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检测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检测卷(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82.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3-18 18:42: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单元检测卷
检测范围:第二单元 满分:100分
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
1.1876年,费城世博会盛大开幕,这是美国首次举办世界博览会。在这次展会上,美国要向世界展示一个新兴工业国家的崛起,证明它已走出欧洲工业强国的阴影。能证明当时美国成为新兴工业国家、走出欧洲工业强国阴影的最新展品是( )
A.机床 B.发电机 C.汽车 D.电话
2.构建示意图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图横线处应填写的最恰当的内容是( )
A.社会进步 B.社会矛盾 C.社会变化 D.政治制度
3.“他如醉若痴,终日梦游于阿尔(法国南部小城)炎夏的烈日田野里,尤其着迷于最能表现金色田野的向日葵,从日出到日落描绘她的不同色彩和姿态,这也是他理想中……闪闪发光的鲜艳色彩。”材料中的“他”指( )
A.贝多芬 B.梵高 C.巴尔扎克 D.托尔斯泰
4.“从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后到爱迪生的应用,中间隔了五十年,并非由于科学或技术的滞后,而主要是由于经济的和社会的原因。19世纪中叶还无法可以使得有组织地利用科学的意图达到能生利的阶段。”材料旨在说明( )
A.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变长 B.电力技术发展的条件是逐步形成的
C.科学理论的突破是经济发展的结果 D.法拉第的发现源于生产的直接推动
5.蝴蝶效应是指最初的一个事件引起的一系列连续的变化。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导致汽车、飞机被发明出来的最初那只“蝴蝶”指的是( )
A.珍妮机的发明 B.蒸汽机的改进
C.电力广泛应用 D.内燃机的发明
6.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口罩是人们出行的必备品,其核心材料熔喷布主要以石油提炼的聚丙烯(塑料)为原料。标志现代塑料工业诞生的发明是( )
A.人造纤维 B.人造染料
C.纳米材料 D.赛璐珞制造技术
7.1921年到1925年之间,福特汽车价格下降了六分之五,购买一辆福特汽车还不到一般工人三个月的工资;1929年,美国几乎平均每家拥有一辆汽车。这主要得益于( )
A.生产技术的改进 B.蒸汽机的发明
C.内燃机的应用 D.计算机的普及
8.1882年,发明家尼古拉·特斯拉发明了高频交流电。爱迪生却把这种沿用至今的伟大发明称之为“魔鬼的触角”,并宣扬交流电具有强烈的不稳定性,甚至会毁灭人类。这反映出( )
A.特斯拉的电的技术难以超越爱迪生 B.科技的应用与推广举步维艰
C.交流电缺陷明显且影响使用 D.技术革命需要更多科学支持
9.在某次活动探究课上,某班级展示了一些新词:Benz(本茨)、Car、Explosive material(炸药)、Telephone、Plane(飞机)。他们探究的内容是( )
A.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展 B.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C.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D.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
10.1920年美国福特汽车席卷全球,几乎占领了全世界的汽车市场。下列文字中呈现的这种大规模的生产方式( )
A.适应了垄断组织的集中生产 B.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C.促进了工厂制度的基本建立 D.反映了科学与技术尚未结合
11.有学者指出:大国的崛起在一个阶段、一个时期必有一两种因素起主要作用。关于美国的崛起过程,从下图中可以得出的正确信息是( )
A.颁布联邦宪法摆脱英国殖民统治 B.第二次工业革命迎来大企业时代
C.罗斯福新政迎来经济“黄金时期” D.“新经济”辉煌助推开始称霸世界
12.下图是1801—1911年英国城市化进程的统计图,图中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纺织工人数量增加 B.两次工业革命推动
C.对外加强殖民掠夺 D.“电气时代”的到来
13.“德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迅速崛起,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19世纪末,德国加入了帝国主义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材料旨在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 )
A.在资本主义国家的扩展 B.对国际政治格局的影响
C.使德国成为世界的霸主 D.标志德国法西斯的形成
14.1851年,英国就业女性283万余人,30年后就业女性达3885万人,女工约占工业劳动力的25%,分布在纺织、服装、采矿、金属、帮佣、造纸、印刷、食品等行业。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源是( )
A.技术发展进步,妇女角色转变 B.民主政治进步,女权意识增强
C.社会分工细化,妇女思想解放 D.对外殖民扩张,男性远离故乡
15.19世纪以前,由于没有安全的消毒手段,牛奶是高风险食物,有钱人对其敬而远之。1871年,巴斯德灭菌法提高了牛奶的安全程度,奶制品消费旺盛。这说明了( )
A.工业化提高生活质量 B.牛奶提高了身体素质
C.科技改变了生活方式 D.科技提高了牛奶产量
16.牛顿在看到事物的“第一原因”“不一定是机械的”时,提出了“这些事情都是这样的井井有条……是否好像有一位……无所不在的上帝”的问题。由此可知( )
A.牛顿擅长用微积分解决物理问题 B.牛顿的科学认知具有一定局限性
C.牛顿擅长观察社会中细微的现象 D.牛顿在物理学领域取得巨大成就
17.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人类对生物学的认识逐步深入。历史上打破千百年来“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在生物科学领域掀起伟大革命的专著是( )
A.《天工开物》 B.《物种起源》
C.《农政全书》 D.《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18.1859年,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出版,书中的观点打破了“神创论”,在生物科学领域掀起了一场伟大革命。“书中的观点”最有可能是( )
A.马克思主义 B.万有引力定律
C.生物进化论 D.三权分立学说
二、非选择题(46分)
19.(2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三部科技巨著
(1)材料一中的著作一、三的作者分别是谁 著作二的名称是什么 (5分)
材料二:由于地理上的相对隔绝、政治上的相对独立稳定,古代中国人独自走着自己的文化发展道路,形成了技术型、经验型、实用型为主的科技体系。……中华民族先人在科学技术上的独特建树,一直保持着其永恒的魅力。
——摘编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2)据材料二指出我国古代科技体系的特点,并举出“中华民族先人在科学技术上的独特建树”一例。(6分)
材料三: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近代科学革命提供了重要社会条
件。……牛顿是经典力学的集大成者,他总结和发展了开普勒的天体力学和伽利略的地上力学成就,提出了经典力学的一套基本概念,发现了物体运动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摘编自肖耀根《世界近代科学革命事件及其意义》
(3)材料三反映了牛顿在哪个领域的重大成就﹖据材料三指出牛顿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8分)
(4)你认为造成中外科技发展呈现不同特点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5分)
20.(22分)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扩展,世界各地城市化进程日益明显。某校九年级(⑶)班同学以“城市化进程”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城市之花盛开】
材料一:伦敦、纽约、上海城市人口变化示意图(以千为单位)
(1)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于何时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伦敦在19世纪城市化速度明显高于纽约与上海的原因是什么。(6分)
【问题伴随城市】
材料二: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迈进城市化门槛的国家,也是“城市病”的首发国家,曾被称为欧洲的“脏孩子”……到19世纪晚期,英国已有70%的人口居住在城市中。……由于英国城市化无任何可借鉴的经验,政府未对城市的盲目发展进行干预和调控,使得“城市病”愈演愈烈,带来了一系列灾难性后果。
——《欧中城市携手实现华丽转身》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城市病”严重的原因,请你对“城市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要正确看待‘城市病’”这一观点加以说明。(6分)
【发展程度不一】
材料三:工业生产的上升(以1913年为100%)(单位:%)
(3)依据材料三,归纳英国、德国、美国经济增长速度的变化,并分析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870年之后,机器的主要动力是什么 (4分)
【实现共同富裕】
材料四:在大不列颠,1911至1913年间,25岁以上的人中占4.93%的人拥有60%以上的财富。同样,在普鲁士,1911年时,3 425人的平均财富为5321 400马克,而另外1608 050人的平均财富却为23 295马克。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4)依据材料四概括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综合上述材料,说说城市化问题对当今中国社会发展有何启示。(6分)
参考答案
1.D 2.C 3.B 4.B 5.D 6.D 7.A 8.B 9.D 10.A 11.B 12.B 13.B 14.A 15.C 16.B 17.B 18.C
19.答:(1)徐光启、李时珍。《天工开物》。
(2)以技术型、经验型、实用型为主。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的发明等。(任写一例即可)
(3)经典力学领域。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近代科学革命提供了重要的社会条件;总结和发展了开普勒的天体力学和伽利略的地上力学成就。
(4)古代中国统治者实行文化专制政策,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也使知识分子不务实际;而西方文艺复兴运动高举人文主义的旗帜,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科技发展提供条件。
20.答:(1)时间:18世纪60年代。原因:早期殖民掠夺与海外扩张,积累了雄厚资本;资本主义制
度的确立;最早开始工业革命。
(2)原因: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机器生产与蒸汽机、煤炭的大量使用造成环境污染;自由化竞争思想盛行;人口快速集中形成城市人口的密集化等。说明:任何新事物都有利弊的两个方面,城市的发展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带动地区发展;推动科技进步;但也造成了城市环境质量下降;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有利有弊。
(3)变化:美国和德国经济增长速度比英国快。原因:美国、德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核心国家。动力:电力或内燃机。
(4)社会问题:贫富差距悬殊。启示: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关注民生,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不断进行制度创新,推动城市发展;政府对城市的发展进行干预和有效调控;科技创新。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