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威尼斯的小艇 示范教案 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18 威尼斯的小艇 示范教案 2课时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19 06:53: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威尼斯的小艇》教学方案
教材解析
《威尼斯的小艇》 是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第1篇主体课文。这篇课文以小艇为载体,为我们展示了威尼斯这座水上名城特有的风光。课文从作者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所见所感入手,首先交待了小艇是威尼斯的主要交通工具,接着介绍了小艇独特的构造特点,然后讲了船夫的高超驾驶技术,最后详细介绍了小艇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抓住事物特点并把人的活动同景物、风情结合起来进行描写,是本文表达上的主要特点。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是使学生领略水城的风情,感受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二是使学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学会“尼、艄”等7个会认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书写“尼、斯”等15个会写字;正确读写“纵横交错、手忙脚乱、祷告、雇定”等词语。
2.学习课文,了解课文从几个方面介绍小艇的写作方法,并以此为依据理清课文层次。
3.领会抓住事物特点写的表达方法,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写作方法,领会作者抓住特点和把人的活动同事物、风情结合起来描写的表达方法。
4.了解威尼斯独特地理风貌、小艇的特点及它同威尼斯水城的关系,感受威尼斯的风光美、小艇的形态美。
教学重点
领会抓住事物特点写的表达方法,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写作方法,领会作者抓住特点和把人的活动同事物、风情结合起来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了解威尼斯独特地理风貌、小艇的特点及它同威尼斯水城的关系,感受威尼斯的风光美、小艇的形态美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生字词,搜集威尼斯的相关资料,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
1.播放情境课文:
(1)要求学生边听边想,哪些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2)学生交流(河道多、桥梁多、名胜多、岛屿多、小艇多)
2.这就是意大利的古城——威尼斯。全城有117条纵横交错的大小河道,靠400多座桥梁把他们连结起来。有“水城”、“百岛城”之称。威尼斯的小艇同样闻名于世。小艇是威尼斯主要的交通工具,等于我们大街上的汽车。下面让我们一起跟随美国著名作家马克 吐温到威尼斯去了解那里的小艇。
3.教师板书课题——威尼斯的小艇,学生齐读课题。
二、预习检测
1.介绍作者。
马克·吐温(Mark Twain):美国作家、演说家。“马克·吐温”是他的笔名,原是密西西比河水手使用的表示在航道上所测水的深度的术语。代表作品有小说《百万英镑》《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等。
他一生写了大量作品,题材涉及小说、剧本、散文、诗歌等各方面。从内容上说,他的作品批判了不合理现象或人性的丑恶之处;从风格上说,专家们和一般读者都认为,幽默和讽刺是他的写作特点。
2.相关资料介绍。
威尼斯:
是意大利东北部著名的旅游与工业城市,亚得里亚海威尼斯湾西北岸重要港口,威尼斯别名“亚得里亚海的女王” “水都” “桥之城”及“光之城”,堪称世界最浪漫的城市之一。威尼斯的风情总离不开"水",蜿蜒的水巷,流动的清波,宛若默默含情的少女,眼底倾泻着温柔。其建筑、绘画、雕塑、歌剧等在世界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威尼斯有着“因水而生,因水而美,因水而兴”的美誉,享有“水城”、“水上都市”、“百岛城”、“桥城”等美称。
3.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朗读时画出生字新词,注意读准生字字音。
4.检测字词预习情况。
(1)出示字词,指名认读,注意变色的字。教师纠正字音,学生识记生字和词语。
(2)重点字指导。
(3)多音字。
(4)词语解释。
三、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课文从作者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所见所感入手,首先交待了小艇是威尼斯的主要交通工具,接着介绍了小艇独特的构造特点,然后讲了船夫的高超驾驶技术,最后详细介绍了小艇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2.默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第一部分(1):讲小艇是威尼斯的交通工具,是全文的总起。
第二部分(2-3):讲小艇的样子和坐在舱里舒服的感觉。
第三部分(4):讲船夫驾驶小艇的熟练技术。
第四部分(5-6):讲小艇在威尼斯的作用。
3.读了课文之后,威尼斯的小艇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用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
小艇是威尼斯的重要交通工具,等于大街上的汽车。
4.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小艇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小艇的样子、船夫的技术、小艇的作用
5.再读课文。
四、课堂小结
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并跟随大作家马克·吐温一道欣赏了威尼斯美妙的水上风光,我想大多数同学可能都有一种冲动,就是想马上到威尼斯去看一看,去坐一坐威尼斯的小艇,去感受水上乐园的情趣。下面就让我们齐读课文,再次感受威尼斯小艇的魅力吧!
五、布置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结合课文对威尼斯小艇样子的描述,画出小艇的样子。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威尼斯小艇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马克·吐温游览后,对它情有独钟。小艇有哪些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作家?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寻找答案!
2.板书课题——威尼斯的小艇。
二、感悟课文
1.第一自然段在文中有何作用?默读第1自然段举手回答。
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河道纵横交错,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等于大街上的汽车。
小艇是威尼斯主要的交通工具;总起全文、点明中心。
2.想一想:第一自然段的前半句与后半句之间的关系,用一个恰当的关联词把它连起来。
因果关系;因为河道纵横交错,所以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
3.小艇的样子到底有什么样的特点?
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儿像独木舟。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①小艇有哪些特点?
长、窄、深,两头翘起,轻巧灵活。
②作者是怎样把小艇的特点写具体的呢?
a.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儿像独木舟。
第一句写制作比较讲究,长、窄、深,联想到“有点像独木舟”。用“独木舟”比喻小艇,说明小艇‘又窄又深’的特点。
b.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
写小艇的形状,“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能使我们想象它静止时的样子。用“新月”比喻小艇,说明小艇两头翘起的特点。
c.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写小艇的行动,“仿佛田沟里的水蛇”,能使我们想象它运动时的样子。用“一条蛇”比喻小艇,说明小艇的行动轻快灵活。
作者主要运用了比喻的方法,对小艇由静到动地描写生动、形象,给人以深刻地印象。我们眼前就出现了小艇的样子、造型,以及它行动起来的感觉。今后我们写作的时候也应该像作者那样做到仔细观察,也要学习这些描写的方法,抓住特点,合理想象,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使我们的文章也同样生动、形象。
4.坐在这样奇特的小艇里有什么样的感觉呢?
我们坐在船舱里,皮垫子软软的像沙发一般。小艇穿过一座座形式不同的石桥。我们打开窗帘,望望耸立在两岸的古建筑,跟来往的船只打招呼,有说不完的情趣。
①皮垫子软软的像沙发一般。(舒服)
②小艇穿过一座座形式不同的石桥。我们打开窗帘,望望耸立在两岸的古建筑。(新鲜)
③跟来往的船只打招呼。(兴奋)
5.坐在这样奇特的小艇里感觉那样舒适、充满情趣,其实这个离不开船夫的驾驶技术,那作者又是怎样具体地写出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呢?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急转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1)“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一句在这里起什么作用?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是中心句,总领全段。下面几句话围绕中心句具体叙述。
(2)读句子,哪些词句说明船夫驾驶技术特别好?
操纵自如、挤过、穿过、急转弯
(3)“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倒退”在这里起什么作用?
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来反衬小艇速度之快,船夫驾驶技术高超。
(4)小结。
第四自然段中“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是中心句,总领全段。下面几句话围绕中心句具体叙述:行船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船夫能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在很挤很窄的地方总能平稳地穿过,还能作急转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往后退”,则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来反衬小艇速度之快,船夫驾驶技术高超。当然,船夫对小艇操纵自如,除了和熟练有关,和小艇奇特的样子也是分不开的。
6.课文一开始就说威尼斯的小艇相当于大街上的汽车,从中我们感受到小艇与人们的关系一定非常密切。那么都有哪些人离不开小艇,他们乘坐小艇去做什么呢?
(1)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交流:谁乘坐小艇去做些什么呢?
(2)根据交流内容完成表格:
谁 坐着小艇 干什么 说明什么
商人
高声谈笑
孩子由成年人伴着
老人带着全家
看戏回家
(3)小结。
谁 坐着小艇 干什么 说明什么
商人 去做生意 小艇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
青年妇女 高声谈笑
孩子由成年人伴着 到郊外呼吸新鲜的空气
老人带着全家 教堂作祷告
一大群人 看戏回家
(过渡)白天,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小艇,夜晚也同样离不开小艇。我们一起去看看晚上的威尼斯。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簇拥在一起的小艇一会儿就散开了,消失在弯曲的河道中,远处传来一片哗笑和告别的声音。水面上渐渐沉寂,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高大的石头建筑耸立在河边,古老的桥梁横在水上,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7.《威尼斯的小艇》最后一自然段的描写突出了什么?前三个句子描写了什么?后三个句子描写了什么?
《威尼斯的小艇》末段描写一动一静,突出了小艇在威尼斯的重大作用。末段前三个句子是动态描写。写半夜时,戏院散场,人们各自乘坐小艇,散开,消失;传来哗笑,告别声。后三个句子是静态描写。写深夜,小艇停泊,水面沉寂,月影摇晃,万物静寂,古城入睡。环境幽静,景象优美、迷人。
8.《威尼斯的小艇》末段的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相结合在课文中起什么作用?
这一段动态和静态相结合的描写,在文中有重要的作用:这些描写说明威尼斯整个城市的动和静都是由小艇的动和静来决定的,突出了小艇的作用,紧扣了文题。动态和静态的先后出现,表现了这座“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既繁华又幽静的特色。动静映衬,真实地反映了威尼斯的风貌。这使文章更加生动具体,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三.总结概括
《威尼斯小艇》是美国作家马克 吐温的一篇写景物的散文,以形神兼备、灵活多变的语句,通过介绍威尼斯小艇的样子、船夫驾驶小艇的高超技术以及小艇的重要作用,为我们展示了威尼斯这座水上名城特有的风光。
四、拓展延伸
读读教材中的 “阅读链接”,想一想,在介绍威尼斯时,三位作家在表达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威尼斯是一个别致地方。出了火车站,你立刻便会觉得;这里没有汽车,要到哪儿,不是搭小火轮,便是雇“刚朵拉”。大运河穿过威尼斯,像反写的“S”;这就是大街。另有小河道四百十八条,这些就是小胡同。轮船像公共汽车,在大街上走;“刚朵拉”是一种摇橹的小船,威尼斯所特有,它哪儿都去。威尼斯并非没有桥;三百七十八座,有的是。只要不怕转弯抹角,哪儿都走得到,用不着下河去。
威尼斯是“海中的城”,在意大利半岛的东北角上,是一群小岛,外面一道沙堤隔开亚得里亚海。在圣马可广场的钟楼上看,团花簇锦似的东一块西一块在绿波里荡漾着。远处是水天相接,一片茫茫。这里没有什么煤烟,天空干干净净,在温和的日光中,一切都像透明的。中国人到此,仿佛在江南的水乡;夏初从欧洲北部来的,在这儿还可看见清清楚楚的春天的背影。海水那么绿,那么酽,会带你到梦中去。
——选自朱自清的《威尼斯》,有改动
威尼斯蓝天的妩媚和夜空的可爱是无法用语言来描绘的。在那明净的夜晚,湖面水平如镜,连星星的倒影也不会有丝毫的颤动。泛舟湖心,四周一片蔚蓝、宁静,真是水天一色,使人仿佛进入绮丽的梦境一般。空气那么清澈、透明,抬头望去,这里的星星似乎远比我们法兰西北部夜空中的星星要多。夜空布满星辰,那深蓝的夜色都变得暗淡了,融入了一片星辉。
如果你想领略一番这儿独有的清新和恬静,你可以在这迷人的夜晚去皇家花园附近,沿着大理石台阶往下,直到运河边上。要是那里镀金的栅栏已经关上,那你可以乘坐一种名叫“刚朵拉”的风格独特的威尼斯小艇,缓缓荡去。到那夕阳余温尚未散尽的石板小路旁,那里就不再会有人来打扰你的宁静。晚风从椴树顶上轻轻吹过,把片片花瓣撒落到水面上,天竺葵和三叶草淡淡的芳香一阵阵向你袭来。
——选自法国乔治·桑的《威尼斯之夜》,薛菲译,有改动
三位作家的相似之处是都运用了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抒发了对威尼斯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五、作业布置
1.苏州被称为“东方威尼斯”,泰国的曼谷被称为“亚洲威尼斯”,斯德哥尔摩被称为“北欧威尼斯”。让我们利用课余时间去收集这些城市的资料比较它们之间的异同,再次领略异国风情。
2.熟读课文,感受威尼斯小艇动态与静态之美。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