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的平移[上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图形的平移[上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75.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06-10-27 09:29: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宜兴市升溪中学初二数学“教师指导下的尝试学习法”教案
课题:平移(1) 第26课时
主备:洪澄 个备: 审核:初二数学备课组 时间:2006-10-16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各种丰富的实例,让学生体会到图形的平移现象在生活中大量存在。 (2)进一步探索平移的概念,理解平移的基本内涵。
过程与方法:感受图形平移现象,在具体情境中获得对象的初步认识,探索影响平移的决定条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和欣赏这些图形的平移变换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 内容分析
重点:理解平移时由移动方向和移动距离决定,能按要求做出简单平面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难点:确定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3、 教辅工具:多媒体课件
4、 教学方法:整体建构,教学合一
5、 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听一听:向学生介绍上海音乐厅成功平移的事例,引入平移的话题。(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看一看:多媒体展示一组生活中平移实例的图片,通过观察,思考这些图片在运动前后什么发生了变化,什么没有变化。
(3)说一说:根据你的体会谈一谈,什么是平移。
 认识平移:
(1)小结、归纳
1 通过平移使物体的位置发生了变化;
2 这些复杂的图形式由基本的平面图形沿着一定的方向移动而构成的;
(2)概念:图形的平行移动,我们称为平移
(3)学生举例日常生活中的平移现象。
(二)探索与体验
(1)动手做一做
①当我们如图所示的那样使用直尺与三角尺画平行线时,沿着直尺PQ平移到 ,就可以画出AB的平行线A/B/ 了。 我们把点A与点A/叫做对应点,把线段AB与线段A/B/叫做对应线段,∠A与∠A/叫做对应角.此时,点B的对应点是_____; 点C的对应点是______;线段AC的对应线段是线段______; 线段BC的对应线段是线段______;∠B的对应角是________;∠C的对应角是__________
②能否具体描述△ABC是如何平移到的 (平移的方向就是由点B到点B′的方向,平移的距离就是线段B B′ 的长度。 )
(2)说一说:决定平移的因素是什么 如何确定图形平移的方向和距离,你有何体会吗
(分析)平移地的距离和平移的方向是决定平移的重要因素;把图形的移动方向归纳为对应点的移动方向.把平移的距离归纳为对应点的移动距离.
(三)拓展与应用
(1)如图,正方形EFGH是由正方形ABCD平移得到的, 则有( )
A.点E和B对应 B. 线段AD和EH对应
C. 线段AC和FH对应 D. ∠B和∠G对应
(2)如图,△CEF可以看成由____经平移得到的,
它的平移方向_____________,平移距离是线段______的长度
(3) 图中的4个小三角形都是等边三角形,边长为2 cm,
你能通过平移△ ABC得到其他三角形吗 若能,请说出平移的方
向,并说出平移的距离
(4)如图,一块矩形草地,长为12米,宽为8米,其中有一条宽为
2米的小路,你能猜出绿色部分表示的草地的面积吗 说说你的理由
(四)收获体会
收获:①平移的定义
②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大小
③数学思想方法:观察、思考、猜想、分析、归纳、运动变化等。
体会:①从生活中感悟数学,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②平移来源于生活,又为我们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五)课堂练习:见学案
(六)板书设计:
(七)作业布置:目标实验手册63页课外作业
(八)教学反思:
草地
草地
草地
E
F
B
A
C
小路
草地
小路
草地
草地
投影 平移(1)
1、 定义:图形的平行移动,称为平移
2、 平移的决定因素:方向和距离。
B
C
D
E
A
F
G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