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6课 钢铁长城、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期末试题选编 2021-2022学年甘肃省下学期八年级历史(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16课 钢铁长城、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期末试题选编 2021-2022学年甘肃省下学期八年级历史(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3-18 21:02: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5.15-5.16 钢铁长城、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一、选择题
1.(2022春·甘肃天水·八年级天水市逸夫实验中学校考期末)“人民海军忠于党,舰行万里不迷航”。人民海军在党的领导下走过了72年风雨历程,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到强,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回顾历史,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部队是( )
A.华东军区海军 B.东海舰队 C.南海舰队 D.北海舰队
2.(2022春·甘肃张掖·八年级校考期末)2019年12月17日,“山东舰”在海南三亚某军港交付海军,它是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第一艘国产航空母舰。2012年9月我国第一艘交接入列的航空母舰是
A.“辽宁舰” B.“厦门舰” C.“武昌舰” D.“广州舰”
3.(2022春·甘肃酒泉·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是李强同学在自主学习时整理的提纲,据此判断,他学习的内容是( )
1956年歼-5型歼击机 1966年战略导弹部队 1970年第一艘核潜艇 1971年导弹驱逐舰
A.人民空军的建立与发展 B.新中国的国防建设成就
C.导弹部队的发展与进步 D.人民海军的建立与发展
4.(2022春·甘肃酒泉·八年级统考期末)下图是某同学在期末复习时,绘制的知识结构示意图。其中,“?”处应填写的内容是( )
A.科技强军战略的实施 B.永葆人民军队的本色
C.现代科学技术的成就 D.多军兵种的建立和发展
5.(2022春·甘肃天水·八年级统考期末)“向海而兴,背海而衰;不能制海,必被海制。”这是历史给予中华民族刻骨铭心的历史教训。新中国成立前夕建立的第一支海军部队是( )
A.华东军区海军 B.北海舰队 C.南海舰队 D.潜艇部队
6.(2022春·甘肃平凉·八年级校考期末)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军队的现代化建设得带了长足的发展。现在人民解放军调整组建以下哪五个军种?( )
①陆军 ②通信兵 ③空军 ④海军 ⑤火箭军 ⑥战略支援部队
A.①②④⑤⑥ B.①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7.(2022春·甘肃武威·八年级统考期末)图片是形象的史料。某班手抄报上,同学们展示了下面两幅图片,你认为该手抄报的主题应该是( )
A.人民空军的发展 B.解放军导弹部队的建立与发展
C.“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 D.解放军炮兵部队的发展
8.(2022春·甘肃兰州·八年级统考期末)某军事演习中,雷达兵报告在我国南海上空发现对方导弹来袭,指挥员命令我军反导系统发射导弹对其拦截。通信兵应该把这项命令传达给( )
A.海军航空兵 B.海军陆战队 C.海军潜艇部队 D.火箭军
9.(2022春·甘肃天水·八年级统考期末)作为我国现代化部队不可缺少的部分,且主要承担着核反击任务的是( )
A.中国火箭军 B.中国潜艇部队 C.中国空军部队 D.中国东海舰队
10.(2022春·甘肃张掖·八年级校考期末)中共十八大以后进行的强军改革中,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部队改组成火箭军, 作为我军的独立军种, 第二炮兵部队创建于
A.国共政权对峙时期 B.人民解放战争时期
C.二十世纪六十年代 D.二十世纪九十年代
11.(2022春·甘肃兰州·八年级统考期末)下图所示军种是中国大国地位的战略支撑,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堪比古希腊神话中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是震慑敌人的最有力杀手锏。下列关于其说法正确的有( )
①是在陆军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②由核导弹部队、常规导弹部队、作战保障部队等组成
③主要担负遏制他国对中国使用核武器、遂行核反击和常规导弹精确打击任务
④它的前身是第二炮兵部队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2.(2022春·甘肃张掖·八年级校考期末)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准备收集部分图片资料做一期黑板报。据如下图判断,本期黑板报标题可以用
A.祖国统一两岸互通 B.科技强军钢铁长城
C.和平外交独立自主 D.社会生活便捷文明
13.(2022春·甘肃兰州·八年级统考期末)习近平主席指出:“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面临严峻挑战,乌克兰危机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和平安全才是国际社会最应珍惜的财富”。20世纪50年代,有利于国际社会“和平安全”的是中国( )
A.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同苏联等十几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D.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外交布局形成
14.(2022春·甘肃武威·八年级统考期末)某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作了精彩发言:“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此次会议
A.推动了中国全方位外交格局的建立
B.促使中国站在了社会主义国家一边
C.引发了西方国家与中国的建交热潮
D.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团结合作
15.(2022春·甘肃兰州·八年级统考期末)1955年的万隆会议上,周恩来获得了崇高的声望。这主要是因为他( )
A.提出新发展理念 B.积极拓展多边外交
C.作出改革开放的决策 D.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16.(2022春·甘肃武威·八年级统考期末)2017年5月14日至15日,第一届“一带一路”国际高峰论坛会议在北京举行,这次会议彰显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下列关于我国外交成就表述错误的是( )
A.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后来成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B.乔冠华在亚非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C.1971年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2001年APEC会议在中国上海召开
17.(2022春·甘肃张掖·八年级校考期末)1955年,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成了万隆会议圆满成功的人是( )
A.毛泽东 B.周恩来 C.邓小平 D.刘少奇
二、填空题
18.(2022春·甘肃天水·八年级统考期末)1966年,中国组建第二炮兵部队,它是中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于2015年更名为________
19.(2022春·甘肃天水·八年级统考期末)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分别与印度总理尼赫鲁、缅甸总理吴努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________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
三、综合题
20.(2022春·甘肃张掖·八年级校考期末)某校历史探究学习小组以“中国的过去与未来”为主题,决定举办一次中国对外交往演变历程的展示活动。请你参加活动并回答下列问题.
展示一:50年代独立自主篇
材料一
材料二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在我们中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
(1)材料一中周恩来在同印度政府代表的谈判中,首次在外交领域提出了什么样的国际关系准则?(2)材料二是周恩来在哪次会议上的发言?他提出了什么方针?
展示二:70年代外交突破篇
材料三 周恩来总理当年对尼克松说:“你的手伸过了世界最辽阔的海洋和我握手——25年没有交往了啊!”
(3)材料二所描绘的历史瞬间是什么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双方最为关注的问题是什么?
(4)70年代中国外交梅开三度,除材料二所举事例外,请再举2例加以应证。
展示三:新时期改革开放篇
(5)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对外开放开始起步。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材料四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尽管不愿见香港回归中国,但她仍然称赞邓小平提出了“最富天才的创见。”
(6)材料四中“天才的创见”指什么?(1分)请写出澳门回归的具体时间(1分,注:具体到年、月、日)
材料五 改革开放之后,特别是九十年代之后,我国广泛参加各种国际组织,增进对外交流与合作,以更加积极更加活跃的在国际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
(7)从90年代开始,我国参加了那些国际组织?(举一例)
(8)结合所学知识,思考新中国积极发展外交事业的原因是什么?
21.(2022春·甘肃武威·八年级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材料二 国际舆论认为:“没有中国代表团的努力,会议成功不了。”“会议成功的一个巨大因素,是中国代表团异乎寻常的合作态度。”
------岳麓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1)材料一中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哪位领导人提出的?
(2)指出材料二中的会议名称。说说中国代表团提出的哪一方针促进了这次会议的圆满成功?
参考答案:
1.A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华东军区海军建立。新中国成立后,又相继建立了东海、南海和北海舰队。所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部队是华东军区海军,A项正确;东海舰队成立于1955年9月,南海舰队成立于1949年12月,均是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不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部队,排除B项、C项;北海舰队成立于1960年8月,不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部队,排除D项。故选A项。
2.A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号”于2012年9月25日正式交接入列,标志着我国海军开始具备远洋作战能力,故A符合题意,B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A。
3.B
【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歼击机、战略导弹部队、核潜艇、导弹驱逐舰”可知,这些都是新中国海陆空三军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提高了我国军队的战斗力,因而李强同学在自主学习时整理的提纲表明他学习的内容是新中国的国防建设成就,B项正确;空军、 导弹部队、海军均是国防建设中的一部分,不是全部,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
4.D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材料反映了人民海军的建立、人民空军的建立及第二炮兵部队的建立,这反映的是我国多军兵种的建立和发展,D项正确;题干信息没有涉及科技强军,排除A项;根据题干信息无法得出永葆人民军队的本色的结论,排除B项;材料主旨强调海军、空军和第二炮兵的建立,没有体现现代科学技术的成就,排除C项。故选D项。
5.A
【详解】依据课本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的时候,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是陆军,兵种也较少。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部队——华东军区海军。A项正确;新中国成立后,又建立了东海、南海和北海舰队。排除BC两项;20世纪70年代,我国出现了潜艇部队。排除D项。故选A项。
6.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人民解放军调整组建了五大军种,即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故B正确;ACD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CD项。故选B。
7.B
【详解】依据图片内容及所学知识可知, 1966年, 中国组建第二炮兵部队, 它由核导弹部队、常规导弹部队、作战保障部队等组成。2015年,中央军委举行仪式,将第二炮兵正式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因此,图片反映了我国导弹武器和战略导弹部队的建设与发展,B项正确;人民空军与“第二炮兵”不符,排除A项;材料不能反映“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排除C项;解放军炮兵部队的发展表述不完全,排除D项。故选B项。
8.D
【详解】根据材料“雷达兵报告在我国南海上空发现对方导弹来袭,指挥员命令我军反导系统发射导弹对其拦截”结合所学可知中国人民解放军除了陆军、海军、空军三个传统的军种以外,还包括火箭军和战略支援部队。其中火箭军由核导弹部队、常规导弹部队、作战保障部队等组成,它是中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主要担负遏制他国对中国使用核武器、实行核反击和常规导弹精确打击任务,因此针对材料内容通信兵应该把这项命令传达给火箭军,D项正确;AB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项。
9.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66年,中国组建第二炮兵部队。它是中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主要担负遏制他国对中国使用核武器、遂行核反击和常规导弹精确打击任务,由核导弹部队、常规导弹部队、作战保障部队等组成,装备了东风系列弹道导弹和长剑巡航导弹等,2015年,第二炮兵部队更名为火箭军。A项正确;中国潜艇部队和中国东海舰队属于海军,与题意不符,排除BD项;中国空军部队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故选A项。
10.C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66年我国开始组建地地战略导弹部队,即第二炮兵部队,201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部队改组成火箭军,所以ABD项与题意不符;C项符合题意;故选C。
11.B
【详解】依据题干图片“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结合课本所学,2015年,第二炮兵更名为火箭军。第二炮兵是中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主要担负遏制他国对中国使用核武器,遂行核反击和常规导弹精确打击任务,由核导弹部队、常规导弹部队、作战保障部队等组成。②③④符合题意,B项正确;火箭军是在第二炮兵的基础上建立的,①错误,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
12.B
【详解】分析图片中的信息“辽宁舰”、“歼-20战机”、“核导弹方队”、“地空导弹部队”,可知我国海陆空军队建设不断发展,说明我国在走一条科技强军的道路,B项符合题意;ACD与材料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CD。故答案为B。
13.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现在表述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印度、缅甸两国总理积极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A项正确;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在2001年,排除B项;同苏联等十几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与题干无关,排除C项;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外交布局形成在改革开放后,排除D项。故选A项。
14.D
【详解】根据材料中周恩来的发言“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可知,“国际会议”指万隆会议。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D项正确;中国全方位外交格局的建立是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的外交成就,排除A项;“促使中国站在了社会主义国家一边”是一边倒外交政策,排除B项;引发了西方国家与中国的建交热潮的是中美关系的缓和,排除C项;故选D项。
15.D
【详解】依据课本所学可知,1955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这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会上,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D项正确;2015年10月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在北京举行,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排除A项;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积极拓展多边外交,加强与联合国的合作,为解决区域性争端、维护世界和平和建立一个公正合理的世界新秩序而努力。排除B项;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排除C项。故选D项。
16.B
【详解】1955年亚非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B项符合题意,B项正确;ACD项都是对我国外交成就的正确叙述,不符题意,排除。故选B项。
17.B
【详解】试题分析:1955年4月18-24日万隆会议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会议广泛讨论了民族主权和反对殖民主义、保卫世界和平及与各国经济文化合作等问题。但是会议期间,帝国主义国家挑拨一些国家代表当着中国的面攻击共产主义,甚至怀疑中国对邻国搞“颠覆”活动。为此,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改变会议航向,促进会议圆满成功。故选B项。
考点:本题考查万隆会议。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求同存异中的“同”指的是有共同的任务,即摆脱殖民统治、实现民族独立、发展自己的任务。中国和广大非洲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实现民族独立和民族富强是共同的任务。“异”指的是国家制度、政治制度的差异。
18.火箭军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1966年,中国组建第二炮兵部队,它是中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于2015年更名为火箭军。        
19.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分别与印度总理尼赫鲁、缅甸总理吴努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原则。
20.(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万隆会议 求同存异
(3)尼克松访华 台湾问题
(4)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分)
1972年中日建交 (1分)
(5)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完全写对得2分,错写、漏写均不得分)
(6)一国两制 1999年12月20日 (具体到年月日,否则不得分)
(7)亚太经合组织 (1分)
(8)我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1分)
【详解】试题分析:第(1)问,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材料中“周恩来在同印度政府代表的谈判”是解题的关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新中国的外交成就的准确理解与认识,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53年,周恩来在访问印度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社会产生深远影响。
第(2)问,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材料中“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是解题的关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万隆会议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在1955年万隆会议上,面对帝国主义的阴谋,周恩来机智的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第(3)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准确理解与运用。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72年尼克松访华之后,双方在上海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第(4)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准确理解与运用。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 1972年中日建交。
第(5)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对外开放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我国逐步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第(6)问,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材料中“天才的创见”是解题的关键。改革开放以后,为解决香港、澳门、台湾问题,邓小平从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的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并分别于1997年和1999年成功收回了香港、澳门的主权,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洗血了百年国耻,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重要一步,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第(7)问,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材料中“皇帝、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是解题的关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一国两制”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以后,为解决香港、澳门、台湾问题,邓小平从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的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一国两制”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第(8)问,主要考查新时期中国的外交活动的相关史实,依据已学知识可以知道,1999年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2001年在中国上海举办的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主题是“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
第(9)问,主要考查新时期中国的外交活动的相关史实,依据所学知识可以知道,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综合国力的提高,以及国际形势的变化,新中国的外交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
考点: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改革开放·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一国两制”的构想;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外交事业的发展·中美关系正常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外交事业的发展·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1.(1)周恩来
(2)万隆会议。求同存异
【详解】(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53年底,我国政府同印度就两国在西藏地区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时,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2)本题主要考查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外交成就。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成了大会的圆满成功,也促成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