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期末试题选编 2021-2022学年甘肃省下学期八年级历史(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期末试题选编 2021-2022学年甘肃省下学期八年级历史(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23.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3-18 21:05: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6.18科技文化成就
一、选择题
1.(2022春·甘肃酒泉·八年级统考期末)2022年4月16日上午10时,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乘组在圆满完成为期183天的空间站飞行任务后成功返回地面。这次飞行创下了中国载人航天、空间站任务飞行时间最长、任务项目最多的纪录。回顾历史,新中国在空间技术领域起步的标志性事件是
A.东方红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 B.导弹核武器的成功研制
C.神舟一号飞船顺利升空 D.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2.(2022春·甘肃张掖·八年级校考期末)1970年,中国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
A.东方红一号 B.神舟一号 C.神舟五号 D.神舟六号
3.(2022春·甘肃天水·八年级统考期末)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于哪一年?( )
A.1949年 B.1954年 C.1959年 D.1964年
4.(2022春·甘肃天水·八年级统考期末)李明同学以“我国科技的成就”为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下列研究内容与主题不符的是( )
A.中美建交 B.“两弹”的成功研制
C.“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 D.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5.(2022春·甘肃天水·八年级统考期末)对于“两弹一星”概念的解释正确的一组是( )
A.原子弹、氢弹、导弹和第一颗人造卫星 B.原子弹、导弹和第一颗人造卫星
C.氢弹、导弹和第一颗人造卫星 D.原子弹、氢弹和第一颗人造卫星
6.(2022春·甘肃张掖·八年级期末)20世纪六七十年代,大大提高了我国国防实力和国际地位的重大成就是(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
C.籼型杂交水稻的成功培育 D.中日关系的改善
7.(2022春·甘肃天水·八年级统考期末)每年4月24日是“中国航天日”。1970年在我国航天领域发生的一件大事开创了中国航天事业的新纪元,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进入太空时代的国家。这件“大事”是我国( )
A.第一位航天员实现了太空行走
B.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C.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D.第一位航天员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
8.(2022春·甘肃张掖·八年级期末)下图中飞船的成功发射
A.实现了我国成功发射载人飞船的梦想
B.标志着我国开始掌握了飞船发射技术
C.标志着我国有了可以用于实战的导弹
D.使我国成为第一个送人上太空的国家
9.(2022春·甘肃金昌·八年级校考期末)2003年10月,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艘载人飞船,中国人实现了飞向太空的历史性跨越。这艘飞船所载的航天员是
A.杨利伟
B.王亚平
C.翟志刚
D.景海鹏
10.(2022春·甘肃酒泉·八年级统考期末)“一辈子躬耕田野,脚踏实地把科技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他研发的杂交水稻使数百万人脱离了饥饿,是“真正的粮食英雄”。他是( )
A.袁隆平 B.焦裕禄 C.王进喜 D.邓稼先
11.(2022春·甘肃兰州·八年级统考期末)我国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第一个特等发明奖和多项国际大奖的获得者,为中国和世界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 )
A.屠呦呦 B.袁隆平 C.邓稼先 D.钱学森
12.(2022春·甘肃天水·八年级天水市逸夫实验中学校考期末)2015年10月,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她的研究成果是
A.在植物中成功提取青蒿素
B.研制出中国第一枚近程导弹“东风”一号
C.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D.研制出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13.(2022春·甘肃张掖·八年级校考期末)“马克思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事实证明这话讲得很对,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话是下面哪位国家领导人说的( )
A.毛泽东 B.周恩来 C.邓小平 D.江泽民
14.(2022春·甘肃张掖·八年级校考期末)20世纪80年代,为加快高科技的发展,在王淦昌等科学家的倡导下我国开始实施
A.“科教兴国”战略 B.“希望工程”
C.西部大开发战略 D.“863”计划
15.(2022春·甘肃武威·八年级期末)下列哪一项成果最能体现中国古代“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的说法变成了现实( )
A.电视 B.计算机网络 C.报纸 D.书本
16.(2022春·甘肃武威·八年级期末)“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提出于( )
A.1949年 B.1956年 C.1978年 D.1986年
二、填空题
17.(2022春·甘肃天水·八年级统考期末)1964年10月16日,在我国西部戈壁,伴随着一声霹雳巨响,巨大的蘑菇云腾空而起,宣告了我国第一颗_______爆炸成功。
三、综合题
18.(2022春·甘肃兰州·八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军队在美国完全掌握了制空权的情况下,虽然苦于缺乏装备.弹药、食品和防寒用具,但仍能忍耐一切艰难困苦,忠实地执行命令,默默地行动与战斗。好像对美军炽烈的火网毫不在意似的,第一波倒下,第二波就跨过尸体前进,还有第三波和第四波继续前进。—摘编自王树增《朝鲜战争》
材料二:
材料三:
从1969年至1971年夏,美国“跳了一种微妙的外交小步舞”……向中国政府传递希望改善美中关系的信息,继之以基辛格秘密访华。对此,中国政府则投桃报李,如毛泽东会见斯诺时表示欢迎尼克松访华,导演“乒乓外交”等等。美中双方的共同努力,最终促成了1972年2月尼克松的中国之行和上海公报的问世。
———摘编自刘家钦《1972年尼克松访华背景之考察》
中美过去和现在都有分歧,将来还会有分歧。关键是管控好分歧。一个稳定发展的中美关系,对双方都是有利的。…长久之道在于大国相互草重、摒弃冷战思维、不搞阵营对抗,逐步构建均衡、有效、可持续的全球和地区安全架构。
——摘编自2022年习近平主席同美国总统拜登视频通话
(1)列举一例上甘岭战役中的战斗英雄。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军队”具备的精神品质。
(2)材料二图A中我国第一颗原子弹于哪一年爆炸成功?图B中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叫什么?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两弹一星”成功研制的重要意义。
(3)根据材料三第一段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70年代中美外交关系改善的具体表现。根据第二段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中美关系如何健康发展,谈谈你的认识。
19.(2022春·甘肃金昌·八年级校考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材料一中的两位人物是在哪次战争中涌现出的英雄人物?
(2)材料二中的两位人物为中国科技发展作出了怎样的贡献?他们的贡献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在他们身上体现了什么精神品质?
参考答案:
1.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1970年4月,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顺利送入太空。它标志着中国人民成功掌握了人造卫星的空间技术。从此,中国在空间技术领域开始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的行列,A项正确;;导弹核武器研制成功使中国有了实用型导弹核武器,排除B项;1999年,神舟一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不是“开始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行列的标志”,排除C项;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打破了美苏的核垄断,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排除D项。故选A项。
2.A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我国于1970发生的第一个人造地球卫星是东方红1号,A符合题意;BCD项是宇宙飞船,排除。故选择A。
3.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D项正确;1949年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1954年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1959年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4.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美建交属于外交成就,不属于科技成就,A项正确;“两弹”的成功研制属于科技成就,排除B项;“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属于科技成就,排除C项;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于科技成就,排除D项。故选A项。
5.A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两弹一星”是指原子弹、核弹(导弹和氢弹)和人造地球卫星。“两弹”是指原子弹和核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两弹一星”的成果研制是新中国国防事业获得发展的重要标志,它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A项正确; BCD 项表述错误。故选 A项。
6.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弹一星”指的是核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年,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试验取得成功。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第五个能独立发射卫星的国家。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大大提高了我国国防实力和国际地位。故B符合题意;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1953年首次提出,与题干信息“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不符。故A不符合题意;籼型杂交水稻的成功培育、中日关系的改善与“我国国防实力”无关。故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7.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C项正确;2008年9月,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翟志刚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排除A项;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在1967年,排除B项;2003年10月,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进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排除D项。故选C项。
8.A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神舟五号’飞船的成功发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是“神舟”号系列飞船中的第五艘,是中国首次发射的载人航天飞行器,实现了我国成功发射载人飞船的梦想,选项A符合题意;而选项B不正确,这是第五艘;选项C我国20世纪60年代就有实战的导弹;选项D是苏联;因此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
9.A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2003年10月15日上午9时,我国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成功.宇航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遨游天空,于10月16日上午6时安全返回地面,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10.A
【详解】1973年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培育籼型杂交水稻,被称为“东方魔稻”。袁隆平在实践中提出水稻杂交新理论,实现了水稻育种的历史性突破,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2001年他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A项正确;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涌现出了一批模范人物,如大庆石油工人“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解放军好战士雷锋等。邓稼先是“两弹一星”功勋,排除BCD项。故选A项。
11.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袁隆平是成功培育杂交水稻的第一人,获得我国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同时他也是第一个特等发明奖的获得者,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也有重要贡献,B项正确;屠呦呦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排除A项;邓稼先、钱学森是两弹元勋,排除C、D项。故选B项。
12.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屠呦呦于2015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类奖。她的成就是从植物中发现并提取出治疗疟疾的青蒿素。人们利用青蒿素来治病救人。所以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
13.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88年9月,邓小平同志根据当时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和现状,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邓小平同志的这一论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理论和科学观。C项正确;“毛泽东、周恩来、江泽民”都不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的提出者,排除ABD项。故选C项。
14.D
【详解】试题分析:本小题考查的知识是863计划。1986年3月,面对世界高技术蓬勃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严峻挑战,邓小平同志在王大珩、王淦昌、杨嘉墀和陈芳允四位科学家提出的“关于跟踪研究外国战略性高技术发展的建议”和朱光亚极力倡导下,做出“此事宜速作决断,不可拖延”的重要批示。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党中央、国务院果断决策,于1986年11月启动实施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简称863计划。选择生物技术、航天技术 、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新材料等领域作为我国发展高技术的重点。1996年又将海洋高技术列入计划中。故答案是D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科技教育与文化·科学技术的成就(二)
15.B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中国古代“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的说法变成了现实是通过计算机网络这一项成果实现的。计算机网络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它能使人们在第一时间知道外面发生的一切,这一点书本、电视和报纸都无法实现,所以B项符合题意;而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16.B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文艺方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文艺方针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促进了文学艺术的繁荣。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7.原子弹
【详解】为打破帝国主义的核垄断,粉碎其核威胁,维护世界和平,1964年10月16日,在我国西部戈壁,伴随着一声霹雳巨响,巨大的蘑菇云腾空而起,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它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也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对于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18.(1)战斗英雄:黄继光;精神品质:不怕困难、不怕牺牲;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革命忠诚;国际主义精神。
(2)时间:1964年;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意义: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3)表现:1971年,美国乒乓球代表团正式访问中国;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同周恩来总理举行会谈;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正式签署并发表了《联合公报》 ,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认识:中美两国应增进互信,相互合作;妥善处理台湾问题;加强在重大国际问题上的沟通与协调;摒弃对抗,通过对话、会谈解决分歧;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互利双嬴;共商共建共享,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承担大国责任,引领和推动国际、区域合作,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等。
【解析】(1)依据课本所学可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与敌人战斗中,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黄继光是上甘岭战役中的一位英雄人物。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为战友开辟了前进道路,自己英勇牺牲;由材料“虽然苦于缺乏装备.弹药、食品和防寒用具,但仍能忍耐一切艰难困苦,忠实地执行命令,默默地行动与战斗。好像对美军炽烈的火网毫不在意似的,第一波倒下,第二波就跨过尸体前进,还有第三波和第四波继续前进”,结合课本所学,得出中国军队在抗美援朝战场上,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发挥了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革命忠诚;国际主义精神品质。
(2)依据材料二图A: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结合课本所学,1964年10月16日,在我国西部戈壁,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图B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据所学,1970年我国用长征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两弹一星”成功研制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3)依据课本所学可知,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20世纪70年代,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共同的要求,中美关系出现了转机。1971年,美国乒乓球代表团正式访问中国;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同周恩来总理举行会谈;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正式签署并发表了《联合公报》 ,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由材料“一个稳定发展的中美关系,对双方都是有利的。…长久之道在于大国相互草重、摒弃冷战思维、不搞阵营对抗,逐步构建均衡、有效、可持续的全球和地区安全架构”,得出认识:中美两国应增进互信,相互合作;妥善处理台湾问题;加强在重大国际问题上的沟通与协调;摒弃对抗,通过对话、会谈解决分歧;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互利双嬴;共商共建共享,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承担大国责任,引领和推动国际、区域合作,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等。
19.(1)抗美援朝。
(2)贡献:为“两弹一星”成功作出贡献;影响: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
(3)精神:高度的爱国主义、舍己为国、甘于奉献、坚强的意志等等。
【解析】(1)
根据所学知识,黄继光、邱少云是抗美援朝战争期间涌现出的英雄人物。
(2)
根据所学知识,“两弹一星”的成功,是在党和国家领导下,以邓稼先、钱学森为代表的一大批中国科学家自力更生、克服重重困难,取得的伟大成就。“两弹一星”的成功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
(3)
本问是开放性问题,言之有理即可。如:高度的爱国主义、舍己为国、甘于奉献、坚强的意志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