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自主学习(5分钟,双色笔标注关键词)
1.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是哪一年,哪一次会议?
2.1987年召开了哪次会议?阐述了什么理论?
邓小平的南方谈话的内容和意义?
3.1992年召开了什么会议?提出的内容?
4.1997年在中国共产党第 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把 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5.中共十六大、中共十七大、中共十八大、中共十九大召开的时间、内容和意义?
16岁赴法国勤工俭学,在欧洲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洗礼,投身于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在枪林弹雨中参与创建了新中国。在新中国的初期岁月,参与筹划巩固政权和经济建设。在文革浩劫中,曾受到错误批判,被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从1978年以后,他成为中共的主要决策人,中国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美国最具影响力的新闻周刊《时代》,1976年到1997年邓小平共有8次登上《时代》周刊的封面,其中两度成为年度风云人物。他的入选理由是“他改革了国家,也改变了世界。他的名字总与中国令人称奇的经济发展联系在一起”。让我们追寻着伟大领袖邓小平的足迹,共同探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邓小平(1904---1997)
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 。
1.产生
1982年,在中共十二大上,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
在发展道路问题上,强调走自己的路,不把书本当教条,不照搬外国模式,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精髓),按照本国实际建设社会主义。
2.提出
3.发展:1987年,中共十三大系统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社会主义一个特定的历史阶段,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到本世纪中叶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至少需要上百年的时间。
4.完善:南方谈话(1992年)
1992年初,邓小平视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发表重要谈话。
(1)背景(思想)
(3)意义:①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②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
社会主义的本质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
关键是发展经济;
发展才是硬道理。
(2)内容(主要精神)
1992年,中共十四大,高度评价了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提出必须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
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4.完善:中共十四大
5.最终确立:中共十五大
形成阶段 时间 会议 内容
1.产生 1978年12月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
2.提出 1982年 中共十二大 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3.发展 1987年 中共十三大 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4.完善 1992年 南方谈话、中共十四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确立了邓小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5.确立 1997年 中共十五大 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总结: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依据史实,为什么说邓小平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提出实行改革开放;改革开放后,提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中共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共十三大,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经济发展分三步走战略部署。
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邓小平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问题,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道路,所以说,他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实行改革开放
中共十二大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中共十三大
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中共十四大
确立了它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中共十五大
通过新党章,确立它为党的指导思想
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和确立
为什么说邓小平是
改革开放总设计师
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
确立
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
南方谈话
邓小平
理论
毛泽东思想
解
放
思
想
实
事
求
是
解决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如何独立并走向社会主义的问题
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和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建设实际相结合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人物评价
邓小平同志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卓越领导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者。
二、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共十六大)
1.时间:2002年
2.主要内容:
①提出奋斗目标:头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
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意义:
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三个代表”具体内容
三、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共十七大)
1.时间:2007年。
2.主题: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3.意义: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四、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共十八大)
1.时间:2012年
2.主题: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3.内容:科学发展观被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在中共十八届一中全会上,习近平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
1.时间:2017年
2.主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3.内容:习近平作了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五、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共十九大)
4.意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与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五、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共十九大)
形成阶段 时间 会议 内容
产生 1978年12月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
提出 1982年 中共十二大 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发展 1987年 中共十三大 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完善 1992年 南方谈话、中共十四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确立了邓小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确立 1997年 中共十五大 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课堂小结: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思想理论 时间 会议 内容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002年 中共十六大 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科学发展观 2007年 中共十七大 中共十七大将科学发展观写进党章;中共十八大将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习近平提出一系列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 2012年 中共十八大 将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十八届一中全会习近平当选为总书记。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017年 中共十九大 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基础知识:
1、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背景:“文化大革命”后,“两个凡是”方针的推行引起普遍不满。
时间:1978年
结果: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性质: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意义: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召开:1978年12月,在北京召开。
主要内容:
(1)思想上:会议冲破了长期以来“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2)政治上: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3)组织上:会议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意义: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2)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3)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4)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
3、拨乱反正
史实:平反冤假错案——刘少奇冤案
意义: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结束: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拓展延伸:
1、比较遵义会议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
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2、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经历的三次历史性巨变及其深远意义:
第一次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
第二次是毛泽东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第三次是邓小平领导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3、比较中共八大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相同点:
(1)背景相同:都正确分析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2)工作重心相同:都做出了把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决定
(3)意义相同:都为我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指明了方向。
不同点:
(1)中共八大的正确路线没得到很好的落实;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路线在以后的经济建设中得到了落实和坚持。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基础知识: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背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开始: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
目的: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时间:1978年
对象:安徽凤阳小岗村的农民
内容: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结果:1978年农业获得大丰收,这种做法得到中央的肯定
意义: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普遍实行: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在全国推开,到1983年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
“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农民自编的歌谣
影响:
(1)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大大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
(2)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3)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业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背景:改革在农村取得成功,浪潮从农村涌向城市。
时间:1984年
内容:
(1)所有制形式:主要是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2)管理体制: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3)分配制度: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
意义:克服了长期以来吃大锅饭的弊端,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我国城乡出现了经济大发展的崭新局面。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提出: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建立的意义:
(1)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
(2)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
(3)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拓展延伸:
1、农业改革的启示:
制定农业政策要遵循客观的经济规律,注意维护农民利益。
2、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土地所有制方面的本质区别:
土改是把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转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实际上仍然是土地私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实行的。
3、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城市规企业改革的共同作用:
二者都改变了以往的生产经营方式,农户和企业自负盈亏,劳动者多劳多得,克服了平均主义的弊端,提高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因此无论是农村改革还是国有企业改革都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4、建国以来,党对我国农村生产关系进行了四次变革或调整,这些变革或调整对农村生产力的发展状况产生了不同影响,现归纳如下:
第一次:1950—1952年土地改革,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工业化开辟道路。
第二次:1953—1956年农业合作化,进一步提高农村生产力。
第三次: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 ,严重挫伤了生产者的积级性,给社会主义建设带来严重困难。
第四次:1978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遵循规律与经验教训:
①经济政策的制订既要解放思想,又必须实事求是
②合乎经济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③生产关系必须与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
④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第9课 对外开放
基础知识:
1、经济特区的建立
背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迈出了对外开放的步伐。
开始: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
特点: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管理体制
典型:深圳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意义:设立经济特区,对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2、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
扩大:
(1)1984年,中国进一步开放大连、天津、青岛、上海、福州、广州等14个沿海城市。
(2)1985年,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洲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3)1988年,海南岛经济特区建立;
(4)1990年,上海浦东开发区建立
(5)1992年,相继开放了重庆、武汉等沿江城市,满洲里等陆地边境城市和昆明、乌鲁木齐等内地省会和自治区首府。
对外开放的格局的形成:
(1)格局:从经济特区到沿海开放城市到沿海经济开放区到内地
(2)特点:呈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3、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背景:对外开放加速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和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
时间:2001年12月
影响: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拓展延伸:
1、国家首先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集中在哪两个省份 为什么率先在这两省设立经济特区
(1)广东、福建
(2)①靠近国际市场。
②历史上这些地方与海外有密切交往。
③交通便利。
④有许多海外华侨、外籍华人的祖籍在这里。
2、近代开放与现代开放的区别:
(1)前提不同:近代开放是在国家主权的独立完整遭到严重破坏的情况下的被迫开放;现代开放则是在维护国家主权完整前提下的主动开放。
(2)目的不同:近代开放是适应列强对华侵略的需要;现代开放则是为了发展经济。
(3)后果不同:近代开放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逐渐加深并日益贫困;现代开放则使国家逐渐走向富强。
3、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给中国带来了哪些机遇和挑战?
机遇:引进国外的投资和技术;学习先进的经济管理经验等。
挑战:中国仍属于发展中国家科技水平和经济水平相对较弱,在国际竞争中常处于不利地位等。
第10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1)十一届三中全会前,邓小平提出要实行改革开放。
(2)实行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背景:资产阶级自由化问题)。
(3)1982年,在中共十二大上,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4)1987年,为中共十三大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5)南方谈话(1992年)
内容:
①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
②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
③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
④发展才是硬道理。
作用:
①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②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邓小平理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他带领中国人民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他创立了邓小平理论。这一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
(1)1992年中共十四大,高度评价了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确立了它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2)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2、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时间、地点:2002年、北京
内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意义: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3、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时间:2007年
内容:“科学发展观”被写进党章。
意义: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4、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时间:2012年
主题: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内容: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习近平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
5、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时间:2017年
主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内容: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知识整合: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1982年中共十二大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987年中共十三大阐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理论,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1992年南方谈话,强调党的基本路线要管100年,发展才是硬道理;
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必须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理论武装全党;
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7年中共十五大将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2002年中共十六大提出党的奋斗目标,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2007年中共十七大,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2012年中共十八大,科学发展观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2017年中共十九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