救惊心动魄的场面。
3.完成相应课时训练。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