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3年内蒙古中考 仿真模拟 历史试卷(一)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 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分)“古代这里土质虽不好,但人们却栽培出了世界上最早的水稻。”这里描述的应该是( )
A.河姆渡遗址 B.大汶口遗址 C.北京人遗址 D.半坡遗址
2.(2分)为巩固统一,秦始皇与汉武帝在经济方面采取的相同措施是( )
A.统一文字 B.统一货币 C.统一度量衡 D.盐铁官营
3.(2分)某同学撰写的地方史小论文中出现了“西域都护、安西都护府、伊犁将军”等关键词。据此判断,他主要研究的地区应是( )
A.内蒙古 B.西藏 C.广西 D.新疆
4.(2分)郑成功收复台湾和康熙帝设置台湾府的共同之处是( )
A.抗击了西方国家的侵略 B.促进了祖国统一
C.维护了祖国海疆安全 D.加强了清朝的对外交往
5.(2分)下图是我国近代重大周年历史事件(部分)。下列对空缺部分填写完全正确的是( )
A.①鸦片战争爆发 ②甲午战争爆发 ③一二 九运动
B.①金田起义 ②武昌起义 ③九一八事变
C.①洋务运动开始 ②中华民国成立 ③卢沟桥事变
D.①《天津条约》签订 ②黄花岗起义 ③九一八事变
6.(2分)“中国大地从南到北、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处处燃烧着革命的火焰”,使“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与以上材料相契合的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北伐战争
7.(2分)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选项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1950年土地改革 土地公有制建立
B 1953年一五计划 优先发展农业
C 1953年三大改造 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公有制
D 1956年中共八大 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A.A B.B C.C D.D
8.(2分)周恩来是新中国外交事业的主要奠基者之一,他在1953年12月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倡的外交原则成为我国外交政策的基石。这一原则是( )
A.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求同存异原则 D.全方位外交原则
9.(2分)“这是一条流经非洲东部与北部的河流,它自南向北注入地中海,定期泛滥,使人们知道它一旦失控,就会毁灭一切。于是人们挖渠把泛滥的河水储存起来,涨水、退水时,他们精确记录和计算,人们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和它的打交道中创造出了灿烂的文明。”材料中“灿烂的文明”指的是( )
A.古代中国文明 B.古代印度文明
C.古代埃及文明 D.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10.(2分)下列史实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颁布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1868年,日本明治政府宣布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A.资本主义制度初步确立 B.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C.欧美资产阶级革命 D.殖民地人民的斗争
二、非选择题:本题3个小题,共30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的对应位置
11.(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村料一:(如图1)
材料二:(如图2)
图2为在新疆发现的东汉墓中出土的丝袜.据考证该墓主人是当地人,丝袜是经“丝绸之路”从中原地区运来的.
材料三:(贞观年间)米斗四五钱(说明粮食很便宜),外户不闭(门者)者数月,马牛被(遍)野.…是岁,天下断狱,(判)死罪者(只有)二十九人,号称太平.
--欧阳修《新唐书》卷四一《食货志》
请回答:
(1)(2分)据材料一,指出传说中黄帝时代的发明创造。
(2)(2分)你认为材料二可以印证哪些历史现象?
(3)(3分)据材料三,概括贞观年间的经济、社会状况。
(4)(3分)上述材料分别来自传说、文物和史书记载.指出其中哪一种提供的历史信息最为可靠?并列举能反映夏朝建立之前中国历史的传说(材料一所涉及的传说除外)和文物各一例.
12.(10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某校同学开展了“学党史、感党恩、跟党走”主体活动,为丰富活动内容,设置了以下探究环节,请你来参与。
【领导中国走向光明】
材料一:……五四运动是当时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五四运动时期虽然还没有中国共产党,但是已经有了大批的赞成俄国革命的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到六三运动时……有广大无产阶级……参加,五四运动是在思想上和干部上准备了一九二一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材料二: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开始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这次会议,在极端危急的历史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从此,中国共产党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领导下……一步步地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八年级历史上册《教师教学用书》
【全心全意为了人民】
材料三:我国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创造了许多历史上的第一。
时间 成就
1955年 新中国第一套6000瓦火力发电机组在上海组装成功
1956年 中国第一辆解放牌汽车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来
1956年 中国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在沈阳试制成功
1956年 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统编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四: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中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造,在1956年已经基本完成。农业合作化已经健康地在全国范围内基本上实现,手工业合作化也已基本上完成,资本主义工商业已经实现全行业公私合营,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空前高涨。
——《新年的展望》《人民日报》1957年1月1日
【高举旗帜开创未来】
材料五:1978年,在邓小平先生倡导下,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征程。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40年众志成城,40年砥砺奋进,40年春风化雨,中国人民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
——摘自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1)(1分)根据材料一指出,五四运动与“一九二一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有什么关系?中国共产党成立时确定的奋斗目标是什么?
(2)(1分)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遵义会议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3)(2分)从材料三可以看出,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要任务是什么?材料四中“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社会变革。这里的“划时代意义”应该如何理解?
(4)(2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是什么?中共十四大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确定了什么样的目标?
(5)(2分)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用简明的语言说说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历史征程”中的作用。
(6)(2分)“学党史、感党恩、跟党走”。作为一名中学生,你应该怎么做?
13.(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它促使了欧洲人从以神为中心过波到以人为中心,在于人的觉醒,使人们把关注的重点从来世转移到现世。它唤醒了人们积极进取的精神、创造精神以及科学试验的精神,从而在精神方面为资本主义制度的胜利和确立开辟了道路。
——《图说天下世界历史系列》
材料二:
材料三:
持续四个世纪之久的非洲奴隶贸易路西欧资本主义带来巨额财富,成为资本原始积累的一个重要来源——然而,对非洲来说,这是一场巨大的灾难。
——纪录片《世界历史》
材料四:18世纪,英国企业家释放出了蕴藏在蒸汽与煤炭之中的无穷威力。工厂、铁路和舰炮给19世纪的欧洲和美国人统治全球的能力
——伊思莫里斯《西方将主宰多久》
(1)(2分)根据材料一,指出“它"指的哪一事件?最早在哪里产生?“它"促使欧洲人的精神世界关注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总结“它"的影响。
(2)(2分)促使材料二中的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中标注的航线A的开辟者,他在本次航海行动中的大成就是什么?
(3)(2分)指出材料三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以及其中最能反映资本原始积累血腥性的航程(写出字母代码)
(4)(2分)综合材料一、二、,概括它们对欧洲社会进步产生的共同影响。
(5)(2分)材料四认为19世纪西方主宰世界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蕴藏在蒸气与煤炭之中无穷威力的重大发明是?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河姆渡人是我国最早培育水稻的先民,A项正确;
大汶口遗址没有进行农作物栽培,排除B项;
北京人都没有进行农作物栽培,排除C项;
半坡人位于西安半坡村,最早培育了粟,排除D项。
故答案为: A。
【点评】本题考查河姆渡人的相关知识点.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学生需要重点掌握河姆渡人的相关知识点.
2.【答案】B
【知识点】秦巩固统一的措施;汉武帝的大一统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为了加强思想统治,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秦始皇“焚书坑儒”一样,都是为了巩固中央集权,都束缚了思想,不利于学术思想和科技文化的发展,B项正确;
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盐铁官营,都是汉武帝的措施,故ACD排除。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秦始皇与汉武帝在加强中央集权方面采取的措施。
3.【答案】D
【知识点】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盛唐民族交往与交融;清朝对西北疆域的管辖
【解析】【分析】D.依据题干信息 “西域都护、安西都护府、伊犁将军”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域都护是西汉在西域设立的机构,管辖今新疆在内的广大地区;安西都护府是唐朝时期设立的机构,管辖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伊犁将军是清朝在平定大小和卓叛军后,在新疆地区设立的机构,因此这些关键词都是古代在新疆地区设立的管理机构,故选项D符合题意;
A.内蒙古,不符合题意;
B.西藏,不符合题意;
C.广西,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这样简单有效。
4.【答案】C
【知识点】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建制
【解析】【分析】明朝后期,荷兰殖民者侵占了我国宝岛台湾。1661年,郑成功率领战舰数百艘,从金门出发横渡台湾海峡到达台湾西海岸,在当地人民支持下,经过激烈战斗,终于在1662年初打败了荷兰殖民者,使台湾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1684年,清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大陆的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巩固了祖国的海防。郑成功收复台湾和康熙帝设置台湾府都是为了维护了祖国海疆安全,C符合题意;
A康熙帝设置台湾府,与“抗击了西方国家的侵略”无关,排除;
B康熙帝设置台湾府巩固了对祖国边疆地区的统治,与促进了祖国统一无关,排除;
D康熙帝设置台湾府与加强了清朝的对外交往,无关,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郑成功收复台湾和康熙帝设置台湾府的相关史实。
5.【答案】B
【知识点】九一八事变;太平天国运动;革命志士与武装起义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被称为“太平军”。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城内新军工程的革命党人首先起义,一夜之间,武昌全城被起义军占领。随后,汉阳、汉口的新军起义响应,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这次革命史称“辛亥革命”。1931年9月18日,日本制造“柳条湖事件”,反诬中国军队破坏,炮轰东北军驻地,攻占沈阳,制造“九一八事变”。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金田起义、武昌起义、九一八事变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及应用知识的能力。识记重要历史事件的时间,如,1851年,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开始。1911年,武昌起义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
6.【答案】D
【知识点】北伐战争
【解析】【分析】D.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为了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广东国民政府决定北伐,北伐的主要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故选项D符合题意;
A.太平天国运动,不符合题意;
B.义和团运动,不符合题意;
C.辛亥革命,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理解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这样简单有效。
7.【答案】C
【知识点】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土地改革的意义;第一个五年计划
【解析】【分析】C.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我国开始史实三大改造,即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公有制 ,故选项C符合题意;
A.1950年土地改革,土地公有制建立,不符合史实;
B.1953年一五计划,优先发展农业,不符合史实;
D.1956年中共八大, 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不符合史实;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理解识记来分析备选项回答,注意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需要学生理解识记,注意细心分析辨别回答。
8.【答案】B
【知识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12月,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
A: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排除;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符合题意;
C:求同存异原则,排除;
D:全方位外交原则,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属于书本上的基础知识,比较简单;学生只需识记知识点并抓住题干关键词“1953年”即可得出答案。
9.【答案】C
【知识点】古埃及文明
【解析】【分析】由材料“这是一条流经非洲东部与北部的河流,它自南向北注入地中海,定期泛滥,使人们知道它一旦失控,就会毁灭一切”可知,这是对尼罗河的描述。在尼罗河流域产生的“灿烂的文明”指的是古代埃及文明。C项符合题意;
古代中国文明产生于黄河和长江流域,排除A;
古代印度文明产生于印度河和恒河流域,排除B;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产生于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注意对材料的解读,掌握古埃及文明的相关知识。
10.【答案】B
【知识点】俄国农奴制的改革与废除;日本明治维新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俄国农奴制改革,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有利于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日本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危机,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因此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反映的历史主题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B符合题意;
资本主义制度初步确立与欧美资产阶级革命主要是指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排除AC;
殖民地人民的斗争主要是指19世纪上半期的拉丁美洲民族解放运动和印度的民族大起义,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以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11.【答案】(1)建造房屋,发明舟车、衣裳、养蚕缫丝、兵器、发明文字、历法。
(2)西域各国与汉朝交往密切,新疆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
(3)经济繁荣,社会清明。
(4)文物。传说:大禹治水、炎帝改进家具、发明陶器、医药、开辟集市等;半坡遗址出土的鱼纹彩陶盆、钻孔石斧,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栽培稻谷遗存、刻画猪纹陶钵。
【知识点】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贞观之治”;炎帝和黄帝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图片中的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皇帝的发明有:建造宫室,养蚕缫丝,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发明弓箭和指南车、文字、历法,会炼铜等。
(2)根据材料二“在新疆发现的东汉墓中出土的丝袜.据考证该墓主人是当地人,丝袜是经“丝绸之路”从中原地区运来的。”及所学知识可知,自从张骞开辟通往西域的道路后,汉朝和西域的使者开始相互往来,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日趋频繁。商人们载着汉朝的丝绸等货物,从长安穿过河西走廊,经西城运往中亚、西亚,再转运到更远的欧洲;又把西域的物产和奇珍异宝运到中原。这条沟通欧亚的陆上交通道路,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通过这条道路,汉朝的丝绸、漆器等物品,以及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传到西域;西城的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等,以及核桃、葡萄、石榴、苜蓿等植物,以至多种乐器和歌舞等传入中国。
(3)根据材料三“(贞观年间)米斗四五钱(说明粮食很便宜),外户不闭(门者)者数月,马牛被(遍)野......是岁,天下断狱,(判)死罪者(只有)二十九人,号称太平。”及所学知识可知,贞观年间,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社会太平清明,人民生活安定,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文物提供的历史信息最为可靠。文物受主观因素的影响最少,因而是最可靠的。根据所学知识,传说示例:大禹治水、炎帝改进家具、发明陶器、医药、开辟集市等;文物示例:半坡遗址出土的鱼纹彩陶盆、钻孔石斧,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栽培稻谷遗存、刻画猪纹陶钵。
故答案为:(1)建造房屋,发明舟车、衣裳、养蚕缫丝、兵器、发明文字、历法。
(2)西域各国与汉朝交往密切,新疆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
(3)经济繁荣,社会清明。
(4)文物。传说:大禹治水、炎帝改进家具、发明陶器、医药、开辟集市等;半坡遗址出土的鱼纹彩陶盆、钻孔石斧,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栽培稻谷遗存、刻画猪纹陶钵。
【点评】本题考查黄帝的发明贡献、贞观之治、丝绸之路等相关史实。需要分析、理解材料并掌握黄帝的发明贡献、贞观之治的影响、丝绸之路的内容。
12.【答案】(1)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在思想上和干部上作了准备;推翻资产阶级专政,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实现共产主义。
(2)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3)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三大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起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5)邓小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6)作为一名中学生,应该努力学习,增长才干,坚持党的领导,为实现中国梦做出自己的贡献。
【知识点】五四运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邓小平理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遵义会议;第一个五年计划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五四运动是在思想上和干部上准备了一九二一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可知,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在思想上和干部上作了准备。1921年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大会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专政,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实现共产主义。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1935年,遵义会议召开,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重要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3)从材料三可以看出一五计划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三大改造是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社会变革,因为三大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起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根据所学知识,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1992年,中共十四大召开,明确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5)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邓小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6)“学党史、感党恩、跟党走”,作为一名中学生,应该努力学习,增长才干,坚持党的领导,为实现中国梦做出自己的贡献。(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1)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在思想上和干部上作了准备;推翻资产阶级专政,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实现共产主义。
(2)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3)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三大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起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5)邓小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6)作为一名中学生,应该努力学习,增长才干,坚持党的领导,为实现中国梦做出自己的贡献。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遵义会议、三大改造、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共十四大、邓小平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及应用知识的能力。中国共产党不仅代表着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它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十一届三中全会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遵义会议是中共和中国革命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遵义会议为长征的胜利,为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使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13.【答案】(1)文艺复兴;意大利;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文艺复兴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2)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哥伦布;发现了美洲新大陆,打破了美洲大陆与世隔绝的状态。
(3)三角贸易;B。
(4)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5)科学技术的进步;蒸汽机的应用。
【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欧洲早期的殖民掠夺;英国的殖民扩张与“三角贸易”;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的“它”指的是文艺复兴,最早在意大利产生; 它”促使欧洲人的思想发生的转变是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幸福。它对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的影响是文艺复兴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2)根据材料二图片可知, 材料二中的事件是新航路开辟,发生的根本原因是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图中标注的航线 A 是从欧洲经大西洋到达美洲的航线,其开辟者是哥伦布。1492年,哥伦布率领船队横渡大西洋,经过两个多月的航行,历经干辛万苦,哥伦布船队到达今天美洲的古巴、海地等地,发现了美洲新大陆,打破了美洲大陆与世隔绝的状态。
(3) 观察材料三图片及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三角贸易”。其中最能反映资本原始积累血腥性的航程是 B 。三角贸易中,奴隶贩子从欧洲出发,乘船到非洲,携带枪支、杂物等换买黑奴,这是“出程”。接着,满载黑人的运奴船到达美洲,这叫“中程”。最后,满载金银和原料的船只返回欧洲,这叫“归程”。三角贸易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资金,但使非洲丧失了难以计数的人口,导致了非洲的落后。“三角贸易”中最具悲惨性和血腥性的贸易航程是从非洲到美洲,因为在这个航程中,许多黑人在非洲运往美洲的途中丧生,到美洲后,欧洲奴隶贩子将黑人奴隶被当作商品卖给美洲种植园奴隶主。
(4) 本题为总结性试题,根据上述分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它们对欧洲社会进步产生的共同影响是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5) 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19世纪末到20世纪,西方列强主宰世界,主要是由于经过两次工业革命,所以这根本的原因是科学技术的进步。 蕴藏在蒸气与煤炭之中无穷威力的重大发明是蒸汽机的应用。
故答案为:(1)文艺复兴;意大利;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文艺复兴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2)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哥伦布;发现了美洲新大陆,打破了美洲大陆与世隔绝的状态。
(3)三角贸易;B。
(4)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5)科学技术的进步;蒸汽机的应用。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カ,识记与灵活掌握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三角贸易实质和历史影响。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