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园地》教学方案
教材解析
这是部编版教材五单元下册第七单元的语文园地,内容上包含了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以及日积月累三个大的板块。交流平台主要介绍了在阅读中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感受将美丽的自然风光与人们的活动融为一体的写作方法。词句段运用主要介绍了感受景物动静的变化,选择情景进行仿写;了解语句描写的情景,体会表达上的特点;日积月累让我们理解古诗《乡村四月》,感受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赞美,对劳动人民的喜爱,对劳动生活的赞美之情,积累古诗。
教学目标
1.通过“交流平台”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会在阅读中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感受将美丽的自然风光与人们的活动融为一体的写作方法。
2.通过“词句段运用”的学习,感受景物动静的变化,选择情景进行仿写;了解语句描写的情景,体会表达上的特点。
3.通过“日积月累”的学习,理解古诗《乡村四月》,感受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赞美,对劳动人民的喜爱,对劳动生活的赞美之情,积累古诗。
教学重点
感受景物动静的变化,选择情景进行仿写;
理解古诗《乡村四月》,积累古诗。
教学难点
感受景物动静的变化,选择情景进行仿写。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语文园地。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交流平台”
1.本单元的课文呈现了世界各地丰富多彩的美丽画卷,让我们感受到了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1)《威尼斯的小艇》一文,描写了小艇在水面上灵活穿梭的样子,体现了威尼斯的活力,还描写了夜晚威尼斯的情景,表现了古老水城的静寂。
①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急转弯。
动态描写;生动地写出了小艇在水面上灵活穿梭的样子。
②水面上渐渐沉寂,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高大的石头建筑耸立在河边,古老的桥梁横在水上,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静态描写;描写了夜晚戏院散场后的静寂。
(2)《牧场之国》一文,描写了荷兰牧场上动物们悠闲和安详,也描写了人们挤奶、运奶时的平和与从容,突显了荷兰牧场的宁静之美。
2.小结:恰当地运用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能够呈现景物独特的魅力。
3.拓展积累。
景物描写,是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风景、物体的描写。景物描写主要是为了显示人物活动的环境,使读者身临其境。文学描写的主要对象是人,包括人的生活情景,人的思想感情。世界上,除了人,就是物(人其实也是一种物)。物,包括景物、器物、建筑物等等,这些统称为景物。所以文学描写的对象,其实就是两个方面:人物与景物。至于细节描写、细部描写、场面描写等,都是从不同角度展开的人物描写与景物描写。
二、学习“词句段运用”
(一)下面的语句分别写出了景物的动、静之美,读一读,再选择一个情景,照样子写一写。
1.读一读,找规律。
(1)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处好。
动态描写,以动衬静;写出了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
(2)车船过后,一切又恢复了平静。最后一抹晚霞也渐渐消失了,整个天地都暗了下来。狗不叫了,圈里的牛也不再发出哞哞声,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
随着车船过后,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整个原野,整个牧场之国更安静了。通过写天地暗下来,动物安静下来的样子,表现出荷兰牧场的静态美。
2.练一练,学运用。
从“放学后的校园、群鸟飞过湖面、火车进站”中选一种情景,仿照上面的句子写一写。
刚放学的热闹情景早已消失不见,仿佛还能听到楼道的说话声,笑声和各种各样的声音,不一会儿,整个校园是寂静无声,连被秋风吹起的杨树叶的沙沙声都能听见,操场上空荡荡的杳无人迹。
(二)读一读,说说下面的句子分别描写了怎样的情景,体会它们在表达上的特点。
1.读一读,找规律。
(1)在金色的夕阳下,金色的田野,金色的沙漠,连尼罗河的河水也泛着金光,而那古老的金字塔啊,简直像是用纯金铸成的。
这段文字描写了以“金色”写出了一组沐浴在金色中的景物,一个金色的世界。这些文字调动了读者的视觉,通过这些极具色彩的景色描写,加上光与影的刻画更细致入微,给人呈现一种立体画面感。
(2)站在白色大理石铺的地上,眼里看到的是纯白的大理石,脚下踩的是纯白的大理石;陵墓是纯白的大理石,栏杆是纯白的大理石,四个高塔也是纯白的大理石。你被裹在一片纯白的光辉中,仿佛给这个白色的奇迹压住了,给这纯白的光辉网牢了。
这段文字是季羡林描写的泰姬陵,作者在描写中把人的活动和周围的景观融为了一体,描写了纯白的景色,闪耀着纯白的光辉。
2.这两段话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都集中强调了一种颜色。
3.练一练,学运用。
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脱不了鹅黄的底子,似乎太淡了。我又曾见过杭州虎跑寺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重叠着无穷的碧草与绿叶的,那又似乎太浓了。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又太暗了。可爱的,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 我怎么比拟得出呢?大约潭是很深的,故能蕴蓄着这样奇异的绿;仿佛蔚蓝的天融了一块在里面似的,这才这般的鲜润哪。——那醉人的绿呀!
①小组交流:语句描写了怎样的情境,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②小结:这段文字描写了梅雨潭的绿。作者自己生活中体验过的种种绿的景色加以比较,用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杭州虎跑寺的绿壁,西湖的波和秦淮河米做类比,用四处不同景观来反衬梅雨潭水的明暗适度,浓淡相宜,以突出梅雨潭的绿的美。
三、日积月累
1.欣赏情境课文。
2.了解作者。
翁卷,字续古,南宋诗人,擅长作田园诗。工诗,为“永嘉四灵”之一。有《四岩集》、《苇碧轩集》等。
3.解题。
《乡村四月》是南宋诗人翁卷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以清新明快的笔调,出神入化地描写了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旖旎风光。
4.重点词语解释:
山野:山陵和原野。
白满川:指河流里的水色映着天光。川:平地。
子规:鸟名,杜鹃鸟。
如:好像。
才了:刚刚结束。
蚕桑:种桑养蚕。
插田:插秧。
5.理解古诗。
(1)绿遍山野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译文: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杜鹃一声声啼叫在如烟如雾的蒙蒙细雨中。
(2)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译文:乡村的四月正是最忙的时候,刚刚结束了蚕桑的事又要插秧了。
6.赏析:
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前两句着重写景:绿原、白川、子规、烟雨,寥寥几笔就把水乡初夏时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来。后两句写人,画面上主要突出在水田插秧的农民形象,从而衬托出“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前呼后应,交织成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
7.小结:整首诗突出了乡村四月的劳动繁忙。整首诗就像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不仅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赞美,也表现出他对劳动人民的喜爱,对劳动生活的赞美之情。
8.拓展延伸:
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多少名人志士,都深入农家生活,以农家生活为话题,写下了许多流传千古的诗篇!你还知道这样的诗句吗?
悯农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游山西村
(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四、布置作业
背诵并默写《日积月累》古诗。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