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古人谈读书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5 古人谈读书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19 13:36: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古人谈读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形式,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梳理信息,在熟读的基础上,借助注释尝试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大意。
3.通过学法迁移,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说课文中的哪些内容对你有启发。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多种方法,理解“余、尝、谓、谓、漫浪、岂”等字词。
2.通过梳理信息,把握要点,突出重点“三到之中,心到最急”,结合自己经验谈收获和启发。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串联旧知,回顾“读书”方法
1.师:同学们学了小古文的第一篇,掌握了一些读书的好方法,哪一句给你印象最深刻,对你的读书最有帮助?
预设: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点评:读书要实事求是。
预设: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点评:虚心求教。
预设: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点评:学无止境。
预设: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点评:勤奋好学。
预设: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点评:读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预设: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点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与思的关系多么密切。
随机指名3名同学回答,针对性点评。
总结: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孔子读书的方法早已被你们记在脑海,刻在心中。
2.师:今天我们要学习《古人谈读书》第二篇,看看文章介绍了哪种读书的好方法?
3.让我们先走进这位古人,出示视频《大儒朱熹》。(截到前40秒)
师:看了视频,你了解到朱熹是一个怎样的人?
预设1:儒学集大成者,东方世界的文明高峰。(很有学问)
预设2:毕生追寻圣贤之道(后人对他很尊敬)
指名一人回答。
点评:不错,同学们观看视频很用心,梳理了信息,抓住了要点。
4.师:课件出示:朱熹,宋朝著名的理学家,也是著名的教育家,儒家集大成者,世称朱子。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古文就是他写的。
二、初读感知,感知韵律,梳理“读书”方法
1.师:出示课件
学习要求: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借助注释了解古文大概的意思。
(一分钟,开始)
2.师:同学们双眼紧紧盯着书本读,太认真了。哪位同学试试?
点评:一遍就读准,读顺了,真了不起!
3.师:其实朱熹对读书是有要求的,你来读一读。
课件出示: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指名学生读)
师:谁来挑战?指名读。
点评:果然吐字清晰,字字响亮。
4.师:古人读书最讲究节奏,请听罗老师读。教师范读。(配乐)
课件出示: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师:这样读,古文的韵味就出来了,你们也来试试?
点评:恭喜你们,找到了诵读古文的感觉。
三、反复诵读,随文释意,把握“读书”方法
1.师:那你知道,朱熹告诉我们的读书方法是什么?
第一种预设: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第二种预设: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到只是其中一种,那课文讲到哪三到呢?
是呀,读书要做到——心到、眼到、口到。(横向板书)
2.师:这是朱熹推荐的读书方法,请你用自己的话把这个好方法介绍给大家听?
(1)理解“余”字,采用具体的语言情境
出示《三国演义》里面的人物,余乃张飞。想想余是什么意思?显示
(2)理解“尝”字,联系已经学过的知识
生:我经常
第一种预设,师:真棒,你会联系旧知学习课文。
第二种预设,师:我们在前文就学过这个“尝”字,还记得这句话吗?
课件出示: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所以尝是什么意思。
(3)再继续——学生继续说句意: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
师:这个“谓”它古时候长这样,课件出示,你猜猜古人为什么要这样造字。
预设生:左边就是一张嘴。
师:右边呢?上边是我们胃的形状,下边是我们身体的一部分。其实就告诉我们,说话之前经过思考,把知识内化于心。(全部出来)
师:古人通过画图就把字的意思表示清楚了,一个汉字就是一幅图画。
师:这里还有“谓”,和第一个“谓”的意思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那是——?
生:就是。
师:真厉害,你根据说话的习惯猜出了第二个“谓”的意思。不动笔墨不读书,我们要把书上没有提到的意思及时记录下来。
师:大家听懂了意思,就要读到心里去。余尝谓——引读
3.师:请同学们运用学习小古文的方法,再读读课文,说说从哪句话让你明白读书要求做到“三到”?请完成学习单第一小题。
4.第一种预设: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1)师:你的理解是——心到、眼到、口到
(2)师:心不在此,此指什么?现在我们正在读书,心不在此,就是心不在——书上,会导致什么结果?
生:眼不看仔细。
师:还有口呢?
生:心眼不专一,记不能久
(3)师:你们的理解能力真强,这么快把古人的意思读懂了。那朱熹在这句话里想强调什么?
预设:读书要专心/用心/要心眼专一/读书要三到。
点评:用心地读书,不仅让我们理解了文意,还让我们读懂了文字背后古人读书的智慧。
(4)创设情境,适时阅读指导
当你发现同学读书,心不到时,你会劝他——
当你发现同学读书,眼不到时,你会劝他——
当你发现同学读书,口不到时,你会劝他——
师:把这句话送给我们自己,以后读书的时候可要做到心到、眼到、口到。(指板书)
第二种预设: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1)师:你还从哪句话明白读书要做到“三到”?为什么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请同桌讨论,结合书中到内容说一说。
生:从“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从书中到排序我觉得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点评:你能联系上文理解,是个会读书的孩子,所以你认为——引读。
生:文中讲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点评:这是朱熹举例读书心不到的后果,你从事例梳理出心到的重要性,请带着你的体会读一读——引读。
男生读,女生读
(2)师:所以朱熹在文章的最后才会发出这样的感慨——
生:“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师:你的理解是——心已经到书上了,眼口难道不会到吗?
师:点评,你真到问到了我的心里。读——
师:问题的答案,同学们已经了然于心,拿起书再读一读课文。
四.熟读成诵,创改古文,运用“读书”的方法
1.同桌讨论,快速完成表格。
2.指名回答。
3.师: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小组合作,相互讨论,心若在此,读书又会有什么结果?(照着课文的方式),给大家二分钟的时间。教师巡视指导。
4.指名两组同学回答。
注意:语气词也、矣、乎
心既到矣,眼口亦到矣。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 、 、 。心若在此, ,心眼 , , ,记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 。
5.师:点评:你们就是一群聪明的小朱熹啊。但是作者为什么不这样写呢?体会强调说明心不在此的结果、反问句的妙处。
6.师:这就是文章表达的高明之处,引发我们对读书的思考。
7.师:学习了读书三到的方法,请联系自己说说以后读书会怎么做呢?指名3个回答,板书读书要用心。
8.现在请把这读书的方法大声表达出来。配乐引背——结合课件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 、 、 。心不在此, ,心眼既不专一, ,决 ,记 。三到之中, 。心既到矣, ?
——[宋]朱熹
五、拓展阅读,延伸课堂,汲取“读书”到方法
1.师:短短65个字,蕴含着古人读书的智慧,中国汉字博大精深,中国文化源远流长。课后推荐大家去读《童蒙须知》这本书,你会学到更多有用的读书方法,下课!
板书设计: 25.古人谈读书(二)
心到 眼到 口到
读书要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