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1.二十世纪 70年代,美国学者弗里德曼认为:政府的主要作用应是制定公平市场竞争规则并提供其运转的保障,当良性市场确立起来,自由市场将把配置资源的作用发挥到最佳状态,这一观点得到经济界的广泛认同。这反映当时美国经济界( )
A.自由放任主义呼声渐高 B.认可市场的主导作用
C.呼吁政府加强经济干预 D.成功转向新自由主义
2.“当战争(二战)结束的时候,妇女们知道是她们和男人一道使胜利成为可能,她们表现出的精神力量和爱国热情给公民意识和自我意识赋予了新的含义”“战争的结果不仅把(美国)妇女带进政治和社会组织中,而且改变了妇女们所关心的地方,即要求男女平等"。据此可知,二战后的美国( )
A.社会阶层流动性增强 B.妇女独立自主意识增强
C.爱国主义成为主旋律 D.基本实现了男女的平等
3.结合所学,对下表解读正确的是( )
英、美等国各类福利公共支出的结构比较表(1993年)
国别 医疗保健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 社会服务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 收入保障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
英国 5.75% 1.63% 16.04%
瑞典 6.22% 9.63% 22.16%
德国 6.43% 2.60% 19.24%
美国 5.85% 0.56% 9.23%
A.德国率先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B.美国社会福利公共支出最少
C.高福利改变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D.社会福利在欧美各国财政支出中占较高比例
4.自从20世纪50年代机器模拟智能被美国科学家提上日程,人工智能已涵盖机器人制造、语音及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近年来,“无人仓库”“无人码头”“无人车间”乃至“无人工厂”也纷纷出现,人工智能正在融入金融、医疗、教育、农业、零售等各行各业。这表明人工智能( )
A.打破了经济发展的困局 B.深刻改变了人们生产生活
C.削弱了经济全球化趋势 D.加剧了生产和资本的集中
5.19世纪中后期以来.英国保守党和自由党虽都代表资产阶级利益,但在具体的经济政策上有区别:前者主张保护关税,反对自由贸易;后者恰恰相反,坚持主张自由贸易。进入20世纪后,自由党内部分裂,逐步失势,被工党取代。据材料判断,自由党“逐步失势”主要是由于( )
A.其政策与现实需要相背离 B.国家干预政策占主导地位
C.工人争取政治权利的结果 D.资本主义政党政治的弊端
6.在法国经济计划的编制中,现代化委员会起着重要作用,而现代化委员会号称由各方面的人物所组成,如第六个计划期间的委员会,代表资本家的成员占37%,工人、农民代表占24%,其余专家学者都站在资产阶级一边。这表明( )
A.法国经济计划化的实质是推动国有化 B.经济计划化消除了资本家与工农的矛盾
C.法国建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 D.计划化是法国垄断资本主义的重要形式
7.二战后初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调整中普遍奉行的政策是( )
A.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B.建立计划经济体制
C.推行贸易保护主义 D.实行自由放任政策
8.从某种角度看,人类社会活动过程就是人类交流和应用信息的过程,以下史实揭示出( )
中国通讯事业从古代向近代转型促进社会生活演变
●晚清时期,两次工业革命期间发明的电话、电报等传入中国 ●1879年,大清邮政官局创办,这是近代中国国家邮政的开端 ●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计算机网络技术阔步发展 ●D2020年,中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完成部署
A.中国通讯事业从古代向近代转型促进社会生活演变 B.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发明与普及是信息技术的一次革命
C.人类社会从“蒸汽时代”“电气时代”进入“信息时代” D.中国通讯技术经历了从引进,与世界接轨到创新的过程
9.当代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的学者、企业家、政治家意识到,两极分化严重的结果是市场购买力严重不足。这不仅是社会公平问题,而且是经济问题。当消费者无钱消费时,商业企业也就失去了获利的机会,这揭示了( )
A.国家全面干预经济势在必行 B.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意义重大
C.资本主义社会内在矛盾 D.经济危机爆发的必然性
10.1945年9月,杜鲁门强调,“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在当今世界上维持霸权地位,除非它充分开发它的科学技术资源……除非他慷慨大方地和明智地支持鼓励大学、工业界和它自己的实验室中的工作。”此后美国建立起庞大的政府科技体系。据此可知,当时的美国( )
A.科学技术与生产开始紧密结合 B.高科技军备竞赛加剧经济困难
C.科技革命取决于政府强力干预 D.科学技术的战略地位显著上升
11.20世纪80年代,发达国家通货膨胀率基本上被控制在5%以下,经济从1983年以来连续七年保持增长势头。但紧缩性货币政策造成的高利率使经济增长的速度大大放慢,失业率又趋上升。整个80年代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战后经济增长最慢的十年,失业率在西欧各国高达10%左右。这表明( )
A.经济危机周期性渐趋弱化 B.发达国家出现持续的衰退
C.西方国家干预具有局限性 D.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失灵
12.有学者在评价北欧国家的福利制度时说:“只有那些感到自己在社会福利方面得到充分保障的人,才能利用自己争取自由的机会,因此,为了争取自由,必须要求平等的生活机会和全面 的社会保障。”可见,该学者强调了福利制度( )
A.对维护社会公正的重要意义 B.强化了民众对国家的依赖
C.创新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模式 D.弱化了政府经济管理职能
13.20世纪80年代初,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秘书长范莱内普提出了“福利社会”的构想。他认为:“我们必须寻求国家与私人行动的新关系;加强个人对自己和其他人的责任。在这个意义上,福利社会是必然的和符合人们愿望的。”这一构想的提出旨在( )
A.缓和尖锐的阶级矛盾 B.应对福利国家危机
C.实现社会的公平公正 D.加强国家干预经济
14.英国“高税收、高支出、高福利”的福利国家体系的弊端在20世纪70年代之后日益显露。20世纪70年代,社会福利开支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高达29.4%,直接导致了国债总额滚雪球似地迅速增大。此外,一旦最低收入有了保障,最基本生活需要得到了供给,对福利的依赖性使得吃大锅饭的想滋长起来,从而引起经济效率的损失。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
A.建成福利国家不利于经济发展 B.福利政策需要适时地进行调整
C.英国的福利支出完全依赖政府 D.完善的福利制度促进社会公平
15.“缔约各国政府:认为在处理它们的贸易和经济事业的关系方面,应以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保证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的巨大持续增长、扩大世界资源的充分利用以及发展商品的生产与交换为目的。”该材料出自( )
A.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B.世界贸易组织 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D.世界银行
16.1943年,贝弗里奇规划了二战后英国社会乃至整个欧洲国家的蓝图,建议将基本社会保障、国民健康计划和家庭津贴的覆盖范围扩大,实施全面的社会保障。1944年法国颁布了《全国抵抗委员会纲领》,主张集中供应保障民众所需,也强调了福利制度的地位。这些主张( )
A.促进了西方福利国家制度的完善 B.体现战后欧洲国家的调控道路
C.遵循“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原则 D.源自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需要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二战后,日本爆发了严重粮食危机。美国向其投放大量粮食.器械.药品等。50年代初,日本农业逐步实现自给自足。专家在日本宣传“吃米饭会变迟钝易得癌症,西方饮食更进步”。美国诱导日本达成协议,将大量农产品低价出口日本,日本可用日元支付,但要保证会继续扩大购买美国粮食。日本餐桌的食物由米饭.味噌汤.鱼类等向面包.牛排等转变。
——徐振伟《二战后美国对日本的粮食战略及其影响》
材料二:中共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世情.国情.农情.粮情出发,提出“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目前,我国谷物自给率超过95%,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70公斤左右,比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的209公斤增长了126%,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国务院《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在二战后的粮食战略给日本造成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
18.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战后西方各国都在原有市场经济的基础上相继实行了对国民经济的计划指导,在不同程度上形成了不同类型的渗入了计划内容的市场经济。一种以西德模式为代表,这种类型市场经济的功能只是根据对经济发展趋势的预测和应该优先发展项目的安排,提出一些指导性的规划和设想。目的只是帮助企业减少决策时的盲目性,而绝无意参与和改变私人的分散决策现状。另一种类型以法、日模式为代表,在这种类型市场经济下政府可以运用其他的经济政策来引导或制约,从而可以促使计划得以落实。
——摘编自项扬《战后西方各国市场经济中的计划调节类型及其特点》
材料二 1984年召开的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后,传统的计划经济观点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第一,国家计划不能包罗万象,一般不涉及微观经济活动的具体细节,而主要是组织经济的宏观平衡,管理的重点应转向制定和实现产业政策;第二,计划管理应当逐步实现以指令性计划为主向以指导性计划为主的目标过渡;第三,计划的实现不一定都需要采取计划指标特别是实物指标体系,而应当更多地运用经济政策和经济参数来调节经济活动。
——摘编自张敦《“计划经济”究竟是什么?——历史与现实的考察》
(1)简要概括材料一中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市场经济中的两种计划调节类型的异同。
(2)谈谈你对材料一、材料二中国和西方经济调节形式的认识。
参考答案:
1.B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弗里德曼把政府定位为市场竞争规则的制定者和维护者,自由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主要作用,B项正确;弗里德曼肯定政府在市场中的重要作用,这与自由放任主义不符,排除A项;材料强调自由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主要作用,并不是呼吁政府加强经济干预,排除C项;材料反映经济界广泛认同弗里德曼的观点,并没有体现美国经济界成功转向新自由主义,排除D项。故选B项。
2.B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二战后,美国妇女不断争取自身权益,这说明她们的独立自主意识增强,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社会阶层的流动,排除A项;C项以偏概全,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实现男女平等是一个漫长的过程,D项夸大其词,排除D项。故选B项。
3.D
【详解】根据材料可得知1993年英、美等国各类福利公共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都较高,社会福利在欧美各国财政支出中占较高比例,D项正确;材料未能体现德国率先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排除A项;结合所学可知,1993年的美国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其GDP总量最大,因此美国社会福利虽然占GDP比例较低,但不等于支出最少,排除B项;福利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局部调整的表现,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生产关系,C项说法错误,排除C项。故选D项。
4.B
【详解】材料中人工智能正在融入各行各业,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说明人工智能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B项正确;A、D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D项;人工智能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而并非削弱经济全球化趋势,排除C项。故选B项。
5.A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经济基础决定国家政策,而政党主张又能体现国家政策。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末以前,自由主义盛行,进入20世纪后,随着垄断组织的形成,国家间竞争日益激烈,垄断组织需要国家提高关税,限制进口,以保护本国垄断组织的利益,因而自由党主张减少关税、主张自由贸易的政策已经和当时的现实需要相背离,因此“逐步失势”,A项正确;自由党“逐步失势”的原因是其政策不能适应现实经济发展的需要导致的,况且当时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仍然是以自由放任为主,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后,罗斯福才开创国家干预经济的新局面,排除B项;自由党失势是由于其政策与现实需要相背离,并不是因为工人争取政治权利的斗争,也不是资本主义政党政治的弊端,排除CD两项。故选A项。
6.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法国资本家和学者等组成现代化委员会编制本国经济计划,表明计划化是法国垄断资本主义的重要形式,D项正确;材料没有指出法国国有经济发展,计划化并不等于国有化,排除A项;经济计划化消除了资本家与工农的矛盾的说法绝对,排除B项;法国建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故选D项。
7.A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之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政策,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A项正确;战后没有资本主义国家建立计划经济体制,排除B项;战后建立了资本主义世界贸易体系,贸易保护主义在一定程度上遭到遏制,排除C项;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行凯恩斯主义,排除D项。故选A项。
8.D
【详解】根据材料内容可知,材料中的史实体现了中国通讯技术经历了从引进,与世界接轨到创新的过程,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古代通讯事业,排除A项;材料的主题概念是中国的通讯事业,B项说法偷换了概念,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的技术进步,没有“蒸汽时代”的相关内容,排除C项。故选D项。
9.B
【详解】据题意可知,两极分化不仅影响市场购买力,而且还会影响社会公平,因此消除两极分化势在必行。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缩小两极分化的有效手段,B项正确;国家全面干预经济并不一定能够消除两极分化,排除A项;两极分化不仅仅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因此并不仅仅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排除C项;两极分化并不是导致经济危机爆发的必然原因,排除D项。故选B项。
10.D
【详解】杜鲁门从“维持霸权地位”高度,强调了新科技革命对美国的重大意义,美国政府科技体系的构建进一步增强了科学技术对美国的影响,D项正确;19世纪后期开始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实现了科技与生产的紧密结合,排除A项;美国经历了战时经济繁荣,战后美国没有因为军备竞赛出现“经济困难”,排除B项;政府干预为科技革命创造了有利条件,但科技革命归根结底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排除C项。故选D项。
11.C
【详解】由材料“20世纪80年代,发达国家通货膨胀率基本上被控制在5%以下,经济从1983年以来连续七年保持增长势头。但紧缩性货币政策造成的高利率使经济增长的速度大大放慢,失业率又趋上升。”可知紧缩性货币政策即有积极方面也具有局限性,C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经济危机周期性,排除A项;材料只提到了20世纪80年代西方经济发展状态,体现不出持续性,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西方国家干预,体现不出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排除D项。故选C项。
12.A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福利国家制度缩小贫富差距,有助于加强民众对自由、平等的向往与追求,这对维护社会公正具有重要影响,A项正确;“强化了民众对国家的依赖”是对材料信息的错误解读,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福利国家制度对培养民众对自由、平等及互助等价值的追求,没有体现出开创资本主义发展新模式,排除C项;福利国家制度反映了政府对社会分配领域的干预,加强了政府管理职能,排除D项。故选A项。
13.B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我们必须寻求国家与私人行动的新关系;加强个人对自己和其他人的责任。在这个意义上,福利社会是必然的和符合人们愿望的。”并结合材料中的时间信息“20世纪80年代初”,可知福利国家制度出现了危机,国家财政不堪重负、助长了人们的道德危机,要缩小福利国家的规模,B项正确;这一构想的提出并非为了缓和尖锐的阶级矛盾,排除A项;这一构想的提出并非为了实现社会的公平公正,排除C项;缩小福利国家的规模是为了减少国家干预经济,排除D项。故选B项。
14.B
【详解】根据题干英国高福利的政策的弊端在20世纪70年代后日益暴露,如增加政府的财政负担,降低了劳动积极性,引发经济效率损失等,面对这种情况,福利政策需要适时调整,B项正确;福利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推动了经济发展,排除A项;政府财政支出是腹里支出的一部分,并非完全依赖,排除C项;题干体现的是福利政策在20世纪70年年代出现的问题,排除D项。故选B项。
15.A
【详解】依据材料中文件的内容可知,该文件的宗旨是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保证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的巨大持续增长、扩大世界资源的充分利用以及发展商品的生产与交换为目的,结合所学可知,这是《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宗旨,A项正确;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是促进各国市场的开放,调节贸易纠纷,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宗旨是稳定国际货币体系,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C项;世界银行的宗旨是向成员国提供贷款和投资,推进国际贸易均衡发展,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16.D
【详解】根据材料“1943年,基本社会保障、国民健康计划和家庭津贴的覆盖范围扩大”“1944年,集中供应保障民众所需”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二战时期,资本主义国家为了促进社会稳定,保障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确保战争的胜利,注重社会保障方面的建设,D项正确;西方社会福利国家制度的建立是在二战后,排除A项;这体现了战前欧洲国家调控道路的探索,排除B项;克林顿上台后实施“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经济政策,其宗旨是既反对完全的自由放任,又反对过度的干预,排除C项。故选D项。
17.(1)影响:缓解战后日本严重的粮食危机,有利于改变日本民众的饮食结构和饮食习惯:影响日本粮食安全;不利于日本政治经济主权与独立发展:为以后美日贸易摩擦埋下伏笔。
(2)评价:体现了党的正确领导、彰显了党的执政能力推动了中国粮食生产,有利于国计民生,有利于社会稳定丰富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涵有利于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详解】(1)影响:根据“50年代初,日本农业逐步实现自给自足。”得出缓解战后日本严重的粮食危机;根据“吃米饭会变迟钝易得癌症,西方饮食更进步”得出有利于改变日本民众的饮食结构和饮食习惯;根据“美国诱导日本达成协议,将大量农产品低价出口日本”得出影响日本粮食安全;根据“但要保证会继续扩大购买美国粮食。日本餐桌的食物由米饭.味噌汤.鱼类等向面包.牛排等转变。”得出不利于日本政治经济主权与独立发展,为以后美日贸易摩擦埋下伏笔。
(2)根据材料“党中央从世情、国情、农情、粮情出发,提出“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十八大以来,为保证中国粮食安全,适应国家战略的需要,我国的国家粮食安全战路,继承发展传统文化,体现了党的正确领导、彰显了党的执政能力;推动了中国粮食生产,有利于国计民生,有利于社会稳定;丰富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涵;有利于国家安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等。
18.(1)异:程度不同,前者政府运用计划对市场经济的调控有限(干预有限),后者政府运用计划对市场经济的干预明显;手段不同,前者重在提出指导性的规划和设想,后者注重运用经济政策进行引导或制约。(其他言之有理亦可给分)同:以间接的计划调节为主(都不同程度地在市场经济中渗入计划内容);目的都是为了稳定和发展国民经济;本质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任意2点,其他言之有理亦可给分)
(2)认识:西方是在市场经济的基础上增加计划指导,中国是在计划经济体制基础上增加市场调节(减少计划干预);二者都适应了当时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二者都是在原有的体制下对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计划与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可以相互借鉴。(任意3点,其他言之有理亦可给分)
【详解】(1)异:根据材料“西德模式……只是……提出一些指导性的规划和设想”“法、日模式……政府可以运用其他的经济政策来引导或制约,从而可以促使计划得以落实”,得出两者的干预手段和程度不同,前者重在提出指导性的规划和设想,干预有限,后者注重运用经济政策进行引导或制约,干预明显。同:根据材料“西方各国都……相继实行了对国民经济的计划指导,……形成了……渗入了计划内容的市场经济”,得出都加强了对国民经济的计划调节,在市场经济中渗入计划内容;结合所学,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奉行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目的都是为了稳定和发展国民经济;根据材料“在原有市场经济的基础上”“渗入了计划内容的市场经济”,结合所学得出本质都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2)认识:根据材料“西方各国都……相继实行了对国民经济的计划指导”,得出西方在市场经济的基础上增加计划指导,根据材料“国家计划不能包罗万象”“应当更多地运用经济政策和经济参数来调节经济活动”,得出中国在计划经济体制基础上增加市场调节,减少计划干预;结合所学,二者都是对经济体制的改革,都是在原有的体制下对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都适应了当时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促进了经济的恢复与发展;结合所学,无论是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的中国,都相互借鉴,综合运用市场和计划手段来调控经济,可见计划与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