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美西战争
1898年,美国为充分瓜分殖民地,与西班牙爆发战争,夺取了古巴、波多黎各、关岛、菲律宾等殖民地。
美西战争是列强重新瓜分殖民地的第一次帝国主义战争,拉开了帝国主义时代更大规模战争的序幕。
思考:1.美国为什么要重新瓜分殖民地?
2.美国为什么能够重新瓜分殖民地?
3.更大规模战争指的是什么?
帝国主义阶段的要求
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实力迅速增长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与战后国际秩序
思考:20世纪初,殖民地最大的国家是哪两个?
英国、法国
世界被瓜分完毕
方 面 英 法 德 美
1913年工业产量所占位次 3 4 2 1
1870—1913工业增速(倍数) 1.3 1.9 4.6 8.1
1913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 1 2 4 5
政治民主化程度 健全民主 较为民主 专制浓厚 健全民主
思考:1.德国想“从别国得到点什么”?
2.德国产生这一利益要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从中反映了一战的性质是什么?
4.上述材料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的什么规律?
“德国向自己的一个邻国让出陆地,向另一个让出海洋,而给自己留下一钱不值的天空,这样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我们也要给自己一块光明之地,一块阳光下的地盘。 ——德国外长皮洛夫
重新瓜分世界和殖民地
经济“倒挂”
政治发展不平衡
德国经济迅速发展,实力增强
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的帝国主义之战
①英德:争夺世界领导权、殖民地;
②法德:领土争端、北非殖民地;
③俄德:贸易摩擦;
④俄奥:争夺巴尔干半岛。
1.根源: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问题一:20世纪初,
列强主要矛盾有几对?
矛盾的焦点是什么?
问题二:哪一个国家最具扩张性?
问题三:哪一对矛盾最为重要?
问题四:似乎少了一对重要矛盾?
英国在应对美德扩张时,并没有采取“一视同仁”的政策。对美国殖民扩张采取妥协退让政策,对德国采取强硬的态度。
——王利《英国应对美德扩张的策略及原因分析》
“巴尔干火药桶”
一、一战的背景
1.根源: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2.军事:欧洲形成两大军事集团
①目的:重新瓜分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寻求同盟者
②影响:扩军备战、制定计划、制造危机和冲突、局势日益紧张
一、一战的背景
1.根源: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2.军事:欧洲形成两大军事集团;
3.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1914年6月,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及夫人在萨拉热窝检阅军事演习。这次演习以塞尔维亚为假想敌人,引起塞尔维亚人极大愤怒。6月28日车队经过萨拉热窝街头时,塞族青年普林西普冲出人群射杀了斐迪南夫妇。
一、一战的背景
二、一战的进程
(一)爆发标志:1914.7.28,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相继参战。
(二)一战性质
(三)三条战线:西线、东线、南线
西线
德国VS英法
决定战场
南线
奥军VS俄军和塞尔维亚军
东线
德奥联军VS俄军
思考:战争开始双方都抱着什么心态?
德皇威廉二世对士兵说道:“叶落之前你们就能返回故乡。”
法军火车车厢上有乱涂的字:微笑,仅仅是巴黎-柏林之间令人振奋的旅行。
短期取胜的侥幸心理
第一阶段:1914年,重心在 线, 战役标志德军 破产;
同年,对德国宣战的 侵占了中国 的租借地。
第二阶段:1915年,日本向中国提出 要求,企图灭亡中国;
倒戈,加入协约国作战;
1916年, 线相继发生 战役和 战役,伤亡惨重,未分胜负;
在 海域爆发海战, 未能突破 的海上封锁。
第三阶段:1917年, 和 加入;
1918年, 因 退出。
1918年11月11日,大战以 失败而告终。
(四)三个阶段:
思考:一战演变成了什么形式的战争?
协约国阵容三变化
西
马恩河
速决战
日本
山东
“二十一条”
意大利
西
索姆河
凡尔登
英德
日德兰
德国
英国
美国
中国
俄国
十月革命
同盟国
阵地战(堑壕战),综合国力的较量
爆发
胶着
结束
二、一战的进程
德 国
荷 兰
时
比
利
河
索
姆
河
塞
纳
河
马
恩
凡尔登
巴黎
英 国
法
国
①
②
③
问题一:①②③
分别属于什么战役?
问题二:重要战役主要集中在哪条战线?
①马恩河战役(速决战破产)
②凡尔登战役(绞肉机)
③索姆河战役(地狱)
西线
二、一战的进程
1917年,中国用“以工代战”的形式(输出劳工和原料),站在协约国一方参加战争。中国参战的意图在于战后收回日本攫取的山东主权。十几万中国劳工在欧洲战场从事各种艰苦工作,为协约国的胜利作出贡献,约有3000名华工在这次战争中献出了生命。
一战中平凡而伟大的华工
材料一 威尔逊总统当天(一战爆发)就声明中立。8月19日他又号召美国人民“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同样做到不偏不倚”。
美国参战的真实意图是什么?
宣传照:从德军手中拯救自由女神,
请参军!!!
二、一战的进程
法国元帅福煦与德国代表签订停战协定
福煦车厢内部
二、一战的进程
数字记忆法
三国同盟:
三国协约:
三条战线:
三个阶段:
三个战役:
三个变化:
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
英国、法国、俄国
西线、东线、南线
1914爆发、1915-1916胶着、1917-1918结束
西线三个战役:马(1914)、凡(1916)、索(1916)
1916年三个战役:凡、索、日德兰海战
1917美国中国加入、1918俄国退出
小试牛刀
例1.一战期间,粉碎了德国“速战速决”战略的战役是
A. 马恩河战役 B. 凡尔登战役 C. 索姆河战役 D. 日德兰海战
例2.1914年8月,威廉二世在《致德国人民》中说:“……当敌人全副武装准备背信弃义进攻时,他们却要求我们袖手旁观。他们不让我们坚定忠诚地支援我们的盟友,而我们的盟友正在为维护她的大国地位而斗争。”其中“我们的盟友”是指
A. 奥匈帝国 B. 英国 C. 法国 D. 俄国
例3.1917年,中国用“以工代战”的形式,站在协约国一方参加战争。中国参战的意图是
A. 缓解国内北洋军阀的统治危机 B. 提高中国劳工地位
C. 战后收回日本攫取的山东主权 D. 支持英法盟友作战
A
A
C
摧毁的四大帝国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奥匈帝国
俄罗斯帝国
德意志帝国
1.削弱了 和 力量,动摇了 的世界优势;
英 德 法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1921年西欧各国工业生产指数(以1913年为100)
67
66
55
世界制造业生产指数(1913—1925年)
1913 1920 1925
世界 100 93.6 121.6
欧洲 100 77.3 103.5
俄国 100 12.8 70.1
美国 100 122.2 148.0
其他地区 100 109.5 138.1
——[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帝国主义 殖民主义
欧洲
三、一战的影响
2.促进了 的民族觉醒;
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
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世界上较蒙昧的人们决不再仅仅占据他们以前所占据的地方。在他们所占据的地方,迟早将出现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代议制的埃及、非洲人的、而不仅仅是供他人进行商业剥削的非洲。
——基尔生《变化世界中美国的困境》
印度甘地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中国发生五四运动 土耳其凯末尔革命
三、一战的影响
3. 和 ,开始改变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
美国的参战 俄国十月革命
4.改变了人们的观念, 、 的运动日益高涨。
一般百姓对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巨大伤亡和破坏记忆犹新,人心厌战。朝野上下弥漫着和平主义和畏战情绪......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
在精神领域,人们失去了战前的乐观主义,对诞生于西欧的曾经引以为豪的民主、自由、平等等观念产生了怀疑,忧心忡忡,充满了幻灭感和危机感。
——岳麓版《20世纪战争与和平》
反对战争 要求和平
1.削弱了 和 力量,动摇了 的世界优势;
帝国主义 殖民主义
欧洲
2.促进了 的民族觉醒;
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
三、一战的影响
四、一战后的国际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一)建立:1919,巴黎和会《凡尔赛合约》等条约,构成凡尔赛体系;
1921-1922,华盛顿会议《九国公约》等条约,构成华盛顿体系。
(二)内容:
1.凡尔赛体系:(欧洲)
①处置德国及其盟国;
②欧洲新兴民族国家;
2.华盛顿体系:(亚太)
③限制美、英、日等国海军军备;
④中国收回山东主权,但日本保留了诸多特权;
⑤列强统一将“门户开放”“机会均等”作为侵略中国的共同原则。
美国外交的胜利
英法操纵
罗马尼亚
保加利亚
塞尔维亚
希腊
阿尔巴尼亚
德国减少13%领土和10%人口 !
对德国过于苛刻,埋下复仇的种子
五国海军主力舰和航空母舰总吨位限额
单位:万吨
美 英 日 法 意
主力舰 52.5 52.5 31.5 17.5 17.5
航空母舰 13.5 13.5 8.1 6 6
第一条:
(1)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
(3)施用各种之权势,以期切实设立并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
(4)不得因中国状况,趁机营谋特别权利,而减少友邦之权利......;
——《九国公约》
打破日本对中国独占,
形成共同宰割中国局面
1.地位:
2.宗旨:
3.局限性:
(三)国际联盟:(巴黎和会内容之一)
四、一战后的国际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①是凡—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战后国际政治秩序;
②第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世界性国际组织。
促进国际合作和实现世界和平与安全;
①国联的“全体一致”原则;
②英法将国联作为维护自身既得利益、操纵国际事务的工具;(实质)
③国联在制裁侵略、保卫世界和平方面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国际联盟的弱点「桥樑中的缺口」
兔子说:“我没有实际的进攻装备,我只能以我双眼的力量来震慑它。”
权威性(?)
可能性(?)
威尔逊总统
缺乏普遍性
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国联制裁不包括石油等战略物资
国联毫无作为, 放任二战爆发
因威望下降,面对一系列战争危机和侵略战争毫无应有作为,于1946年正式宣布解散。
1.地位
2.宗旨
3.局限性
4.进步性:
(三)国际联盟:(巴黎和会内容之一)
四、一战后的国际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①开创了国际合作的形式,顺应了世界整体发展的趋势;
②为联合国建立提供了经验教训。
学思之窗:你如何认识国联的委任统治制度?
体现强权政治
1.反映和会的分赃意图,激化了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
2.只不过是一种新的更隐蔽的殖民统治政策。
3.反映了时代进步,由列强私下瓜分、直接兼并殖民地转变为按国际法公开地解决殖民统治问题。
1. 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国际关系新秩序。
2. 使资本主义20年代进入相对稳定时期。
3. 暂时缓和但并没有消除各大国间矛盾,相反埋下更大的冲突的种子。
——实质
——作用
——不稳定性
(四)体系的评价
例1.凡尔赛体系使帝国主义在欧洲的关系一定程度上得以调整,国际关系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其决定因素是
A.列强实力对比未发生根本性变化 B.列强对当时的国际关系都比较满意
C.两种制度的矛盾尚未激化 D.帝国主义国家都致力于恢复经济
A
四、一战后的国际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
——法军元帅福煦
“《凡尔赛和约》是强盗、掠夺者、高利贷者、刽子手和屠夫的和约。”“靠凡尔赛和约来维系的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口上的。” ——列宁
“华盛顿会议为太平洋两岸的两个大国的下一场战争,埋下了第一批火种” ---列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