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第26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京开幕。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2、《共同纲领》
(1)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保障人民广泛的民主权利,人民有思想、言论、出版、结社、通讯、人身、居住、迁徙、宗教信仰及示威游行的自由权。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政权属于人民。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2)性质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了国家的主人。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纪元。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从此走上了独立、民主、统一的道路,开始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占世界人口近四分之一的大国,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二、人民政权的巩固
1、镇压反革命
新中国成立之初反革命分子的破坏活动猖獗,严重威胁着新政权。从1950年到1951年中共央展开了镇压反革命运动。镇压反革命运动基本肃清反革命残余,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社会环境。
二、人民政权的巩固
2、土地改革
1950年中共中央通过《土地改革法》,将在全国范围展开土地改革,目的是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二、人民政权的巩固
3、国民经济的恢复
经济上为了更快地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党和政府又在经济战线上进行了一系列斗争:没受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稳定物价、统一财经,精简机构、整编军队,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到1952年国家财政经济取得了根本好转,国民经济取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经济建设准备了条件。
二、人民政权的巩固
4、抗美援朝
1950年美帝国主义出兵朝鲜,威胁我国安全。从1950年到1953年,中国进行了抗美援朝。美国最终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抗美援朝起到了保家卫国;打击美国侵略政策;提高中国声望;赢得和平的国际环境的作用。
二、人民政权的巩固
三、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1、外交三大政策
另起炉灶,就是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旧的外交关系,而要求各国在新的基础上经过谈判另行建立新的外交关系。使中国政治上独立。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是指在与外国建立外交关系的时机与条件时先把帝国主义的残余势力清除后再与他们建立外交关系。
一边倒,倒向社会主义一边,反对帝国主义。
三、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2、日内瓦会议 1954年在日内瓦举行的讨论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的国际会议。新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这次会议。
三、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3年12月,中印就西藏地区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时,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和平共处的原则。
三、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4、万隆会议
1955年4月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反对殖民主义,推动亚非各国民族独立的会议。又称万隆会议。周恩来率代表团参加。会议广泛讨论了民族主权和反对殖民主义、保卫世界和平及与各国经济文化合作等问题。会议期间,某些原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国家利用一些国家制造纷争和矛盾,并对中国发出诋毁性言论,企图分裂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1、三大改造
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即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组织的对于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2、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规定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方向与道路,规定了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基本原则和各项制度。
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3、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意义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