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单元测试(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单元测试(无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18 12:48: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达标训练
基础知识测试。
1.根据拼音写词语。
我nuó dòng( )了一下身子,凝视着窗外,听见奶奶niàn dao( )着因贪玩dān wu( )了回家吃午饭的妹妹。妹妹撒娇地huàng dòng( )奶奶的胳膊, yī wēi( )进奶奶的怀里。奶奶qīn wěn( )着她的脸颊,笑着说:“你这个调皮蛋。”míng mèi( )的阳光照射在她们zhàn kāi( )笑容的脸上。
2.下列加点字读音和词语书写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潸然(shān) 徘徊(huí) 蚁穴 叹息
B.缥缈(miǎo) 惆怅(zhàng) 挽回 拔弄
C.咔嚓(cā) 华侨(qiáo) 空虚 躲藏
D.消逝(shì) 叙述(xù) 绊倒 蒸发
3.选出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正确解释,填序号。
徘徊:A.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B.比喻犹疑不决;C.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波动、起伏。
(1)他独自在大门口徘徊。( )
(2)这个厂每个月的产值一直在三百万元左右徘徊。( )
(3)在困难面前,我们不能犹豫徘徊,要勇往直前。( )
4.分析下列句中破折号的作用,将序号填到句后的括号里。
A.解释说明 B.话语的中断或间隔 C.提示下文 D.声音的延长
(1)体育课上,高老师喊:“立——正。”( )
(2)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 )
(3)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是有人偷了他们吧。( )
5.对下面的句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A.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新奇巧妙。
B.作者把自己过去的八千多日子比喻成极小极小的针尖上的水滴,把浩瀚的大海比喻成时间的流。
C.这句话写出了日子的渺小,日子消逝得很快,表现出作者十分无奈的愁绪。
D.这句话在对比中突出自己的日子流逝得无声无影。
6.对下列句子抒情方式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是有人偷了他们吧:那是谁 又藏在何处呢 是他们自己逃走了吧: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通过一连串的问句,直接抒发对时间飞逝的惋惜和感叹。
B.“我看着盆里的衣服和盆外的衣服,我看着太阳,我看着光线,我一声不吭。”通过对“我”的动作描写,流露出“我”等待的焦急心情。这是间接抒情。
C.“男孩儿蹲在那个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依偎在母亲怀里,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通过对人物动作和景物的描写,表达了“我”的希望破灭后委屈、失望的心情。这是直接抒情。
D.“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作者用一系列排比句展示了日子在生活的不经意中来去匆匆,间接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感慨。
二、基本能力测试。
1.请给句子重新排序: 。
①是不是只欣赏那娇美清香的花朵,赞美那生机勃勃的小草
②所以,泥土是一切之源,它默默地奉献着自己。
③每当你出去旅游时,是不是只注意那苍翠挺拔的参天古木
④但是如果没有泥土,哪来的花草树木,哪来的人类呢
⑤你也许不会注意它,因为它是那么平凡,那么没有吸引力。
⑥你注意过那藏着植物根基的泥土吗
句子练习。
(1)从后面括号里的情境中用“√”选择一个,就心情“好”与“不好”这两种状态,分别写几句话,把当时的情感自然地表达出来。(走在大街上 窗外下着雨 听音乐)
心情好的时候:
心情不好的时候;
(2)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仿写)
三、阅读能力测试。

①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②一切都像刚shuì xǐng( )的样子, xīn xīn rán( )张开了眼。山lǎng rùn( )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③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④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⑤“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⑥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⑦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⑧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⑨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⑩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1.读第②自然段,根据拼音写词语。
2.第①自然段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突出作者对 的盼望心情。最后三个自然段用了 、 、 的修辞手法,赞颂春的 、 、 的特点。
3.第③自然段中“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句中“偷偷地”“钻”用得很好,好在哪里 “嫩嫩的,绿绿的”放在句末,有什么好处
啊,时间
我在最富于幻想的年龄,读了朱自清的散文《匆匆》,懂得了时间就在洗脸的水盆里,就在吃饭的筷子尖上,就在人们的脚下奔走。从此,我觉得天空大地、一草一木,无一不是时间的化影:那流水不是时间在流淌 那轻风不是时间在飞舞么
可是,什么是时间 是地球的转动 是日升月落星移斗转 是生命的一始一终 还是表针的圆周运动
我也曾坐在大地上,望着深邃的星空,想:永恒的宇宙不像地球那样转动,拿什么来标记它的时间呢 哲学家所说的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的流淌就是时间么 为什么多少年过去了,也只不过是“弹指一挥间”呢 我怕我匆匆地走来又匆匆地走去也只是“弹指一挥间”,因此,我不再陷入冥冥的空想了,只是想着怎么样使用时间,把时间留住。
后来,我读了苏联作家格拉宁的小说《奇特的一生》。主人公柳比歇夫驾驭着时间的飞马,一生写出了科学史、遗传学、植物保护、哲学、昆虫学、动物学、无神论等领域的许多著作,此外,他还写过回忆录和大量日记……我从柳比歇夫身上学会了在公共汽车上背外语单词,在睡前阅报等方法。时间的“下脚料”被我一分一秒地用上了,但是时间总是潺潺地流淌着。
也许是我的偏爱,从儿时到现在,我总是被发明家和创造者们的生活和事迹感动着。从他们身上,我终于明白了,只有创造才能把时间一分一秒地凝聚起来,只有创造物本身才有一分一秒的价值。时间凝在第一个创造物上:苹果下落的一瞬间被牛顿凝聚在万有引力上……
在杯盘狼藉的叮当声中,醉醺醺的是时间么 为什么有的人活着却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却还活着 除了“创造”这唯一的标准外,还能用别的什么来说明吗
寸金难买寸光阴。但创造和改革却可以迎来永恒的光阴。时间只有在人类的创造活动中才有价值。啊,我似乎明白了:时间就是不停地学习创造。
1.联系短文,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1)弹指一挥间:
(2)下脚料:
(3)寸金难买寸光阴:
2.“从此,我觉得天空大地、一草一木,无一不是时间的化影。”给句子换一个说法,不改变原意。
3.在短文中,作者提到了一篇文章:朱自清的散文 ,从这篇文章中,作者懂得了 ;作者还提到了苏联作家格拉宁的小说 ,从这本书中作者学会了 。
4.用“ ”画出文中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
5.时间是一去不复返的,但作者为什么说“创造和改革却可以迎来永恒的光阴”呢
四、写作能力测试。
泪水,是情感的流露。或喜悦,或悲伤,或懊悔……每一次流泪都会有一段难忘的经历,都会在我们的内心深处留下烙印,那是我们一次次成长的记录。请你回忆你某一次流泪的经历,表达出真情实感,题目自拟,5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