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庖丁解牛》 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粗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中肯(zhòng) 中意(zhōng)中断(zhōng) 切中肯綮(zhòng)
B.炽热(zhì) 踟蹰(chí) 踯躅(zhí) 踌躇满志(chóu)
C.怵然(chù) 沭河(shù) 苍术(shú) 沐猴而冠(mù)
D.泡桐(pāo) 咆哮(páo) 庖厨(páo) 如法炮制(páo)
2.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乃中《经首》之会 中:合乎 B.批大卻,导大窾 导:指导
C.族庖月更刀 族:众,一般 D.然已解,如土委地 委:卸落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全都不同的一组是( )
A.与尔同销万古愁/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B.但愿长醉不愿醒/但见悲鸟号古木
C.主人何为言少钱/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D.将进酒,杯莫停/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4.下列各句中,与例句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良庖岁更刀,割也
A.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B.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C.足之所履 D.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5.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砉然向然
B.技盖至此乎
C.善刀而藏之
D.肩之所倚,足之所履
6.下列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东坡先生所谓“舟人指点岸如赪”者也
B.大孤则四际渺弥皆大江,望之如浮水面,亦一奇也
C.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与江山相发挥,自当高出金山之上矣
D.因谓小孤庙有彭郎像,澎浪庙有小姑像,实不然也
7.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见笑于大方之家 B.河伯欣然自喜
C.计中国之在海内 D.是非坎井之蛙与
8.下列对文章《庖丁解牛》第三段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庖丁解牛技巧发展的第二阶段:三年后,不再把牛看成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因为他对牛的身体结构已完全了解,这反映了他技术的精湛。
B.庖丁技术高超的原因之一是他对技术的追求超过了对 “道”的追求。
C.庖丁解牛的故事说明,凡事只有经过反复实践,才能认识并掌握其客观规律;只有认识并掌握它的客观规律,做起来才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D.庖丁解牛的故事启示我们,技术的高超并非天生而来,而是长期反复实践的结果。
二、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小题。
目前的中国不需要庄子精神
借助《百家讲坛》的神力,沉寂了很长时间的庄子也终于开始风光起来,他的人生哲学也变得流行起来。什么“逍遥游于物外”,什么“无为、无功、无名”,追求绝对的自由精神,等等。可是我们也不要忘记了,庄子也是中国犬儒主义的创始人,庄子的“自由精神”混合了犬儒精神而显得俗不可耐。在今天的中国倡导庄子精神实在不是时候。
《庄子》的“自由精神”似乎早为大家公认,其高蹈超越、想象之奇绝,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但我要补充的是:《庄子》中还有大量犬儒主义言论,体现了一种非常糟糕的鸵鸟智慧和乌龟哲学。庄子一方面大骂世俗,一方面又反复说要“不谴是非而与世俗处”。也就是说,不要去管什么是非,要无条件地和世俗世界好好相处;一方面大谈“不为物役”,但另一方面更告诫人们要“与物周游”“与物为春”。庄子一方面是大胆想象,神游于九天之上,另一方面则奉行“识时务者为俊杰”的现实主义策略。庄子的想象更多地体现在玄空的神游上,在实际行为上却认同价值颠倒的现实世界。他的“游”也只是不触及现实的“神游”而已。其实这看似矛盾的两个方面的结合才是完整的庄子,它们共同组成了犬儒式的人生态度。
所谓“犬儒主义”,指的是个体与社会之间的一种畸形关系。犬儒主义诞生于公元5 世纪的希腊,它指一种对文化价值的对抗精神,一种深刻的怀疑,它认为世界是不值得严肃对待的,不妨游戏之。到了现代,犬儒主义的含义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但是其对于世界的不信任和拒绝的态度没有变。犬儒主义虽然对现实不满,但是又拒绝参与社会世界,或遁入孤独和内闭,或转向任诞的审美主义,而其骨子里则是虚无主义。他们对于世界保持了清醒的距离意识,但是却不敢或不愿与之正面对抗,而以一种嬉笑怒骂、冷嘲热讽的处理态度来曲折地表达自己的不满和妥协混合的矛盾立场。
犬儒主义不仅仅表现了现实的黑暗,或者现实世界中道德的颠倒和价值的真空状态,更是人们对于这种颠倒和真空状态的麻木、接受乃至积极认同。犬儒主义者即使在心里也不再坚持起码的是非美丑观念,不但对现实不抱希望,而且对未来也不抱希望。犬儒主义的轴心是怀疑一切,不但怀疑现实,而且也怀疑改变现实的可能性。也就是说,犬儒主义是一种深刻的虚无主义。这种虚无主义有可能表现为死气沉沉、一潭死水,也可能表现为装疯卖傻、装神弄鬼。犬儒主义常常出现在社会黑暗、绝望意识弥漫的历史时期。这个时候的突出特点是现实世界的无奈和想象世界的高蹈,两者相互强化。在这个意义上,大概庄子的确算得上是当今中国精神界的导师。它应和了当今中国的普遍的社会冷漠,试图通过内心的所谓“宁静”来掩盖现实生活中的无奈。
在目前中国的情况下,庄子人生哲学的流行所导致的只能是全社会的犬儒主义,它或许能够培育出一批不问世事的逍遥派,却永远不可能培养出积极参与的现代公民。这难道是我们需要的吗?
9.文中“看似矛盾的两个方面”所指的内容,最准确的一项是( )
A.自由精神//现实主义策略
B.大骂世俗//和世界好好相处
C.不为物役//与物周游
D.玄空的神游//价值颠倒的现实世界
10.下列关于“犬儒主义”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犬儒主义”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对于世界的不信任和拒绝参与的态度。
B.“犬儒主义”对待现实世界的立场是矛盾的,既强烈不满,又积极认同。
C.“犬儒主义”怀疑一切,是一种深刻的虚无主义,常常出现在社会黑暗时期。
D.“犬儒主义”有可能使人死气沉沉、一潭死水,或者装疯卖傻、装神弄鬼。
1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庄子在中国沉寂了很长时间,《百家讲坛》使他的人生哲学变得风光且得以流行。
B.《庄子》中有许多体现“鸵鸟智慧”“乌龟哲学”的言论,在今天的中国不合时宜。
C.现实世界的无奈和想象世界的高蹈,使得庄子成为了当今中国精神界的导师。
D.“庄子”的流行只能导致中国社会的犬儒主义,不能培养出积极参与的现代公民。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庖丁解牛
《庄子》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卻,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选自《庄子·养生主》,主要采用寓言的方式加以阐释。最后,文惠君从庖丁解牛中悟出养生之道:一切事物都有客观规律,人生不应该违反客观限制,而应该“依乎天理”“因其固然”。
B.庖丁解牛经过了三个阶段:初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后“未尝见全牛也”,最后达到“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的出神入化境界。第一阶段是“技”,后两个阶段是“道”。
C.开篇首先描绘了庖丁手、肩、足、膝四个部位的触、倚、履、踦动作,接着又用夸张的手法写出进刀“合《桑林》之舞,中《经首》之会”,写出庖丁的动作不仅熟练而且富于节奏,具有美感。
D.庖丁解牛达于“道”的外在表现就是一把用了十九年、解了数千头牛的刀,文章把三年前庖丁用刀的情况跟族庖、良庖用刀的情况对比,衬托出庖丁的超凡技艺。
13.文中“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都是理想的生命状态,请简要分析它们在内涵和实现途径上有哪些不同。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2)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四、填空题
15.作者、作品学习
《庖丁解牛》是先秦____ 家学派代表人物_____创作的一则寓言故事。作者原意是用它来说明养生之道的,借此揭示了做人做事都要_____规律的道理。庄子(约前369一前286),战国时期_____,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名_____,字______,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曾做过漆园吏。家贫,但拒绝楚威王的厚币礼聘。他继承______“道法自然”的观点,否定有天帝造物主的存在,认为万物起源于_____,而人的生死只不过是“道”在其发展过程中一个短暂的环节。其哲学思想达到很高的思维水平,对后世影响很大。其文章纵横开合,变化无端,并多用寓言故事,想象丰富而奇特,在散文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著作有______。
16.给划线的字注音并作解释
(1)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
(2)良庖岁更刀,割也( )
(3)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 )
(4)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 )
(5)膝之所踦( )
(6)新发于硎( )
(7)奏刀騞( )然
(8)砉( )然向( )然
(9)批大卻( )
(10)导大窾( )
(11)肯綮( )
五、情景默写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庖丁解牛》中,庖丁解牛三年之后达到的境界是:__________________。
(2)庖丁解牛遵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规律,由此可知,庖丁解牛遵循事物的规律。
(3)庖丁解牛采取谨慎的态度,遇见难以下刀的地方,就“怵然为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语言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庄子好寓言,好大言,而他的朋友惠子则是一个实用主义者、经验主义者,对庄子的荒诞不经很厌烦。他正告庄子:子言无用。惠子是一个老实人,他很实在地把经验为依据来得出庄子大言无用。
惠子说:有棵大树,树干疙里疙瘩,树枝弯弯扭扭,长在道路旁,木匠也不看。你大言炎炎,大而无用,也没有人看你一眼吧。
庄子说: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
谁规定了那在荒野上摇曳生姿的树,其生命的意义,就是作栋作梁,作门作框?即便是为人所用,又何必一定是作栋作梁这般“实用”?庄子言“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岂不也是为人所用?只是此等用途,何等“凌空蹈虚”!人生若只是一味填踏为实,不懂得腾空成虚,不仅容易自暴自弃,也往往容易暴殄天物,荼毒生灵。
我们不仅要懂得“有”之用,还要懂得“无”之用,这样才能全面理解“用”,否则即便是大智慧者恐怕也会如犀牛望月。天地广大,人行走之时,所用的只是双足踩踏着的那一小块罢了。( )
脚踩着的地方是“实用”,脚没踩到的地方为“虚用”。只知实用,不知虚用,不仅让自己寸步难行,还让天地之大变为管窥锥指。人之蒙昧,莫过于此。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他很实在地把经验为依据来得出庄子大言无用的结论。
B.他很实在地把经验为依据来证明庄子的大言无用。
C.他很实在地以经验为依据来得出庄子大言无用。
D.他很实在地以经验为依据来证明庄子的大言无用。
19.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又何必一定是作栋作梁这般‘实用’”中“实用”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这一下就令人想起李白的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B.云是天上的“招牌”,人们通过云的形状和变化可以判断天气的阴晴变化。
C.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是中国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景色雄奇壮美。
D.有些人只顾自己,该做的不做,该管的不管,如此作为,也算“无为而治”了。
20.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因而,倘若只留下双足踩踏的那一小块,把其他的全都挖掉,一直挖到黄泉,你还能款款而行?大地还有承载之用吗?
B.然而,即使只留下双足踩踏的那一小块,把其他的全都挖掉,一直挖到黄泉,大地还有承载之用吗?你还能款款而行吗?
C.而且,如果只留下双足踩踏的那一小块,把其他的全都挖掉,一直挖到黄泉,大地还有承载之用吗?你还能款款而行吗?
D.但是,如果只留下双足踩踏的那一小块,把其他的全都挖掉,一直挖到黄泉,你还能款款而行吗?大地还有承载之用吗?
七、语言表达
21.把下面的四句话按恰当的顺序填入横线处(只填序号),使之成为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在先秦,主要有五种人格理想:荀子的君子式人格,____________________;孟子的大夫人格,____________________;墨子的苦行侠人格,____________________;杨朱的贵我人格,____________________;再一种便是庄子式的人格,即独来独往,不吝去留,若垂天之云,悠悠然往来聚散,在一种远离的姿态中显示出格外的美丽与洒脱。
①赴汤蹈火,摩顶放踵,利天下而为之
②绝对自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⑧锋芒毕露,正义在胸
④平和公正,循规蹈矩
参考答案:
1.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加粗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然后依据字形和字义辨析字音正误。本题中,
A项,应为“中意(zhòng)”。
B项,应为“炽热(chì)”。
C 项,应为“苍术(zhú)”。
故选D。
2.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B.导:引导。句意为:击入大的筋骨连接处的缝隙,引刀进入骨节之间的空处。
故选B。
3.A
【详解】本题是对文言实词、虚词一词多义现象的考查。应对此类试题只有靠翻译,加点词语必须意义和用法均相同才算符合要求。
A项,第一个“尔”,第二人称代词,你;第二个“尔”,语气词,表肯定。用法不同,意义不同。
B项,“但”,只、仅,副词;用法意义均相同。
C项,“为”,用在句中,起提前宾语的作用,“何为”“胡为”都是“为什么”的意思。用法意义均相同。
D项,“莫”,不要、不会,副词,表否定。用法意义均相同。
故选A。
【点睛】相对于实词而言,文言虚词没有一定的实在意义,主要用来组词成句,在句子中起语法作用。文言虚词大体可以分为:代词、介词、助词、叹词、副词、连词等候。一个虚词在不同的语境中词性并不相同。要确定词性就得掌握每个虚词的用法规律,要联系上下文作细致辨析。除此之外,还要弄清虚词在句中的结构作用。
4.A
【详解】本题考查词类活用的能力。甲类词临时具备了乙类词的语法特点,并临时作乙类词用,就是活用现象。文言文中常见的活用现象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为动用法。
例句:“岁”,名词作状语,每年;句意:技术好的厨师每年更换一把刀,(是用刀)割断筋肉。
A项,“兄”,名词作状语,像兄长那样;句意:您为我(将他)叫进来,我要像(对待)兄弟一样对待他。
B项,“王”,名词的使动用法,使……称王;句意:先打败秦国进入咸阳城的人让他称王。
C项,“履”,动词作名词,踩的地方;句意:脚所踩的地方。
D项,“奇”,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奇特;句意:同县的人认为他很奇特,渐渐地用宾客之礼对待他的父亲。
故选A。
【点睛】词类活用注意三个问题:
1.要注意区别意动和使动。①使动用法是主语使宾语怎么样,是客观的,而意动用法则是主语以为或认为宾语怎么样,是主观的看法,客观不一定必然如此。②动词、名词活用为动词的,一般情况不用于意动(动词本身就无意动用法,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的,用作使动和意动却常见)。
2.要注意词类活用的条件。鉴别一个词是否已活用成另一类词,主要是看它在句子中所处的地位,前面有哪些词类和它相结合,构成什么样的句法关系,具备了哪些语法特点等。
3.要注意弄清楚一个问题:词类的活用,是说某个词本来属于某一词类,只是入句后临时具有另一词类的性质,不是说这个词本身就有两个词性。
5.D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对通假字的考查一般都不会离开课内所学内容。做题时,首先要认真阅读选文,特别是课外文言文,要根据试卷所提供的注释把选文读懂。然后再仔细审视被考查的通假字所在的语境,调动知识储备,根据上下文文意,推敲其意义。A项,“向”通“响”。B项,“盖”通“盍”。C项,“善”通“缮”。故选D。
6.C
【详解】此题考核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主要考核文言句式,古汉语文言句式有省略句、被动句、判断句和倒装句,倒装句又有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和主谓倒装句。注意结合句子特征分析。其中宾语前置句一般为疑问代词作宾语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还有固定结构“唯***是***”结构,判断句注意“者”“也”,被动句注意“为****所***”结构和“见”“于”,定语后置句注意“之”“者”,介宾短语后置句经常用“于”“以”引导。C项为介宾短语后置句,A、B、D三项均为判断句。故选C。
7.B
【详解】A项,古义:懂得大道理。今义:不吝惜或洒脱。B项,古今都是指愉快的样子。C项,古义:中原地区。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D项,古义:这不是。今义:①事理的正确与错误;②口舌。
8.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中,
B项,“是他对技术的追求超过了对‘道’的追求”错,应为:对“道”的追求超过了对技术的追求。
故选B。
9.A 10.B 11.C
【解析】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A .结合文本第二段整体分析,首先提炼出关键句然后从中找关键词,“‘自由精神’似乎早为大家公认,其高蹈超越、想象之奇绝”“另一方面则奉行‘识时务者为俊杰’的现实主义策略”“庄子的想象更多地体现在玄空的神游上,在实际行为上却认同价值颠倒的现实世界。他的‘游’也只是不触及现实的‘神游’而已。其实这看似矛盾的两个方面的结合才是完整的庄子,它们共同组成了犬儒式的人生态度”可知所指的内容为为自由精神和现实主义策略。BCD所言均为“自由主义精神”“现实世界策略”这两方面的具体表现。
故选A。
1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念内涵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B.“对待现实世界……又积极认同”错,根据文本第四节“犬儒主义不仅仅表现了现实的黑暗,或者现实世界中道德的颠倒和价值的真空状态,更是人们对于这种颠倒和真空状态的麻木、接受乃至积极认同”可知,“犬儒主义”积极认同的是现实世界中道德的颠倒和价值的真空状态,选项张冠李戴偷换概念。
故选B。
11.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C.“使得庄子成为了当今中国精神界的导师”错,根据文本第四节“这个时候的突出特点是现实世界的无奈和想象世界的高蹈,两者相互强化。在这个意义上,大概庄子的确算得上是当今中国精神界的导师”分析,选项表述绝对化,遗漏了“大概”。
故选C。
12.D 13.《庖丁解牛》中的生命状态,是一种顺应自然之道,达到天人合一之境的理想状态,其内涵是修养个人身心以求得“道”,实现途径是专注于自身对“道”的追求。
《侍坐》篇中的生命状态,是一种与民同乐,人与人和谐相处的理想状态,其内涵是达者兼济天下的理想,实现途径是把大道推行于天下,让天下人都得到教化,和谐共处。 14.(1)现在,我凭精神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感官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
(2)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宽宽绰绰地,那么刀刃的运转必然是有余地的啊!
【分析】1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原文内容的能力。
D.“文章把三年前庖丁用刀的情况跟族庖、良庖用刀的情况对比”错误,根据原文“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目而神欲行……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可见,并非把三年前用刀情况与族庖、良庖对比,而是把自己用刀“十九年”与他们用刀一月一年即更换作对比。
故选D。
13.本题考查学生对比理解文本主旨内涵的能力。
“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是庖丁对自己已经掌握到“道”,顺应“天理”,成功解牛后的喜悦与满足之情。庖丁的“养生”之道,关键在于“依乎天理”和“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的谨慎,其追求的是顺应自然,以便涵养个人身心,专注于对个人之道的追求。
《侍坐》篇中,“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其理想状态并非个人,而是与同伴一道享受快乐,这是一幅“与民同乐”图,要想达到这种境界,必然需要世间人人都能过上和谐安康的生活,而这就涉及到孔子一行人的理想,克己复礼,推行“仁”义,这也是儒家思想一以贯之的理想,所谓“达者兼济天下”。他们的实现途径是向人们推行自己的“道”,从而让人们受到教化,最终达成其政治理想。
14.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注意以下关键字:(1)方今:现在。以:凭借。神:精神。官:感官。
(2)无厚:薄薄的刀刃。有间:有空隙的地方。恢恢:宽绰的样子。游刃:刀刃运转。
参考译文:
庖丁给梁惠王宰牛。手接触的地方,肩膀倚靠的地方,脚踩的地方,膝盖顶的地方,哗哗作响,进刀时豁豁地,没有不合音律的:合乎(汤时)《桑林》舞乐的节拍,又合乎(尧时)《经首》乐曲的节奏。
梁惠王说:“嘻,好啊!(你解牛的)技术怎么竟会高超到这种程度啊?”
庖丁放下刀回答说:“我追求的,是道(本为虚词,无特定之意,可解成自然的规律),已经超过一般的技术了。起初我宰牛的时候,眼里看到的是一只完整的牛;三年以后,再未见过完整的牛了(意思是:只看见一个虚线的牛,就是只看见怎么样去解)。现在,我凭精神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感官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依照牛的生理上的天然结构,砍入牛体筋骨相接的缝隙,顺着骨节间的空处进刀,依照牛体本来的构造,筋脉经络相连的地方和筋骨结合的地方,尚且不曾拿刀碰到过,更何况大骨呢!技术好的厨师每年更换一把刀,是用刀割断筋肉割坏的(就像我们用刀割绳子一样);技术一般的厨师每月就得更换一把刀,是砍断骨头而将刀砍坏的(因为不知道怎么砍,所以砍到骨头的时候就容易坏)。如今,我的刀用了十九年,所宰的牛有几千头了,但刀刃锋利得就像刚在磨刀石上磨好的一样。那牛的骨节有间隙,而刀刃很薄;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宽宽绰绰地,那么刀刃的运转必然是有余地的啊!因此,十九年来,刀刃还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虽然是这样,每当碰到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我看到那里很难下刀,就小心翼翼地提高警惕,视力集中到一点,动作缓慢下来,动起刀来非常轻,豁啦一声,牛的骨和肉一下子就解开了,就像泥土散落在地上一样。我提着刀站立起来,为此举目四望,为此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然后把刀擦抹干净,收藏起来。”
梁惠王说:“好啊!我听了庖丁的这番话,懂得了养生的道理了。”
15. 道 庄子(庄周) 顺应自然 哲学家 周 子休 老子 “道” 《庄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
本题中,《庖丁解牛》是先秦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庄子(庄周)创作的一则寓言故事。作者原意是用它来说明养生之道的,借此揭示了做人做事都要顺应自然规律的道理。庄子(约前369一前286),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名周,字子休,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曾做过漆园吏。家贫,但拒绝楚威王的厚币礼聘。他继承老子“道法自然”的观点,否定有天帝造物主的存在,认为万物起源于“道”,而人的生死只不过是“道”在其发展过程中一个短暂的环节。其哲学思想达到很高的思维水平,对后世影响很大。其文章纵横开合,变化无端,并多用寓言故事,想象丰富而奇特,在散文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著作有《庄子》。
由此可得出答案:(1)道;(2)庄子(庄周);(3)顺应自然 ;(4)哲学家;(5)周;(6)子休;(7)老子;(8)“道”;(9)《庄子》。
16. zhòng gēng jiàn chù yǐ xíng huò huō xiǎng xì kuǎn qìng
【详解】本题考查汉字字音的识记。汉字是形、音、义的结合体,考生识记汉字的字音时要对汉字的含义正确的理解,做到了解其形、音、义,才能准确写出汉字的字音。
(1)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句意:合乎(汤时)《桑林》舞乐的节拍,又合乎(尧时)《经首》乐曲的节奏。“中”,合乎,读“zhòng”。
(2)良庖岁更刀,割也,句意:技术好的厨师每年更换一把刀,是用刀割断筋肉割坏的。“更”,更换,读“gēng”。
(3)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句意:那牛的骨节有间隙,而刀刃很薄。“间”,空隙,读“jiàn”。
(4)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句意:我看到那里很难下刀,就小心翼翼地提高警惕。“怵”,紧张,害怕,读“chù”。
(5)膝之所踦,句意:膝盖顶的地方。“踦”,支撑,接触,读“yǐ”。
(6)新发于硎,句意:刀刃锋利得就像刚在磨刀石上磨好的一样。“硎”,磨刀石,读“xíng”。
(7)奏刀騞然,句意:膝盖顶的地方。“騞”,象声词,读“huò”。
(8)砉然向然,句意:哗哗作响。“砉”读“huō”,象声词。“向”通“响”,读“xiǎng”。
(9)批大卻,句意:砍入牛体筋骨相接的缝隙。“卻”通“隙”,空隙,读“xì”。
(10)导大窾,句意:顺着骨节间的空处进刀。“窾”,空,读“kuǎn”。
(11)肯綮,肯:紧附在骨上的肉。綮:筋肉聚结处。“綮”,结合处,读“qìng”。
17. 未尝见全牛也 依乎天理 因其固然 视为止 行为迟 动刀甚微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识记的能力。
解析略。
18.D 19.D 20.D
【解析】18.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线句存在两处语病:一是句式杂糅,“以……为……”和“把……作为……”杂糅,保留其一即可;二是“得出”后缺少宾语中心语,可将“得出庄子大言无用”改为“证明庄子的大言无用”或“得出庄子大言无用的结论”。综合分析,D项修改最恰当。
故选D。
19.本题考查对标点符号用法的掌握能力。
题干中“实用”的引号表示否定和讽刺。
A项,引号标示直接引用。
B项,引号标示特殊含义,指云是天气变化的标志。
C项,引号标示特定称谓。
D项,引号表示否定和讽刺。
故选D。
20.本题考查补写能力。
联系上文,可知括号里讲的是与“双足踩踏着的那一小块”相关的内容,而根据“只知实用,不知虚用……莫过于此”,可知不能只留下“双足踩踏着的那一小块”,故括号里的内容应与上文构成转折关系;根据下文“不仅让自己寸步难行,还让天地之大变为管窥锥指”,可知先说“你”再说“大地”与下文衔接更紧密。据此分析,D项补写最恰当。
故选D。
21.④ ③ ① ②
【详解】此题主要考查学生语言简明、连贯、得体能力。属于补写上下句题。这此类试题一般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填上与前文或后文相照应的语句即可,是新课标卷最具特色、出现频率很高的一种语言表达题型。要求所补写后的句子与语段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注意语段中的关键词语,如“君子式”“大夫”“苦行侠”“贵我”等,根据句子内容一一对应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