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武威市三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甘肃省武威市三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19 07:01:26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B(A项,“义就成了人性的核心”理解有误。由原文“孟子则认为人性本善,将义规定为‘羞恶之心’,与仁、礼
智共同构成人的本性”可知,义与仁、礼、智共同构成人的本性,不能说“义就成了人性的核心”。C项,“儒家
思想的核心是仁爱,·,根基是孝悌”理解有误。由原文“儒家思想的最高范畴是仁,根基却是孝梯。儒家
思想的核心是仁爱”可知,儒家思想的根基是孝悌,而不是仁爱的根基是孝悌:其次,因果关系也不成立
D项,“即义就是要适宜,这一说法被广泛认同”理解有误。由原文“义者宜也’,…历代文人学者对此有着
不同看法”可知,“义者宜也”,历代文人学者对此有着不同看法,认为以宜释义过于宽泛,没有实质性内容。)
2.B(“也有排斥非血缘关系的弊端”理解有误。由原文“仁爱不是兼爱、泛爱,而是差序之爱,即从血缘亲情之爱
开始,逐渐延伸拓展开来,形成亲疏有别的仁爱关系。…义是从血缘关系推演出来的处理社会关系的伦理
原则”可知,中国社会的人际关系以血缘亲情为前提,人际关系亲疏有别,遵循义的原则处理人际关系,能够
让社会更和谐,而不是“排斥非血缘关系”。)
3.B(“突出了孟子的论断更富有正面意义”理解有误,由原文“孔子没有对人性做出判断,孔子认为,‘性相近也,
习相远也’,强调后天的学习和实践对人的品性有着重要影响。孟子则认为人性本善,将义规定为·羞恶之
心’,与仁,礼、智共同构成人的本性。孟子言人性本善,虽然不无唯心倾向,却有着积极的社会意义和激励作
用”可知,论述义与人的本性之间的关系。)
4,①义与人的本性:②义与君子人格;③义的主旨;④义的概念特征。(每点1分,意对即可)
5.①“老吾老、幼吾幼”的血缘亲情之爱是前提和基础:②由血缘亲情之爱逐渐延伸拓展到其他社会关系:③体
现亲疏有别(或“是一种有差序的爱”)。(每点2分,答满两点即可,意对即可)
6.C(“都与非裔女人有关”“第二次是非裔女人在电视上的宜传”错误,第二次转机应与迈克有关,迈克在节目上
感谢了姜东,中国面馆因此家喻户晓。)
7.D(“可以感受到姜东的不情愿”“他并不想再看到非裔女人和迈克”错误,虽然迈克的偷钱行为让姜东感到难
过,但是并没有说他再也不想看到非裔女人和迈克。)
8.①结构上:照应上文,迈克感谢姜东给他饭吃,让他在外面唱歌;引出下文,正是有了迈克这段在节目上的真
情告白,姜东的中国面馆家喻户晓。②丰富人物形象:展现了懂得感恩、知错就改的迈克形象和善良、宽容的
姜东形象。③升华主旨:由于姜东的宽容,才有了迈克的知错就改,赢得了不一样的人生,展示了温暖的人
性。(每点2分,意对即可: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9.①人性的复杂主要体现在非裔女人和迈克身上:非裔女人找借口想要退钱,之后又接受了姜东的提议卖力宜
传中国面馆:迈克亭负了姜东的信任,但他并未放弃自己,勇于直面自己,最终成为家喻户晓的歌手。体现出
人性复杂,矛盾的一面。②有质感的人性主要体现在姜东身上:面对迈克的偷钱行为,姜东说这是“借”,不叫
“偷”,然而还是让迈克离开、补偿。体现姜东对此行为既不是无条件的包容,也不是对人性一味的绝望,而是
给予教导和改正的机会,人或许会犯错,但依然可以追求真善美。姜东的形象丰满而有质感。(每点3分,意
对即可: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10.A(原文标点为:管仲富拟于公室,有三归,反站,齐人不以为侈。管仲卒,齐国遵其政,常强于诸侯。后百余
年而有晏子焉。)
11.B(“含义不同”错误,都是等到的意思。)
12.B(“后在管仲和鲍叔牙的协同帮助下得以成就荫业”理解有误,根据原文表述,应是依靠了管仲的智谋,没有
提到鲍叔牙。)
13.(1)所以命令符合下情就容易实行,百姓所希望的,就顺应着给予他们:百姓所反对的,就顺应他们而废止。
(“卑”“予”“去”各1分,句意通顺1分)
(2)假使晏子还活若,我即使为他执鞭赶车,也是很欣然向往的呀。(“假“执鞭”忻慕”各1分,句意通顺1分)
14.司马迁认为管仲虽是贤臣,但有疑议。管仲没有勉励齐桓公实行王道,反而帮助他称衡;没有发扬君主的美
德、匡正君王的过错、尽到身为臣子的礼节。(3分,意对即可: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的情给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管仲名夷吾,颜上人。他年轻时常与鲍叔牙交往,鲍叔牙知道他贤明有才干。管仲家贫,常要占鲍叔的便
【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参考答案第1页(共2页)】
231519D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日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題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
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
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必修下册第一单元。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义是儒家思想的重要范畴。朱熹指出:“义者,心之制,事之宜也。”在儒家看来,义是处理人
际关系的重要依据,也是个人道德修养的价值取向,更是具有现实操作性的伦理道德范畴。
孔子没有对人性做出判断,孔子认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强调后天的学习和实践对人
的品性有着重要影响。孟子则认为人性本善,将义规定为“羞恶之心”,与仁、礼、智共同构成人
的本性。孟子言人性本善,虽然不无唯心倾向,却有着积极的社会意义和激励作用。这是告诉
人们,所有的道德行为都源于人的本性,只要你愿意,就能够做到,而且是很容易做到的事情。
在孔子看来,义是君子的本质规定。“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
哉!”这说明一个真正的君子,是优秀道德品质的集合体,其中义是根本,礼是表现在外面的行
为,有高度的文化修养;然后是态度,非常谦逊,不自满,不骄傲;最后是诚信,对人对事,处之有
信,言而有信,自信而信他人。在孔子看来,义是区分君子与小人的标准。如果说君子是孔子崇
尚的人格,那么,小人则是孔子反对的人格,“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论语》经常比较君子与
小人的差别,最大的差别与义有关,这就是“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儒家思想的最高范畴是仁,根基却是孝惊。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爱。仁爱不是兼爱、泛爱,
而是差序之爱,即从血缘亲情之爱开始,逐渐延伸拓展开来,形成亲疏有别的仁爱关系,最终实
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理想社会。义是从血缘关系推演出来的处理社会
关系的伦理原则,其主旨是敬长。孟子指出:“亲亲,仁也:敬长,义也。”
在儒家的伦理道德范畴中,义的概念很有些特殊。如果从主体性与实践性区分,仁、礼、智、
信等概念都有鲜明的主体性品格,规定了明确而具体的内容,仁是爱人,礼是礼仪、规矩,智是知
识、智慧,信是言而有信、信守承诺。唯独义的概念,语义模糊,没有具体的主体性品格。“义者
宜也”,义不是对主体品格的规定,而是对主体行为品格的规定,带着明显的实践性特征。历代
文人学者对此有着不同看法,认为以宜释义过于宽泛,没有实质性内容,容易失去圣贤的本意,
【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第1页(共8页)】
231519D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