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茶馆(节选)》同步练习(含答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8.1《茶馆(节选)》同步练习(含答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18 11:56: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茶馆》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戊戌(xū)沏茶(qī) 嗜好(shì)
B.搭讪(shàn)坤角(kūn) 淘汰(tài)
C.茶盅(zhōng) 造孽(niè) 缧绁(shì)
D.咂摸(zā) 神龛(kān)痞子(pǐ)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割据 掌腰 老气横秋 说媒拉纤
B.抱怨 舒服 硕果仅存 珍馐美味
C.寒酸 麻烦 兵慌马乱 庸人自扰
D.津帖 鞠躬 绫罗绸缎 魑魅魍魉
3.对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你聪明,还能把那点意思闹成不好意思吗?
②明天还不定是风是雨呢!
③好家伙,一添就是两张嘴!
④我忘了姓什么,也忘不了您二位这回事!
⑤可是他那点事业,哼,外国人伸出一个小指头,就把他推倒在地,再也起不来!
⑥我要是会干别的,可是还开茶馆,我是孙子!
⑦就走吧,还等着真挨两个脆的吗?
A.③⑦不同;②⑥不同;①④相同。
B.③⑦相同;①②不同;④⑥不同。
C.①③相同;②⑥相同;①④不同。
D.④⑥不同;②③不同;③⑦相同。
4.下列句子中省略号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老刘,就看你身上吧:洋鼻烟,洋表,洋缎大衫,洋布裤褂……
B.张宅的鸽子飞到了李宅去,李宅不肯交还……唉,咱们还是少说话好。
C.自古以来,哪有……他就给十两银子?
D.你大名叫什么?……你站起来。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表意明确的一项是( )
A.哈姆莱特目光敏锐,善于思考,一回国就识破了克劳狄斯的诡计,感觉到了理想与现实的悬殊相差很远。
B.哈姆莱特作为封建社会内部出现的受资产阶级人文主义影响的少数先进人物的代表,在与邪恶势力的斗争中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C.莎士比亚是要讲述一个伟大的事业承担在一个不适宜承担的人身上,因而,《哈姆莱特》注定是一个悲剧。
D.课文节选部分中,哈姆莱特告诉了霍拉旭回国的真相,而克劳狄斯却步步紧逼。最终,哈姆莱特同意与雷欧提斯比武。
6.下面对联所表述的内容,与商店名称对应恰当的一项是
A.春晚带云锄芍药,秋高和露采芙蓉。(书画院)
B.佳肴无肉亦可,雅谈离我难成。(茶馆)
C.片纸能缩天下意,一笔可画古今情。(花木店)
D.色香俱全花草风度,形神兼备松柏气质。(中药店)
二、文学类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茶馆(节选)
老舍
松二爷 好像又有事儿?
常四爷 反正打不起来!要真打的话,早到城外头去啦;到茶馆来干吗?
[二德子,一位打手,恰好进来,听见了常四爷的话。]
二德子 (凑过去)你这是对谁甩闲话呢?
常四爷 (不肯示弱)你问我哪?花钱喝茶,难道还教谁管着吗?
松二爷 (打量了二德子一番)我说这位爷,您是营里当差的吧?来,坐下喝一碗,我们也都是外场人。
二德子 你管我当差不当差呢!
常四爷 要抖威风,跟洋人干去,洋人厉害!英法联军烧了圆明园,尊家吃着官饷,可没见您去冲锋打仗!
二德子 甭说打洋人不打,我先管教管教你!(要动手)
[别的茶客依旧进行他们自己的事。王利发急忙跑过来。]
王利发 哥儿们,都是街面上的朋友,有话好说。德爷,您后边坐!
[二德子不听王利发的话,一下子把一个盖碗搂下桌去,摔碎。翻手要抓常四爷的脖领。]
常四爷 (闪过)你要怎么着?
二德子 怎么着?我碰不了洋人,还碰不了你吗?
马五爷 (并未立起)二德子,你威风啊!
二德子 (四下扫视,看到马五爷)喝,马五爷,您在这儿哪?我可眼拙,没看见您!(过去请安)
马五爷 有什么事好好地说,干吗动不动地就讲打?
二德子 嗻!您说得对!我到后头坐坐去。李三,这儿的茶钱我候啦!(往后面走去)
常四爷 (凑过来,要对马五爷发牢骚)这位爷,您圣明,您给评评理!
马五爷 (立起来)我还有事,再见!(走出去)
常四爷 (对王利发)邪!这倒是个怪人!
王利发 您不知道这是马五爷呀?怪不得您也得罪了他!
常四爷 我也得罪了他?我今天出门没挑好日子!
王利发 (低声地)刚才您说洋人怎样,他就是吃洋饭的。信洋教,说洋话,有事情可以一直地找宛平县的县太爷去,要不怎么连官面上都不惹他呢!
常四爷 (往原处走)哼,我就不佩服吃洋饭的!
……
[秦仲义,穿得很讲究,满面春风,走进来。]
王利发 哎哟!秦二爷,您怎么这样清闲,会想起下茶馆来了?也没带个底下人?
秦仲义 来看看,看看你这年轻小伙子会做生意不会!
王利发 唉,一边做一边学吧,指着这个吃饭嘛。谁叫我爸爸死的早,我不干不行啊!好在照顾主儿都是我父亲的老朋友,我有不周到的地方,都肯包涵,闭闭眼就过去了。在街面上混饭吃,人缘儿顶要紧。我按着我父亲遗留下的老办法,多说好话,多请安,讨人人的喜欢,就不会出大岔子!您坐下,我给您沏碗小叶茶去!
秦仲义 我不喝!也不坐着!
王利发 坐一坐!有您在我这儿坐坐,我脸上有光!
秦仲义 也好吧!(坐)可是,用不着奉承我!
王利发 李三,沏一碗高的来!二爷,府上都好?您的事情都顺心吧?
秦仲义 不怎么太好!
王利发 您怕什么呢?那么多的买卖,您的小手指头都比我的腰还粗!
秦仲义 小王,这儿的房租是不是得往上提那么一提呢?当年你爸爸给我的那点租钱,还不够我喝茶用的呢!
王利发 二爷,您说的对,太对了!可是,这点小事用不着您分心,您派管事的来一趟,我跟他商量,该长多少租钱,我一定照办!是!!
秦仲义 你这小子,比你爸爸还滑!哼,等着吧,早晚我把房子收回去!
王利发 您甭吓唬着我玩,我知道您多么照应我,心疼我,决不会叫我挑着大茶壶,到街上卖热茶去!
秦仲义 小王,说真的,我真想收回这里的房子!你等着瞧吧!
王利发 您别那么办哪,二爷!
秦仲义 我不但收回房子,而且把乡下的地,城里的买卖也都卖了!
王利发 那为什么呢?
秦仲义 把本钱拢到一块儿,开工厂!
王利发 开工厂?
秦仲义 嗯,顶大顶大的工厂!那才救得了穷人,那才能抵制外货,那才能救国!唉,我跟你说这些干什么,你不懂!
王利发 您就专为别人,把财产都出手,不顾自己了吗?
秦仲义 你不懂!只有那么办,国家才能富强!好啦,我该走啦。我亲眼看见了,你的生意不错,你甭再耍无赖,不长房钱!
王利发 您等等,我给您叫车去!
秦仲义 用不着,我愿意溜达溜达!
[秦仲义往外走,王利发送。]
(有删改)
7.舞台说明是剧本语言不可缺少的部分,请结合文本举例说明舞台说明的不同作用。
8.结合选文部分的画线语句,简要分析松二爷的性格特点。
9.选文部分运用多种手法以取得语言上的幽默效果,请从文中举出两处不同手法例子,并简要分析。
10.请结合选文内容及整本书的阅读经历,谈谈老舍先生创作《茶馆》的现实意义。
三、文学类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茶馆(节选)
老舍
松二爷 好像又有事儿?
常四爷 反正打不起来!要真打的话,早到城外头去啦;到茶馆来干吗?
[二德子,一位打手,恰好进来,听见了常四爷的话。]
二德子 (凑过去)你这是对谁甩闲话呢?
常四爷 (不肯示弱)你问我哪?花钱喝茶,难道还教谁管着吗?
松二爷 (打量了二德子一番)我说这位爷,您是营里当差的吧?来,坐下喝一碗,我们也都是外场人。
二德子 你管我当差不当差呢!
常四爷 要抖威风,跟洋人干去,洋人厉害!英法联军烧了圆明园,尊家吃着官饷,可没见您去冲锋打仗!
二德子 甭说打洋人不打,我先管教管教你!(要动手)
[别的茶客依旧进行他们自己的事。王利发急忙跑过来。]
王利发 哥儿们,都是街面上的朋友,有话好说。德爷,您后边坐!
[二德子不听王利发的话,一下子把一个盖碗搂下桌去,摔碎。翻手要抓常四爷的脖领。]
常四爷 (闪过)你要怎么着?
二德子 怎么着?我碰不了洋人,还碰不了你吗?
马五爷 (并未立起)二德子,你威风啊!
二德子 (四下扫视,看到马五爷)喝,马五爷,您在这儿哪?我可眼拙,没看见您!(过去请安)
马五爷 有什么事好好地说,干吗动不动地就讲打?
二德子 嗻!您说得对!我到后头坐坐去。李三,这儿的茶钱我候啦!(往后面走去)
常四爷 (凑过来,要对马五爷发牢骚)这位爷,您圣明,您给评评理!
马五爷 (立起来)我还有事,再见!(走出去)
常四爷 (对王利发)邪!这倒是个怪人!
王利发 您不知道这是马五爷呀?怪不得您也得罪了他!
常四爷 我也得罪了他?我今天出门没挑好日子!
王利发 (低声地)刚才您说洋人怎样,他就是吃洋饭的。信洋教,说洋话,有事情可以一直地找宛平县的县太爷去,要不怎么连官面上都不惹他呢!
常四爷 (往原处走)哼,我就不佩服吃洋饭的!
……
[秦仲义,穿得很讲究,满面春风,走进来。]
王利发 哎哟!秦二爷,您怎么这样清闲,会想起下茶馆来了?也没带个底下人?
秦仲义 来看看,看看你这年轻小伙子会做生意不会!
王利发 唉,一边做一边学吧,指着这个吃饭嘛。谁叫我爸爸死的早,我不干不行啊!好在照顾主儿都是我父亲的老朋友,我有不周到的地方,都肯包涵,闭闭眼就过去了。在街面上混饭吃,人缘儿顶要紧。我按着我父亲遗留下的老办法,多说好话,多请安,讨人人的喜欢,就不会出大岔子!您坐下,我给您沏碗小叶茶去!
秦仲义 我不喝!也不坐着!
王利发 坐一坐!有您在我这儿坐坐,我脸上有光!
秦仲义 也好吧!(坐)可是,用不着奉承我!
王利发 李三,沏一碗高的来!二爷,府上都好?您的事情都顺心吧?
秦仲义 不怎么太好!
王利发 您怕什么呢?那么多的买卖,您的小手指头都比我的腰还粗!
秦仲义 小王,这儿的房租是不是得往上提那么一提呢?当年你爸爸给我的那点租钱,还不够我喝茶用的呢!
王利发 二爷,您说的对,太对了!可是,这点小事用不着您分心,您派管事的来一趟,我跟他商量,该长多少租钱,我一定照办!是!!
秦仲义 你这小子,比你爸爸还滑!哼,等着吧,早晚我把房子收回去!
王利发 您甭吓唬着我玩,我知道您多么照应我,心疼我,决不会叫我挑着大茶壶,到街上卖热茶去!
秦仲义 小王,说真的,我真想收回这里的房子!你等着瞧吧!
王利发 您别那么办哪,二爷!
秦仲义 我不但收回房子,而且把乡下的地,城里的买卖也都卖了!
王利发 那为什么呢?
秦仲义 把本钱拢到一块儿,开工厂!
王利发 开工厂?
秦仲义 嗯,顶大顶大的工厂!那才救得了穷人,那才能抵制外货,那才能救国!唉,我跟你说这些干什么,你不懂!
王利发 您就专为别人,把财产都出手,不顾自己了吗?
秦仲义 你不懂!只有那么办,国家才能富强!好啦,我该走啦。我亲眼看见了,你的生意不错,你甭再耍无赖,不长房钱!
王利发 您等等,我给您叫车去!
秦仲义 用不着,我愿意溜达溜达!
[秦仲义往外走,王利发送。]
(有删改)
文本二
谈幽默(节选)
老舍
幽默在字典上有十来个不同的定义。据我看,它首要的是一种心态。幽默的人既不呼号叫骂,也不顾影自怜。他是由事事中看出可笑之点,而技巧的写出来。他自己看出人间的缺欠,也愿使别人看到。不但仅是看到,他还承认人类的缺欠;于是人人有可笑之处,他自己也非例外,再往大处一想,人寿百年,而企图无限,根本矛盾可笑。于是笑里带着同情,而幽默乃通于深奥。所以萨克莱说:幽默的写家是要唤醒与指导你的爱心、怜悯、善意。
反语、讽刺、机智、滑稽剧、奇趣这几个字都和幽默有相当的关系。
反语是似是而非,借此说彼:幽默有时候也有弦外之音,但不必老这个样子。讽刺是文艺的一格,诗,戏剧,小说,都可以整篇地被呼为讽刺;幽默在态度上没有讽刺这样厉害,在文体上也不这样严整。机智是将世事人心放在X光线下照透,幽默则不带这种超越的态度。而似乎把人都看成兄弟,大家都有短处。闹戏是幽默的一种,但不甚高明。
所谓幽默的心态就是一视同仁的好笑的心态。有这种心态的人虽不必是个艺术家,他还是能在行为上言语上思想上表现出这个幽默态度。这种态度是人生里很可宝贵的,因为它表现着心怀宽大。一个会笑,而且能笑自己的人,决不会为件小事而急躁怅怀。往小了说,他决不会因为自己的孩子挨了邻儿一拳,而去打邻儿的爸爸。往大了说,他决不会因为战胜政敌而去请清兵。
嬉皮笑脸并非幽默,和颜悦色,心宽气朗,才是幽默。一个幽默写家对于世事,如入异国观光,事事有趣。他指出世人的愚笨可怜,也指出那可爱的小古怪地点。
(有删改)
11.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A.二德子态度转变,王利发向常四爷介绍马五爷的身份,说“连官面上都不惹他”,侧面反映了帝国主义势力在中国的猖獗。
B.对信洋教的马五爷毕恭毕敬,对精明干练的常四爷大打出手,以欺负中国人而得意自豪,这勾勒出二德子欺软怕硬的洋奴嘴脸。
C.文本一的语言呈现含蓄隽永的特点,耐人寻味,同时贴近人物身份,展示鲜明个性,使得出场的人物活灵活现、生动形象。
D.文本一围绕王利发的经历展开激烈的矛盾冲突,一个个发生在茶馆中的故事上演,形成了《茶馆》特有的卷轴式平面结构。
12.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舍曾获得“人民艺术家”的称号,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等,他的作品有独特的幽默风格。
B.《茶馆》选取裕泰茶馆这个极具老北京特色的场所以它的兴衰作为全文的线索,茶馆里各色人物依次登场,演绎着时代的风云变幻。
C.老舍先生塑造人物常使用现实主义描写手法,展示社会底层小人物的生活状态,进而反映社会变迁,表现出深沉的历史意识。
D.文本二表达老舍对幽默本质的思考,强调幽默首要的是一种心态:文章采用比喻、类比等手法说明与幽默相关的几个概念的异同。
13.舞台说明是剧本语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请结合文本一举例说明舞台说明的不同作用。
14.文本一运用多种手法以取得语言上的幽默效果,请从文中举出两处不同手法例子,并简要分析。
四、语言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茶馆》是一台大戏,( ① ),不仅是因为它汇集了三教九流、五行八作、各色人等,表现了三个时代的更迭轮替以及黑暗统治必然衰退的历史规律,还因为老舍先生写作姿态的雍容华贵。《茶馆》的戏剧结构并不刻意追求整饬,却自有一种严谨之风、沛然之气。《茶馆》( ② ),只是写了一群小人物在日常琐事中挣扎的微妙心理与命运悲剧,便如盐化水般灌注了时代气息和社会命题。它没有一句搅动情绪的大气势、大腔调台词,却在日常生活的静水流深里折射着历史文化的积淀、民族意识的因袭、特定情境的定势。《茶馆》培养和熏染了我的戏剧趣味,给我提供了艺术启迪。从《茶馆》中让我知道,真正好的戏剧,不是空洞说教,而是深潜在人物生命内涵里的哲思;戏剧的魅力就在于它反映的是人的处境和人的命运。它以穿透时空的魅力,为后人不断提供思想启迪。
15.文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更迭 B.雍容华贵 C.静水流深 D.熏染
16.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我从《茶馆》中知道,真正好的戏剧,不是空洞说教,而是深潜在人物生命内涵里的哲思
B.从《茶馆》中让我知道,真正好的戏剧,不是空洞说教,而是在人物生命内涵里深潜着哲思
C.《茶馆》让我知道,真正好的戏剧,不是空洞说教,而是在人物生命内涵里深潜着哲思
D.《茶馆》让我知道,真正好的戏剧,不是空洞说教,而是深潜在人物生命内涵里的哲思
17.在文中的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
五、语言表达
18.近年来,有些城市兴起了“图书漂流”读书活动。一些公共场所书架上的图书贴着纸条,上面写着“您可以随意取阅,读完后,请把它放回‘漂流书架';你如果有想‘放漂’的图书,也可随时上架”。请从下列名著中任选一本进行“放漂”。
《茶馆》《平凡的世界》《乡土中国》《哈姆雷特》
要求:为你推荐的书写一段话,介绍其主要内容,并能体现活动宗旨,以吸引更多的人阅读及参与“图书漂流活动”。字数在120字以内(含标点符号),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参考答案:
1.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的能力。
C.“缧绁”的“shì”错误,应读“xiè”。
故选C。
2.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形的能力。
A.“掌腰”中的“掌”应为“撑”。
C.“兵慌马乱”中的“慌”应为“荒”。
D.“津帖”中的“帖”应为“贴”。
故选B。
3.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①结合“那点意思”分析,为借代。
②“风”“雨”有比喻义,为暗喻。
③结合“两张嘴”分析,为借代。
④结合“忘了姓什么”分析,夸张。
⑤“一个小指头”就能推到在地,运用夸张;“一个小指头”,运用比喻。
⑥“孙子”有比喻义,为暗喻。
⑦结合“两个脆”分析,为借代。
故选A。
4.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A.表示列举的省略;
B.表示说话的中断;
C.表示说话的中断;
D.表示说话的中断。
故选A。
5.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与修改病句的能力。
A.重复赘余,“悬殊”与“相差很远”重复赘余,任意保留其一;
C.成分残缺,在“身上”后加“的故事”;
D.“哈姆莱特告诉了霍拉旭回国的真相”有歧义,可以改为“哈姆莱特将自己回国的真相告诉了霍拉旭”或“哈姆莱特向霍拉旭讲了自己回国的真相”。
故选B。
6.B
【详解】试题分析:A中药店,对联中有“芍药”,B项为茶馆店,对联中有“雅谈”,C为书画店,对联中有“片纸”“可画”,D为花木店,对联中有“松柏“。
7.①表现人物心情,展示人物性格。如“不肯示弱”提示了常四爷内心的怒气,展示了他耿直不屈的性格特征。②渲染舞台气氛,为情节的发展做铺垫。如“二德子一下子把一个盖碗搂下桌去,摔碎。翻手要抓常四爷的脖领”营造了紧张激烈的氛围,二人矛盾进入白热化,为马五爷出场铺垫。 8.从“好像又有事儿”这句话可看出他爱凑热闹的性格,而“我说这位爷,您是营里当差的吧?来,坐下喝一碗,我们也都是外场人”,松二爷的话里陪着小心,则可反映出他圆滑、胆小怕事的性格特征。而从他“打量了二德子一番”可看出其有世故的一面。 9.①讽刺手法。“要抖威风,跟洋人干去,洋人厉害!”明里讽刺二德子欺软怕硬,暗中嘲讽腐败政府。
②反语。“二德子,你威风啊!”“威风”一词看似夸赞实则施威,达到幽默效果。
③夸张手法。“您的小手指头都比我的腰还粗!”为了讨好秦二爷,王利发言语夸张,让人忍俊不禁。 10.①《茶馆》选取裕泰茶馆这个极具老北京特色的场所以它的兴衰作为全文的线索,茶馆里各色人物依次登场,演绎着时代的风云变幻;
②老舍先生塑造人物常使用现实主义描写手法,展示社会底层小人物的生活状态,进而反映社会变迁,表现出深沉的历史意识。
【解析】7.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舞台说明作用的能力。
舞台说明是剧作者根据演出需要,提供给导演和演员的说明性的文字。按其内容和作用的不同,可分为四种形式。舞台说明包括剧中人物表,剧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服装、道具、布景以及人物的表情、动作、上下场等。这些说明对刻画人物性格和推动、展开戏剧情节发展有一定的作用。
本文中的舞台说明能够表现人物心情,展示人物性格。如二德子听见了常四爷的话,说了句“你这是对谁甩闲话呢?”,常四爷“不肯示弱”,说“你问我哪?花钱喝茶,难道还教谁管着吗?”,“不肯示弱”提示了常四爷内心的怒气,展示了他耿直不屈的性格特征。还有二德子要打常四爷,“甭说打洋人不打,我先管教管教你”,舞台说明“要动手”;而他见到马五爷,“喝,马五爷,您在这儿哪?我可眼拙,没看见您!”,舞台提示“去请安”;这两个舞台提示表现了二德子的小恶霸的欺软怕硬的性格特点。
渲染舞台气氛,为情节的发展做铺垫。如“二德子一下子把一个盖碗搂下桌去,摔碎。翻手要抓常四爷的脖领”,二德子和常四爷要打起来,这段舞台说明营造了紧张激烈的氛围,二人矛盾进入白热化,为马五爷出场铺垫。
8.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
第一处,前面交代有人打架,约在茶馆说和,三三两两的打手往后院走,于是松二爷说:“好像又有事儿?”,这句话是个问句,有点看热闹的意思,从中可看出他爱凑热闹的性格;
第二处,二德子和常四爷不对付,二德子先是“打量了二德子一番”,他说话之前先观察来人,判断人物身份,然后再说话,从中可看出他有世故的一面。
然后他说:“我说这位爷,您是营里当差的吧?来,坐下喝一碗,我们也都是外场人。”“这位爷”“您”,这些称呼带着尊敬,陪着小心;“来,坐下喝一碗,我们也都是外场人”,有息事宁人的意思,可反映出他圆滑、胆小怕事的性格特征。
9.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语言特点的能力。
题干提示我们要鉴赏语言“幽默”的特点,并分析手法。
讽刺手法。如常四爷讽刺二德子:“要抖威风,跟洋人干去,洋人厉害!英法联军烧了圆明园,尊家吃着官饷,可没见您去冲锋打仗!”二德子是给洋人当差的,这句话明里讽刺二德子欺软怕硬,暗中嘲讽腐败政府,英法联军烧了圆明园,清政府也不敢开战。
反语。如马五爷说:“二德子,你威风啊!”“威风”本意是“厉害”的意思,这个词看似夸赞二德子,实则含有施威之意,意思是“我在这儿呢,你装什么”,从而达到幽默效果。
夸张手法。如王利发对秦二爷说:“您的小手指头都比我的腰还粗!”,“小手指头都比我的腰还粗”运用夸张手法,写秦二爷财大气粗,王利发为了讨好秦二爷,发言语夸张,让人忍俊不禁。
10.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创作意图的能力。
《茶馆》是一部由往昔岁月市井生活画面组合起来的社会风情大戏。作品通过茶馆老板王利发对祖传“裕泰茶馆”的惨淡经营,描写他虽然精明圆滑、呕心沥血,但终于挡不住衰败的结局,从侧面反映了中国社会的走向。《茶馆》结构上分三幕,以老北京一家叫裕泰的大茶馆的兴衰变迁为背景,展示了从清末到北洋军阀时期再到抗战胜利以后的近50年间,北京的社会风貌和各阶层的不同人物的生活变迁。每一幕写一个时代,北京各阶层的三教九流人物,出入于这家大茶馆,全剧展示出来的是一幅幅气势庞大的历史画卷,形象地说明了旧中国的必然灭亡和新中国诞生的必然性。他选取裕泰茶馆这个极具老北京特色的场所以它的兴衰作为全文的线索,茶馆里各色人物依次登场,演绎着时代的风云变幻。
老舍先生塑造人物常使用现实主义描写手法,展示社会底层小人物的生活状态,进而反映社会变迁,表现出深沉的历史意识。比如,王利发是裕泰茶馆的掌柜,也是贯穿全剧的人物。他从父亲手里继承了裕泰茶馆,也继承了他的处世哲学,即多说好话,多作揖。他胆小、自私,又精明、干练、善于应酬,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态度。节选部分写他跟秦二爷之间的对话,如“坐一坐!有您在我这儿坐坐,我脸上有光!”“您怕什么呢?那么多的买卖,您的小手指头都比我的腰还粗!”等,充分表现了一个小人物在房东面前的卑微,恭维话说的很漂亮。再如常四爷,他是旗人,在满清时吃皇粮。但是他对腐败的清王朝不满,对洋人更加痛恨。他正直,善良,敢作敢为,富有正义感。节选部分他的话“要抖威风,跟洋人干去,洋人厉害!英法联军烧了圆明园,尊家吃着官饷,可没见您去冲锋打仗!”就表现出了这样的性格特征。
11.A 12.D 13.①表现人物心情,展示人物性格。如“不肯示弱”提示了常四爷内心的怒气,展示了他耿直不屈的性格特征。②渲染舞台气氛,为情节的发展做铺垫。如“二德子一下子把一个盖碗搂下桌去,摔碎。翻手要抓常四爷的脖领”营造了紧张激烈的氛围,二人矛盾进入白热化,为马五爷出场铺垫。 14.①讽刺手法。“要抖威风,跟洋人干去,洋人厉害!”明里讽刺二德子欺软怕硬,暗中嘲讽腐败政府。
②反语。“二德子,你威风啊!”“威风”一词看似夸赞实则施威,达到幽默效果。
③夸张手法。“您的小手指头都比我的腰还粗!”为了讨好秦二爷,王利发言语夸张,让人忍俊不禁。
【解析】1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B.“精明干练”错误,常四爷的形象特征应为耿直、有正义感,如当面训斥二德子“要抖威风,跟洋人干去,洋人厉害!英法联军烧了圆明园,尊家吃着官饷,可没见您去冲锋打仗”,如痛恨洋人“哼,我就不佩服吃洋饭的”。
C.“含蓄隽永”错误,文本一的语言符合“贵浅显”的特点,多用简短口语,通俗易懂。
D.“围绕王利发的经历展开激烈的矛盾冲突”错误,文本一中没有贯穿始终的矛盾冲突,节选部分的故事是相对独立的。
故选A。
1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以及文本拓展能力。
D.“类比”错误,文本二没有运用类比手法,而是将幽默与另外几个概念进行比较,应为比较。
故选D。
1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戏剧舞台说明作用的能力。
由题干可知,考生需要先回顾舞台说明的常见作用,如增强舞台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展示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展开、展示社会背景等。
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舞台说明,进行分析。
如一开始“二德子,一位打手”,这是交代了二德子的打手身份,“凑过去”“要动手”是二德子蛮横对待常四爷的表现,“过去请安”是二德子对待马五爷的表现,二者形成鲜明对比,凸显出二德子欺软怕硬的洋奴嘴脸;如“不可示弱”是常四爷面对二德子的欺压时的表现,展现常四爷内心的怒气,展示常四爷面对欺压的耿直不屈的性格特征。
如“恰好进来,听见了常四爷的话”是说二德子听到常四爷“反正打不起来!要真打的话,早到城外头去啦;到茶馆来干吗”这句话,因为听到这句话所以有了下面“你这是对谁甩闲话呢”等一系列冲突,推动情节发展;如“一下子把一个盖碗搂下桌去,摔碎。翻手要抓常四爷的脖领”提示了二德子的一系列举动,可以看出当时气氛的紧张,常四爷和二德子之间的矛盾进入白热化状态,可谓一触即发,为下文马五爷的出场做了铺垫。
14.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品味语言风格特点的能力。
由题干可知,考生需要分析作者使用哪些手法取得语言上的幽默效果。
如王利发在面对秦仲义的时候极尽恭维讨好之能事,“您的小手指头都比我的腰还粗”使用夸张的修辞,夸张地恭维了秦仲义,夸大秦仲义的钱财,在圆熟风趣、油嘴滑舌之中取得幽默效果。
如二德子欺负常四爷的时候,常四爷说“要抖威风,跟洋人干去,洋人厉害!英法联军烧了圆明园,尊家吃着官饷,可没见您去冲锋打仗”,语含讽刺,讽刺二德子在面对洋人时候的软弱无能,而在面对国人的时候却是横行霸道,这是使用讽刺手法达到幽默效果。
如马五爷说“二德子,你威风啊”,“威风”本是褒义词,此处属于褒词贬用,这句话看似夸奖二德子,实则是向二德子施威,使用反语达到幽默效果。
15.A 16.C 17.①它之所以大 ②没有写达官显贵和重大历史
【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
A.更迭:轮流更替。这里修饰时代的轮替,使用正确。
B.雍容华贵:形容人仪态文雅大方,衣着华丽高贵。此处说的是写作姿态,使用不当。
C.静水流深:通过表面平静的水并不知道水底下有多深,暗喻表面不声不响的人却蕴藏着大的智慧。这里说的是日常生活里折射着历史文化的积淀、民族意识的因袭、特定情境的定势,使用对象不当。
D.熏染:长期接触的人或事物对人的生活习惯逐渐产生某种影响(多指坏的)。用在此处感彩不当。
故选A。
16.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文中画波浪线句有两处语病:一是“从《茶馆》中让我知道”滥用介词造成主语残缺,可改为“《茶馆》让我知道”或“我从《茶馆》中知道”,排除B项;二是“真正好的戏剧……是……哲思”搭配不当,可将“深潜在人物生命内涵里的哲思”改为“在人物生命内涵里深潜着哲思”,排除A、D两项。只有C项完全修改正确。
故选C。
17.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连贯的能力。
①处,根据前文“《茶馆》是一台大戏”和后文“不仅是因为……还因为……”的表述可知,此处应用“之所以”这一关联词,且强调的应该是“大”,所以应填“它之所以大”之类的内容。
②处,根据后文“只是写了”“它没有……却在日常生活……”可知,这里应填的是“没有写……”这样的句式,再结合“只是写了一群小人物在日常琐事中挣扎的微妙心理与命运悲剧”“日常生活”的内容可知,这里应填“没有写达官显贵和重大历史”或“没有写大人物和大事件”之类的内容。
18.参考示例:你或许正彷徨于日复一日的平淡生活,那么读一读《平凡的世界》吧,他会带你前往平凡而又波澜壮阔的世界。那些故事,会让你激情燃烧,会让你为理想奋斗,会让你为平凡着色!当你读完这些故事后,请把他放回图书之流中,让书香继续伴随下一位读者。
【详解】本题考查了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作答本题,首先审清题意,选择自己比较书籍去写,需依据自己对所要“放漂”之书的了解,去介绍其主要内容,并能体现活动宗旨。
作答时,注意答题要点的全面,要注意抓住“放漂”一书最鲜明突出的特点,如内容的、主题的、语言的、手法的等。为能有效吸引读者兴趣,语言上要注意简洁、生动、有感染力。另外注意题目要求,第一,介绍其主要内容,并能体现活动宗旨“以吸引更多的人阅读及参与”;第二,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答案示例:你想了解一段黑暗的社会吗?请你阅读一下老舍先生的《茶馆》。茶馆是三教九流会面之处,可以多容纳各色人物。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这出戏虽只有三幕,可是写了五十来年的变迁。当你读完这些故事后,请把他放回图书之流中,让书香继续伴随下一位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