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0张PPT)
复习巩固: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01
02
改革的起点: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03
改革的重点: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改革的目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识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迅速发展;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2.理解农民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拥护和农村面貌的改变,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3.通过对改革前后中国农村、城市变化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使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并逐步确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贡献的人生理想。
学习目标
1.改革开放政策中的改革最先在哪里开始的?改革的目的?1978年哪个地方(典例)进行了怎样的改革(改革的形式)?
2.1983年,农村普遍实行什么样的土地政策?有何重大意义?
3.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何时开始?主要内容有哪些?中心环节是什么?改革后的企业有哪些变化?
4.我国要建立怎样的经济体制?是如何建立的?(1992年提出什么?1993年又如何扩展的?)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建立的意义?
自主学习
1.改革: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名词解释
指改变旧制度、旧事物。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长期
承包给农民使用,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土地归农民集体所有,是一种公有制,农民只有经营权、使用权。
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私营和外资等一切非公有制经济是市场经济,合起来的叫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市场经济,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改革的起点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此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全年上交(缴)的公粮,不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坐牢杀头也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孩子养活到18岁。”
材料一:1976年,在安徽的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村民一起劳动,一起分享劳动成果,却出现“上工人喊人,下地人等人,干活人看人,收工人撵人”的劳动状态。
材料二:“一些农民过年连一顿饺子都吃不上。”“农民碗里盛的是地瓜面和红萝卜樱子混煮面,霉烂的地瓜面散发着刺鼻的气味。”“全家几口人只有一条裤子。”
以上材料反映了当时农村的什么现象?(改革的原因)
集中劳动,统一分配,吃大锅饭,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
1.背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
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先从农村开始。
2.目的: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3.实施:
(1)开始: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
干(产)到户,自负盈亏。
(2)发展:1983年,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 作用:
①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周年国庆游行时的标语“联产承包好”
②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推动了农村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乡镇企业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农民投资为主,在乡镇(包括所辖村)举办的各类企业。乡镇企业行业门类很多,包括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以及商业、饮食、服务、修理等企业。
材料一:“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个人富,集体富,国家还要盖仓库。”
材料二:改革后一年,小岗村第一次向国家交了公粮,还了贷款,人均收入从22元增加到400元,生活有了改善。
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
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
改革的起点
改革的重点
改革的目标
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长期
承包给农民使用,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人民公社制度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土地所有制
劳动方式
经营方式
分配方式
土地公有
集中劳动
以家庭为单位
统一经营
自主经营
大锅饭
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土地公有,农民拥有土地的使用权、经营权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含义:
土地所有权没有改变,农民拥有土地使用权、经营权。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形式?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
3.什么是农民的责任、权利和利益?
包干到户
土地公有制
责
权:土地的使用权(没有所有权)
利
思考:?
绿色蔬菜基地
花卉生产基地
茶叶生产基地
农村新貌
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彻底废除
社会主义制度在农村建立
1953-1956
挫伤农民劳动积极性,对农业生产造成巨大伤害
1958
农村生产力得到极大的解放
1978
1950-1952
土地改革
农业生产合作社
人民公社化
家庭联产承包
责任制
改革的起点
改革的重点
改革的目标
建国后我国农村政策调整
启示:(1)经济政策的制定必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依据国情);
(2)经济政策必须与时俱进,适时调整;
(3)经济政策的制定必须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4)生产关系的变革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发展
1950年,土地改革(地主土地私有到农民土地私有)
1953年,农业生产合作社(农民土地私有到国家土地公有)
1958年,人民公社(性质不变)
1978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归农民集体所有,是一种公有制,农民只有经营权、使用权)
知识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经历了哪几次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
改革的重点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材料一:“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厂区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
——30多年前一段描述青岛电冰箱厂的文字
企业没有自主权
工人生产没有积极性,企业管理松散
材料体现了一种怎样的生产经营局面?应该如何改变?
材料二:1956年夏天,上海天气很热,一家企业想买一批风扇,就打报告到上级有关部门申请,结果经过11个部门的层层审批,等申请报告批下来,夏天早过去了。
因为城市的经济体制形成了一种同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僵化的模式。
改革的起点
改革的重点
改革的目标
二、改革的重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 原因:
改革的起点
改革的重点
改革的目标
1. 原因:
二、改革的重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材料一 公私合营后,我国工商业实现了全行业的公有制,所有制形式比较单一,甚至连小商业也是公有制,这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了一些不便。如以前的小卖部半夜12点敲门也可以卖货,实行公有制后按八小时工作制,营业员到点下班。北京的馄饨摊没了,上海的弄堂里的莲心粥消失了。
所有制形式单一
材料二:那年上海的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采取降温措施。当时的降温措施比较简单,主要是风扇、鼓风机,但是企业即使采取这样的措施也没有主动权,要经过层层报批,当时经过11个部门的审批,要盖11个图章,等最后的图章盖完,夏天已经过去了。 ——广州日报
政企不分,企业缺乏自主权
改革的起点
改革的重点
改革的目标
1. 原因:
二、改革的重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材料三:“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厂区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
——30多年前的青岛电冰箱厂(海尔集团的前身)
吃“大锅饭”,工人缺乏积极性
改革的起点
改革的重点
改革的目标
2. 内容:
(1)所有制形式
把原来的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个体经济
私营经济
合资企业
外资企业
二、改革的重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改革的起点
改革的重点
改革的目标
2. 内容:
(2)管理方式
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二、改革的重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改革的起点
改革的重点
改革的目标
2. 内容:
(3)分配方式
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二、改革的重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改革的起点
改革的重点
改革的目标
3. 中心环节: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
二、改革的重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国有企业
国家
企业
工人
管得太多,太死
没有生产自主权,缺乏活力
吃大锅饭,没有劳动积极性
政企分开
扩大自主权
经营责任制
按劳分配
中心环节
增强企业活力
1.背景:“改革在农村取得成功,为继续深化改革打下了基础,改革的浪潮从农村涌向城市。
2.展开: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
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会场
1984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刊登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3.主要内容
(1)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2)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3)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4.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
5.意义: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
项目
改革前
改革措施
管理体制
所有制
分配制度
高度集中
管理体制
单一的公
有制经济
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平均主义
按劳分配为主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核心内容
增强企业自主权
二十多年来,海尔集团由一个亏损147万元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2011年全球营业额实现1357亿元的大型家电第一品牌。2011年海尔在全球大型家电市场的品牌占有率为7.8%,第三次蝉联全球第一。
海尔——城市改革的典型
原青岛电冰箱厂
改革的目标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 提出目标:
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改革的起点
改革的重点
改革的目标
三、改革的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 确立框架:
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3. 意义:
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计划经济体制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区别
项 目 计划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所有制结构
职权划分
利益分配
单一的公有制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平均主义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政社合一、
政企不分
政社分开,扩大农民生产自主权,
政企分开,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在1992年,邓小平到深圳南巡时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通俗说法就是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私营和外资等一切非公有制经济是市场经济,合起来的叫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我国发展市场经济的必要性?
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实行市场经济是我国对外开放、走向世界的需要。
相关链接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1.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2.社会主义经济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3.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相关链接
课堂小结
1.“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改革鼓点先敲响,如今飞出金凤凰”。这两段《凤阳花鼓》词反映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民生活的巨大变迁,这是因为我国广大农村( )
A.开展了土地改革 B.成立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C.开展了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我国作出改革开放决策是在( )
A.“文革”结束之初 B.中共八大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经济特区建立后
达标训练
D
C
3.在我国改革开放中,首先进行改革的是( )
A.国有企业 B.农村 C.城市 D.沿海地区
4.“它使亿万农民掌握了生产经营的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这是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农民的伟大创造。”上述材料评论的是( )
A.农村社会主义改造 B.“大跃进”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5.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了数次调整。请按时间先后顺序给下列事件排序( )
①人民公社化运动 ②农业合作化 ③土地改革
④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②③④ B.③①④② C.③②①④ D.③④②①
B
D
C
6.1984年刚上任青岛冰箱厂厂长的张瑞敏说:“欢迎我的是53份请假报告,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出现这一情景的原因是( )
①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职工缺乏积极性
②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职工下海经商
③分配中平均主义现象严重 ④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D
3、材料解析题。
材料一 土地改革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辽宁金县三十里堡梅家村的翻身农民,昼夜不停地拉土垫地,把一千多亩盐碱地变为良田。
材料二 社员苦干两年,生产发展了,产量一年比一年提高,社员收入一年比一年增加,生活也一年比一年改善。组织起来的优越性显示出来了。
材料三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责任明确,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连年获得丰收。农民高兴地说:“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请同学们思考后把答案写在练习本上,时间6分钟。
(1)三则材料分别反映了什么时期的农村生产状况
(2)材料一中,农民积极性高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这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3)阅读材料二,如果农民不组织起来,有哪些弊端
(4)材料三反映了农民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态度怎么样 为什么
(5)综合三则材料,你会发现同样在农村,不同时期实行不同的制度,却取得了相同的效果。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发
(1)土地改革时期、三大改造期间和改革开放后。
(2)农民翻了身,成了土地的主人。影响:巩固了新生的政权,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4)热烈拥护。因为实行这种制度,责任明确,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生活也得到了改善。
(3)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一家一户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地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
(5)政府要制定以民为本的政策,关注“三农”问题;
经济建设要从国情出发,从实际出发;
1.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哪里进行?具体地点?
2.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目的、意义?
3.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哪一年?哪一次会议提出的?
问题记忆
填空式记忆
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实行 政策。
2、改革先从 开始,以调动农民的 ,促进 发展。
3、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 , 。
4、农村逐步实行 责任制。激发了农民的 ,带来农村 的大解放。 和 均有很大提高。
5、 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 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 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6、城市改革,主要是把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 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对国有企业实行 ,逐步扩大企的 ,实行 制;实行以 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7、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 。
8、 年,中共 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9、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 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中国的 明显增强
改革开放
农村
生产积极性
农村经济
分田包产到户
自负盈亏
家庭联产承包
劳动热情
生产力
农民收入
1984
经济体制
城市
公有制经济为主体
政企分开
生产经营自主权
经营责任
按劳分配
企业活力
1992
十四
现代化
经济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