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高一政治史《第二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课件(共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高一政治史《第二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课件(共2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3-18 19:41: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第2课
1、诸侯争霸
一、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
周幽王为了讨褒姒欢心,竟烽火戏诸侯!
申后




立褒姒为后,取消
宜臼的太子地位!
后来,周幽王违背了周公定下的宗法制度
犬戎
镐京

申侯对女儿及外孙被废,十分愤怒,就联合犬戎攻镐京。公元前771年,犬戎攻占镐京,幽王被杀,西周亡。
1、诸侯争霸
一、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西周)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摘自《孟子》
材料二:春秋之世,鲁之朝(周)王者二,……而如齐至十有一,如晋至二十。
—摘自(清)顾栋高:《春秋大事表》
西周初年和春秋时期相比,历史发生了什么重大改变?
齐 桓 公
楚 庄 王
吴王阖闾
问题:此五人中有人称“王”反映出什么历史信息?此五人先后争霸又反映了当时什么历史情况?
问题:七国争雄预示着怎样的趋势即将到来?
2、秦灭六国,统一中国
秦王嬴政
想一想:秦国能灭六国、统一中国的条件有哪些?
秦国因商鞅变法而强大,灭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秦统一后,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度。其政治制度具有开天辟地的历史意义。
1、皇帝制度的建立
二、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中央官制
古代人们称祖先或神明为“皇”。“帝”是上古人们想象中主宰万物的最高天神。三皇,五帝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下的第一道重要诏令是“议帝号”。群臣商议后向秦王建议说:“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因此,臣等愿“昧死上尊号”,请王为“泰皇”。秦王不以为然,他提出“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始皇曰:“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从材料 “皇帝”称号规定中,你能得出什么认识
说明秦始皇自认为功高盖世;皇权披上了神圣的外衣;希望皇权世袭。
秦始皇像
“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
——《史记集解》
秦始皇头上戴的叫冕,前后垂挂的玉串称旒。他穿的衣服称衮服,有12种图案。这种装饰为皇帝独有,显示其惟我独尊、君临天下的气势。
问题:从上述材料我们能够提炼出怎样的历史信息?
秦虎符铭文:甲兵之符,右才(在)皇帝,左才(在)阳陵
秦朝皇帝制度的特征有哪些?
②皇位世袭:“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是君主权力集中的另一体现。
①皇帝独尊:成为秦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
③皇权至上:权力高度集中的标志。
皇帝
太尉
丞相
御史大夫
奉常
郎中令
卫尉
太仆
廷尉
典客
宗正
治粟内史
少府
2、中央官制
三公
诸卿
副丞相
律令图籍
监察百官
(位低权重)
百官之首 全国政务
军务
(虚有其位)
秦还会分封吗,会怎么样来统治广阔的天下??
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
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郡(地方最高统治机构)
郡守(最高长官)
郡丞(行政、刑狱)
郡尉(军事、治安)

县令(最高长官)
县丞(行政、刑狱)
县尉(军事、治安)

三老(教化)
有秩、啬夫(司法赋税)
游徼(治安)

秦朝的地方机构
三、郡县制的全面推行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有人说秦始皇是千古一帝,有人说秦始皇是暴君,对这个问题,你有什么看法
皇帝








郡(守)
县(令)
君主专制
中央集权
最高统治者
中央政府
地方政府
小结: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
探究问题:郡县制与分封制的不同及影响
其一,分封制是与宗法制相联系的,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郡县制是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实行的,是按地域划分的。
其二,分封的诸侯王位世袭,并拥有封地;郡县的官吏由皇帝或朝廷任免调迁,官位概不世袭,官吏只有俸禄没有封地。
其三,诸侯国拥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郡县则是地方行政机构,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
秦朝通过郡县制,实现了中央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
1、以下关于嬴政定“皇帝”称号不正确的是:
A.具有神化皇权的意图 B.表明嬴政要效法古代有道明君
C.是中央集权发展的必然结果 D.体现了专制主义倾向
2、废除分封,建立郡县制以后,秦朝:
A.郡县长官直接由皇帝任免 B.贵族不得担任地方行政长官
C.家族势力在地方绝迹 D.县以下不设立基层组织
3、郡县制与分封制最大的区别是( )
A.以什伍为基层单位 B.职位由朝廷任免而非世袭
C.以编户为基层单位 D.直接接受朝廷命令和监督
【解析】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中央对地方的制约关系及其地方权力的大小。
4、 秦始皇在中央同时设立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三公,其直接目的是:
A确立皇权至高无上 B削弱地方权力
C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D防止大臣专权
5、郡县制有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的制度,其依据主要在于:
A郡县官吏必须对上一级负责
B郡县制是地方行政管理机构
C郡县官吏与皇帝是臣与君的关系
D郡县完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官吏不能世袭
D
D
6、秦朝三公九卿和郡县长官产生的方式是
A. 世代相袭 B.考试选拔 C.地方推荐 D.皇帝任命
7.下列有关郡县制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郡县制是对先秦政治制度的发展
B.废分封、立郡县是秦二世灭亡的重要原因
C.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历史的进步
D.废分封、立郡县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
B
7.秦实行中央集权制度的积极意义是  
A.加剧了社会矛盾,无益于社会发展
B.缓和了社会矛盾,有助于长治久安
C.避免了国家分裂.有助于政局稳定
D.造成君主独裁.导致政治黑暗
8秦朝确立封建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适应了①国家统一的需要②自然经济存在的需要③保护地主土地制度的需要④推动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需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9,“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乃今皇帝,一家天下。”这则纪功石刻说的是:(  )
A.周天子分封天下 B.秦始皇统一六国
C.汉武帝开拓疆土 D.忽必烈一定乾元
【解析】“六合”代表的是战国七雄中除秦国外的六国,“六合之内,皇帝之土”说明六国已经被统一,而“乃今皇帝,一家天下”说明了皇权的至高无上和封建社会“家天下”的本质。
D
B
C
阅读下列摘编自《史记·秦始皇本纪》的三则材料:
材料一: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下的第一道重要诏令是“议帝号”。群臣商议后向秦王建议说:“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因此,臣等愿“昧死上尊号”,请王为“泰皇”。秦王不以为然,他提出“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并说:“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他还采纳了群臣关于皇帝“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的建议。
材料二:“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办于上”。
材料三:秦代以前,玺并非最高统治者所专有。春秋战国时,卿大夫及地方官吏的印章均可称玺。至秦代,则是“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据载,秦朝的传国玉玺其文为“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请回答:
① 从材料一、三的“皇帝”称号及“制”“诏”“朕”“玺”等规定中,你能得出什么认识
② 根据材料所涵历史信息,说明了什么
③ 根据材料一,皇位是怎样继承的
④ 综合以上信息,扼要指出皇帝制度的基本特征及其本质。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说明了皇帝独尊的威势和地位;“制”“诏”说明皇帝的话就是法令;“玺”是皇权的集中表现,并为皇权披上了“天命”(君权神授)的色彩。
皇权至上,皇帝独裁;大臣受皇命办事,没有决策权。
皇位世袭。
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本质是君主专制,即皇帝是封建国家政权的主宰和权力中心。
P11、本课测评 西周分封制主要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实行的,受封的诸侯爵位世袭,拥有领地,可以设置官吏、建立军队,征派赋役,具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甚至危及中央政权。
秦朝郡县制是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按地域划分的地方行政机构,郡县官吏由皇帝任免调迁,官位概不世袭,没有封地,必须服从中央。
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是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性变革。秦朝通过郡县制,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学习延伸 原因:①看问题的立场和角度不同。②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对历史现象的理解和认识有变化。
看法:①长城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产物,长城的修建对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侵咬,保卫中原地区先进的农业经济和文化,有积极的作用。②长城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建筑,是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③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长城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④修建长城给当时的人民确实造成沉重的徭役和苦难,这也是文明演进所付出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