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古诗三首 从军行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9 古诗三首 从军行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19 17:19: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小学语文 年级 五年级 学期 春季
课题 《古诗三首——从军行》
教学目标
1.借助注释、结合历史背景资料,理解古诗大意。 2.品读质疑,抓关键词,感受将士戍边生活的孤寂和艰辛。 3.想象画面和语言,借助微课了解意象,体会戍边战士保家卫国的豪情壮志和爱国情怀。 4.联结历史和生活,培养爱国情怀。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抓关键词品读,引导想象,感受将士戍边生活的孤寂和艰辛。 2.想象画面和语言,体会戍边战士保家卫国的豪情壮志和爱国情怀。 教学难点: 1.抓住“穿”,想象说话,感受战争的残酷。
2.了解“楼兰”的意象,联结生活,真正理解“不破楼兰终不还。”
教学过程
一、整体导入,明确主题 1.师直接导入:古诗是中华民族璀璨的语言。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四大边塞诗人之一的王昌龄所写的《从军行》(随机出示书上注释1)《从军行》是一组组诗,总共有7首,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很经典的第四首,第9课还有两首古诗,分别是《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2.引导思考:想一想,编者为什么把这三首古诗选编在一课里? 引导学生发现共同点(聚焦内容:战争;聚焦主题:爱国与责任) 出示单元导语:“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之。”——林则徐,引导学生初步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二、朗读诗句,读出韵味 1.读古诗,读准字音 师语言过渡:“读”是学习古诗的好方法。古诗朗读三境界。第一:读,即读准读通。通过预习,已经能把这首古诗字音读准、诗句读顺的同学请展示你的预习成果。 2.检查朗读。 3.吟古诗,读出韵味 (1)师:古诗朗读第二境界:吟,即读出韵味,关键是掌握好节奏和气息,做到字断气不断。 (2)出示示范朗读音频,根据停顿线,自己练一练。 (3)展示朗读,评议。 (4)全班齐读。 三、理解前两句,体悟孤寂之情 1.过渡:古诗朗读第三境界:诵,即读出情感。要想达到这个境界可不容易。不仅要理解古诗,还要进入诗境,真正体悟古诗所表达的感情。 2.结合背景,理解古诗。 (1)读一读,圈出古诗中出现的地名。 (2)交流。 (3)教师补充介绍背景:唐代西方、北方的强敌,一是吐蕃,二是突厥,而“玉门关”外,则是突厥的势力范围。“青海”正是吐蕃与唐军多次作战的场所,具有重要地理位置。诗中提到的雪山指祁连大雪山,在青海,孤城也在青海,驻扎着大量唐朝军队。 3.小组合作,理解诗意,质疑问难。 (1)出示学习活动一: 学习活动一: 根据背景,结合预习,组内交流对前两句诗的理解。 提出自己的疑问,组内解决,解决不了的提出来。
(2)组内合作交流 4.全班交流,解决疑问。 (1)小组代表说诗句的大意,随机理解“长云、暗”,完成课堂作业本的判断题。 (2)解决疑问 预设:既然城池中驻扎了大量唐朝军队,为何要说“孤城”呢? 解疑:出示边塞荒凉的图片,引导学生谈感受,拓展边塞诗中对环境描写的诗句。引导理解孤的不仅仅是城,更是战士的心。 (3)指导朗读 四、理解后两句,感受爱国之情
1.出示: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2.抓住“穿”,体会战事残酷。 (1)“穿”是什么意思?(穿透、磨破),出示“金甲图”,教师介绍提示金甲的坚硬,从中你体会到什么?(战斗激烈、战事频繁)。 (2)播放音乐,引导学生想象战争画面,想象战士们冲锋陷阵、奋勇杀敌等的画面。 (3)拓展《从军行组诗》,丰富画面。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举旗冲锋的画面) 明剌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手握宝剑,斗志昂扬的画面)。 3.想象说话,体会豪情壮志 (1)师引导:是啊,我们能想象出各种画面,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将士们穿上金甲那一刻起,他们就已经下定了决心(不破楼兰终不还)。 (2)出示学习活动二: 学习活动二: 想象:将士们穿上金甲的那一刻,他们会对谁说什么?
(3)微课补充关于楼兰的传说,了解意象。 微课介入,讲述大将军霍光派傅介子去楼兰,用计斩杀楼兰王的典故。唐朝的将士们与吐蕃在此地交战颇多,王昌龄诗中借用斩楼兰王的典故,表明征战将士平定边患的决心。点明“楼兰”是古诗的一个意象,象征着遇到的敌人、困难。 (4)小结:我们抓住了动词“穿”,想象了画面、语言,体会了人物的内心。(出示语文要素)。 4.情感朗读,积累背诵。 5.小结:入诗境,悟诗情,我们也做到了古诗朗读的第三个境界:诵。 五、联结,歌颂中华儿女 1.过渡 2.联结新冠肺炎的疫情。 不仅仅是军人,从古至今,战场变化了,敌人不同了,但是中华儿女心中的爱国情怀与责任担当从未改变。2020年初,武汉爆发新冠肺炎疫情。在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场上,涌现了太多的最美逆行者(出示图片),他们用生命书写了“不破楼兰终不还!” 六、课堂总结 七、课后拓展 课后拓展阅读《从军行七首》中剩余的六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