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阅读——《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装在套子里的人》
【教学目标】
揣摩小说中的人物语言是如何表现人物性格的,注意语言运用的技巧。
理清小说曲折跌宕的情节,感受在情节中展现出的人物性格。
鉴赏小说中林冲、别里科夫等人物形象﹐把握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及其作用。
体会两篇小说的社会批判意义。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两篇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分析。
教学难点:把握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变化,体会两篇小说社会批判意义。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实时热搜:
热搜一:沧州城外山神庙惊现三个无尸头颅。经查,死者分别是陆谦、富安和一差拨。杀人者究竟是谁 为何下此“毒手” 一时众说纷纭,疑云密布。
热搜二:一中学希腊文教师竟在寝室神秘死亡。是他杀,还是自杀 死者生前都遭遇了什么 案件扑朔迷离,迷雾重重。
今日就让我们一起进入《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和《装在套子里的人》,一起揭开谜底,完成探案。
知人论世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施耐庵——拒权贵、潜著述的隐士
施耐庵,元末明初作家。名子安,字耐庵,姑苏(现苏州)人,生于元贞丙申年(1296年)。少年聪慧,写得一手好文章,后为至顺辛未进士。他也曾在钱塘做官两年,但由于不合于当道权贵,弃官归隐,闭门著述。与元末农民起义领袖张士诚结交。后来张士诚兵败,施耐庵为避祸,举家迁徙到淮安,继续著述以自娱。明朝建立之初,朱元璋也曾下诏书请他出来做官,但他仍然坚持不出仕,在当地积德累行,名声极佳。他写完《水浒传》后没过几年就病逝了。
镇江书法家李宗海为施耐庵撰联曰:
有舍己为人侠骨义肠,却从鲁达、武松、李逵身上画出;
具掀天揭地深谋远略,乃自晁盖、宋江、吴用胸中写来。
《水浒传》
《水浒传》,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主要故事背景、类型上属于英雄传奇的章回体长篇小说。作者或编者一般被认为是施耐庵,现存刊本署名大多有施耐庵、罗贯中两人中的一人,或两人皆有。全书通过描写梁山好汉反抗欺压、水泊梁山壮大和投降朝廷以及投降朝廷后镇压田虎,王庆,方腊等各路反抗宋朝政府的政治势力,最终走向悲惨失败的宏大故事,艺术地反映了中国历史上宋江起义从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深刻揭示了起义的社会根源,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和他们的社会理想,也具体揭示了起义失败的内在历史原因。
《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之一。《水浒传》问世后,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了后世中国小说创作的典范。明清两朝,出现了多个版本的《水浒传》续作,另有很多小说、戏剧等以《水浒传》中的故事为素材。
题目点拨
林教头即林冲,是《水浒传》中的人物,东京人氏,原是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有万夫不当之勇,因生得“豹头环眼,燕颔虎须”,人称豹子头。因其妻子被太尉高俅的养子高衙内看上,而多次遭到陷害,最终被逼上梁山落草。后火并王伦,尊晁盖为梁山寨主。他参与了梁山一系列的战役,为山寨的壮大立下汗马功劳。梁山大聚义时,排第六位,上应天雄星,位列马军五虎将,把守正西旱寨。抗击来围剿梁山军的官军、侵略北宋的辽国和剿灭国内造反的田虎、王庆、方腊势力时屡立战功。征方腊后病逝于杭州六和寺,追封忠武郎。林冲的事迹如“误入白虎堂”、“棒打洪教头”、“风雪山神庙”等通过评书、戏曲等方式在民间广为流传
风雪——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自然环境:寒冬风雪天气。
山神庙——交代了故事发生的主要地点。
《装在套子里的人》
契诃夫——批判现实主义大师
契诃夫(1860—1904)是19世纪末期俄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举世闻名的短篇小说巨匠和著名的剧作家。文学史上第一个以短篇小说为主要创作题材登上世纪文学高峰的人。主要作品:《小公务员之死》《变色龙》《万卡》《苦恼》;长篇小说《欧根·奥涅金》; 戏剧《樱桃园》《伊万诺夫》等享誉世界。
契诃夫的小说有着独特的艺术风格,这就是朴实、简练,艺术描写的客观性,同时富于幽默感。他自己说过:“简练是才能的姊妹。”他的小说没有多余的东西,很少有抽象的议论。他善于用不多的文字表现深刻的主题。
写作背景
《装在套子里的人》写于1898年,是俄国著名作家契河夫的代表作之一。19世纪末期是俄国历史上反动统治特别残酷黑暗的时期,此时的俄国正是农奴制度崩溃、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沙皇专制极端反动和无产阶级革命逐渐兴起的时期。逐渐开展的俄国工人运动越来越高涨,到1898年,列宁在彼得堡建立了“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俄国的革命斗争走上了崭新的阶段,工人罢工和农民起义在全国风起云涌。即将来临的革命暴风雨使反动派惊恐不安。沙皇政府面临着日益高涨的革命形势,竭尽全力妄图维持摇摇欲坠的专制制度,反对任何自由的要求和革新的行为,加强反动统治,警察林立,密探出没,冤狱遍布国中,俄罗斯大地笼罩着恐怖、窒息的气氛。沙皇政府的忠实卫道士,也极力维护沙皇的反动统治,仇视和反对一切社会变革。作者写这篇小说就是为了揭露和讽刺这种人丑恶的本质。
题目解读
“装在套子里的人”是指生活和思想上都有某种框框,不敢越雷池一步的人,小说中的主人公就是这样一个人物,他是沙皇专制主义的产物。现在,别里科夫已成为顽固守旧,害怕变革,阻碍社会发展的人的代名词。作者写这种人的目的是揭露他们的本质,希望人们在与旧制度斗争的同时与之斗争。
现在,别里科夫已成为顽固守旧,害怕变革,阻碍社会发展的人的代名词。
知识速递
细节描写的作用:
①典型的细节可以刻画人物性格\ 追求\爱好。如鲁迅《孔乙己》中,孔乙己会“回”字的四种写法,典型地表现了这个人物的迂腐和呆气。《儒林外史》第六回,严监生临终前望着灯盏里点了两茎灯芯而不肯断气,入木三分地表现了这一人物的吝啬和刻薄。
②典型的细节可以深化主题。如鲁迅《药》中的“人血馒头”这一“物”的细节,形象而深刻地表现了辛亥革命脱离人民群众的根本弱点。
③典型的细节可以推动情节的发展\营造一种氛围。如《水浒传》中武松打虎片段写“回头看那日色时,渐渐的坠了下去”,营造渲染了一种紧张而恐怖的气氛,为老虎的出现作铺垫。
④典型细节可以渲染时代气氛地方特色。如鲁迅《风波》中钉了十六个铜钉的瓷碗和七斤一家晚餐吃的蒸干菜和松花黄的米饭,就渲染了当时的时代气氛和地方特色。
⑤营造典型的环境,渲染人物心情\心理活动。《卓越的科学家竺可桢》一文,作者在写竺可桢到毛主席住处时,有一处细小的景物描写:雪后初晴,玉树琼枝,掩映如画。寥寥几字就烘托出当时的气氛虽是冬日,却温暖如春。烘托出会见时的融洽气氛,衬托人物的愉快心情。⑥典型的细节可以暗示影射。如鲁迅《药》中描写丁字街头破匾上的“古口亭口”四个字,其实是影射秋瑾就义地点——“古轩亭口”,暗示小说中的夏瑜影射了秋瑾。
精读文本
读文正音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赍发(jī) 勤谨(jǐn) 尴尬(gān gà)
防噎(yē) 仓廒(áo) 央浼(měi)
迤逦(yǐ lǐ) 恁(nèn)地 髭(zī)须
搠(shuò)倒 剜(wān) 肉 庇祐(bì yòu)
《装在套子里的人》
辖(xiá)制 撮(cuō)合 憎(zēng)恶
讥诮(qiào) 谗(chán)言 滑稽(jī)
词义解释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素不相识 向来不认识。
交头接耳 交头,头靠着头;接耳,嘴凑近耳朵。形容彼此靠得很近,低声交谈。
碎琼乱玉 比喻地上的雪。
天理昭然 迷信说法,认为天能分辨善恶,主持公道,会给善恶以相应的报应。
情理难容 指在人情和事理两方面都难以容许。
逼上梁山 比喻被迫进行反抗或不得不做某种事。
《装在套子里的人》
战战兢兢 形容非常害怕而微微发抖的样子。也形容小心谨慎的样子。
没精打采 文形容精神不振,提不起劲头。
安然无恙 原指人平安没有疾病。现泛指事物平安未遭损害。恙:病。
不落于言筌 不在语言运用上留下用工的痕迹。筌,捕鱼的竹器。
内容概括
(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阅读文本,小组进行讨论并概括:两篇小说主要情节。
明确: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序幕(1):林教头沧州遇旧知。
开端(2-5):陆虞候密谋害林冲。
发展(6-9):林教头接管草料场。
高潮、结局(10-12):林教头杀敌山神庙。
《装在套子里的人》
第一部分(1—4):介绍别里科夫的外表,生活习惯和思想性格。
第二部分(5一38):写别里科夫与华连卡的恋爱及最后失败。(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开端:结识华连卡
发展:漫画、骑车事件
高潮:与柯瓦连科争吵
结局:恋爱最后失败
第三部分(39—40):写别里科夫之死。埋葬了别里科夫,但生活中还有许多的“别里科夫”。
研读文本
(1)教师组织学生找出两篇小说中的相关的人物形象的描写,并引导学生赏析:
完成下面表格,初步勾画林冲、别里科夫这两个人物形象,并结合表格内容概括二者的人物形象。
明确:
人物 外表 行为 生活习惯 想法
林冲 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八尺长短身材,三十四五年纪 武艺高强,惯使丈八蛇矛 爱喝酒 妻子也没了,官位也没了,看守个草料场也被人烧了,怎么到哪都有人陷害?
别里科夫 即使在最晴朗的日子,也穿上雨鞋……他戴黑眼镜,穿羊毛衫,用棉花堵住耳朵眼 第二天,他老是心神不定地搓手,打哆嗦 装在套子里 只求这种事别传到当局的耳朵里去才好,只求不出什么乱子才好
林冲: 救弱济贫、委曲求全、谨小慎微,但退无可退之时,“豹子头”凶狠勇敢的一面又表现出来。
别里科夫: 他是众多“装在套子里的人”的典型代表,是因循守旧、畏首畏尾、害怕变革者的符号象征。
分析林冲性格发展变化,体会小说主旨。
明确:
性格变化:①街头遇旧:正义感强,忍让动摇。②阴谋陷害: 初步反抗并不坚决。③到草料场: 随遇而安,委曲求全。④雪夜复仇: 走向反抗之路。
主旨:①林冲是北宋京城八十万禁军的枪棒教头,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像林冲这样的人尚且无法维持安定生活,广大的劳动群众更是痛苦不堪,这就说明了北宋王朝的黑暗腐败。②林冲性格的转变关键是一个“逼”字。正是由于封建统治阶级残害人民,人民群众才不得不进行反抗斗争,这表明了封建社会受压迫者反抗的必然性。
【思考】林冲刺配沧州,邂逅李小二,从言谈中表现了他什么样的思想状况 当得知陆虞候来到沧州后,林冲的反应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
明确:
他虽然感到前途渺茫,但仍存有幻想,违心地说自己是由于冒犯了“高太尉”才落得如此。他安于刑徒生活,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并无反抗复仇之意。
①林冲始而“大惊”,继而“大怒”,然后买刀寻仇——这说明当迫害到眼前时,林冲具有了强烈的反抗意识。②“街上寻了三五日,不见消耗,林冲也自心下慢了”,失去了应有的警惕性,刚刚点燃起来的复仇怒火又慢慢熄灭了——这说明林冲的反抗并不坚决,心存幻想,得过且过,委曲求全。
请结合时代背景,探讨别里科夫性格的成因及其社会批判意义。
明确:
成因: 19世纪末的沙皇俄国加强了军事镇压,试图钳制人民的思想,控制人民的行动。人们深感压抑,但无力反抗,只能逆来顺受、麻木而小心翼翼地生活。别里科夫这个人物,正是这样的社会环境所催生的奴性性格的象征。
意义: 作者通过这一形象,深刻揭露了沙皇专制统治对人们思想和灵魂的钳制与束缚,愤怒地控诉专制统治,反思人性中的奴性弱点。
(2)教师组织学生找出《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并做赏析。
文中有几处对风雪的直接描写 各有什么作用
明确:
直接描写:①林冲初到草料场时,写风起雪下,“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②林冲出门沽酒时,写雪势,“那雪正下得紧”③沽酒返回时,又进一步突出雪势之大,“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
作用:“纷纷扬扬”——雪花之大;“卷”——朔风之烈;一天——写范围之广;“紧”字,突出雪越下越大,渲染了紧张的气氛,为下文情节发展做了有力的铺垫。
这些风雪描写,再现了当时的天气情景——风大雪紧(交代自然环境,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正因为风大雪紧,林冲才要喝酒御寒,才会在沽酒途中见到山神庙;正因为风大雪紧,草厅才被摇撼、压倒,林冲才被迫到山神庙安身;正因为风大雪紧,林冲进了山神庙,才用巨石顶住大门;也正因为风大雪紧,陆谦一伙才会到附近的山神庙暂避风雪,林冲才得以隔着门洞悉奸人的阴谋,这样终于使林冲完成了由安分守己的良民到奋起反抗的转变。在性格上出现了质的飞跃。(推动情节发展)
作者在描写人物动作时,也不忘描写风雪,请举例并分析其作用。
明确:
①林冲“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②林冲出门“信步投东,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③回来时“林冲踏着那瑞雪,迎着北风,飞也似奔到草场门口”;④林冲到山神庙时“先取下毡笠子把身上雪都抖了,把上盖白布衫脱将下来,早有五分湿了”。
作用:用人物感觉暗写风雪;烘托环境险恶;烘托出林冲忠于职守;用人物动作衬托风雪。
【思考】小组讨论,风雪是怎样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
明确:
①林冲到草料场时正是风雪交加,想喝酒驱寒才会“投东”而去,到市井沽酒,也因此得遇山神庙。②因为下雪,致使林冲住的草屋塌了,这使林冲想起离这半里路上有个古庙,可以安身。③正由于风大雪紧,为了挡风雪,林冲才用大石头靠住门,致使陆虞候三人没能直闯进山神庙来。④正因为风大雪紧,陆虞候一伙人放完火,就直奔山神庙来避风雪。
(3)教师组织学生找出这篇小说中的至少两处细节描写,并分析其作用。
明确:
①“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
作用:对情节有推动作用。草屋崩坏,才使林冲离开草料场到山神庙避寒;否则,林冲将被烧死,高俅如愿以偿,也就没有逼上梁山的情节了。
②林冲要去沽酒来吃,离开草料场时,“将火炭盖了……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草厅被雪压倒后,林冲“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便“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这才“把门拽上,锁了”,到山神庙里去安身。
作用:一方面表现了林冲安分守己、办事谨慎的性格,另一方面也告诉读者,草料场起火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林冲疏忽,使情节发展合情合理。
③林冲进了山神庙,“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旁边正有一块大石头,拨将过来靠了门。”
作用:为下文“用手推门却被石头靠着了”埋下伏笔,陆虞侯等人只好站在庙外边看火边说话。林冲躲在庙内听得一清二楚,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完成了性格上的重大转变。看来,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细节。
(4)教师组织小组讨论,分析别里科夫的形象及其意义。
人们为什么叫别里科夫“装在套子里的人” 这反映了他什么性格特点
明确:
①穿着:穿雨鞋、棉大衣,把脸藏在竖起的衣领里,穿羊毛衫,戴黑眼镜,用棉花堵住耳朵;②用具、出行:晴天带雨伞,把表装在灰色鹿皮套子里,削铅笔的小刀也装在套子里,出行坐马车也要支起车篷;③居家:卧室活像一只箱子,床上挂着帐子,睡觉则用被子蒙住脑袋;④思想:歌颂过去,官方禁止的才觉得一清二楚,违背法令的就闷闷不乐。
反映出别里科夫封闭、胆小多疑、怀旧、极力维护旧秩序的性格特点。
这个装在套子里的人对周围的人们有什么影响
明确:
可是这个老穿着雨鞋、拿着雨伞的小人物,却把整个中学辖制了足足十五年;他不光辖制中学,全城都受着他辖制。
别里科夫有哪些“套子”? 如何理解文章标题?
明确:
有形的套子:①衣着打扮:晴天穿雨鞋和棉大衣,带雨伞;脸藏在竖起的衣领里;戴黑眼镜,穿羊毛衫,用棉花堵耳朵眼。②生活习惯:把雨伞、表、削铅笔的小刀等统统装在套子里;一坐上马车,总要支起车篷;睡觉蒙头;卧室像箱子,床上挂帐子。
无形的套子:①职业上:教授古代语言\歌颂过去\借以躲避现实。②思想上:只相信政府的告示和报纸上的文章,对不合规矩的事闷闷不乐。③论调上: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来。……
套子是一种比喻说法,就是规矩,是指限制人的思想、行动的各种观念、纪律、法律、制度和生活环境,它对人的要求是“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别里科夫性情孤僻,胆怯不安,躲避现实,隔绝人世;而且因循守旧,害怕变革,维护旧制度,是被“套子”束缚住的人,即标题所说的“装在套子里的人”。别里科夫的可恨在于,他不但要把自己装在“套子”里,而且还想把周围的一切也装进“套子”里。
(5)教师组织学生阅读《装在套子里的人》最后一段,思考为什么一个礼拜没完生活又恢复旧样子了呢?最后一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
明确:
只要沙皇专制度没有推翻,就会在这块土壤上不断滋生出新的别里科夫,所以生活还是老样子。作者启迪人们,沙皇专制统治不推翻,腐朽的思想不铲除,就永远存在着别里科夫这样的人物,生活就不可能自由快活。必须从根本上推翻沙皇的腐朽反动的统治。这就揭示了别里科夫的社会时代的典型意义。
【思考】我们生活的当今社会还有没有“套子”?你如何看待“套子”?
明确:
当今社会生活中依然存在各种各样的“套子”,我们应该分类、辩证看待这些“套子”。对于那些束缚人、压制人性的旧思想“套子”,应该摒弃;对于一些必要的法律、法规类的“套子”,应该遵守,因为遵守这些规则,才会有更多的自由。
(6)教师组织学生分析鉴赏两篇小说的艺术特色。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运用了双线索结构,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这一结构特点。
明确:
课文正面描写的情节是林冲刺配沧州后的遭遇和反抗,线索是主人公由忍辱负重到奋起反抗的性格转变过程,这是主线。侧面描写的情节是林冲的性格转变是在统治者的逼迫下发生、完成的,是以统治者陷害林冲的诡计为线索贯串起来的,这是副线。副线推动主线发展,鲜明地表现了作品“官逼民反”的主题。两条线索通过茶酒店、草料场、山神庙等几个场景,由连接到交织,最后汇合到一起。
契诃夫是幽默讽刺大师,《装在套子里的人》表现出高超的幽默讽刺艺术。请结合文本举例分析。
明确:
①夸张变形的漫画手法造成幽默讽刺效果。写他的外貌特征和行为习性,写他睡觉时的惊恐,写他滚下楼安然无恙 高中历史,而响亮清脆的几声“哈哈哈”却就此结束了一切事情,都是夸张的,幽默的表现手法。 Comment by 嘎: 错误
②荒谬绝伦的言论和一本正经的口吻,构成强烈的讽刺。例如别里科夫正儿八经地对柯瓦连科说的一段话,判断是荒唐的判断,推理是荒唐的推理,但在别里科夫看来却是理所当然,而且出于善意,声称“忠告”。
③将套中人与新派人物联系起来,在对比中造成幽默讽刺的效果。别里科夫和华连卡的恋爱,两个根本不般配的人却凑到了一块儿,就是奇事一桩;这边骑自行车兴高采烈,那边脸色却从发青变成发白;别里科夫滚下楼梯,这边一脸尴尬,那边纵声大笑。凡此种种,都构成了一幅幅绝妙的讽刺画。
【探究1】两篇文章都是描写小人物在社会中的处境以及他们的性格特征、精神状态的。分组讨论,各自分析出两个小人物的形象特征,然后综合比较,探求两者的共性和区别。
明确: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火烧草料场”是林冲命运的转折点。草料场被烧,让林冲进退维谷,把他逼上了绝境。“狠”与“忍”是林冲性格的两面。当他委屈求全时,压抑了“狠”的一面,表现为顺从和妥协;当他怒不可忍时,也曾“把陆虞候家打得粉碎”,也曾怀刀寻仇,闪现出“狠”的一面;他在山神庙前手刃仇敌,乃至后来杀死心胸狭窄的梁山首领王伦,其性格中的“狠”终于占据上风。
《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的别里科夫是个典型的“套中人”。他很封闭,很保守、迂腐,很胆小、多疑。他又是现行秩序的极力维护者。当然,这样一个封闭保守、胆小多疑、极力维护现状的人偶尔也有从套子里钻出来呼吸的时候。但尝试的结果让他的希望彻底破灭,让他感到自身和生趣盎然的现实生活格格不入。
共同点:当面对不公正的社会现实时,两人都选择了逃避与退让。
【探究2】试比较《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与《装在套子里的人》主题思想和表达主题手法。
明确:
①主题思想比较: 两篇课文都通过主人公的命运,反映各自所呈现的社会的黑暗面,作者都具有一定的反黑暗社会的意识。
就林冲来说,不管从其社会地位还是个人性格方面看,都是不可能造反的人,最终却铤而走险上了梁山。林冲的命运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官逼民反”的黑暗现实。
《装在套子里的人》通过别里科夫这个“小人物”的一系列具有喜剧特点的活动,用一种辛辣嘲讽的口吻,反映了19世纪末沙皇俄国的黑暗现实。
②表达主题手法比较: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以现实主义手法,真实细腻地描摹生活原貌,让人一目了然。
《装在套子里的人》以超越现实的再现手法,夸张变形地再现生活,让人们在笑过之后,有更深入的思考。
素材积累
打破套子,勇于创新
别里科夫的可悲之处在于,他千方百计地想用一层一层的套子隐藏自己,却没想到,自己的这些隐藏,反而将他醒目地暴露在了众人面前。当他异化成套子的时候,他在别人眼中成了一个异类,被身边的人所挤压所排斥,直到最终走向坟墓——一个永远的套子。
现实生活中也不乏种种限制人的陈旧的套子,更不乏自我封闭、甘心生活在套子里并用这些套子约束他人的人。对此,我们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只有打破陈旧的套子,打破自我封闭,解放思想,并开拓创新,积极进取,才能创造美好未来。
打破条条框框
别里科夫之所以把自己装在套子里,是因为他顽固地维护旧制度旧秩序,害怕和反对一切新生和进步的事物,因循守旧,保守反动。套子就是旧制度、旧秩序、旧习惯、旧规矩、旧思想……“套子”就是不合理的条条框框。我们应破除迷信、盲从、奴性思想,改变陈旧的思维模式,形成开放的眼光和主体意识。
金句积累
1.常制不可以待变化,一涂不可以应万方。 ——葛洪
2.那些仅仅循规蹈矩过活的人,并不是在使社会进步,只是在使社会得以维持下去。 ——泰戈尔
3.打破常规的道路指向智慧之宫。 ——布莱克
4.中国立足自身国情和实践,从中华文明中汲取智慧,博采东西方各家之长,坚守但不僵化,借鉴但不照搬,在不断探索中形成了自己的发展道路。
——习近平
5.要不断打破条条框框去挽救企业。一个伟大的任务,时常能冲破陈规条文,创立其属于自己的原则。 ——唐骏
课堂检测
1.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赍发(jī) 庇祐(pì) 迤逦(yǐ) 吃饭防噎(yē)
B.仓廒(áo) 央浼(měi) 干碍(ài) 碎琼乱玉(jīnɡ)
C.胆怯(qiè) 憎恶(wù) 闷热(mēn) 性情孤僻(pì)
D.降服(xiánɡ) 辖制(xiá) 熏陶(táo) 战战兢兢(kē)
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管营道:“素不相识,动问官人高姓大名?”
B.便入去听了一个时辰,出来说道:“他那三四个耳提面命说话,正不听得说甚么。”
C.李小二道:“只要提防他便了;岂不闻古人言:吃饭防噎,走路防跌?”
D.带了钥匙,信步投东,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
3. 重读课文,思考林冲从“忍”到“狠”的变化,凸显了小说怎样的主旨?
【参考答案】
1. 【答案】C
【解析】A项,“庇”应读bì;B项,“琼”应读qiónɡ;D项,“兢”应读 jīnɡ。
2. 【答案】B
解析:B项,耳提面命:形容恳切地教诲。此处应改为“交头接耳”。交头接耳:形容彼此靠得很近,低声交谈。A项,素不相识;向来不认识。C项,吃饭防噎,走路防跌:指平时要谨慎小心,提高警惕性。D项,碎琼乱玉:在这里比喻地上的雪。
3.【答案】①林冲是北宋京城八十万禁军的枪棒教头,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像林冲这样的人尚且无法维持安定生活,广大的劳动群众更是痛苦不堪,这就说明了北宋王朝的黑暗腐败。②林冲性格的转变关键是一个“逼”字。正是由于封建统治阶级残害人民,人民群众才不得不进行反抗斗争,这表明了封建社会受压迫者反抗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