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基础训练(含答案)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基础训练(含答案)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7.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3-18 18:13: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4课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
基础训练
1.19世纪中后期,为遏制天花蔓延,英国政府强制国民接种天花疫苗,有效降低了天花的危害,但不少议员与民众强烈反对“以健康福利为由干涉自由”。20世纪初,在天花威胁逐渐减小的背景下,英国政府实施“真诚反对”者免除接种义务的政策,取消了强制接种制度。这一过程反映出英国
A.疫病防治成效有限 B.自由主义影响具有复杂性
C.政府权力极度膨胀 D.福利政策遭到大规模抵制
2.表为不同史籍关于扁鹊望诊的历史记述,据此推断
记述 出处
公元前七世纪初,扁鹊望诊蔡桓公 《韩非子·喻老》
公元前五世纪初,扁鹊为赵简子诊断病情 《史记·扁鹊传》
公元前四世纪末,扁鹊曾试图用石具除去在位的秦武公脸部的疾病 《战国策·秦策》
A.历史文献关于扁鹊的记载真实可信
B.扁鹊可能是大众理想化人物的化身
C.同一历史人物会有不同的历史结论
D.历史阐释和历史叙述必须保持一致
3.《刘消子鬼遗方》是南北朝时期的一部医学专著,书中详细记载外伤、痈疽(毒疮)湿疹、疥廨的治疗技术,代表着南北朝时期外科医学的较高水平。这反映了该时期( )
A.传染病防治取得突出成效 B.儒学的发展推动医学进步
C.医学的发展契合时代需要 D.中医辨证施治实践的创新
4.20世纪初,清政府对城市清洁、防疫检疫等公共问题作出了明确规定;对个人卫生也提出了要求,疫情期间要求更加严格,居民如患病应积极向医院或主管机构上报。对此,时人多有微词,而有识之士不仅积极支持,更是大力提倡。有识之士旨在
A.推动政府政治改革 B.促进民主思想传播
C.提升居民个体素质 D.唤起民族强健意识
5.殷商甲骨文中有卜问枣水治疟的记载,《神农本草经》载:“牡蛎味咸平,主伤寒寒热”,《伤寒杂病论》载有百合鸡子汤方,此类史料甚多。这表明中国( )
A.传统医药学领先世界 B.药食同源文化源远流长
C.中医学重视经验积累 D.辨证施治原则初步确立
6.有关清圣祖康熙的样貌,历史上有过不同记载。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
A.材料①来自官方记载,最权威可信
B.材料②和③有部分信息相似,记录真实可信
C.三则材料立场各异,皆不可信
D.三则材料都需要结合多方面的史料详加考察,小心推理,大胆求证
7.15世纪以前,天花病主要爆发于欧亚大陆、西非、北非及一些毗邻地区。16—18世纪,每隔十几年,美洲就会爆发一次大规模的天花病,感染者死亡率高达25%—30%。这一现象告诉我们 ( )
A.美洲人的卫生观念薄弱 B.疫病需要人类共同应对
C.世界联系加强弊大于利 D.早期殖民主义罪恶累累
8.《庄子》中有“愿闻卫生之经而已矣”,意指“养身”。1908年,京师自来水公司在阐述公司创建初衷时称“利便京师卫生、消防起见,地居首善,事关公益,须维久远”。“卫生”词义的变化反映了近代中国
A.中西文化的融合 B.公共卫生事业的发达
C.民族工业的发展 D.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
9.1569年创立的圣辣非医院(澳门白马行医院)是最早将西方医药介绍到中国的,它是中国乃至亚洲第一间西式医院。这所西医医院的创办
A.促进了中西医结合的发展 B.弥补了中医治疗的不足
C.培养了大量西医医学人才 D.推动了近代医学的发展
10.有人以“仲景未用”为由,反对“牵牛”入药。对此,李时珍说:“东汉时此药未入本草,故仲景不知。假使知之,必有用法,不应捐弃。况仲景未用之药亦多矣。执此而论,盖矫枉过正矣。”这体现了李时珍( )
A.选材中着眼现实的态度 B.探索中求实创新的追求
C.实践中观察求真的方法 D.继承中理性批判的精神
11.1881年,意大利人将牛瘟传入非洲之角,严重破坏了非洲东部和南部的社会经济结构。19世纪20年代,英国军队和军舰将霍乱从印度带到东非,使得当地人在面对欧洲殖民征服时更为脆弱。由此可知( )
A.欧洲殖民扩张纯属偶然 B.疫病流行影响区域文明发展
C.欧洲医疗水平更为先进 D.三角贸易导致疾病全球传播
12.人类历史上出现过大量防治疫病的方法,东晋葛洪在他的著作中记载了青蒿对疟疾的治疗作用,此著作是( )
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肘后备急方》 D.《唐本草》
13.公元前5世纪,雅典暴发瘟疫,且出现饥荒,造成大量死亡。时人认为这是神灵对人类的惩罚,修昔底德则认为瘟疫源于埃塞俄比亚,是通过海洋传播而来的,而伯利克里的错误政策又使雅典城内人满为患,空气污染严重,导致瘟疫大规模暴发。据此可知,修昔底德( )
A.强调个性自由 B.具有理性精神
C.反对直接民主 D.集文化之大成
14.某学者在其著作中认为,《黄帝内经》最具有革命性突破的地方在于表明个人的健康或疾病状况不是由恶魔或祖先决定的。由此可知《黄帝内经》
A.体现朴素唯物论的哲学思想 B.是建立在医疗实践的基础上
C.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重要基础 D.从经验积累上升到理论总结
15.位于洛阳龙门石窟中的药方窟,保存了我国现存最早的石刻药方,体现了当时医家的临床经验总结。下列可能对该窟起到借鉴作用的医学著作是( )
①《本草纲目》 ②《温疫论》 ③《伤寒杂病论》 ④《千金方》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16.是对16世纪以前中医药学的系统总结,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的是
A.《本草纲目》 B.《黄帝内经》
C.《脉经》 D.《伤寒杂病论》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元始二年(公元2年),发生了严重的旱灾和蝗灾,疫病随之而来。汉平帝下诏:“民疾疫者,空舍邸第,为置医药。”隋代医学家巢元方主持编纂的《诸病源候论》认为疫病流行的原因之一是“节气不和,寒暑乖候”,提出疫病的预防“须服药及为法术以防之”。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不仅总结了许多治疗传染病的方剂,还提出用熏药法进行空气消毒、向井中投入药物给水消毒等消毒法,并提倡注意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宋朝建立了层级分明、各有所司的医疗机构,平时执掌朝中医药之事,民间疫病出现时应诏至民间进行医疗活动。
——摘编自王兆鑫《中国抗疫简史》
材料二 英国在近代早期的防疫措施具有综合性特征,它不仅来自欧陆防疫经验,而且也来自地方长期防疫实践,更来自医生专业性建议。为应对1665年大瘟疫,伦敦市政当局采取医学隔离、物件消毒、房屋封闭、埋葬死者、禁止公共集会、打扫街道、清理垃圾及捕杀流浪动物等对策措施,来防控疫情扩散。对患病家庭实行严酷的医学隔离。不仅患者,而且其家人
也被隔离;隔离期间,政府严禁人员探望;为防止他们出逃,政府派专人严密监控,任何人不得靠近;一旦有人员出逃,政府严惩不贷。
——摘编自陈凯鹛《论近代早期英国防疫对策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疾病防治的主要措施及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早期英国防疫对策的特点。
(3)综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就疫情防控谈谈你的看法。
18.【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李时珍编撰的《本草纲目》代表着中国古代药物学的最高成就。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作为一名医生,李时珍非常注重药物名实的考证。鉴于历代本草虽屡经修订,仍有不少错误,于是他立志重修本草,经过多年寻访,三易其稿,终于完成了举世闻名的《本草纲目》……生姜是味常用药,可历代药书都强调生姜不可多食、久食,但未提及生姜的害处。李时珍便天天食之,结果“眼发热”,后他在《本草纲目》中写道:“食姜久,积热患目疾,珍屡试有准。”
——摘编自卢嘉锡《中国科学技术史》等
材料二《本草纲目》成书于1578年,但已谈到接种疫苗以防治天花及今天仍在应用的一些医药用品。欧洲学者普里高津在论及《本草纲目》等中国古代医药学著作时曾高度评价:“中国传统的学术思想是首重于研究整体性和自然性,研究协调与协和。现代新科学的发展更符合中国的哲学思想。”
——摘编自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李时珍从事药物研究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本草纲目》的优点。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本草纲目》为代表的中国古代科技文明的特点和地位。
参考答案:
1.B2.B3.C4.D5.B6.D7.B8.A9.B10.B11.B12.C13.B14.A15.D16.A
17.(1)主要措施:设置专门隔离场所;设置专门机构救助病人;消毒、注意个人卫生;制作药剂。意义:一定程度上控制了疾病的传播,减少了人口死亡,保障了人民的生命健康和安全;初步建立了有效的疾病防控机制;增强了人民防疫意识;稳定了社会秩序,巩固了政权;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以后疫情防控提供借鉴。
(2)特点:措施的综合性;政府主导;隔离的严酷性。
(3)看法:疫情防控是人类自古以来就面临的重要因素;影响疫情防控的因素是多元的;应当采用科学手段抗疫;国际社会应当加强交流合作,共同防疫;防控疫情要加强立法,提升应对疫情的防控意识;注意协调防控与生产生活的矛盾。
18.(1)特点:药物研究与行医相结合;重视亲身实践;具有精益求精的态度。
优点:吸取前人的经验和教训;涉及多门学科(分类细致);收集的药物品种丰富(内容丰富);图文并茂。
(2)特点:注重解决实际问题;注重整体性。
地位:曾处于世界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