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语文园地七
交流平台
我发现题目有时能提示文章的主要内容,如《观潮》《盘古开天地》。
弄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能帮助我们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如《普罗米修斯》。
有的文章写了不止一件事,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共写了三件事,可以先弄清每件事讲了什么,然后把几件事连起来,就能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
方法总结
题目扩展法。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不少文章的题目就是内容的高度概括,只要稍加扩展,就能得到文章的主要内容。如《梅兰芳蓄须》。
要素提炼法。写人记事的文章通常都有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等六大基本要素,抓住这些要素就已经提取了一些关键词。因此,概括这类文章的主要内容时,我们可以把这几个要素弄清,用词语串连起来,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段意合并法。这种方法就是将每部分段意合并起来,从而概括出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运用这种方法时要注意:要将合并起来的句子做适当的调整修改,使句子通顺、意思连贯。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词句段运用
志存高远 精忠报国 大义凛然 英勇无畏
视死如归 铁面无私 秉公执法 刚正不阿
◎读一读,想想这些词语一般用来形容哪些人。
词语意思
志存高远:形容有远大志向和抱负的人。
精忠报国:形容对国家、民族极其忠诚的人。
大义凛然:形容为了正义事业坚强不屈的人。
英勇无畏:形容非常勇敢、毫不畏惧的人。
视死如归:形容不怕牺牲的人。
铁面无私:形容公正严明、不怕权势、不讲情面的人。
秉公执法:形容公正地执行法律的人。
刚正不阿:形容刚强正直、不阿谀逢迎的人。
这些词语一般用来形容、赞扬具有英雄气概和革命精神的人。
◇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这是在外国人的地盘里,谁又敢怎么样呢?
◇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这是在外国人的地盘里,谁也不敢怎么样。
◎读下面两组例句,体会不同的语气,然后想想在后面的两个情境中你要怎么说,写下来读一读。
反问句
陈述句
◇您何必卖房子,只要您把胡子一剃,一登台,还愁没钱花?
◇您不用卖房子,只要您把胡子一剃,一登台,就不愁没钱花。
反问句
陈述句
反问句表达的情感和效果更加强烈。如第一组例句中,第一个句子是反问句,饱含了周恩来内心的愤恨、无奈和对不幸女人的同情;第二组例句中,第一个句子要读出反问语气,突出强调只要登台,就会有钱花这一肯定的意思。
小明在公共场合乱丢垃圾,还说反正有清洁工打扫,你提醒他说:
过生日,你收到了梦寐以求的礼物,你有点儿不敢相信地说:
提示:
第一个场景中,应当对小明的言行进行规劝,语气要委婉;第二个场景中,收到梦寐以求的生日礼物应该惊喜万分,语气应该是激动、不敢相信的。
日积月累
别董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704-765),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唐代诗人。边塞诗与岑参齐名,并称“高岑”。
别董大①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②,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③? 注释:
①董大:唐玄宗时著名的琴客董庭兰。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称“董大”。
②曛:昏暗。
③君:你,指董大。
了解诗意: 天上黄色的云遮天蔽日,天色已晚,太阳也黯淡无光,凛冽的北风吹着回归的大雁,大雪也纷纷落下。不要担心前路茫茫没有知己,普天之下谁会不认识你?
诗歌赏析:
前两句用白描的手法写眼前之景。北风呼啸,黄沙千里,遮天蔽日,到处都是灰蒙蒙的一片,以至于云也似乎变成了黄色,本来璀璨耀眼的阳光现在也黯然失色。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群雁向南飞去。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送别友人董大。后两句诗对朋友的劝慰,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
别董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背诵古诗
诗歌拓展
别董大·其二
[唐]高适
六翮飘飖私自怜,
一离京洛十余年。
丈夫贫贱应未足,
今日相逢无酒钱。
hé
yáo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