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熟悉而陌生的力6.1 力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六章 熟悉而陌生的力6.1 力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03-19 11:39: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六章 熟悉而陌生的力6.1 力
一、教学任务分析
本节《力》是沪科版中力学系统的开篇章节,也是奠定学生力学基础的关键一节。本节内容是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和力作用的相互性三大块内容,这也是后面学习重力、弹力、摩擦力、压强、浮力等其他力学知识的基础。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通过经历许多与力学相关的日常生活现象归纳出力的基本概念,认识力的作用效果,学会用力的作用效果来分析力。通过具体实验感受力的相互性,并学会分析常见事例和实验,让学生体会“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理念。
二、学情分析
力对学生来说是一个熟悉但又陌生的概念,而让学生如何把自己平时熟悉并习以为常的力现象转化为对自己来说陌生并抽象的力的概念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在小学的科学课上已有少许力的知识,但这仅是建立在表面的、分散的知识,本节课的任务就是完善并建立学生科学的、整体的力学知识体系。考虑到所上班级学生程度较好,本节课设置了比较多的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让学生可以通过实验来认识到力学的知识。
三、教学策略
本节课根据“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首先从学生熟悉的一些涉及力的生活情境,自然情境总结归纳出力的初步概念,引导学生通过一些简单的实验,体验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作用的相互性,并让学生利用所学的概念去寻找,发现生活中更多的力现象完成“从物理走向生活”的循环,形成一个有关力的初步的物理印象。
本节内容从“知识与技能层面”上来看,都是学生很容易理解的,难度都不大,所以我们应该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放在“过程与方法”中,引导学生用身边物体设计些小实验,亲自去体验、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出简单规律的方法,最后将其渗透到“情感、态度、价值观”中,让学生学会主动观察生活,关心生活的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科学态度。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四:教学流程
五、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形成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的概念。
知道力的作用效果。
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过程与方法
经历从许多与力相关的日常现象中归纳出力的基本概念的过程。
通过常见事例和实验认识力的作用效果。通过学生亲自实验体验感受力的相互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通过实验,能够进行合作与交流,并养成及时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和记录的习惯。
体会物理就在身边,学会主动观察生活、关心生活。
六、教学重、难点
1、重点:力的概念。
2、难点:力的概念的形成。
七、教具
学生:橡皮筋,直尺,玩具小车,钩码,气球,海绵;
演示:滑板,微小形变演示器等。
八、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1、通过教具、图片等引出本节课的课题——力
二)、新课教学
活动一:认识什么是力
学生描述图片内容,提出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物理上的力。
罗列现象:
指出:学习物理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从看似不同的现象中归纳出一个共同规律。
学生讨论、分析图中的例子。说一说每一列中的词语有什么共同点?
解决学生在分析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
指出:在物理学中,通常用物体之间的推,拉,提,压,吸引,排斥等都称为力的作用。
归纳:
手 指 压 图 钉
磁 铁 排斥 磁 铁
小 孩 拉 测力器
推土机 推 泥 土
物体 作用 物体
施力物体 受力物体
概括:物理学中把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称为力
介绍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举一个生活中力的例子(推车),让学生学会分析谁是施力物体,谁是受力物体。
并让学生想一想生活中有没有其他力的例子?分析谁是施力物体,谁是受力物体。
提出问题1:一个物体能不能产生力呢?
提出问题2:不接触的两个物体能不能产生力的作用呢?
活动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学生活动:让学生利用桌上的器材去产生一个物体对物体的力。
要求:1、先设计出实验的方案
2、注意观察实验,并及时记录实验的现象
让学生去分析所罗列的现象。并找出力存在哪些作用效果
学生讨论并回答。
总结学生所举出的现象
力的两个作用效果
物体发生形变
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
展示图片:射箭、头球攻门
提问:有力吗?你怎么知道有力呢?
学生思考,回答。
总结:也就是说,我们可以通过力的作用效果去判断物体是否受到力的作用。
演示2:用手压桌面,提出问题:有力吗?有力的效果吗?
学生思考,讨论。
演示实验:微小形变
引出:微小形变。
说明:微小形变的存在,让学生知道,只要力存在就必然会产生一定的作用效果。
活动三、体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学生活动:让所有的学生用力拍桌面。
提问:你有什么感觉吗? 分析学生感觉疼的原因。
学生总结得出:手和桌子都受到了力,它们都是受力物体,同时他们又都是施力物体。
引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Ppt展示游泳的图片。
让学生讨论,并学会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去解释具体现象。
让学生利用滑板去设计一个可以体现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实验,并演示。
其实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的现象都可以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去解释。
让学生结合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完成“从物理到生活”的循环。
三)反馈练习,小结
活动四:视频 撑杆跳高,
提问:在这段视频中,有很多我们才学到的力的知识,你可以找出它们吗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力的作用效果
使物体发生形变
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3、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九、板书设计:

1、力是什么?
2、力的作用效果
形变 运动状态改变
3、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十、课外拓展
为什么有的时候用力推物体,物体却不动呢?
《力》学案
活动一:认识什么是力。
1、图中各个现象的共同特点是: 。
2、力是无处不在的,请你举一些生活中力的例子:

活动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1、方案1:你用 对 施加力。
观察到的现象 。
方案2:你用 对 施加力。
观察到的现象 。
2、力的作用效果有 和 。
活动三:体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你可以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去解释生活的现象吗?
活动四:课堂反馈
撑杆跳的视频中,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这些现象对应着什么力学的知识呢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