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工业的区位选择 课件(共3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3.2工业的区位选择 课件(共3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9.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3-19 06:51: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8张PPT)
第二节 工业的区位选择
【材 料】
对比工业化早期英国钢铁工业与现代日本钢铁工业的分布,分析两者的异同。
【思考题】
英国是早期的钢铁生产大国,其钢铁工业中心伯明翰曾有“黑乡”之称。日本是20世纪中后期世界最大的钢铁生产国,其钢铁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及濑户内海沿岸。
01
02
03
04
课程标准解读
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和探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学会用动态的、多角度的眼光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通过图文材料、案例分析等过程,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掌握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的原因。
对于有条件的地区可组织学生参观工业基地,开展小组合作讨论等形式,丰富学生的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工业活动是在区域环境的基础上进行的,人类活动与区域环境之间是相辅相成的,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
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
01
工业区位因素
环境
因素
人文因素
自然因素
市场|交通|劳动力|政策等
工业是现代国民经济的主要部门。工业区位既受土地、水源、能源和矿产资源等自然与环境因素的影响,又受到市场、交通运输、劳动力、地区发展水平、政策等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
土地|水源|原料|地形等
原材料的数量、质量和运输成本等对工业区位有着较大的影响。对于不便长距离运输或运输成本较高的工业应靠近原材料产地布局。
中国制糖工业的分布
原材料
一般来讲,接近消费市场可以节省运输费用,也可及时获取市场的动态信息,因此对于那些产品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或运输成本较高的工业应接近市场,采用“就地生产、就地销售”的形式。
市场需求
工业原料、燃料的输入和产品的输出都需要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因此,沿江、沿河和沿海港口及铁路枢纽对工业有较大的吸引力。
交通运输
普通服装制造、制鞋、家用电器装配等工业,一般多建在具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方。
劳动力的数量、质量、工资水平及生活习惯对工业区位选择都有一定的影响。
集成电路、机器人制造、生物制药、航空航天等工业,需要素质较高的技术人员,一般多建在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的地区。
劳动力
充足的动力是工业生产的必要条件。对于需要消耗大量能源的工业。
动力
不同工业对环境条件有着不同的要求。有些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会造成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等,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因此工业布局也要考虑对环境的影响。
环境条件
大气污染严重的企业的布局
产生大气污染的工业应布局在居民区常年盛行风向的下风地带或垂直于盛行风向的郊外及最小风频上风地带。例如:钢铁厂、化工厂等。
下风向
与盛行风垂直郊外
与盛行风垂直郊外
水污染严重的企业的布局
污水排放口远离水源地及城市河流上游。
例如,饮用水厂应临近清洁水源地。
造纸厂、皮革厂等水污染较严重的工业,应远离水源地及河流上游。
皮革厂
饮用水厂
皮革厂
固体废弃物污染严重的企业的布局
远离居民区和农田;固体废弃物露天垃圾场倾倒垃圾处形成的淋漓液可能造成地下水污染。
例如,发电厂、钢铁厂等。
除了上述因素,政策、个人喜好或特殊关系等也会对工业区位产生影响。
其他因素
辽宁省大连市是我国东北地区最大的港口城市和对外贸易口岸,同时也是辽中南重工业基地的中心城市之一。作为我国北方最大的船舶工业中心,大连重点打造大连湾、长山岛、旅顺等造船基地。
【材料】
活动:探究大连船舶工业的区位因素
读图3-2-3,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大连船舶工业的区位因素。
【思考题】
问题:读图3-2-3,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大连船舶工业的区位因素。
答案:
大连船舶工业的区位因素:原材料、技术、政策、产业基础、产业集聚、水域条件。
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02
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工业区位因素以及各因素所起的作用也在不断变化。不同时期影响工业区位的主导因素不同。
工业发展的早期
在工业发展早期,原料往往是影响工业区位的最重要因素。例如,英国中部、美国五大湖地区以及中国东北地区,因拥有丰富的煤、铁等矿产资源,形成了以采矿、钢铁、机械为主的传统工业区。
工业发展的中期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单位工业产品所消耗的原料不断下降,获取原料的范围不断扩大,替代性原料日益增多,原料等自然因素的影响逐渐减弱,而市场和交通运输等社会经济因素对工业区位的影响愈加显著。
现代社会
在现代社会,随着科技进步和工业产品科技含量的不断提高,知识、技术、劳动力素质以及环境质量等成为影响工业区位的重要因素。例如,在交通与通信便捷、科技人才密集、气候宜人、环境优美的地区建立以高新技术为特色的工业园区。
工业联系
工业生产的过程复杂,工序繁多,往往需要经过多家工厂的加工才能完成一种产品的生产过程。因此,在这些工厂之间就存在着产品与原料的联系。一家工厂生产的产品是另一家工厂的原料,这两家工厂之间就形成了工序上的工业联系。
产品之间的工业联系
有些工业部门需要其他部门提供原材料或配套产品,从而形成工业产品之间的联系,并在此基础上构成相互联结、相互依存的产业链。
印染厂
织布厂
纺纱厂
棉花
棉纺
棉布
成品布
基础设施方面的工业联系
有些工业企业之间虽无产品之间的直接联系,但为了共享道路交通、水电、厂房、以及商店、学校等公用基础设施,或考虑到劳动力成本,通常也会集聚在一起,形成空间利用上的工业联系。
工业集聚
具有工业联系的一些工厂往往近距离地聚集起来,形成工业集聚现象。
工业集聚的优点
工业集聚可以加强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降低中间产品的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进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利润,取得规模效益。
工业集聚还可以共同利用基础设施,节约生产建设投资。
工业集聚的缺点
企业过度集中,也会出现用地紧张、水电及原材料供应不足、交通拥堵,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
活动:探究指向性工业区位选择及代表部门
【思考题】
1.根据指向型工业的区位选择原则,,完成表3-2-1。
2.举例说出某类工业部门主导区位因素所发生的变化。
工业类型 工业区位选择的原则 工业部门
原料指向性 接近原料产地
市场指向性 接近消费市场
动力指向性 接近能源供应地
劳动力指向性 接近劳动力充足且廉价地区 制鞋、服装加工、家电装配
技术指向性 接近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科技发达地区
问题:
1.根据指向型工业的区位选择原则,,完成表3-2-1。
工业类型 工业区位选择的原则 工业部门
原料指向性 接近原料产地 制糖厂
市场指向性 接近消费市场 家具制造厂
动力指向性 接近能源供应地 炼铝厂
劳动力指向性 接近劳动力充足且廉价地区 制鞋、服装加工、家电装配
技术指向性 接近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科技发达地区 半导体、芯片、航天电子
问题:
2.举例说出某类工业部门主导区位因素所发生的变化。
现代发达、多样的运输系统可以大大降低运输费用,使原来布局在原材料产地的工业部门发生较大变化。
例如,中国和日本位于沿海的钢铁工业,主要是依靠便捷的海上运输,进口澳大利亚、巴西等国的铁矿石,到岸就地加工冶炼,产品供给附近的市场或出口。石油管道和天然气管道的建设也使石油化学工业的布局趋向于市场。
答案:
案例:长江沿岸三大钢铁基地的区位分析
03
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基础。大型钢铁基地的建设必须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以确保厂址最优选择。
充足的矿产资源和能源,特别是铁矿石和煤炭、电力供应。
地理位置适中,交通便利,与关联工业部门协作方便,经济、合理运输大宗原材料和产品。
水源条件好,并有足够面积的平整、耐压的厂区用地。
技术力量雄厚,高素质劳动力丰富。
附近有充足的粮食和副食品供应,生活便利。
国防上较为安全。
知识窗
大型钢铁基地选址的基本原则
武汉钢铁
武汉钢铁基地主厂区坐落在长江中游、武汉市东北部,1958年建成投产,是我国兴建的第一个特大型现代钢铁联合企业。它地处我国中部经济带和武汉城市圈,区域协作和工业基础好,地理区位优越,市场广阔,科技文化较发达,劳动者素质较高。拥有炼铁、炼钢、轧钢等先进的钢铁生产工艺和设备,产品品种多。
攀枝花钢铁
攀枝花钢铁基地于1965年动工兴建,主厂区采用阶梯式布局,建在面积2.5平方千米、高差80多米的坡地上。运用最新技术成果生产的铁路钢轨使用寿命成倍提高,不仅供国内使用,还大量销往国外。这里还是国内钒、钛等金属原料的最大生产基地,其开发利用水平居世界前列。
宝山钢铁
宝山钢铁基地位于上海市北部、长江口南岸,1978年动工兴建,在引进、消化国际先进技术基础上,发展成为我国现代化程度最高、最具国际竞争力的钢铁基地。它地处长三角经济区和全国最大综合性工业基地上海,尽享经济发达、科技力量雄厚、劳动力素质高的优势。目前,这里主要生产各种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精品钢材,在供应国内市场的同时,产品出口日本、韩国以及欧美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
小结:钢铁工业的区位选择的变化
时间 主导因素 区位布局的主要原则
19世纪 煤炭资源 靠近大煤田
20世纪初 铁矿资源 靠近大铁矿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市场、交通 靠近沿海或消费市场
结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工业区位因素以及各因素所起的作用也在不断变化。原料、能源等区位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逐渐弱化,而交通运输、消费市场等区位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日益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