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消逝了的山村》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清冽(liè) 悚然(sǒng) 鼠麹草(jǔ)
B.余韵(yùn) 嗥叫(háo) 拗口(rào)
C.采撷(xié) 卑躬(bēi) 一场雨(cháng)
D.靛蓝(dìng) 迂回(yū) 啄木鸟(zhuó)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随着时代的发展,蔡林记的热干面、老通城的豆皮、四季美的汤包、顺香居的烧卖这些武汉的老味道也在慢慢__________。
(2)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医生不仅仅要治病救人,还应该__________患者的心灵,注重他们的内心感受,以便及时反馈和交流。
(3)这是一种菌类菜,每年梅雨季节,特别是大雨过后,凡是有浅草乱石的地方,__________,我小时候经常提篮去捡。
(4)中国共产党诞生于__________、灾难深重的旧中国,它一诞生就肩负起了争取民族独立和实现国家富强的历史任务。
A.消失 安慰 俯拾皆是 风雨如磐
B.消逝 安慰 比比皆是 风雨如晦
C.消失 抚慰 比比皆是 风雨如磐
D.消逝 抚慰 俯拾皆是 风雨如晦
3.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我们刚到这里来时,对于这座山林,也是那样感想,绝不会问道:这里也曾有过人烟吗?
B.我深深理解了古人一首情诗里的句子:“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C.不知是这里曾经有过一个繁盛的鹿群,最后只剩下了一只,还是根本是从外边偶然走来而迷失在这里不能回去呢?反正这是近乎传说了。
D.这风夜中的嗥声对于当时的那个村落,一定也是一种威胁——尤其是对于无眠的老人,夜半惊醒的儿童和抚慰病儿的寡妇。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萨特的《墙》道出了世界的荒谬,无罪的被处死,戏弄敌人变成成全敌人,抱必死决心的偏不死,藏起来的偏被抓,想给敌人开玩笑,却被现实所捉弄。
B.“科学把距离缩短了,”墨尔基阿德斯吹嘘说,“要不了多久,人们不用离开家门,就能看到世界上任何地方发生的事情。”
C.他又付了五个里亚尔,就像把手放在圣经上为人作证那样,把手放在冰块上高声说道:“这是我们时代的伟大发明。”
D.鲁迅以表现人生、改良人生为创作目的,他所描写的主要是孔乙己、华老栓、阿Q、祥林嫂……等这样一些最普通人的最普通的悲剧命运。
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博士”指古代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B.“郎中”即帝王侍从官的通称,其职责为照顾帝王饮食起居、身体保健。
C.“封禅”指中国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时的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礼。
D.“七步之才”指有七步成诗的才能,比喻人有才气,文思敏捷。
二、文学类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一个消逝了的山村(节选)
冯至
在人口稀少的地带,我们走入任何一座森林,或是一片草原,总觉得他们在洪荒时代大半就是这样。不起一些变化,千百年如一日,默默地对着永恒。我们刚到这里来时,对于这座山林,也是那样感想,但是一条窄窄的石路的残迹泄露了一些秘密。
我们走入山谷,沿着小溪,走两三里到了水源,转上山坡,便是我们居住的地方。但是我们从城内向这里来的中途,忽然觉得踏上了一条旧路。那条路是用石块砌成,从距谷口还有四五里远的一个村庄里伸出,向山谷这边引来,先是断断续续,随后就隐隐约约地消失了。我想,这条石路一定有一个时期宛宛转转地一直伸入谷口,在谷内溪水的两旁,现在只有树木的地带,曾经有过房屋,只有草的山坡上,曾经有过田园。
过了许久,我才知道,这里实际上有过村落。这里原有的山村,是一次便毁灭了呢,还是渐渐地凋零下去,我们都无从知道。我们没有方法去追寻它们,只有在草木之间感到一些它们的余韵。
最可爱的是那条小溪的水源,从我们对面山的山脚下涌出的泉水;它不分昼夜地在那儿流,几棵树环绕着它,形成一个阴凉的所在。我们感谢它,若是没有它,我们就不能在这里居住,那山村也不会曾经在这里滋长。这清冽的泉水,养育我们,同时也养育过往日那村里的人们。人和人,只要是共同吃过一棵树上的果实,共同饮过一条河里的水,或是共同担受过一个地方的风雨,不管是时间或空间把它们隔离得有多么远,彼此都会感到几分亲切,彼此的生命都有些声息相通的地方。
其次就是鼠曲草。这种在欧洲非登上阿尔卑斯山的高处不容易采撷得到的名贵的小草。在这里每逢暮春和初秋却一年两季地开遍了山坡。我爱它那从叶子演变成的,有白色茸毛的花朵,谦虚地掺杂在乱草的中间。但是在这谦虚里没有卑躬,只有纯洁,没有矜持,只有坚强。每当我看见这幅图像,就会觉得随身带来的纷扰都变成深秋的黄叶,自然而然地凋落了。于是我可以肯定,那消逝了的村庄必定也曾经被这些白色的小草围绕着,在山腰里一言不语地负担着一切。后来一个横来的运命使它骤然死去,不留下一些夸耀后人的事迹。
雨季是山上最热闹的时代,下了一夜的雨,第二天太阳出来一蒸发,草间的菌子,俯拾皆是:有的红如胭脂,青如青苔,褐如牛肝,白如蛋白,还有一种赭色的,放在水里立即变成靛蓝的颜色。这些彩菌,不知点缀过多少民族童话,它们一定也滋养过那山村里的人们的身体和儿童的幻想吧。
两三年来,这一切,给我的生命许多滋养。但我相信它们也曾以同样的坦白和恩惠对待那消逝了的村庄。这些风物,好像至今还在述说它的运命。在风雨如晦的时刻,我踏着那村里的人们也踏过的土地,觉得彼此相隔虽然将及一世纪,但在生命的深处,却和他们有着意味不尽的关联。
6.“但是一条窄窄的石路的残迹泄露了一些秘密”中的“秘密”,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7.请阅读文中画线的句子,结合全文,分条阐释作者是通过怎样的事物感受到“余韵”的?
8.从下列两个句子中任选一句,就其中运用的修辞手法进行赏析。
⑴我爱它那从叶子演变成的,有白色茸毛的花朵,谦虚地掺杂在乱草的中间。
⑵第二天太阳出来一蒸发,草间的菌子,俯拾皆是:有的红如胭脂,青如青苔,褐如牛肝,白如蛋白,还有一种赭色的,放在水里立即变成靛蓝的颜色。
9.文章结尾,作者说“但在生命的深处,却和他们有着意味不尽的关联”,请你谈谈这“意味不尽的关联”的内涵有哪些?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江流奔腾
简福海
①时间,沧海。
②当我通过“强国直播”实时目睹武汉,目睹穿城而过的长江时,脑中突然蹦出这两个词。
③空荡荡的江面,不见片帆往来,水流纡静无声,一如许多人幽深的孤寂。江面空了,便开阔了,渐渐延伸出海的形象。停摆的江湾,时间寂静如海,悲伤也漫漶成海。
④此刻的武汉,是一个疼痛的碰触。
⑤如果没有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以江汉关钟楼为焦点,随便截取一个时光切片,当是这样的:在阳光的覆盖下,江汉关钟楼尖耸接天,道路延伸,车流涌动,拐弯处,浩荡的长江接替它们一路奔腾,直向远处翻卷,隔岸的楼宇高低错落,江中船舶来回穿梭,排宕成天阔水远又繁忙有序的景象。在百年铜钟催促砥砺的声响中,你能想象,一日又一日,那真切的梦想、开阔的胸襟、热血的担当是怎样在这片土地上生成、奔突和激荡的。
⑥倘若调个角度,把镜头拉近放大,应有如许画面:无数生龙活虎的身影,踩着第一缕阳光从街角的某个巷子拐出,为铺着烟尘的梦想奋斗,就着夜色回到温暖的家,默默积攒新一天的力量。密集的门户,流驶的时光,一路轻尘,几缕炊烟,万家灯火,满城葳蕤。
⑦远景,特写,一切都应当是这副生机勃勃的样子啊。可是,这座城市走到冬春之交的十字路口,突然就慢下来、静下来、闲下来、冷下来、歇下来了。中断,封闭,破碎,彷徨,泥淖,呐喊,抗争,顿悟……一些幸福与安宁,跌落在时间的罅隙。
⑧生命脆弱,宛如蛛网,在风暴的漩涡中,难逃死亡的渊薮。有亲人倒下了,有医生倒下了,有基层干部倒下了,有快递小哥倒下了……曾经烟火不熄的生命,顷刻间画上了句号,仿佛狂风骤雨中的一片落叶。接连的讣告、奔涌的哀思、庄肃的仪式、匆促的祭奠……一切从简,笙箫皆默。
⑨邪恶的病毒犹如幽灵,越长江,过磨山,一路潜行游荡,侵临各地。踪迹过处,阴风森森,暗影重重。英勇无畏的人们,执戈以待,凛然迎击……
⑩大学同窗毕业十多年,多数还坚守在医疗卫生战线,白衣一袭,谱写性命相托的旋律。此时疫情在前,他们又变成一只只青耕鸟,奋战在前方后方。冲到一线的姐妹兄弟,穿着防护服,一步一步走向患者,那是同死神交战的最近距离,每一步都踩在刀尖地雷上。亲历抗击“非典”,见过了惨烈的生离死别,我更能深切体会灾难、命运、梦魇这些虚幻却又真实的词语,体会到伴随人们的不可抗拒的无常感,总是鬼魅般四处游荡,伺机抵临制造悬而未决的故事。
当然,我也深知,密不透风的防护服,是白衣天使的铁甲战衣,深知勇气亦是肉体凡胎的金钟大罩,它最柔软也最坚固。
光阴烟花四散,忽忽已是中年。悲欣错落,人事消磨,大学同学平日没有过多的联络交流,微信群素来沉寂萧萧。最近,却沸腾了,关切、提醒、请教、问候、祝福……每一条信息,紧紧牵扯着山迢水远的目光。网络天涯,给不了彼此拥抱,却构成了最近的依靠。
一段讲述同学故事的视频在群里热传,单从主题看,似乎也没什么新鲜情节,医者仁心仁术,病人转危为安,无非是职责使命罢了。可稍加浏览,双泪淋然。面对全省首例危重病人,病源不清,机理不明,没有先例,无特效药……看着包裹严实的他,转身,进玻璃隔门,退远,变小,折入病房,走向体重300斤的病人,消失在那个未知的深渊,担忧从心底一寸寸漫上来,漫上来。
那是刀光剑影的生死江湖,只有他自己知道那一刻是投入到怎样的血腥与挣扎中,家人又翻炒着怎样的忐忑与煎熬。幸运的是,最终他与病人共同捧出了生命的日出。隔着屏幕,我知道在南方小城的他,还要继续扛起天职,冲向下一个病人,除了默默祈祷,无法给他别的解药。
时光的铁铧向前挺进,犁开了春天。我曾写下歌词:苦难是花开的伏笔,冬天总为春天作序。樱花要开的,但这不是文学的修辞——深深浅浅的春光里,它们总要深深浅浅地绽放。
两年前在武大赏过樱花,成片的花朵在路珈山下的土地上沸腾如浪,滚荡着最后的花期,一蓬比一蓬繁盛,一朵比一朵娇妍,艳出霞彩,洁出玉质。当一个个病患借助爱的双桨,穿越黑暗的边缘,平安归来,浴血重生,是不是也会万分珍惜这生命之中来之不易的阳面,就像一株樱花树,春风来了,便摇曳出满树虹霓,彻底忘却那些雪压霜欺,抑或把其消解成人生的雨露涓滴。
直播镜头中的长江,依然在钟楼边汤汤东去。它不是在表演,清澈、纯良、浩荡、骄傲,那是它本真的面目,更重要的是,即便风雨天心,千帆过尽,它仍旧知道自己的去向。这仿佛又是一个隐喻——暗含一节关于如何紧握命运,高歌向天,奔腾豪迈人生的精彩故事。
我被此刻的长江启蒙:时光如沧海,有了爱,便有了渡向明天的舟楫;而一个人或一座城的生命,无论怎样波折,也要流成一条江,勇往直前……
(有删改)
10.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将长江和武汉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写,用长江奔腾不已勇往直前的精神寄寓心中武汉,希望武汉早日重生。
B.过去的武汉在作者的心中是非常美好的,它繁华有序,富有生机,充满梦想和活力,具有浓浓的生活气息。
C.作者通过看直播,实时目睹了疫情中的武汉和穿城而过的长江,与直播镜头中展现的过去的武汉截然不同,让作者悲伤不已。
D.文章通过写同学群里讲述同学故事的视频,赞颂了疫情中的医护人员面对病毒凛然迎击英勇无惧的精神。
11.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情感抒发非常强烈,运用叙述、描写、说明、抒情等表达方式,表现了自己对武汉的怀念、悲伤、期望等复杂心情。
B.文中使用了对比的手法,将疫情前的武汉景象与疫情中的武汉进行了对比,表现出了疫情对武汉的打击。
C.文章的语言富有特色,句式上主要以短句为主,尤其是很多地方连用短句,在表达感情上更为有力。
D.文章在结尾部分再次写长江,既照应了题目和开头,使文章结构严谨;又深化了文章主旨,丰富了文章意蕴。
12. 文章的⑤⑥两段在文中有着怎样的作用?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13. 本文题目“江流奔腾”有着怎样的意蕴?请简要阐明。
三、语言运用
阅读冯至《一个消逝了的山村》中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雨季是山上最( )的时代,天天早晨我们都醒在一片山歌里。那是些从五六里外趁早上山来采菌子的人。下了一夜的雨,第二天太阳出来一蒸发,草间的菌子,俯拾皆是:有的红如胭脂,青如青苔,褐如牛肝,白如蛋白,还有一种赭色的,放在水里立即变成靛蓝的颜色。我们望着对面山上那些踏着潮湿在草丛里或树根处低头寻找新鲜的菌子的人们。人们在其中并不忘却自己,各人盯着各人眼前的世界。这景象,在七十年前也不会两样。这些彩菌,不知点缀过多少民族童话,它们一定也( )过那山村里的人们的身体和儿童的幻想。
这中间,高高耸立起来那植物界里最高的树木,有加利树。有时在月夜里,月光把被微风摇摆的叶子镀成银色,我们望着它每瞬间都在生长,仿佛把我们的身体,我们的周围,甚至全山都带着生长起来。望久了,自己的灵魂有些( )不起,感到悚然,好像对着一个崇高的严峻的圣者,你不随着他走,就得和他离开,中间( )妥协。
14.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热闹 滋养 担任 不会有 B.热闹 滋养 担当 不容有
C.喧闹 涵养 担任 不会有 D.喧闹 涵养 担当 不容有
15.请赏析文中画横线语句。
16.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我们望着对面的山上,人们踏着潮湿,在草丛里,树根处,低头寻找新鲜的菌子。”从语义与表达上那哪个效果更好?
四、语言表达
17.在下面一段文字中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农民是世上最劳苦的人,尤其是在这块平原上,秦腔是他们大苦中的大乐,当老牛木犁疙瘩绳,① ,立在犁沟里大喊大叫来一段秦腔,那心胸肺腑、关关节节的困乏便一尽儿涤荡净了。人只要在舞台上,生,旦,净,丑,才各显了真性,恶的夸张其丑,② ,善的使他们获得了美的教育,③ 。在人们心中,秦腔不止是一种艺术形式,而且是早已升华为了生活中真真切切的美。
参考答案:
1.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识记常用字字音的能力。
A.“鼠麹草”的“麹”应读“qū”。
B.“拗口”的“拗”应读“ào”。
D.“靛蓝”的“靛”应读“diàn”。
故选C。
2.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
(1)“消失”与“消逝”都指因发展到一定阶段或变化到一定程度而逐渐减少以至没有。但“消失”侧重结果,而“消逝”侧重过程,指逐渐减少。根据横线前的“慢慢”,可知横线上填“消逝”更好。
(2)“安慰”侧重指使人心情安定、放心,适用对象常是人,常用于口语;“抚慰”强调的是对人的深切关心,适用对象是心情、情绪,常用于书面语。根据语境“患者的心灵”“内心感受,应选“抚慰”。
(3)“俯拾皆是”和“比比皆是”都形容为数很多。“比比皆是”强调到处都是,偏重于数量多,可用于大的事物;“俯拾皆是”不但形容多,而且偏重于容易得到,多指细小之物。根据语境“凡是有浅草乱石的地方”,应选“俯拾皆是”。
(4)“风雨如晦”,意思是说风雨交加,白天如同黑夜一样昏暗。后用来形容局势动荡或社会黑暗。“风雨如磐”,形容风雨极大。句中“旧中国”主要是指黑暗,用“风雨如晦”更好。
故选D。
3.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B.本句中是把引用的话独立来用,句末的句号要放到引号之内。
故选B。
4.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标点符号能力。
A.“无罪恶的被处死……却被现实所捉弄”,这些种种情况是对荒谬情况的列举,因此荒谬后面用冒号,“想给敌人开玩笑”“却被现实所捉弄”是说的一种情况,两句话中间用逗号,“处死”“成全敌人”“不死”“被抓”等后面都应该用分号。
C.《圣经》是一本书,要加书名号。
D.省略号和“等”重复,二者保留其一。
故选B。
5.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B.“其职责为照顾帝王饮食起居、身体保健”说法错误,联系文言文《荆轲刺秦王》中“诸郎中执兵”可知:“郎中”的职责为护卫、侍从,随时建议,备顾问及差遣。
故选B。
6.山路的尽头曾经有过人类生活的村庄,有过房屋,有过田园。 7.⑴养育过山村人的泉水(或溪水);
⑵围绕过村庄的鼠曲草;
⑶滋养过山村人的彩菌。 8.⑴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突出了花朵身上具有的纯洁和坚强。
⑵运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了太阳出来后,草间的菌子色彩斑斓和旺盛的生命力。 9.⑴作者认为人与人,只要有相联系的事物,不管时空的间隔有多远,彼此的生命都有声息相通的地方。⑵如今土地上的一切曾经以坦白和恩惠对待那消逝了的村庄。⑶现今居住的村庄同样给了我的生命许多滋养。
【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词语的丰富含意的能力。
结合后文“我们从城内向这里来的中途,忽然觉得踏上了一条旧路。那条路是用石块砌成,从距谷口还有四五里远的一个村庄里伸出,向山谷这边引来,先是断断续续,随后就隐隐约约地消失了。我想,这条石路一定有一个时期宛宛转转地一直伸入谷口,在谷内溪水的两旁,现在只有树木的地带,曾经有过房屋,只有草的山坡上,曾经有过田园”可知此处的“秘密”是指在这条窄窄的石板路的尽头“曾经有过房屋”,在这条窄窄的石板路的两旁“曾经有过田园”。
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筛选整合文中相关信息的能力。
结合“最可爱的是那条小溪的水源,从我们对面山的山脚下涌出的泉水;它不分昼夜地在那儿流,几棵树环绕着它,形成一个阴凉的所在。我们感谢它,若是没有它,我们就不能在这里居住,那山村也不会曾经在这里滋长。这清冽的泉水,养育我们,同时也养育过往日那村里的人们”可以“养育过山村人的泉水(或溪水)”;
结合“其次就是鼠曲草……在这谦虚里没有卑躬,只有纯洁,没有矜持,只有坚强。每当我看见这幅图像,就会觉得随身带来的纷扰都变成深秋的黄叶,自然而然地凋落了。于是我可以肯定,那消逝了的村庄必定也曾经被这些白色的小草围绕着,在山腰里一言不语地负担着一切。后来一个横来的运命使它骤然死去,不留下一些夸耀后人的事迹”可以得出“围绕过村庄的鼠曲草”;
结合“雨季是山上最热闹的时代,下了一夜的雨,第二天太阳出来一蒸发,草间的菌子,俯拾皆是:有的红如胭脂,青如青苔,褐如牛肝,白如蛋白,还有一种赭色的,放在水里立即变成靛蓝的颜色。这些彩菌,不知点缀过多少民族童话,它们一定也滋养过那山村里的人们的身体和儿童的幻想吧”得出“滋养过山村人的彩菌”。
8.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章中重要句子的能力。
题目已经明确给学生指出赏析句子的角度——就其中运用的修辞手法进行赏析。
第一句,运用拟人手法,“谦虚”一词赋予鼠曲草“白色茸毛的花朵”以人的形象,说鼠曲草“有白色茸毛的花朵”掺杂在乱草的中间开放“没有卑躬,只有纯洁,没有矜持,只有坚强”,生动形象地突出了鼠曲草花朵身上具有的纯洁和坚强。
第二句,运用了比喻和排比的手法。“有的红如胭脂,青如青苔,褐如牛肝,白如蛋白”中把红色的草间的菌子比喻成胭脂,青色的草间的菌子比喻成青苔,褐色的草间的菌子比喻成牛肝,白色的草间的菌子比喻成蛋白,同时运用四个“……如……”句式连用构成了排比,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太阳出来后,草间的菌子色彩斑斓和旺盛的生命力。
9.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分析理解文章重要句子的含义,理解把握文章内涵和主旨的能力。
结合“这清冽的泉水,养育我们,同时也养育过往日那村里的人们。人和人,只要是共同吃过一棵树上的果实,共同饮过一条河里的水,或是共同担受过一个地方的风雨,不管是时间或空间把它们隔离得有多么远,彼此都会感到几分亲切,彼此的生命都有些声息相通的地方”可知此处“意味不尽的关联”是指“作者认为人与人,只要有相联系的事物,不管时空的间隔有多远,彼此的生命都有声息相通的地方”;
结合“我们感谢它,若是没有它,我们就不能在这里居住,那山村也不会曾经在这里滋长。这清冽的泉水,养育我们,同时也养育过往日那村里的人们”“这些彩菌,不知点缀过多少民族童话,它们一定也滋养过那山村里的人们的身体和儿童的幻想吧”“两三年来,这一切,给我的生命许多滋养。但我相信它们也曾以同样的坦白和恩惠对待那消逝了的村庄”可知此处“意味不尽的关联”是指“如今土地上的一切曾经以坦白和恩惠对待那消逝了的村庄”;
结合“我们感谢它,若是没有它,我们就不能在这里居住,那山村也不会曾经在这里滋长。这清冽的泉水,养育我们”“这种在欧洲非登上阿尔卑斯山的高处不容易采撷得到的名贵的小草。在这里每逢暮春和初秋却一年两季地开遍了山坡”“两三年来,这一切,给我的生命许多滋养” 可知此处“意味不尽的关联”是指“现今居住的村庄同样给了我的生命许多滋养”。
10.C 11.A 12.①从内容上交代了疫情前的武汉景象,从而与上文疫情中的武汉进行了对比,表现出了疫情对武汉的打击。
②从结构上,承上启下,承接上文的疫情中的武汉,照应下文“远景,特写,一切都应当是这副生机勃勃的样子”,也为结尾对武汉恢复生机的祝福张本。 13.①“江流奔腾”表面上指“长江奔腾不息”。
②从深层含义考虑:长江精神也是武汉人的精神,他们为了梦想努力奋斗,为了守护百姓而甘愿牺牲自我,“江流奔腾”也喻指对武汉人精神的赞美;
③同时文章将长江和武汉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写,用长江奔腾不已勇往直前的精神寄寓心中武汉,希望武汉早日重生。
【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的能力。
C.“与直播镜头中展现的过去的武汉截然不同,让作者悲伤不已”表述错误。根据文本“如果没有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以江汉关钟楼为焦点,随便截取一个时光切片,当是这样的”可知,这是过去的武汉在作者心中的形象,而非直播镜头中展现的。
故选C。
11.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A.“运用叙述、描写、说明、抒情等表达方式”表述错误。本文是一篇散文,主要运用了叙述、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没有说明的表达方式。
故选A。
1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语段的作用的能力。
文章的⑤⑥两段在中间位置,从结构上,一般是起到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
从内容上,结合“在阳光的覆盖下,江汉关钟楼尖耸接天,道路延伸,车流涌动,拐弯处,浩荡的长江接替它们一路奔腾,直向远处翻卷,隔岸的楼宇高低错落,江中船舶来回穿梭,排宕成天阔水远又繁忙有序的景象……”,这是从写景的角度表现武汉原本的繁华热闹;“无数生龙活虎的身影,踩着第一缕阳光从街角的某个巷子拐出,为铺着烟尘的梦想奋斗,就着夜色回到温暖的家,默默积攒新一天的力量。密集的门户,流驶的时光,一路轻尘,几缕炊烟,万家灯火,满城葳蕤”,这是从“人”的角度写武汉原本的生机与活力。
据此我们可以看出,⑤⑥段应该是作者回忆过去的武汉在作者的心中是非常美好的,它繁华有序,富有生机,充满了梦想和活力,具有浓浓的生活气息。这恰好与上文作者通过“强国直播”实时目睹的疫情中的武汉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表现出了疫情对武汉的打击。这两段又与结尾武大樱花等相照应,共同表现作者对武汉的祝福,期待武汉能早日恢复生机,并表现主题“时光如沧海,有了爱,便有了渡向明天的舟楫;而一个人或一座城的生命,无论怎样波折,也要流成一条江,勇往直前”。
1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意蕴的能力。
本题中的题目《江流奔腾》从表层含义上来看,指“长江奔腾不息”,因为文中抓住长江这个特有的景象,表现出了昔日长江的热闹繁华——“拐弯处,浩荡的长江接替它们一路奔腾,直向远处翻卷,隔岸的楼宇高低错落,江中船舶来回穿梭,排宕成天阔水远又繁忙有序的景象”。
再从深层角度考虑,这个题目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长江奔腾不已、勇往直前的精神象征着作者心中的武汉,是武汉以及武汉人的共同的精神风貌。比如文中写了普通的武汉人“无数生龙活虎的身影,踩着第一缕阳光从街角的某个巷子拐出,为铺着烟尘的梦想奋斗,就着夜色回到温暖的家,默默积攒新一天的力量”,写了武汉的医务工作者“面对全省首例危重病人,病源不清,机理不明,没有先例,无特效药……看着包裹严实的他转身,进玻璃隔门,退远,变小,折入病房,走向体重300斤的病人,消失在那个未知的深渊”,他们都具有长江英勇无畏、一往无前的精神。
“江流奔腾”更代表着作者对武汉的祝福,作者相信武汉一定会再次获得重生。
14.B 15.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了太阳出来后,草间菌子的色彩斑斓和旺盛的生命力。 16.改写后好。改后为散句,描绘了人们在山上采菌子的忙碌情景,生动具体,画面感强,与整个语段表达风格和谐。
【分析】14.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运用近义词的能力。
热闹:繁盛活跃的景象。喧闹:声音大而热闹;喧哗吵闹。根据语境,这里写雨季会有很多人入山采菌子,强调的不是声音大,而是人多繁盛,故选“热闹”。
滋养:供给养分;补养。涵养:滋润养育,培养;积蓄、保持水分。此处的对象是“身体”和“幻想”,指的是菌子给人们身体和精神补充养分,故选“滋养”。
担任:担当某种职务、工作。担当:指承担、担负任务责任等。此处不是指担任工作,而是承担压力,故选“担当”。
不会有:不可能有。不容有:不容许、不允许有。根据语境,是指圣者对人有着绝对的权威,他的意愿你必须遵从,不允许拒绝,故选“不容有”。
故选B。
15.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丰富含义,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
“红如胭脂,青如青苔,褐如牛肝,白如蛋白”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通过鲜明的色彩描绘,多种色彩的铺叙,形象地写出雨后太阳出来时,菌子繁多与色彩的丰富,展现出其旺盛的生命力。
16.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
选文中的句子是长句,主干是“我们望着人们”,把“人们”的修饰都糅合进“对面山上那些踏着潮湿在草丛里或树根处低头寻找新鲜的菌子”这个长长的定语里,可以说理解上稍微不容易,再加上句子太长,容易让人忽略其中的重要信息。
而改句则把长句变为短句,主语变为“人们”,强调了“人们”为寻找菌子而四处搜寻的模样,画面感更强,重点突出,也与整个文段多用短句的特点相协调。
17.①在田野已经累得筋疲力尽 ②善的凸现其美 ③恶的也使丑里化作了美的艺术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空,前面强调农民“劳苦”,此处应表现田野劳作的苦累,用秦腔纾解疲劳困乏,据此应填:在田野已经累得筋疲力尽。
第二空,前后句式并列,此处是善恶对比,用“美”对应“丑”,应填:善的凸现其美。
第三空,与“善的……”呼应,用“恶的……”,内容上强调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不管善恶,最后都“升华为了生活中真真切切的美”,据此应填:恶的也使丑里化作了美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