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课时练习(含解析)-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课时练习(含解析)-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3-18 18:14: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
1.这是一场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运动,最后却以失败告终,被人们称作“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伟大尝试” ,它是( )
A.五四运动 B.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C.二月革命 D.巴黎公社的工人运动
2.《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指出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应该采取( )
A.改革的方式 B.和平夺权的方式 C.议会道路模式 D.暴力革命方式
3.恩格斯说:“马克思主义和任何新的学说一样,它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源深藏在物质的经济的事实中。”其所说的“已有的思想材料”应该不包括( )
A.德意志古典哲学 B.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
C.俄罗斯民族主义 D.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4.“根据它用某国文字发行的份数,不仅可以相当准确地判断该国工人运动的状况,而且可以相当准确地判断该国大工业发展的程度。”材料中“它”是指( )
A.《权利法案》 B.《1787年宪法》
C.《共产党宣言》 D.《十二铜表法》
5.巴黎公社革命后,俾斯麦看到,只用“鞭子政策”对付工人是很难奏效的,需要辅以“糖果政策”。19世纪80年代初,德国规定实行6天工作制,按时给工人支付货币工资,禁止工矿企业使用童工,被雇青工必须读完小学等。这充分说明了当时( )
A.社会主义运动影响深远 B.德国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
C.德国民主法制不断健全 D.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合理实践
6.恩格斯说:“它无疑是全部社会主义文献中传播最广和最具国际性的著作,是从西伯利亚起到加利福尼亚止的世界各国千百万工人共同的纲领。”他评价的是 ( )
A.《独立宣言》 B.《人权宣言》 C.《共产党宣言》 D.《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7.1844年6月,普鲁士爆发了纺织工人起义。对于这次起义,马克思曾评价:“西里西亚起义是恰恰在开始时就具有了法国和英国的工人起义在结束时才具有的东西……这次起义的行动本身就具有这种优越性质。”“这种优越性质”是指( )
A.马克主义学说的指导 B.对无产阶级本质的意识
C.坚持暴力革命的斗争 D.明确夺取国家政权目标
8.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资本主义大工业打破了中世纪自然经济的地区分割、闭关自守状态,形成了统一的世界市场;资本主义生产已不是一国范围的生产,资本家剥削的也不只是本国工人;各国资产阶级基于共同利益,在反对无产阶级方面是彼此一致和相互支持的。这一论断( )
A.丰富了无产阶级专政学说 B.强调了各国支持法国巴黎公社的合理性
C.突出了阶级斗争的残酷性 D.揭示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斗争的必要性
9.巴黎公社委员中大多数是工人,如劳动委员会委员阿尔伯泰斯是金属雕刻工人,财政委员会委员欧仁瓦尔兰是装订工人。有的委员虽然不是工人出身,却是“公认的工人阶级的代表”。巴黎公社的政权设计( )
A.消除了劳动者的职业差别 B.实现了革命前的政治理想
C.贯彻了人民民主的新理念 D.忽视了政党对政权的意义
10.某西方学者评论说:“他们虽然有社会变革的方案,但并不期望和打算通过无产者的起义来实现社会变革……实际上,他们几乎没有考虑过自己精心制作的蓝图如何才能付诸实践,指望国王或富人来投资建设他们设计的社会组织。”该学者评论的是(  )
A.欧洲三大工人运动 B.空想社会主义
C.马克思主义 D.巴黎公社
11.19世纪三四十年代爆发了法国里昂工人武装起义,英国工人争取普选权的宪章运动和德国西里西亚织工起义。这表明( )
A.工业革命使人类由农业社会过渡到工业社会
B.早期工人运动缺乏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
C.欧美各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立法滞后于时代
D.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12.1871年5月30日,马克思向第一国际总委员会提出了关于“法兰西内战”的宣言,指出“工人的巴黎以及公社将永远作为新社会的光辉先驱受人敬仰”。宣言一发表就造成很大轰动,英国政府的报纸《观察家周报》于是威胁马克思,表示要向法庭起诉他。这表明,巴黎公社革命( )
A.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 B.冲击了资本主义的统治秩序
C.得到了各国无产阶级的支持 D.推动了欧洲工人运动的高涨
13.19世纪中期,英国工人宪章运动出现三次高潮,其情况如下表所示。
1839年 1842年 1848年
工人请愿书的大致内容 年满21岁的男子都有普选权,选举投票应秘密进行,废除议会候选人的财产资格限制,国会每年举行一次改选,平均分配选区。 不仅提出了政治要求,还提出包括缩短工作日、改善车间劳动条件、提高工资等经济要求。 号召“向暴君手里夺取自由”,“决不再做驯服的奴隶”。
请愿书上签名的工人数量 约125万 约331万 约500万
材料说明英国工人阶级( )A.斗争意识的不断增强 B.已经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C.致力于推翻君主专制 D.深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14.1881年2月,马克思在信中写道:“如果在一个国家还没有发展到能让社会主义政府首先采取必要的措施把广大资产者威吓住,从而赢得首要的条件,那么社会主义政府就不能在那个国家取得政权。”这表明巴黎公社失败主要是由于( )
A.资本主义制度仍处于上升阶段 B.缺乏科学的革命理论指导
C.无产阶级未能和农民联合起来 D.国内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15.19世纪三四十年代,法国里昂工人武装起义提出“废除君主制度,建立共和政体”的口号,英国宪章运动呈送议会要求普选权的请愿书。材料表明英法的工人阶级( )
A.推动代议制走向完善 B.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
C.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 D.追求共产主义的理想
16.1871年,巴黎公社建立后,当时在巴黎的俄国革命者拉甫罗夫说:这次革命“与其他革命迥然不同”,革命领导者都是“无名的人”“法国最有名望的人物所不敢做和不能做成的事情”,这些普通人却轻而易举地做成了。据此可知,巴黎公社( )
A.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B.推翻了法国的君主制度
C.体现工人政权的特征 D.影响了俄国的革命发展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世界经济在19世纪中叶的主要扩张—所谓的资本的黄金年代—在1873~1896年的经济大萧条时期达到顶峰,这是一个资本家之间在全球范围内激烈竞争的时期。在19世纪下半叶,产业工人阶级的规模和分布范围都出现了极大的增长。以德国为例,1850年在采矿和制造业中只有60万名雇佣工人,而到了1873年,其数量就增长了2倍,到1900年达到570万,占劳动力总数的22%。19世纪晚期的罢工运动经常伴随着跨工厂、穿越工人阶级社区的示威游行,其呼吁对罢工予以支持。与1848(或1871)年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镇压该时期工人运动高潮的任何成功都只是暂时的。
材料二 中国工人运动最初主要是自发的经济斗争。1923年,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将工人运动转变到争取自由的政治斗争阶段。罢工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工人阶级的独立斗争是不能得到胜利的。中共三大决定将党的工作重心由单纯领导工人运动转移到国民革命中来。
——据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劳工运动在19世纪下半叶逐渐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13年以来劳工运动次数的变化并简析劳工运动的历史影响。
18.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在当今中国乃至世界依然闪耀着光芒。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8年2月,马克思、恩格斯受托为同盟起草的纲领《共产党宣言》发表。按照恩格斯的概括,《宣言》的基本思想大致如下: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和精神的历史基础。因此(从原始土地公有制解体以来)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即社会发展各个阶段上被剥削阶级和剥削阶级之间、被统治阶级和统治阶级之间斗争的历史;而这个斗争现在已经达到这样一个阶段,即被剥削被压迫的阶级(无产阶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永远摆脱剥削、压迫和阶级斗争,就不再能使自己从剥削它压迫它的那个阶级(资产阶级)下解放出来。《宣言》号召全世界的无产者联合起来发动革命,推翻现存社会制度,最终建立一个无阶级的社会。
——摘编自齐世荣总主编《世界史·近代卷》
材料二 目前进行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实际上也是要不要解放思想的争论。大家认为进行这个争论很有必要,意义很大。从争论的情况来看,越看越重要。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这是毛泽东同志在整风运动中反复讲过的。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我们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也才能顺利发展。
——摘编自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共产党宣言》的基本内容,并指出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上的理论探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20世纪80年代如何以实践破除本本主义的。
1.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71年3月,巴黎工人武装起义,建立了自己的政权,也就是巴黎公社,它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伟大尝试,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学说,D项正确;五四运动是近代中国一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革命运动,目的并不是建立无产阶级政权,排除A项;1844年6月爆发的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是早期的工人运动,表明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为马克思主义诞生准备了阶级基础,排除B项;1917年3月爆发的二月革命是俄国一场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为十月革命创造了条件,排除C项。故选D项。
2.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共产党宣言》中认为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应该采取暴力革命方式,D项正确;马克思认为的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的方式为暴力革命,并非改革、和平夺权和议会道路,排除ABC项。故选D项。
3.C
【详解】根据材料的内容可得出,19 世纪中叶,德国思想家马克思和恩格斯从众多社会主义者中脱颖而出。他们在广泛吸收人类优秀思想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工业革命后的社会变化,总结工人运动的经验,终于从无产阶级身上看到了实现社会主义的力量,共同创立了富有生命力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即马克思主义。其中就包括了欧洲三大理论成果,即德意志古典哲学、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但不包括俄罗斯民族主义,C项符合题意,选择C项;排除ABD项。故选C项。
4.C
【详解】据材料“根据它用某国文字发行的份数,不仅可以相当准确地判断该国工人运动的状况,而且可以相当准确地判断该国大工业发展的程度。”并结合所学可知,与“工人运动”有关的应是《共产党宣言》,工人运动的状况可以反映各国无产阶级的力量,而各国无产阶级力量的状况又取决于该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程度,《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马克思主义为各国工人运动提供了理论指导,故材料中的“它”指的是《共产党宣言》,C项正确;《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排除A项;《1787年宪法》确立了美国联邦制共和政体,排除B项;《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成文法的起点,是维护奴隶主利益的法律,排除D项。故选C项。
5.A
【详解】从材料的内容可以看出,巴黎公社革命运动使德国的政策发生了变化,德国通过一系列的措施,缓和社会矛盾,从而更好地巩固资本主义制度,这反映出社会主义运动的影响较大,A项正确;当时德国还没有建立 社会保障体系,因此不存在完善的说法,排除B项;材料不能体现民主法治,更不能说明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合理实践,排除CD项。故选A项。
6.C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无产阶级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符合材料“它无疑是全部社会主义文献中传播最广和最具国际性的著作,是从西伯利亚起到加利福尼亚止的世界各国千百万工人共同的纲领。”,C项正确;美国《独立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排除A项;法国《人权宣言》是在法国大革命时期颁布的纲领性文件,排除B项;《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主张所有美利坚联邦叛乱下的领土之黑奴应享有自由,然而豁免的对象未包含未脱离联邦的边境州,以及联邦掌控下的诸州,排除D项。故选C项。
7.B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标志着德国工人的政治觉醒,西里西亚起义是恰恰在开始时就具有了法国和英国的工人起义在结束时才具有的东西,那就是意识到无产阶级的本质,B项正确;马克思主义诞生是在1848年,排除A项;坚持暴力革命的斗争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明确夺取国家政权目标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8.D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资本主义生产已不是一国范围的生产,资本家剥削的也不只是本国工人;各国资产阶级基于共同利益,在反对无产阶级方面是彼此一致和相互支持的。”可见这一论断在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同资产阶级进行斗争,故这一论断揭示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斗争的必要性,D项正确;材料的主旨信息并非强调无产阶级专政学说,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各国对法国巴黎公社的态度,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阶级斗争的残酷性,排除C项。故选D项。
9.C
【详解】题干信息表明,巴黎公社是工人阶级的政权,这种设计表明巴黎公社提出了工人阶级政权建设的新理念,即人民民主的新理念,C项正确;消除了劳动者的职业差别表述太绝对,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巴黎公社最终以失败告终,排除B项;当时尚未产生无产阶级政党,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10.B
【详解】根据”他们几乎没考虑过自己精心制作的蓝图如何才能付诸实践”,结合所学可知,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种种弊端,但没有找到实现理想社会的现实力量和有效途径,B项正确;欧洲三大工人运动不符合“指望国王或富人来投资建设他们设计的社会组织”,排除A项;马克思主义使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推动了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在俄国十月革命后得以成功实践,排除C项;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不符合“指望国王或富人来投资建设他们设计的社会组织”,排除D项。故选B项。
11.D
【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工业革命以来工人阶级和工业资产阶级矛盾激化,欧洲爆发的三大工人运动提出独立的政治经济要求,冲击资本主义制度,标志着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工业革命的积极作用,排除A项;早期工人运动是工业革命的初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排除C项。故选D项。
12.B
【详解】本题考查国际工人运动的历程,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1871年5月底,巴黎公社运动失败,但它作为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伟大尝试,对资本主义统治秩序进行了猛烈冲击,马克思对此大加赞扬,而英国资产阶级政府试图阻止公社运动影响进一步扩大,B项正确;关于“法兰西内战”的宣言中并未出现对马克思主义原有主张的发展,排除A项;该宣言发表于巴黎公社运动失败后,无法体现各国工人对巴黎公社的支持,排除C项;巴黎公社运动失败,此后欧洲工人运动进入低谷,排除D项。故选B项。
13.A
【详解】从材料中的英国工人宪章运动斗争的规模及口号来看,规模越来越大,口号也越来越进步,说明的是英国工人阶级的斗争意识不断增强,A项正确;英国工人阶级并未建立过无产阶级政权,排除B项;此时英国早已建立君主立宪制,非君主专制,排除C项;此时马克思主义尚未诞生,排除D项。故选A项。
14.A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马克思在信中认为,只有当国家发展到“社会主义政府能把广大资产者威吓住”的情况下,社会主义政府才能取得政权,也就是说,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需要一定的历史条件,只有当革命力量足够强大,能够推翻资产阶级政府时,社会主义革命才能取得成功,而巴黎公社运动爆发时,资本主义还处在上升期,革命胜利需要的历史和时代条件尚不成熟,必然失败,A项正确;材料内容未涉及“科学的革命理论”,排除B项;没有建立工农联盟,国内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这些都是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项、D项。故选A项。
15.B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三四十年代,法国里昂工人武装起义提出“废除君主制度,建立共和政体”的口号,英国宪章运动呈送议会要求普选权的请愿书。这表明英法的工人阶级有了自己独立的政治要求,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英法工人阶级的政治要求,没有反映“推动代议制走向完善”,排除A项;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失败表明工人阶级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这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当时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尚未出现,英法工人阶级的要求并非追求共产主义的理想,排除D项。故选B项。
16.C
【详解】根据材料“革命领导者都是‘无名的人’”“这些普通人却轻而易举地做成了”可知,巴黎公社加深了普通人民群众与政权的联系,它是代表普通大众的新政权,这体现了工人政权鲜明特征,C项正确;材料强调巴黎公社体现工人政权的特征,未体现巴黎公社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排除A项;法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大革命时期就已被废除,这不是巴黎公社对历史的贡献,排除B项;俄国革命20世纪才发生,D项不符合材料,排除D项。故选C项。
17.(1)原因: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为劳工运动提供了理论武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壮大了工人阶级的力量;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阶级生活状况没有得到相应改善。
(2)变化:劳工运动呈现先增长后逐渐下降趋势;劳工运动的次数渐趋稳定。
影响:维护了劳工阶层的权利,改善了工人待遇;推动了社会平等与社会和谐的实现;促进了世界战后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回答经济全球化亦可)
【详解】(1)原因:由材料“在19世纪下半叶,产业工人阶级的规模和分布范围都出现了极大的增长。以德国为例,1850年在采矿和制造业中只有60万名雇佣工人,而到了1873年,其数量就增长了2倍,到1900年达到570万,占劳动力总数的22%”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壮大了工人阶级的力量;由材料“19世纪晚期的罢工运动经常伴随着跨工厂、穿越工人阶级社区的示威游行,其呼吁对罢工予以支持。与1848(或1871)年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镇压该时期工人运动高潮的任何成功都只是暂时的”可知,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为劳工运动提供了理论武器;由材料“中国工人运动最初主要是自发的经济斗争”及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阶级生活状况没有得到相应改善。
(2)变化:由材料二可知,劳工运动呈现先增长后逐渐下降趋势;劳工运动的次数渐趋稳定。
影响:由材料“中国工人运动最初主要是自发的经济斗争”及所学知识可知,劳工运动维护了劳工阶层的权利,改善了工人待遇;由材料“1923年,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将工人运动转变到争取自由的政治斗争阶段。罢工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工人阶级的独立斗争是不能得到胜利的。中共三大决定将党的工作重心由单纯领导工人运动转移到国民革命中来”及所学知识可知,劳工运动推动了社会平等与社会和谐的实现,促进了世界战后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18.(1)内容:肯定了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作用;资本主义在财富积累过程中对工人的剥削会引起工人的反抗,论证了资本主义必亡、共产主义必胜的客观规律;肯定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的历史推动作用;阐明了共产党的性质、目的和策略原则。
探究:《资本论》的发表。
(2)平反“文革”中的冤假错案;1980年成立四大经济特区;1981年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82年中共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982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0世纪80年代前期实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扩大国企经营自主权,实行政企分开;1984年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7年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1988年将海南岛划为经济特区。(任答五点)
【详解】(1)内容:根据材料“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和精神的历史基础。因此(从原始土地公有制解体以来)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可知,肯定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的历史推动作用;根据材料“而这个斗争现在已经达到这样一个阶段,即被剥削被压迫的阶级(无产阶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永远摆脱剥削、压迫和阶级斗争,就不再能使自己从剥削它压迫它的那个阶级(资产阶级)下解放出来。《宣言》号召全世界的无产者联合起来发动革命,推翻现存社会制度,最终建立一个无阶级的社会”可知,资本主义在财富积累过程中对工人的剥削会引起工人的反抗,论证了资本主义必亡、共产主义必胜的客观规律;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共产党宣言》肯定了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作用;阐明了共产党的性质、目的和策略原则。探究:结合所学可知,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上的探究是阐述剩余价值学说的《资本论》的发表。
(2)根据材料二中邓小平要破除本本主义等观点并结合所学在20世纪80年代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政治、法律、经济等方面的突破与建树,从改革开放后对“文革”的反思、对法治的重视、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等角度作答即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