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第三节 城镇化
【思考题】
读图2-3-1,说出2007年与2017年合肥市城镇用地规模的变化。举例说明城镇发展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问题。
图2-3-1 安徽省合肥市及周边地区不同年份卫星遥感影像
地理实践力
人地协调观
区域认知
综合思维
能够通过案例和资料综合分析比较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差异。
结合区域资料,理解城镇化的概念,城镇化的主要特征,了解城镇化的意义,出现的主要问题。
通过调查本地区的情况,了解地理信息技术在本地区城镇管理中的应用。
通过学习了解本地区城镇化过程中的问题,以及应对的措施,体现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
城镇化及其过程
01
城镇化的概念和标志
城镇化又称城市化,一般指农业人口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转变为城镇地区、农业活动转变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
城镇化可以用非农人口增长速度、产业结构变化、城市数量变化、城市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水平等来描述。
通常以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即“城镇化率”,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镇化水平。
城镇化的动力机制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城
镇
化
农业发展
工业发展
服务业发展
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
安排大量劳动力就业
剩余劳动力
城镇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城镇化是衡量一个地区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世界城镇化特点
城镇化是世界性的潮流
20世纪以来世界城镇化表现出以下特点:
城镇化水平大幅提升
特大城市迅速发展
出现了巨大的城市带
图2-3-2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城镇化过程及趋势
城镇化过程的三个阶段
综合世界各国城镇化进程,各国城镇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可以表示为一条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这条曲线符合一般城镇化发展的实际。
缓慢发展阶段
城镇人口比例/%
时间
成熟阶段
加速发展阶段
缓慢发展阶段
20
40
60
80
城镇化率低于30%,城镇人口增长缓慢,发展时期漫长。这一阶段,第一产业在区域经济中所占比例较大。
加速发展阶段
城镇人口比例/%
时间
成熟阶段
加速发展阶段
缓慢发展阶段
20
40
60
80
当城镇化率超过30%,城镇化便进入加速发展阶段。人口和经济活动向城镇集聚,城镇化水平加速提高,城镇数量增加,城镇规模快速扩大,并出现城镇密集地区和城镇群。这一阶段,第一产业所占比例持续下降,第二产业成为区域经济的主导产业,第三产业所占比例逐步上升。
成熟阶段
城镇人口比例/%
时间
成熟阶段
加速发展阶段
缓慢发展阶段
20
40
60
80
当城镇化率达到70%,城镇化率的增长又趋于缓慢甚至停滞。这一阶段,城乡差距缩小,第三产业逐步成为区域经济的主导产业。
小结:城镇化的进程
发展阶段 特征 出现的问题 发展新趋势 出现的国家和地区
缓慢发展 阶段 城镇化水平较低、发展较慢 问题较少,处于城镇化低水平时期 发展中国家
加速发展 阶段 人口和产业向城镇迅速聚集,城镇化推进很快 出现了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等问题 出现了郊区城镇化现象 发展中国家
成熟阶段 城镇化水平比较高,城镇人口比重的增长趋势甚至停滞 中心区表现出衰落的迹象 出现逆城镇化现象 发达国家
城镇化有利于乡村剩余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有利于改善
地区产业结构,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城镇化还有利于居民文化和思想观念的提高,促进城乡交流,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有利于推动科技进步,提高区域整体发展水平。
城镇化的利
污染问题。主要表现为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等。
社会问题。就业困难、贫困人口增加、住房紧张、房价过高、管理粗放、应急设施滞后、犯罪率上升等。
交通拥堵问题。大城市人口和规模过度膨胀,导致道路和交通设施长期超负荷,而机动车辆的过快增长,又会进--步加剧交通拥堵。
资源问题。城镇发展 占用大量土地,导致耕地减少;城镇人口增加,用水量激增,造成水资源短缺等。
城镇化的弊
视说地理:城市病
不同地区的城镇化
02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镇化的差异
读世界城镇化率示意(2016年)和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城镇化率及发展趋势表,绘制表格从时空上比较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镇化的差异。
【思考题】
图2-3-6 世界城镇化率示意(2016年)
表2-3-1 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城镇化率及发展趋势(单位%)
国家或地区 1950年 2000年 2030年(预测)
世界 29.1 47.1 60.8
发到国家 52.5 73.9 81.7
发展中国家 17.9 40.5 57.1
北美洲 63.9 79.1 86.9
欧洲 51.2 72.7 79.6
大洋洲 60.6 72.7 74.9
南美洲 43.7 79.7 88.6
亚洲 16.6 37.1 54.5
非洲 14.9 37.1 53.6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镇化的比较
比较事项 发达国家和地区 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起步时间 早 晚
目前速度 缓慢甚至停滞 快速发展
城镇化水平高低 高 低
城镇化率 高 低
所处阶段 缓慢发展阶段 加速发展阶段
发展动力 工业革命(工业化) 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事业的进步等
发达国家和地区城镇化进程的主要特点及原因分析
主要特点 主要原因
起步早 工业化开始早
目前速度趋缓 城镇化已推进到相对成熟阶段
城镇化率高(超过70%) 科学技术的发展,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大量农村剩余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
一些城镇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市中心居住环境恶化,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交通条件改善,城市边缘地带发展快,郊区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城镇化进程的主要特点及原因分析
主要特点 主要原因
起步晚 工业化开始晚,政治上独立晚
速度快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独立,经济迅速发展,城镇化进程快
水平低,且不均衡 亚非国家和地区水平低。乡村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城镇化进程落后于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
拉丁美洲国家和地区水平高。城镇化水平超前于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
城市发展不合理 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压力大;工业生产、城市拓展对生态造成破坏;中小城市发展缓慢
20世纪50年代起,英国、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一些特大城市,为缓解市区人口密度过大、建设用地短缺、交通拥堵严重、环境污染加剧、居住条件恶劣等“城镇病”,市区人口开始向郊区迁移。随着人口向郊区迁移和郊区农业人口转为非农业人口,郊区人口增加;而商业和制造业等产业向郊区转移,导致中心城区衰落。这就是郊区化现象。
郊区化的原因:
●大城市中心区人口过于密集,超过人口合理容量,导致建设用地紧张、交通拥挤,居民生活质量下降。人们期盼移居到环境优美、空气洁净、生活舒适的郊区。
●高速公路、 轨道交通等现代化快速交通网络的建立和私人小汽车的普及,为人们居住在郊区提供了方便;而移动电话、互联网等现代通信方式,又为弹性工作时间和居家办公等提供了保障。
●新商业区的发展和服务设施的逐步完善,为郊区生活提供了便利,城乡差别缩小。
知识窗
郊区化
过度城镇化与滞后城镇化是一些发展中国家城镇化中比较突出的问题。过度城镇化又称“超前城镇化”或“虚假城镇化”,是指城镇化水平超过本国工业化水平和经济发展速度的城镇化模式。
超前城镇化主要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下农村“推力”大于“拉力”而产生的不平衡等因素造成的,以拉丁美洲一些国家最为突出。滞后城镇化是指城镇化水平落后于本国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城镇化模式。
滞后城镇化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政府为避免城乡对立和“城镇病”发生,而采取各种政策及措施限制城镇化发展。其后果不仅是城镇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得不到很好的发挥,而且还引发了工业乡土化、农业副业化、离农人口两栖化” 和城镇发展无序化等 “农村病”现象。南亚的印度、 孟加拉国等就存在滞后城镇化问题。
知识窗
过度城镇化与滞后城镇化
收集资料,结合表2-3-2, 分析、对比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镇化率的变化,说明不同国家城镇化差异及其主要形成原因。
【思考题】
活动:探究世界不同国家的城镇化差异
国家 中国 英国 法国 美国 日本 巴西 印度
1950年 11.8 79 55.2 64.2 53.4 36.2 12.4
2011年 51.3 79.6 85.8 82.4 91.3 84.6 31.3
表2-3-2 世界部分国家的城镇化率(单位%)
答案:
图表显示:①发达国家城镇化率高于发展中国家;②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城镇化率都在持续升高;③发展中国家城镇化速度快于发达国家。
分析原因,根本在于城镇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工业革命推动了社会生产力发展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阅读这部分内容要抓住两个关键的时间点,一是工业革命后,二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这两个点都是生产力突飞猛进的关键性时间节点。
问题:
收集资料,结合表2-3-2, 分析、对比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镇化率的变化,说明不同国家城镇化差异及其主要形成原因。
案例: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
03
中国城镇化现状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
我国人口多,人均资源少,生态环境相对脆弱。
我国城乡之间的发展很不平衡。
目前的我国城镇化率不仅低于发达国家,而且低于人均收入与我国相近的一些发展中国家。
新型城镇化的概念
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业与城镇互动、资源节约和集约利用、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镇与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与互相促进的城镇化。
2014年我国新型城镇化试点以来,涌现出许多典型的发展模式。例如,珠三角模式在突出以人为本发展理念的前提下,通过产业集聚带动人口集聚,进而实现城市周边地区的快速发展。
案例:珠三角地区的的新型城镇化试点
中国走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的意义
新型城镇化有助于增加农民收人,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以及优化农村经济结构。
有助于进一步开拓市场,增加农产品和工业品消费需求,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等行业发展,缓解投资需求扩大而内需不足的矛盾。
新型城镇化还有助于缩小工农差别和城乡差别,提高国民整体素质,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
知识窗
我国城镇化的主要特点
我国城镇化的主要特点是起步晚、发展快、规模大、不同地区间发展水平差异大。
1949年,我国城镇化率仅为10.6%。1978—2015年, 城镇化率从17.9%上升到56.1%,而发达国家实现这一过程则用了一二百年。2015年,我国城镇常住人口达7.7亿人。
2011—2015年, 我国城镇化率年平均提高1.23个百分点,每年新增城镇人口:达一两千万人,相当于一个中等规模国家的总人口。
谢
谢
观
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