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期末试题选编 2021-2022学年甘肃省下学期八年级历史(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期末试题选编 2021-2022学年甘肃省下学期八年级历史(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0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3-18 21:05: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6.19社会生活的变迁
一、选择题
1.(2022春·甘肃兰州·八年级统考期末)2022年暑假期间、侨居海外多年的黄先生回甘肃老家。下列生活场景中他能看到的是( )
A. B.
C. D.
2.(2022春·甘肃酒泉·八年级统考期末)下图漫画《变迁》反映了我国改革开放40年来人民生活发生的显著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主要矛盾变化 B.农业商品化趋势发展
C.社会购买力的增强 D.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
3.(2022春·甘肃兰州·八年级统考期末)对下图反映出的信息,概括最准确的是( )
昆明到主要城市间铁路列车运行时间变化
时间 昆明—北京 昆明—上海 昆明—丽江
2010年 33小时22分钟 34小时8分钟 8小时88分钟
2022年 10小时46分钟 11小时15分钟 3小时2分钟
A.人们出行方式的多样化 B.居民文化生活日益丰富
C.我国铁路建设的重大成就 D.居民收入的大幅度增长
4.(2022春·甘肃武威·八年级期末)“从有啥吃啥到吃啥有啥”“从绿蓝灰到五彩缤纷”“从破烂平房到漂亮楼房”“从自行车到私家车进平常百姓家”,发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人们不再发扬艰苦奋斗的传统
B.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C.人们努力生活得更好
D.人们衣食住行发生了变化
5.(2022春·甘肃张掖·八年级校考期末)“粮票”、“布票”、“油票”等各种票证的消失,反映的实质问题是我国经济体制出现了
A.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 B.由社会主义向资本主义转变
C.由农业为主向工业为主转变 D.由闭关锁国向对外开放转变
6.(2022春·甘肃酒泉·八年级统考期末)下列能反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生活变化的是
①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②轻松惬意地网上淘宝、购物
③凭粮票、肉票等票证购物 ④自驾游成为人们休闲的一种方式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7.(2022春·甘肃天水·八年级天水市逸夫实验中学校考期末)服装是过去岁月留下的化石。晚清时期流行长袍马褂,民国时期流行中山装,新中国初期流行列宁装,“文革”时期流行军装,新时期的服装则多种多样,注重美观以及个性展现。据此判断以下说法最合理的是
A.服装的演变说明制衣技术在不断进步
B.不同时代流行不同的服装主要是因为审美意识的不同
C.服装是体现人们审美意识和展现个性的物品
D.过往历史的社会意识体现在人们的着装之中
8.(2022春·甘肃武威·八年级期末)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就业制度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具体表现为( )
①“铁饭碗”逐渐被打破
②就业渠道拓宽,人们可通过人才市场自主选择职业
③就业培训、公开招聘等新鲜事物层出不穷
④这种制度不要求人们学习,不需提高就业能力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②③④
9.(2022春·甘肃金昌·八年级校考期末)2008年,中国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2014年,中国南京成功举办青奥会;2015年,中国北京申办2022年冬奥会成功。这一切说明了
①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②中国的体育项目均是世界强项
③党和政府对体育运动的重视
④中国举办国际体育盛会的经验日益丰富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0.(2022春·甘肃天水·八年级统考期末)1932年,中国第一次参加在美国举行的第十届奥运会,仅派出一名运动员刘长春。从刘长春孤身一人参加奥运会比赛,到中国举办2008年、2022年夏冬季奥运会,发生这一巨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人民生活改善 B.对外交往增多 C.交通运输发展 D.综合国力增强
11.(2022春·甘肃白银·八年级校考期末)以下示意图根据上海一个普通家庭的账本制作,从一个视角反映了当代中国百姓生活的变迁。促使这一变迁的主要原因是( )
A.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B.生活方式的变化
C.消费结构不断优化 D.城市化进程加速
12.(2022春·甘肃平凉·八年级校考期末)改革开放前,人们曾使用过五花八门的粮票、油票和布票,反映了当时我国(  )
A.经济落后,物资匮乏 B.计划生育,控制人口
C.市场经济,政府把控 D.打击投机,平抑物价
13.(2022春·甘肃庆阳·八年级校考期末)从“有啥吃啥到吃啥有啥”,从“绿蓝灰到五彩缤纷”,从“破烂平房到漂亮楼房”,从“自行车到私家车进平常百姓家”主要原因是
A.人们不再发扬艰苦奋斗的传统
B.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C.人们辛勤劳动
D.人们衣食住行发生了变化
14.(2022春·甘肃陇南·八年级校考期末)改革开放使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在改革和发展中有了更多的获得感。下列能够说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城乡人民生活发生巨变的有( )
①凭粮票、肉票等票证购物
②自驾游成为人们休闲的一种方式
③吃“公家饭”、端“铁饭碗”成为大家的追求
④轻松惬意地网上淘宝、购物
⑤“低碳”和“原生态”生活成为时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②④⑤
二、综合题
15.(2022春·甘肃定西·八年级校考期末)中国铁路发展见证民族兴衰,反映时代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79年,开平矿务局总办唐廷枢请求修筑铁路,顽固派以“破坏风水”、“与民争利”等理由反对。经李鸿章多次斡旋,1881年中国人自建的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通车,全长11公里。但通车后不久朝廷就下令禁止使用机车,于是改用骡马拖曳。到1911年,全国铁路近1万公里,但90%受外国人控制。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2006年7月,青藏铁路的开通,标志着西藏没有铁路的历史结束。有人用了一个比喻:“青藏铁路就像有力的手臂,让中央拉紧西藏。”2006年西藏自治区政府的数据显示,全区生产总值达290.05亿元,同比增长13.4%,是10年来增幅最大的一年。青藏铁路拉动着西部跟上整个国家发展的步伐。
材料三
在中国大地之上,钢铁脉络纵横交错。借由密集、便捷和高效的钢铁之网,2019年,约有36.6亿人次前往天南海北,也有43.89亿吨货物被送到四面八方。
到2020年年末,中国铁路营业总里程巴达14.63万千米,高铁营业总里程达3.8万千米,是世界上唯一高铁成网运行的国家。
至此,历经140余年,中国铁路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它们运输钢铁、煤炭、木材,连接城市、乡镇、村庄,形成12条普速铁路大通道,纵横交织,通边达海。铁路连接了全国,也塑造着国家的凝聚力。然而,铁骨中国的故事并未就此停住,而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朝着新目标升级和奋进。
——星球研究所著《百年重塑山河》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近代铁路交通建设相对迟滞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青藏铁路通车对西藏发展带来的影响。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铁路交通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参考答案:
1.C
【详解】根据题干中“2022年暑假”结合所学可知,改革开放(1978年)后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交通工具多样且速度越来越快。C项正确;ABD项反映的是改革开放前我国的现状,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故选C项。
2.D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D项正确;材料是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始说的,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是在十九大前后,排除A项;农业商品化趋势发展、社会购买力的增强均是具体原因,排除BC二项。故选D项。
3.C
【详解】根据题干“昆明到主要城市间铁路列车运行时间变化”可以看出,我国铁路实现了几次大提速,大大提高了运营效率,这体现了我国铁路建设的重大成就,C项正确;题干“铁路列车运行时间变化”体现不出人们出行方式的多样化,居民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居民收入的大幅度增长,排除ABD项。故选C项。
4.B
【详解】根据材料“‘从有啥吃啥到吃啥有啥’‘从绿蓝灰到五彩缤纷’‘从破烂平房到漂亮楼房’‘从自行车到私家车进平常百姓家’”及所学可知,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衣食住行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出现上述变化的原因,B项正确;人们不再发扬艰苦奋斗的传统,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人们努力生活得更好是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项;人们衣食住行发生了变化是材料反映的现象,不是原因,排除D项。故选B项。
5.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计划经济时期,在商品供应极为匮乏的年代,国家为了保障供需平衡,对城乡居民的吃穿用等生活必需品,实行计划供应,按人口定量发行了粮票、布票等专用购买凭证;改革开放后,尤其是经济体制的改革,产品极大的丰富,“粮票”、“布票”、“油票”等各种票证的消失,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选项A符合题意;由社会主义向资本主义转变,不符合史实,B排除;由农业为主向工业为主转变,与题干内容不符,C排除;由闭关锁国向对外开放转变,与题干内容不符,D排除。故选A。
6.D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主要表现为肉食、副食品、果品消费比例增加,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居民中自费旅游,参加各种文娱、健身活动的越来越多;笔记本电脑、手机日益普及,轻松惬意地网上淘宝购物等,因此能反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生活变化的是①②④,D项符合题意;而③凭粮票、肉票等票证购物是改革开放前计划经济时期的情景,不能够反映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的生活变化,排除。综上所述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7.D
【详解】依据题干“晚清时期流行长袍马褂,民国时期流行中山装,新中国初期流行列宁装,“文革”时期流行军装,新时期的服装则多种多样,注重美观以及个性展现。”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中体现的是过往历史的社会意识体现在人们的着装之中。D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
8.B
【详解】试题分析:此题为组合型选择题,考查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生活的相关内容。从题文看考查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就业制度的具体表现。所给选项①②③正确,④不正确,排除。可知答案选项中B正确,符合题意,故选B。
9.B
【详解】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青奥会、申办2022年冬奥会成功,并不能说明中国的体育项目均是世界强项,故含有②的ACD不合题意;中国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青奥会、申办2022年冬奥会成功说明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党和政府对体育运动的重视、中国举办国际体育盛会的经验日益丰富,故B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
10.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体育事业发生变化的原因是,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D项正确;人民生活改善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对外交往增多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交通运输发展与题意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11.A
【详解】根据材料“上海一个普通家庭的账本”并结合所学可知,从1977年到2006年,这个普通家庭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促使这一变迁的主要原因是经济收入的增加,而这得益于改革开放促进社会经济迅速发展,A项正确;生活方式的变化、消费结构不断优化只是现象,并不是材料信息变化的原因,排除B、C两项;材料主旨强调的是经济的发展推动生活的变迁,并没有涉及城市化进程是否加速,排除D项。故选A项。
12.A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改革开开放前,当时处在计划经济时代,经济落后,物资匮乏,计划供应,我国发行了大量的粮票、布票、油票、肉票,由国家计划统筹。故A项符合题意;BCD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故选A.
13.B
【详解】据题意可知材料的描述都是人民生活水平在提高的表现,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应该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B项正确;今天人们依然具有艰苦奋斗的传统,依旧在辛勤劳动,排除AC项;衣食住行发生变化是材料中的表现,不是原因,排除D项。故选B项。
14.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开私家车出行的人越来越多,“低碳”和“原生态”生活成为时尚;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人们可以轻松惬意地网上淘宝、购物。因此,②④⑤是改革开放后,城乡人民生活发生的巨变,D项正确;在计划经济的时代,物资严重匮乏。为了缓和供应的紧张,需要人们凭票购物。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物资丰富起来,凭票购物已成为往事了。因此,①不符合题意,排除含有①的AC项;改革开放以来,打破“铁饭碗”和职工“下岗”等现象与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密切相关,人们的就业观念和就业方式发生深刻变化,主体性越来越强,选择面越来越宽。因此,③不符合题意,排除含有③的B项。故选D项。
15.(1)原因:顽固势力阻挠;政府观念相对落后;西方侵略势力的干预。
(2)影响:填补了西藏铁路交通的空白;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带动了西部的开发和发展;促进了西藏经济快速增长。
(3)关系:铁路发展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交通发展缩短了各地区之间的时刻距离,促进了各地人员的流动、商业交际往来密切,有利于商品经济流通和经济发展。
【解析】(1)
根据材料一“1879年,开平矿务局总办唐廷枢请求修筑铁路,顽固派以‘破坏风水’、‘与民争利’等理由反对”可得出中国近代铁路交通建设相对迟滞的原因:顽固势力阻挠;根据材料一“1881年中国人自建的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通车……但通车后不久朝廷就下令禁止使用机车,于是改用骡马拖曳。”可得出原因:政府观念相对落后;根据材料一“但90%受外国人控制”可得出原因:西方侵略势力的干预等。
(2)
根据材料二“2006年7月,青藏铁路的开通,标志着西藏没有铁路的历史结束”青藏铁路通车对西藏发展带来的影响;填补了西藏铁路交通的空白;根据材料二“青藏铁路就像有力的手臂,让中央拉紧西藏”可得出影响: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带动了西部的开发和发展;根据材料三“全区生产总值达290.05亿元,同比增长13.4%,是10年来增幅最大的一年。”可得出影响:促进了西藏经济快速增长。
(3)
根据材料“历经140余年,中国铁路……运输钢铁、煤炭、木材,连接城市、乡镇、村庄,……铁路连接了全国,也塑造着国家的凝聚力。然而,铁骨中国的故事并未就此停住,……”结合所学知识,铁路交通的发展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交通发展缩短了各地区之间的时刻距离,促进了各地人员的流动、商业交际往来密切,有利于商品经济流通和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