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巴蜀名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重庆市巴蜀名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93.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3-19 11:13:23

文档简介

高 2024届高二(下)月考考试
化学试卷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答案 D A C B A D B
题号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C A B C C A D
二、填空题
15. 共 14 分(除特殊标注外,每空 2 分)
⑴ D(1 分) Be+2NaOH ═ Na2BeO2+H2↑
⑵ sp3(1 分)sp2 (1 分)
⑶ C>SiC>Si
⑷ 60 (1 分) NH3 存在分子间氢键
⑸ 1∶2
⑹ Ca2+(1 分) 四面体(1 分)
16. 共 14 分(除特殊标注外,每空 2 分)
⑴ 1s22s22p63s23p63d104s1或[Ar]3d104s1 IB (1 分) ds (1 分)
⑵ ad
⑶ CS2 N2O N -3 等
⑷ 离子键 Π64
352
⑸ ×10303 /mol
17. 共 14 分 (除特殊标注外,每空 2 分)
(1) ① c
② 0.5mol/(L·min),100/(3P2)
(2)① +42.50 ②较低温度 (1 分) ③增大 (1 分)
④ A ΔH2 为正值,ΔH1和 ΔH3为负值,反应ⅱ的活化能大于反应 iii 的活化能。
18. 共 16 分(除特殊标注外,每空 2 分)
(1)①Fe3++3H2O Fe(OH) (胶体)+3H+ 3

②2Fe2+ + Cl2= 2Fe3+ + 2Cl (1 分)
③Fe2Cl6 (1 分)

④ 2.6×10 9
⑤ 当滴入最后半滴标准溶液时,溶液颜色由蓝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
1.625Vc/m×100%
- - -
(2)①CH4+10OH -8e =CO
2
3 + 7H2O
②2NaCl+2H2O 2NaOH+ H2↑+ Cl2↑
③ 8 L
一、单选选择题(共 14 个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2 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答案:D 2. 答案:A
3. 答案:C【解析】A. 未指明 N2 是标准状况,故 A 错误;B. 12.4g 的白磷是 0.1mol,有
0.6NA 的非极性键,故 B 错误;C. 一个水分子形成 4 个氢键,一个氢键两个水分子共用,
1mol H2O 最多形成 2 NA氢键,故 C 正确;D. 44g 的 N2O 是 1mol, 含有 22NA的电子,故 D
错误。
4. 答案:B【解析】A. 范德华力比氢键弱,故 A 错误;B. 键的极性全为 0,化学键的极性
的向量和一定为 0, 故含非极性键的分子一定是非极性分子,极性分子的化学键的极性的向
量和不为 0,一定含有极性键,故 B 正确;C. 金属键没有方向性,金属键实质上是自由电
子与金属阳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静电引力与斥力),故 C 错误;D. 离子键是阴、阳离
子间强烈的相互作用(包括静电引力与斥力),离子化合物中不一定含有金属阳离子例如
NH4NO3,故 D 错误。
5. 答案:A【解析】C. 电子云表示核外电子的概率密度,不是实际的轨道,故 C 错误;B.
图 2 表示的是 Cl2 分子中的共价键,故 B 错误;D. 氢键不是化学键,故 D 错误。
6. 答案:D
7. 答案:B【解析】违背了洪特规则,在简并轨道上,电子总是先单独占据,且自旋平行。
8. 答案:C【解析】可以推出 X 为 H 元素,Y 为 N 元素,Z 为 O 元素,W 为 S 元素。A.
第一电离能 N>O>S,故 A 错;B. 电负性 O 大于 S,成键电子对离 O 近,共成键电子对
之间的距离越小,排斥力越大大,所以 H2O 的键角大于 H2S,故 B 错;C. 电负性 H故 C 正确;与-NH2相连的 C 为手性碳原子,故 D 错。
9. 答案:A
1
10. 答案:B 【解析】 Cu 原子占据晶胞的顶点,共有 × 8 = 1个,Au 原子占据面心,共有
8
1
× 6 = 3个,故化学式为 CuAu3,故 B 错误。
2
11. 答案:C
1
12. 答案:C【解析】A. 根据物料守恒可知, c(Na+)=c(H2C2O4)+c(HC2O -4 )+c(C 2-2O4 ),故 A
2
错误;B. 由实验 2 知,等体积的等浓度的 Na2C2O4与 HCl 巧合完成反应生成 NaHC2O4,溶液
呈 酸 性 , 电 离 大 于 水 解 , c(H2C2O4)c(Na+)+c(H+)=c(HC -2O4 )+2c(C2O 2-4 )+c(Cl-)+c(OH-) ,滴加盐酸过程中存在某一点满足
c(H+)=c(OH-
0.02× 0.01×
),故 C 正确;D. 混合后 c(Ca2+)= = 0.005 mol/L,c(C2O 2-4 ) = =5
2× (Ca2+)
× 10-7 mol/L,故 D 错误。
p p
13. 答案:A【解析】A. 反应的平衡常数为Kp =p(CO2 )p(H2O) =
2 2 = 4 106 Pa2 ,
2 2
故 A 正确;B. 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会增大,故 B 错误;C. 反应过程中,生成 n(H2O)=
n(CO2),则气体平均摩尔质量
18n(H2O) + 44n(CO2 )= = 31g/mol,一直不变,故 C 错误;D. 温
n(H2O) + n(CO2 )
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再次达到平衡时总压强不变,根据理想气体方程 PV = nRT,
n /V = P / RT ,CO2浓度不变,故 D 错误。
14. 答案:D【解析】由题目信息可知 0.01 mol/L HA 溶液的 pH=2,说明其完全电离,故
A 正确;K 点是由 100 mL 0.01 mol/L HA 溶液与 100 mL 0.02 mol/L MOH 溶液混合而成的,
- +
反应后的溶液为等物质的量浓度的MA和MOH溶液,故B正确 N点 c(A )= c(M ), c(MOH)+
+ + -
c(M )=c(M), c(M )、c(MOH)、c(OH )已知,可以求 MOH 的电离常数,故 C 正确,由物料
+ - + + - -
守恒得 c(M )+c(MOH)=2c(A ),由电荷守恒得 c(M )+c(H )=c(A )+c(OH ),c(MOH)+
- - +
c(OH )=c(A )+c(H )≈0.005 mol/L,故 D 错误。
二、填空题
15. 共 14 分(除特殊标注外,每空 2 分)
⑴ D(1 分) Be+2NaOH ═ Na2BeO2+H2↑
⑵ sp3(1 分)sp2 (1 分)
⑶ C>SiC>Si
⑷ 60 (1 分) NH3 中存在分子间氢键
⑸ 1∶2
⑹ Ca2+(1 分) 四面体(1 分)
【解析】X 是 Be 元素,Y 是 C 元素,Z 是 N 元素,Q 是 Si 元素,R 是 P 元素,T 是 Cl 元
素,U 是 Ca 元素。⑴基态能量最低为 A,处于激发态的电子数越多,原子能量越高,故选
D 能量最高; Be+2NaOH ═ Na2BeO2+H2↑。⑵ N H 、NO -2 4 2 中 N 的杂化方式分别为 sp3和 sp2。
⑶原子晶体中,原子半径越大,共价键长越长,共价键越弱,熔沸
点越小,故 C>SiC>Si。⑷ 略。⑸ 该结构中每个 Fe 原子被 2 个
N 原子共用,每个 N 原子被 4 个 Fe 原子共用,则 N、Fe 原子个
数之比=1:2。⑹ 如右图所示,CaCl2 晶胞中黑球代表 Ca2+,Cl-位
于 Ca2+离子形成的四面体空隙中。
16. 共 14 分(除特殊标注外,每空 2 分)
⑴ 1s22s22p63s23p63d104s1或[Ar]3d104s1 IB (1 分) ds (1 分)
⑵ ad

⑶ N2O CS2 N3 等
⑷ 离子键 Π64
352
⑸ 3 ×10
30 /mol

16. ⑴略。⑵ a. H2O 含有氢键,CO2 相对分子质量大于 CH4,范德华力较大,故沸点
H2O>CO2>CH4,a 正确;b.CH4 中 C-H 均是极性键,但键的极性的向量和为 0,是非极性分
子,故 b 错误;c.乙烯、甲醛中 C 都有一个双键,故需要一个未杂化的 p 轨道去形成 π 键,
故杂化方式为都是 sp2 故 c 错误;d. 根据价层电子互斥理论,CH2O,H2O,BF3,SO3 分子
中心原子价层电子对数分别为 3、4、3、3,H2O 不同于其他原子,故 d 正确。⑶ N2O、CS2、

N3 等。⑷ CaCO3中的化学键除了 σ 键外,还存在离子键和大 π 键,碳原子 sp 杂化,有一
个未参与杂化的 p 电子,三个氧原子上分别有一个垂直于离子平面的 p 轨道,分别提供一个
p 电子,再加上负离子中的两个电荷一共是六个电荷,所以形成了四原子六电子的大 π 键。
1 1
⑸晶胞中含有 C 原子个数为 × 8 + × 6 + 4 = 8个,氧原子个数为 16,根据 = =
8 2 3
=
NA
8×(12+16×2) 352
3 30 g.cm
-3,则阿伏伽德罗常数为NA = 3 ×10
30 mol-1
NA× ×10
17. 共 14 分 (除特殊标注外,每空 2 分)
(1) ① c
② 0.5mol/(L·min),100/(3P2)
(2)① +42.50 ②较低温度 (1 分) ③提高 (1 分)
④ A ΔH2 为正值,ΔH1和 ΔH3为负值,反应ⅱ的活化能大于反应 iii 的活化能。
【解析】(1)① a. 气体密度一直没改变,故 a 错误;b. 3min 时反应仍在进行,未达到平衡,

故 b 错误;d. 单位时间消耗 n mol H2, 会生成 mol H2O, 如达到平衡,应该是消耗 mol
3 3
0.5
H2O,故 d 错误。② v(H2)=3 v(CO2)= 3 = 0.5 mol/(L·min);
3
CO2(g)+3H2(g) CH3OH(g)+H2O(g)
起始浓度: 1 3 0 0
转换浓度: 0.75 2.25 0.75 0.75
平衡浓度: 0.25 0.75 0.75 0.75
0.25 P 3P
CO2 的平衡分压= P = ,同理得 CO2、CH3OH、H2O 的平衡分压均为 ,
0.25+ 0.75 3 10 10
3P 3P

K = 10 10
100
P =3 。
P 3P 3P
2

10 10
(2)① H2 = H1- H3= -48.16+90.66 = +42.50 kJ.mol-1;②自发进行, G= H-T S<0,ΔS>0,
所以应该在较低温度进行; ③ 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CO2 的平衡转化率提高。
18. 共 16 分(除特殊标注外,每空 2 分)
(1)①Fe3++3H2O Fe(OH)3(胶体)+3H+

②2Fe2+ + Cl2= 2Fe3+ + 2Cl
③Fe2Cl6

④ 2.6×10 9
⑤ 滴入最后半滴,溶液颜色由蓝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
1.625Vc/m×100%
- - -
(2)①CH4+10OH -8e =CO
2
3 + 7H2O
②2NaCl+2H2O 2NaOH+ H2↑+ Cl2↑
③ 8 L
- Ksp -
【解析】 ⑴⑵⑶略。⑷c(OH )=10-10 mol/L,c(Fe3+) = =2.6×10 9 mol/L;
(c OH-)3
⑸根据 2Fe3+

~I2~2S 22O3 可知,n(Fe3+)=cV×10-2 mol, m(FeCl3)=1.625 cV 克,质量分数为:
1.625Vc/m×100%高 2024 届高二(下)月考考试
化学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班级、学校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
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试卷自行保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4.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P 31
Cl 35.5 Fe 56
一、单项选择题:共 14 个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2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
要求。
1. 化学与生活生产、科技息息相关,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新型纳米材料石墨烯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B. 新冠变异病毒奥密克戎毒株中的蛋白质属于有机物
C. 地铁列车的不锈钢车体材质属于合金材料
D. 5G 技术中使用的光导纤维 SiO2 不与任何酸碱反应
2. 氢氰酸(化学式式 HCN)分子中所有原子都通过化学键而达到稳定结构,则下列关于
氢氰酸分子结构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HCN 电子式 H C N
B. 分子呈直线形
C. 中心碳原子采取 sp 杂化
D. 分子中含有 2 个 σ 键,2 个 π 键
3. 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1.2 L 的 N2 中含有 NA个 π 键
B. 12.4g 的白磷 P4中含有 0.4NA 个非极性键
C. 1mol H2O 最多形成 2 NA 个氢键
D. 44g 的 N2O 中含有 16NA 个电子
4. 下列关于相互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第 1 页,共 8 页
A.范德华力比化学键弱,比氢键强
B.极性分子一定含有极性键
C.金属键具有方向性
D.离子键一定含金属阳离子
5. 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如图 1 所示,由能量相近的 1 个 s 轨道与 2 个 p 轨道杂化形成 3 个 sp2 轨道
B.如图 2 所示,HCl 分子由 H 原子的 1s 轨道和 Cl 原子的 2p 轨道重叠形成
C.如图 3 所示,H 原子核外电子在原子核附近做圆周运动
D. 冰中氢键如图 4 所示,氢键是共价键的一种,具有方向性
6. 由下列事实进行归纳推测,推测合理的是( )
事实 推测
原子序数 n(21≤n≤30)的元素基态
A 价电子表示式: Co:3d74s2 Ni:3d84s227 28
原子价电子表示式:3dn-204s2
B CO2 是分子晶体 SiO2是分子晶体
C 沸点:CF4<CCl4<CBr4<CI4 沸点:HF<HCl<HBr<HI
D 11Na 原子光谱呈现能量很接近的双线 碱金属元素原子光谱都有双线
7. 关于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下列有关基态原子电子层结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K 原子电子排布式为 1s22s22p63s23p63d1违反了构造原理
3s 3p
B. S 原子价层电子轨道表示式为 ,违反了泡利原理
C. 依据洪特规则 25Mn 原子在 3d 轨道中电子排布式为
D. 依据洪特规则特例, 24Cr 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 3d54s1
第 2 页,共 8 页
8. 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小分子,某氨基酸的结构式如图所示。其中,X、Y、Z、W 是原
子序数依次增加的短周期元素,X 是宇宙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基态 Y 原子未成对电子数在
同周期最多,Z 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W 最外层电子数是最内层的三倍。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
A. 第一电离能: Z>Y>W
B. 键角:H2Z<H2W
C. 电负性:X<Y<Z
D. 分子中没有手性碳原子
9.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子气理论可以解释金属晶体锗的延展性,导电性和导热性
B. 共价晶体可能含有离子键
C. 分子晶体中一定存在分子间作用力和共价键
D. 石墨转化为金刚石有共价键的断裂和生成,没有分子间作用力的破坏
10. 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D. 氯化钠晶体中,
C. 金刚石晶体中,
A. 每个 I2晶胞中 B. 铜金合金的化学式 与 Na+距离等同且
每个碳采用 sp3杂化
含有 8 个原子 为 CuAu 最近的 6个Cl-构成
轨道形成共价键
了正八面体
11. 关于分子的性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H–Cl 的键能比 H–I 的键能大,故 HCl 分子比 HI 分子稳定
B. 三氯乙酸酸性大于一氯乙酸,是因为 Cl3C–的极性大于 ClH2C–
C. 乙醇在水中的溶解度小于丁醇(CH3CH2CH2 CH2OH),可以用相似相溶解释
D. 分子晶体的熔点通常比共价晶体的熔点低得多
12. 室温下,为探究 Na2C2O4 溶液的性质,设计了如下探究实验(已知室温时 Ksp (CaC2O4)
= 2.5×10-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第 3 页,共 8 页
实验 1 测定 0.0100 mol/L Na2C2O4 溶液 pH pH 为 8.6
实验 2 向实验 1 溶液中滴加等体积的 0.0100 mol/L 盐酸 pH 由 8.6 降为 4.8
实验 3 向实验 1 溶液中加入等体积 0.0200 mol /LCaCl2 溶液 出现白色沉淀

A. 实验 1 溶液中: 22c(Na+)=c(H2C2O4)+c(HC2O4 )+c(C2O

4 )
B. NaHC2O4溶液中:c(H2C2O4)>
2
c(C2O

4 )
- 2 -
C. 实验 2 滴加盐酸过程中存在某一时刻: c(Na+)=c(HC2O4 )+2c(C O

2 4 )+c(Cl )
2
D. 实验 3 所得上层清液中:c(C O -2 4 ) = 2.5 × 10
-7 mol/L
13. 碳酸氢钠的分解反应如下:2NaHCO3(s) Na2CO3(s)+H2O(g)+CO2(g) ΔH>0,一定温
度下,在密闭容器中放入 NaHCO3 固体,反应达平衡时容器中压强为 4×103Pa。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 4×106Pa2
B. 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增加,逆反应速率减小
C. 当容器中的气体平均摩尔质量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
D. 缩小体积,再次达到平衡后 CO2 浓度变大
14. 常温下,向 100 mL 0.01 mol/L HA 溶液中逐滴加入 0.02 mol/L MOH 溶液,下图所示曲
线表示混合溶液的 pH 变化情况(体积变化忽略不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HA 为强酸
+ - - +
B. K 点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关系为 c(M )>c(A )>c(OH )>c(H )
C. 根据 N 点可以计算 MOH 的电离常数

D. 实验测得 K 点溶液的 pH=9,则 c(MOH)+c(OH )=0.01 mol/L
第Ⅱ卷 (共 58 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4 个题,共 58 分,请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15.(14 分) X、Y、Z、Q、R、T、U 分别代表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前 20 号元素。X 原子
中 K 层和 L 层电子数相等;Y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化学式为 H2YO3;Z 可形成氢
化物 ZH3;Q 的一种核素的中子数为 14,质量数为 28;R 最外层电子数为内层电子数的一
半; T 为同周期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U 可与 T 形成离子化合物 UT2。
⑴ 下列 X 原子的轨道表示式表示的状态中,能量最高的是 (填序号),写出其单质与
NaOH 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第 4 页,共 8 页

⑵ Z2H4、ZO2 中 Z 原子的杂化形式分别为 和 。
⑶ Y 单质、Q 单质、及 QY 化合物均为共价晶体,熔点由高到低的排序是_____(填
化学式)。
⑷ R4 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形,键角为 度,R 的氢化物的沸点低于同族 Z 的氢化物,
其原因是 。
⑸ 合成氨反应中,催化剂铁表面上铁原子吸附离解的 Z 原子局部示意图如图 15-1 所示
(图中小黑球代表 Z 原子,灰球代表铁原子)。则催化剂表面上 Z/Fe 原子数比为_______。
图 15-1
⑹ UT2 晶体的晶胞如图图 15-2 所示,则图中黑球代表的离子是 (填离子符号),
T 离子位于 U 离子形成的 空隙中。
图 15-2
16. (14 分)研究发现,铜基催化剂可以促进二氧化碳(CO2)转换成一氧化碳(CO)、甲
醛(CH2O)或乙烯(CH2=CH2)及乙醇(CH3CH2OH)等多碳化合物,对于“碳达峰”和“碳中和”
目标的顺利实现具有积极推动作用。
⑴ Cu 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该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______族,属
第 5 页,共 8 页
于_________区。
⑵ 下列说法正确是 (填序号)
a. H2O,CH4,CO2的沸点:H2O>CO2>CH4
b. CH4 分子中含有极性键,是极性分子
c. CH2=CH2、CH2O 分子中碳原子的杂化方式不同
d. 根据价层电子互斥理论,CH2O,H2O,BF3,SO3 分子中,H2O 的中心原子价层电子对
数不同于其他分子
⑶ 已知具有相同价电子数和相同原子数的分子或离子具有相同的结构,这一原理称为“等
电子原理”。根据等电子原理,写出两个与CO2具有相同空间构型的分子或者离子 。
⑷ 在海洋生物作用下形成 CaCO3,亦是减缓大气中 CO2 增加的主要途径。CaCO3 中的化

学键除了 σ 键外,还存在 和大 π 键,CO23 大 π 键应表示为 。(大 π 键可
用符号Π 表示,其中 n 代表参与形成大 π 键的原子数,m 代表参与形成大 π 键的电子数,
如苯分子中的大 π 键表示为Π66)
⑸ 已和 CO2 在高温高压下所形成的晶体的晶胞如图 16-1 所示, CO2 的晶胞参数(棱长)a
pm,其密度为 b g.cm-3,则阿伏伽德罗常数为 (列出计算式即可)。
图 16-1
17(. 14 分)(1)利用 CO2 制备甲醇是极具前景的温室气体资源化研究领域。CO2(g)+3H2(g)
CH3OH(g)+H2O(g), 一定条件下,在体积为 1L 的密闭容器中,充入 1mol CO2(g)和
3mol H2(g),测得 CO2(g)和 CH3OH(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①下列可以表明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___________
a.气体密度不再改变
b.3min 时反应达到平衡
c.CH3OH 的浓度不再改变
d.单位时间内消耗 n mol H2,同时消耗 n mol H2O
第 6 页,共 8 页
②从 0 min 到 3 min 内,v(H2)=_______ mol/(L·min)。反应达平衡时测得容器中总压强
为 P,则该反应条件下的平衡常数 KP= __________(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分压
=总压 物质的量分数)
(2)一般认为反应ⅰ是通过反应ⅱ和 iii 来实现:
ⅰ. CO2(g)+3H2(g) CH3OH(g)+H2O(g) H1 = -48.16 kJ/mol
ⅱ. CO2(g)+H2(g) CO (g)+H2O(g) H2
iii. CO2(g)+2H2(g) CH3OH(g) H 3 = -90.66 kJ/mol
①反应ⅱ的 H 2 = ___________kJ/mol
②反应 iii 能够自发进行的条件是__________(填“较低温度”、“较高温度”或“任何温度”)
③增大压强,CO2 的平衡转化率___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
④若反应ⅱ为慢反应,下列示意图中能体现上述反应能量变化的是_________(填标号),判
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16 分)(1)氯化铁是常见的水处理剂,工业上制备无水 FeCl3 的一种工艺如下:
①氯化铁用作水处理剂的原因是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②试写出吸收塔中吸收剂 Q 是 FeCl2 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③温度超过 400 度,捕集器中收集到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325,该物质的分子式为
④常温下,若溶液的 pH 控制不当会使 Fe3+沉淀,pH=4 时,溶液中 c(Fe3+)= mol/L。
(常温下 Ksp[Fe(OH)3]=2.6×10-39)。
第 7 页,共 8 页
⑤FeCl3 的质量分数通常可用碘量法测定:称取 mg 无水氯化铁样品,溶于稀盐酸,再转移
到 100mL 容量瓶,用蒸馏水定容后取出 10.00 mL 于锥形瓶中,加入稍过量的 KI 溶液,充
分反应后,滴入淀粉指示剂,用 c mol·L-1 Na2S2O3溶液滴定,用去 Na2S2O3溶液 V mL。
2- - -(已知:I2+2S2O
2
3 =2I +S4O6 )
滴定终点的现象是: ,样品中氯化铁的质量分
数为 (用字母 m、c、V 来表示)。
⑵ 新型高效的甲烷燃料电池采用铂为电极材料,两电极上分别通入 CH4和 O2 ,电解质为
KOH 溶液。某研究小组将两个甲烷燃料电池串联后作为电源,进行饱和氯化钠溶液电解实
验,如图所示。
①甲烷燃料电池负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电解 NaCl 溶液的总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若每个电池甲烷通入量为 2 L,且反应完全,则理论上最多能产生的相同状况下氯气体
积为______L。
第 8 页,共 8 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