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 中东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西亚著名的灌溉农业区为 ( )
A.湄公河三角洲 B.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C.图兰平原 D.阿拉伯高原
2.阿拉伯人喜欢穿着白色长袍,主要原因是( )
A.为了美观、漂亮 B.为了阻挡风沙和遮防阳光
C.遵守伊斯兰教的规定 D.那里布料很多
3.中东周围的海区称为“五海”,按逆时针方向依次是( )
A.黑海、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里海
B.黑海、里海、阿拉伯海、红海、地中海
C.红海、地中海、黑海、里海、阿拉伯海
D.阿拉伯海、红海、地中海、黑海、里海
4.下列海域不属于海,而是内陆湖的是( )
A.红海 B.地中海 C.黑海 D.里海
5.中东地区的气候特点是( )
A.炎热多雨 B.湿热为主 C.炎热干燥 D.温暖湿润
6.关于中东地区错误的说法
A.中东石油绝大部分运往西欧、美国、日本
B.这里绝大部分地区终年高温少雨
C.中东到西欧、美国的油轮必须经过苏伊士运河
D.地处亚、欧、非三洲交界带
7.被称为“世界油阀”的是( )
A.巴拿马运河 B.马六甲海峡 C.苏伊士运河 D.霍尔木兹海峡
8.石油是工业的血液。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产量和输出量最多的地区是( )
A.西亚波斯湾地区 B.俄罗斯 C.中国近海 D.墨西哥湾
9.下列国家不属于西亚的是( )。
A.阿富汗 B.伊朗 C.伊拉克 D.巴基斯坦
10.有关中东战争冲突不断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
A.五海三洲之地,战略位置极为重要 B.石油丰富,为争夺石油而战
C.水资源匮乏,为水而战 D.不同人种间的种族歧视造成战争
伊朗亚兹德是世界上依然有人居住的最古老的城市,古城是人类利用有限的资源在沙漠中幸存下来的鲜活例证。其古老的“风塔”是建筑物中用来通风降温的设计。风塔高过屋顶的部分四面镂空,悬空连接到室内大厅(下左图),塔下中央建有一个水池(下右图)。外部的空气经过这一系统降温后飘散到各个房间,让主人享受着酷暑中的阵阵清爽。
据此完成下面11-13小题。
11.风塔的设计出现在
A.热带雨林气候区
B.热带沙漠气候区
C.热带草原气候区
D.热带季风气候区
12.伊朗所在的西亚地区,分布的主要宗教是
A.犹太教 B.基督教
C.伊斯兰教 D.佛教
13.影响亚兹德气候的主要因素是
①纬度位置
②海陆分布
③地形
④人类活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中东沟通了东西方交通,自古以来战略地位重要。读中东地区略图,完成下面14-16小题。
14.上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组合正确的是
A.海域A——阿拉伯海 B.运河B——巴拿马运河
C.国家C——沙特阿拉伯 D.海峡D——霍尔木兹海峡
15.造成中东地区长期以来战争不包括
A.淡水资源贫乏 B.石油资源丰富
C.以白色人种为主 D.民族宗教矛盾突出
16.被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视为圣城的是
A.麦地那 B.麦加 C.耶路撒冷 D.巴格达
如图是中东地区波斯湾沿岸灯光图。该地区城市大致分为能源城(能源开采、冶炼为主,其工业区昼夜开工,连续不歇)、消费港口城(贸易、金融等非能源产业为主)和沙漠新城。读图,完成下面17-21小题。
17.波斯湾沿岸主要的能源及其海上运输工具是( )
A.石油、油轮 B.石油、管道 C.天然气、汽车 D.煤炭、火车
18.甲地常年彻夜灯火通明,此处城市多属于( )
A.文化名城 B.能源城
C.沙漠新城 D.旅游城市
19.乙地被称为波斯湾“贸易之都”,主要得益于其( )
A.扼守重要的海峡 B.沟通了波斯湾和大西洋
C.优越的纬度位置 D.地处东南亚“十字路口”
20.丙地灯光较少,原因可能是( )
A.畜牧业发达,城市少 B.高温多雨,没有城市
C.农田广布,民居分散 D.炎热干燥,人烟稀少
21.暑假去该区旅游,其见闻最不可信的是( )
A.在死海中没有带救生圈却畅游了大半天
B.当地一些旅店把床铺安排在屋顶上
C.在世界最大的半岛上,乘着雪橇逛街景
D.这里的很多建筑都是白色的
下图为西亚简图。据图完成下面22-25小题。
22.甲海峡为波斯湾海上唯一出口,该海峡名称是
A.白令海峡 B.土耳其海峡 C.巴拿马运河 D.霍尔木兹海峡
23.关于乙处的名称及连接海域的描述,正确的是
A.曼德海峡连接红海和地中海 B.曼德海峡连接红海和阿拉伯海
C.苏伊士运河连接红海和地中海 D.苏伊士运河连接红海和阿拉伯海
24.丙为“五海三洲”之内陆湖,该水域是
A.里海 B.黑海 C.红海 D.阿拉伯海
25.以下地理事物,分布在西亚地区的是
①土耳其海峡②伊朗高原③多瑙河④阿尔卑斯山⑤阿拉伯半岛
A.①②④ B.①④⑤ C.①②⑤ D.②③④
读西亚地区图,完成下面26-29小题。
26.红海两岸的地表自然景观最可能是?( )
A.辽阔的草原 B.茂密的雨林 C.无边的荒漠 D.广袤的田野
27.该地区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 )
A.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 B.红海及其沿岸地区
C.地中海及其沿岸地区 D.黑海及其沿岸地区
28.图中A海的名称是?( )
A.阿拉伯海 B.地中海 C.里海 D.红海
29.导致西亚地区冲突不断的因素很多,主要原因有 ( )
①领土纷争②争夺丰富的石油资源③争夺有限的水资源④宗教信仰差异⑤农业以畜牧业为主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④⑤
二、解答题
30.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给古老的丝绸之路带来了新的外延与内涵,给中国以及寻求发展的沿途各国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未来。
材料二:读读图1“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局部图”、图2“中南半岛地形图”。
(1)海上丝绸之路所航行海域大部分位于___________(温度带),无结冰期,可全年通航,途经东南亚十字路口“咽喉”之称的①______________海峡。
(2)中南半岛上居民的主食为米饭,其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____________。
(3)从图中可以看出,中南半岛的地形特征呈现出___________相间,___________分布的特点。
(4)西亚是世界“石油宝库”,与丰富的石油资源形成鲜明对比,该地区______资源却很少,主要原因是地处__________(气候类型),全年__________(气候特点)。
31.2010年12月26日,我国海军舰艇队从三亚启程,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读海军舰艇编队航行路线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从三亚启程进入的大洋是
(2)索马里位于 洲的东部,该大洲与亚洲的分界线是
(3)到达亚丁湾后,护航编队与位于三亚的总部联系,发现该地的时间与祖国时间不同,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是
(4)中东的石油主要分布在 及其沿岸;我军在途中见到许多向东航行的满载石油的油轮,他们最有可能到达的国家是
(5)我军在途中最有可能见到的景观是:
A、马来群岛上热带草原面积广大 B、印度洋上有大量浮冰漂流
C、阿拉伯半岛上沙漠广布 D、非洲东部海岸袋鼠成群
参考答案
1.B
【详解】西亚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两侧,全年盛行下沉气流,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该地区的农业以畜牧业为主,其著名的农业区是位于两河流域有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故选B。
2.B
【详解】阿拉伯人居住于炎热干燥的热带沙漠地区,他们喜欢穿着白色长袍,因为白色吸热较少。长袍遮蔽全身,可以阻挡风沙,B正确。故选B。
3.A
【详解】中东地区地处亚,非,欧三洲交界地带,连接印度洋和大西洋,黑海、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里海被称为“三洲五海”之地,地理位置重要。故选:A。
4.D
【详解】以上四个海域中,红海、地中海和黑海都属于大洋的边缘海,里海没有与大洋相连,属于内陆湖泊,是世界最大的咸水湖,位于亚欧分界线上,故选D。
5.C
【详解】中东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两侧,大部分地区属于终年炎热少雨的热带沙漠气候,受气候的影响,该地区河流稀少,水资源严重短缺,故选C。
6.C
【详解】中东石油资源丰富,绝大部分运往西欧、美国、日本等地,A正确。中东绝大部分地区为热带沙漠气候,终年高温少雨,B正确。中东到西欧、美国的油轮也可绕道非洲南端的好望角,不是必须经过苏伊士运河,C错误。中东地处亚、欧、非三洲交界带,D正确。故选C。
7.D
【详解】西亚的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沙特阿拉伯、伊朗、科威特和伊拉克是世界上重要的产油国。霍尔木兹海峡是西亚海上石油外运的唯一通道,,所以霍尔木兹海峡被称为“世界油阀”。所以本题选择C。
8.A
【详解】试题分析:中东地区是世界上石油储量最为丰富、石油产量和输出量最多的地区,中东地区的石油储量约占世界的一半以上,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四分之一,中东地区各国所产石油的90%供出口,主要输往西欧、美国和日本,中东地区的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沙特阿拉伯、伊朗、科威特和伊拉克是世界上重要的产油国。
9.D
【详解】以上四个国家中,阿富汗、伊朗和伊拉克都位于西亚,巴基斯坦是南亚西北部国家,故选D。
10.D
【详解】中东地区位于五海三洲之地,战略位置极为重要;该地区石油资源非常丰富,为争夺石油而引发战争;该地区为热带沙漠气候,降水少,地表水资源极度匮乏,为争夺水源而引发战争;该地区为白色人种,因此不同人种间的种族歧视造成战争不是冲突的原因。根据题意,故选D。
11.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古城是人类利用有限的资源在沙漠中幸存下来的鲜活例证,“风塔”是建筑物中用来通风降温的设计。伊朗亚兹德风塔的设计出现在热带沙漠气候区。所以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2.伊朗所在的西亚地区居民绝大部分是阿拉伯人,大多信仰伊斯兰教西亚是伊斯兰教的发源地,沙特阿拉伯的古城麦加作为伊斯兰教第一圣地,每年到麦加朝觐的穆斯林多达数百万。麦加大清真寺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清真寺。所以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3.由于从纬度上看,该地纬度较低气温较高,从海陆位置上看,该地距离海洋较远,因此气候炎热干燥,而该地区的气候与地形和人类活动关系不大,所以A正确。故选A
14.依据图中的字母来看,ABCD分别是黑海、沟通地中海和红海的苏伊士运河、国家伊朗、沟通波斯湾和阿拉伯海的霍尔木兹海峡,故D符合题意。故选D。
15.导致中东地区冲突不断的因素:“三洲五海之地”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石油资源,淡水资源紧张,民族和宗教矛盾等。和人种没有关系。故选C。
16.被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共同看作“圣城”的城市是耶路撒冷,该城市位于巴勒斯坦地区。故选C。
17.波斯湾及其沿岸是世界上石油储量、产量和出口量最多的地区,这里的石油百分之九十以上出口到世界各地,运输的工具是油轮,故选A。
18.甲地位于波斯湾沿岸,这里常年彻夜灯火通明,这些城市多属于能源城,以开采石油为主要产业,该地区气候干旱,不适合人类居住,只有以开采能源为主的产业在当地流行,故选B。
19.乙地位于波斯湾与阿拉伯海之间,地处霍尔木兹海峡旁,因扼守重要的石油海峡,往来商船多,成为波斯湾“贸易之都”,沟通的是波斯湾与印度洋;与纬度位置无关;东南亚“十字路口”是指马六甲海峡,故选A。
20.丙地位于阿拉伯半岛内部,属于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少雨,不适合人类生存与发展,人烟稀少,其余三项叙述错误。故选D。
21.由图可知,图中所示的是中东地区,死海的盐度高,在死海中没有带救生圈却畅游了大半天可信,故A不符合题意。当地气候炎热干燥,许多旅店把床铺在屋顶上,故B不符合题意。图中所示的阿拉伯半岛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终年炎热,不可能乘雪橇逛街景,故C符合题意。当地以信仰伊斯兰教为主,很多建筑是白色的,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22.读图可知,西亚的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沙特阿拉伯、伊朗、科威特和伊拉克是世界上重要的产油国。石油出口需要经过甲海峡—霍尔木兹海峡,所以霍尔木兹海峡被称为“世界油阀”。故选D。
23.图中乙海峡是曼德海峡,其连接了红海和阿拉伯海,故选B。
24.图中丙是“五海三洲”的内陆湖—里海,是世界上最大的咸水湖,位于欧洲和亚洲的交界处,故选A。
25.结合所学可知,土耳其海峡、伊朗高原、阿拉伯半岛位于西亚地区;多瑙河、阿尔卑斯山位于欧洲西部,故选C。
26.红海两岸属于热带沙漠气候,终年干热,降水稀少,沙漠广布,所以红海两岸的地表自然景观最可能是无边的荒漠,而不可能是草原、雨林或田野,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7.该地区为西亚地区,西亚地区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储量最为丰富,石油产量和输出量最多的地区,该地区的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A正确;红海及其沿岸地区、地中海及其沿岸地区、黑海及其沿岸地区石油资源均不及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丰富,BCD错误。故选A。
28.图中A海是位于非洲之角与印度半岛之间的阿拉伯海,A正确;地中海位于欧洲南部与非洲北部之间,里海位于欧洲与亚洲的交界处,红海位于非洲东部与阿拉伯半岛之间,BCD错误。故选A。
29.从地理位置看,中东处于三洲五海之地,战略位置十分重要;从资源分布看,中东地区石油资源丰富,但淡水资源匮乏;从民族文化和宗教信仰看,中东各地区民族文化不尽相同,民族矛盾、宗教纠纷不断。综上所述,对石油资源和水资源的争夺、民族矛盾、宗教纠纷、领土纷争等,使该地区冲突不断,成为世界关注的热点地区,A正确;西亚地区冲突不断与“农业以畜牧业为主”无关,BCD错误。故选A。
30.
(1)海上丝绸之路所航行海域大部分位于热带,无结冰期,可全年通航。途经东南亚十字路口“咽喉”之称的①是马六甲海峡,该海峡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
(2)中南半岛上居民的主食为米饭,其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粮食生产有利的气候条件是气候湿热,该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3)中南半岛的地形特征是山河相间、纵列分布,城市大多分布在河流附近。
(4)西亚地区属于热带沙漠气候,终年高温少雨,淡水资源不足,争夺水资源也是导致该地区动乱多的原因之一。
31.
(1)据图可知:从三亚启程首先进入我国东临的大洋-太平洋。
(2)索马里位与非洲最大的半岛索马里半岛之上的东部,非洲与亚洲的分界线是以苏伊士运河为界。
(3)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转,导致地球表面东边地点比西边的地点时间早造成到达亚丁湾后,护航编队与位于三亚的总部联系,发现该地的时间与祖国时间不同。
(4)中东地区是世界上石油最丰富的地区,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沿岸地区,是由大量出口,向东经马六甲海峡主要输往日本。
(5)马来群岛是热带雨林气候,属于热带雨林景观。经过印度洋时处于热带地区;非洲东岸的索马里是热带沙漠气候。故A、B、D都不符合题意。阿拉伯半岛主要是热带沙漠气候,沙漠广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