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有学者指出:“宗教改革”不能仅仅被理解为新教对天主教的抗议和革新,传统上被冠以“反改革”之称的天主教会改革也是“宗教改革”的题中之义,是构成复数形态的“改革”不可缺少的要件。否则,“宗教改革”就不过是基督教历史上又一次大的分离主义运动。该学者意在强调( )
A.新教削弱了天主教会的权威性 B.天主教会为对抗新教被迫改革
C.基督教会陷入了分崩离析状态 D.宗教改革推动了基督教的发展
2.18世纪,苏格兰的格拉斯哥商人出资兴办了政治经济学俱乐部,他们不仅邀请了亚当 ·斯密加入该俱乐部,甚至直接资助其从事《国富论》的写作。18世纪中期,格拉斯哥商人还出资赞助了大熔炉俱乐部,以提高时人对政治的参与意识。这些活动( )
A.有利于启蒙思想的传播 B.适应了工业革命的发展
C.提升了民众的政治素养 D.推动了经济政策的调整
3.18世纪,法国农村在封建领主和教会的盘剥下已是满目疮痍,宫廷贵族挥霍无度、国库空虚。天主教会与专制王权相互勾结,推行文化专制主义和蒙昧主义,疯狂残害不同信仰者和有进步思想的人们。这些社会问题( )
A.成为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 B.推动了理性主义的发展并达到高潮
C.导致法兰西第一帝国建立和扩张 D.成为天主教会推行禁欲主义的借口
4.法国思想家孔多塞在《人类精神进步史表纲要》中说:“人们一旦用理性检查了宗教的偏见之后,马上就会把它伸展到政治的偏见上去;人们明白了教皇的篡权之后,终于也要弄明白国王们的篡权。”为此,欧洲的思想家们( )
A.用启蒙思想批判专制制度 B.为纯洁信仰改造天主教会
C.借文学艺术讥讽教会腐败 D.以暴力革命推动社会进步
5.卢梭在其小说《致爱洛绮丝》中写道:“在一个国家里,贵族只不过是有害而无用的特权。你们如此夸耀的贵族特权有什么令人尊敬的?你们贵族对祖国的光荣、人类的幸福有什么贡献?!你们是法律和自由的死敌。”据此可知,卢梭认为( )
A.自由平等是人类的天赋权利 B.贵族特权阻碍天赋人权实现
C.社会契约是民主政治的基础 D.国家权力应该由人民来掌控
6.有学者指出,在16世纪的宗教改革中,与法国主要任务是批判世俗的封建制度及为它服务的天主教理论不同。德意志的首要任务是依靠世俗封建诸侯的武装驱逐罗马教廷于国之外。据此可知,该时期( )
A.德意志尚未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B.法德两国宗教改革的内容完全不同
C.德意志实现民族独立的需求更迫切 D.德意志的宗教改革不批判天主教会
7.15世纪西欧精英意识萌发,产生了新的“成功”标准:在任何领域,不论是学术、思想、艺术,还是政治、军事、商业,只要善于审时度势、勇于创造进取,就能将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这样的人就堪称伟大,值得崇拜。这反映了( )
A.功利主义已成为主流价值观 B.精英教育的盛行
C.经济发展导致个人主义盛行 D.人文主义的兴起
8.从14世纪初起,法国各大学文学系中已普遍开设有关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哲学、伦理学,欧几里德的《几何学》,托勒密的天文学以及包括阿拉伯哲学和科学在内的课程;神学系将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和道德哲学等纳人学习范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人文主义传播的影响 B.摆脱神权束缚的要求
C.巩固城市自治的需要 D.自然科学的重大突破
9.从14世纪起,尤其在15世纪时,意大利各城市共和国的王公和市政官周围都有一批学者。这些王公和市政官参照美第奇家族的做法,创立学校和学院,以提升人们对希腊哲学的兴趣。由此推知,这一做法( )
A.加速了人文主义精神的成熟 B.助推了近代科学革命的兴起
C.肯定了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 D.维护了传统贵族阶层的利益
10.英国思想家洛克认为,根据自然法,人们生来就享有生命、自由、财产等权利,然而这种自然状态缺乏“一种通过普遍同意而接受和允许的、确定的、可操作性的法则”,因此需要机构或主体通过“带剑的契约”代表社会共同体执行这些权利。据此可知,洛克( )
A.提倡增强自然法的适用性 B.主张法律中权利与义务的对立统一
C.旨在维护现行的政治秩序 D.强调权利的保障依赖于政府强制力
11.波兰人哥白尼(1473—1543年)在意大利的几所大学中研究过教会法、医学、天文学与其他科目,后创作了一本“带有革命性的”有关天体的书,发表于1543年。他创作此书的目的是( )
A.质疑流行于世的托勒密的地心说 B.宣传宇宙行星体系的核心是太阳
C.顺应文艺复兴中科学发展的要求 D.传播与《圣经》相悖的科学理论
12.1492年,哲学家费奇诺写道:“这个世纪是金色的,它照亮了之前被扑灭的‘自由艺术’之光:语法、诗歌、修辞、绘画、雕塑、建筑、音乐……在佛罗伦萨它也把柏拉图的律条从黑暗引入了光明。”材料中“这个世纪”( )
A.开启了大工业的狂飙时代 B.理性主义成为社会主流
C.鼓励人们追求个人的价值 D.信仰自由冲击神学统治
13.1525年马丁·路德的德语版《圣经》出版之后,德文《圣经》广泛传播于西欧。1541年瑞典语《圣经》出版,1550年丹麦语《圣经》以及1584年斯洛文尼亚语《圣经》也相继出版。这说明宗教改革( )
A.促进了民众精神的自由 B.推动了理性主义的形成
C.强化了欧洲国家的主权 D.利于增强民族国家观念
14.中世纪后期,神学在西欧学校教育中的统治地位发生动摇,一些新设学校特别注重对学生德智体美的教育,古典文学和自然科学课程的地位明显提高。这一现象( )
A.根植于西欧的历史文化传统 B.表明西欧出现人文精神萌芽
C.说明西欧宗教信仰遭到否定 D.体现了资产阶级资的价值追求
15.蒙田是16世纪法国著名作家和思想家。他在《论对孩子的教育》一书中指出,可以直接告诉孩子生活中重要的价值观,让孩子受教育之前先拥有优秀的判断力、生活能力和美好品质。他强调人要有敢于蔑视一切的胆量,要节制明理,要有很强的适应力,享受得了衣锦繁华,也经得住贫困交迫。据此可知,蒙田的教育观( )
A.深受宗教思想的影响 B.意在培养孩子的吃苦能力
C.蕴含人文主义的精神 D.重视社会实用人才的培养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伏尔泰于1758年定居费尔奈后,以费尔教长的身份领导反封建斗争,启蒙人们做理性人,争取自由。伏尔泰对历史的开拓,主要是以人性和自然权利作为“人之为人”的价值预设的,并以此论证人的尊严和价值意义。……伏尔泰肯定人的自由和自主,以此启蒙人们摆脱对神权的依附,他把人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启蒙人们既要用理性来证明自己的信仰,又要用理性来批判自己的信仰,从而构建起新的理性信仰:理性与宽容的宗教。这是一种以人的权利为中心的信仰,这是他构建新社会的基本原则的信仰。伏尔泰以人权取代神权,又融合中国儒家“仁爱”精神,构建起新的“人学”思想。
——摘编自陈炎《伏尔泰与梁启超启蒙视下的“人学”思想比较研究》
材料二 1898年以前,梁启超只是康有为的得力助手,他所有的活动都笼罩在康有为巨大的身影之下。变法失败后,梁启超流亡日本,在广泛接触西方各种思想后,与康有为逐渐分道扬镳。变法的失败使他意识到单纯政治改良的局限性,因为在民德缺乏、民智未开的情况下,政治革命只不过是建筑在流沙之上的楼阁,一有风吹草动,就会轰然倒塌。因此,他认为当前的主要任务是在政治上、道德上对民众进行教育和启蒙。1902年,梁启超作《新民说》,把培养“新民”作为当时中国的第一要务,并详细论证了培育新民的途径、内容和方法。这本书在思想界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成为20世纪初启蒙运动的基本教本。
——摘编自陈少明等《近代中古思想史略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伏尔泰“人学”思想的内涵。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梁启超“新民”说与伏尔泰“人学”思想的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梁启超“新民”说提出的背景。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德国思想家席勒(1759-1805)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提出“美育”概念。席勒在吸收康德哲学思想的基础上,试图通过美与艺术来改造人的灵魂,实现人的内在心灵自由。在《美育书简》中,席勒明确地将体育、智育、他育与美育区别开来,提出审美活动是人的感性、理性和谐运动的结果,指出未来是“审美的王国”,人应变成审美的人,进而发展成为人格健全的人,也即是自由的人。
——摘编自黄健云《席勒的美育思想及其价值》等
材料二 19世纪末20世纪初,众多思想家、教育家在借鉴西学的基础上大力倡导美育思想,以期实现“立人”“新民”与“强国”。如王国维病斥中国人嗜“利”与“官”的卑劣,欲糅合中国传统美学与西方美学治疗“国民精神上之疾病”;蔡元培针对晚清“忠君尊孔”的钦定教育宗旨,指出“以美育代宗教”是社会发展和科学进步的必然,并积极创办艺术院校,扩展美育影响。但由于国家一直处于风雨叔摇、民不聊生的境地,美育终究不可能完成这份历史重任。
——摘编自谭好哲、刘彦顺《关育的意义-中国现代美育思想发展史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席勒美育思想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美育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影响。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启蒙思想家深入社会,细心观察,对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进行独立思考,并展开无情抨击,提出了理想社会的蓝图,并为之进行不息的斗争。他们以人民自居,以宣传群众、启迪民智为己任。为使群众改变旧观念,接受新思想,他们除了出版专门的学术、理论著作外,还出版了普及性的通俗读物,还运用小说、戏剧、诗歌等文艺作品让更多的下层群众了解新观念。因此,不少启蒙思想家都是学识渊博、才华横溢的多面手,例如伏尔泰,不仅有哲学著作,还撰写了大量的史学著作、文艺小说、戏剧和诗歌,堪称启蒙运动的导师和领袖。这些思想家,常常冒着上断头台、坐牢和流放的危险,为追求正义与光明而贡献出自己的全部智慧。
——摘编自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卷》
材料二 新文化运动的启蒙思想者们认为,应该全面地引进西方文化,尤其应该引进西方崇尚个人自由的价值观,用以取代中国传统的封建伦理纲常。他们认为,伦理觉悟是“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所谓伦理觉悟,最根本的是确立个人独立平等的人格和进取精神,努力用个人主义取代家庭本位,确立以自我为价值主体的文化和社会。个人主义的基本精神是崇尚个性,尊重个人自由,个人主义不是利己主义,不是以现实中的个体人为中心。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家庭本位倾向,侧重于共性对个性的规范和制约,使个体失去其主体性。与此同时,新文化运动的启蒙思想者还号召国人负起民族、社会、历史的责任,摆脱民族和国别的局限性,用世界眼光观察一切,绝不能以“国情”为借口拒绝学习世界其他文明。
——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国启蒙思想家在行动上的特点,并简析启蒙运动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新文化运动与法国启蒙运动的相同之处。
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女性发型是女性特征的象征。解开头发,就有了色情意味……如果在自己家里这样,倒是无所谓的。可是在私人领域以外,就得把它藏好。因为他就好像承载着家庭的秘密和神圣,这些都与别人无关:裹好的帽子、包紧的头巾将它保护起来,避免男人淫荡的目光和陌生人猥亵的好奇。
——[法]罗贝尔·福西耶《这些中世纪的人——中世纪的日常生活》
材料二: 装饰品中使用最多的是假发。它往往是用白色的或黄色的蚕丝做成的。……人们所要求的理想的头发的颜色,不论天然和人工的都是金黄色。因为人们认为太阳光能把头发变成这种颜色,所以许多女人们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都会整天在露天中度过。……乡间妇女也在这方面和城市姊妹们争妍。
——[瑞士]雅各布·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
材料三: 路德认为教权所辖范围仅涉及灵魂,不应涉及金钱、土地以及世俗的行政、司法权力,不能干预国家事务。在国家管理上,国王的权力是唯一合法的。……德意志的宗教不能是罗马的臣属,德意志的牧师、僧侣应享有自己的宗教权利。
——邢来顺、李富森《马丁·路德民族思想的研究》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概括说明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人们对头发及装饰的不同看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不同看法的原因。
(2)材料二中路德的思想,从内容上看主要涉及哪两对关系?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些思想的政治影响。
参考答案:
1.D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该学者认为“宗教改革”不仅包括新教的兴起,也包括天主教会的改革,否则就不能称其为“改革”,说明该学者意在强调宗教改革推动了基督教的发展,D项正确;新教削弱了天主教会的权威性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A项;B项不能全面涵盖材料信息,排除B项;C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材料未提到基督教分崩离析,排除C项。故选D项。
2.A
【详解】本题有两则材料,材料表明,18世纪苏格兰的格拉斯哥商人关心该地区的政治和经济,他们还资助了欧洲启蒙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亚当·斯密,这些活动都有利于启蒙思想的传播,A项正确;工业革命开始的时间为1765年,18世纪中期工业革命还未开展,排除B项;格拉斯哥商人的活动无法直接提升民众的政治素养和经济政策的调整,排除C、D两项。故选A项。
3.B
【详解】根据材料“18世纪”“天主教会与专制王权相互勾结,推行专制主义和蒙昧主义”,并结合所学知识,正是在封建领主和教会的双重盘剥下,才催生了启蒙运动,B项正确;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受到波旁王朝封建专制统治的阻碍,排除A项;法兰西第一帝国建立于19世纪初期,排除C项;D项是文艺复兴运动发生的原因,大致在14—15世纪,排除。故选B项。
4.A
【详解】根据材料“人们一旦用理性检查了宗教的偏见之后,马上就会把它伸展到政治的偏见上去;人们明白了教皇的篡权之后,终于也要弄明白国王们的篡权”可以看出,孔多塞强调人们在用理性批判宗教愚昧和教皇权威之后继续批判政治压迫与君主专制,即启蒙运动中欧洲思想家用平等、自由、法治、天赋人权、权力制衡等思想批判专制制度,A项正确;思想家的目的是批判专制统治,不是纯洁信仰,他们也没有进行教会改造,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对专制王权的批判,而不是对教会腐败的讥讽,排除C项;思想家主要进行思想的启蒙,并没有进行暴力革命,排除D项。故选A项。
5.D
【详解】根据材料“卢梭在其小说《致爱洛绮丝》中写道:“在一个国家里,贵族只不过是有害而无用的特权......你们是法律和自由的死敌”及所学知识,可得知卢梭认为应废除贵族的特权,国家权力应该由人民来掌控,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自由平等是人类的天赋权利,排除A项;材料表明贵族特权阻碍自由和平等实现,而不是阻碍天赋人权实现,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社会契约论,排除C项。故选D项。
6.C
【详解】16世纪的法国主要是为了批判封建制度,而德意志却需要封建诸侯力量驱逐罗马教廷,这说明当时的德意志实现民族独立的需求更迫切,C项正确;这一时期的德意志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排除A项;B项表述绝对,排除B项;当时的罗马教廷属于天主教,排除D项。故选C项。
7.D
【详解】根据材料“15世纪”“勇于创造进取,就能将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这样的人就堪称伟大,值得崇拜”,结合所学可以得出这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兴起,即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D项正确;功利主义认为个人利益是人类行为的基础,材料没有体现功利主义,排除A项;材料中指的是“只要善于审时度势、勇于创造进取,就能将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不仅仅是精英,排除B项;人文主义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个人主义只是关注个人自身,C项概念混淆,排除C项。故选D项。
8.A
【详解】根据材料“从14世纪初起,法国各大学文学系中已普遍开设有关亚里士多德……欧几里德……托勒密……”,可以看出14世纪法国各大学“文学系”,“神学系”课程设置增加“亚里士多德”“欧儿里德”“托勒密”等古希腊时期学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与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有关,A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人文主义对法国高等教育的影响,并未涉及摆脱神权,排除B项;材料涉及的是人文主义对法国教育的影响,并未涉及城市自治,排除C项;仅从材料,无法得出自然科学取得何种突破,排除D项。故选A项。
9.B
【详解】根据材料,14、15世纪意大利首先兴起文艺复兴,意大利各城市共和国的王公和市政官发挥学者的作用,创立学校和学院,提升人们对希腊哲学的兴趣,这就提高了人们的文化水平,关注人本身和现实世界,对自然界的认识发生变化,助推了近代科学革命的兴起,B项正确;17——18世纪,欧洲的启蒙运动标志人文精神的成熟,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文化教育和哲学,不是民主政治,排除C项;王公和市政官的做法有利于思想解放,不是维护传统贵族阶层的利益,排除D项。故选B项。
10.D
【详解】根据材料“需要机构或主体通过‘带剑的契约’代表社会共同体执行这些权利”等信息可知,洛克认为自然法下,人们的权利难以获得保证,需要“机构或主体”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可见洛克强调权利的保障依赖于政府强制力,D项正确;洛克强调自然法中人们权利的保障,而没有提倡增强自然法的适用性,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洛克意在维护现行的政治秩序,排除C项。故选D项。
11.B
【详解】结合所学,“带有革命性的”有关天体的书是《天体运行论》,该书阐述了“日心说”,哥白尼本身也是一名教士,他自始至终都是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徒,他一生维护着天主教的信仰,甚至对新教派给予反击,他是纯粹热爱天文学,他曾十分勤奋地钻研过托勒密的著作,他看出了托勒密的错误结论和科学方法之间的矛盾,然后继续观察计算,从而得出了“日心说”,所以他创作此书的目的是为了宣传宇宙行星体系的核心是太阳,B项正确;《天体运行论》的创作不是为了质疑托勒密的地心说,也不是为了传播与《圣经》相悖的科学理论,并且哥白尼不认为他的学说与《圣经》相抵触,排除A、D项;C项也不是哥白尼创作此书的目的,排除C项。故选B项。
12.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题干信息,14-17世纪西欧兴起了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以学习和恢复希腊罗马古典文化为号召,在文学、艺术等领域产生了丰硕的成果,材料提及“佛罗伦萨”是因为文艺复兴运动最早起源于佛罗伦萨等意大利城市,材料所述“把柏拉图的律条从黑暗引入了光明”是说文艺复兴运动促进了古典文化的复兴和文学艺术的繁荣。文艺复兴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解放了人的思想,C项正确;工业革命开启了大工业时代,排除A项;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以理性主义为精神内核,排除B项;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思想不包括信仰自由,排除D项。故选C项。
13.D
【详解】根据材料“德文《圣经》广泛传播于西欧。1541年瑞典语《圣经》出版,1550年丹麦语《圣经》以及1584年斯洛文尼亚语《圣经》也相继出版”可知宗教改革推动了其他地区民族语言和文化的发展,这有利于增强民众对本民族的认同,增强民族国家观念,D项正确;材料并不体现精神自由,排除A项;材料与理性主义无关,排除B项;材料内容是推动了民族国家发展,并不是欧洲的主权的强化,排除C项。故选D项。
14.D
【详解】根据“一些新设学校特别注重对学生德智体美的教育,古典文学和自然科学课程的地位明显提高”可知,这种现象体现了对人的重视,属于资产阶级的价值追求,D项正确;重视人是资产阶级宣扬的新文化新思想,并不是植根于西欧的历史文化传统,排除A项;早在古希腊时期就已经出现了人文主义,因此并不是此时才开始出现人文主义精神萌芽,排除B项;西欧不可能否定宗教信仰,C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D项。
15.C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可知,蒙田的教育观注重培养有判断力和优秀品质的人,强调人的素质培养,蕴含了鲜明的人文主义精神,C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宗教思想,排除A项;培养孩子的吃苦能力说法过于片面,材料强调的是适应能力和判断力,排除B项;材料只是蒙田的教育主张,无法体现重视社会实用人才的培养,排除D项。故选C项。
16.(1)内涵,肯定人的尊严和价值;主张做理性的人,摆脱对神权的依附;强调自由、自主的人权;道德上要求具有仁爱精神。(答出三点即可)
(2)不同:梁启超强调国民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伏尔泰注重个人的自由权利。
背景:维新变法运动失败后梁启超流亡日本;民族危机日益加深;西方思想文化的传播;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答出两点即可)
【详解】(1)内涵:根据材料“伏尔泰对历史的开拓,主要是以人性和自然权利作为‘人之为人’的价值预设的,并以此论证人的尊严和价值意义”可知,肯定人的尊严和价值;根据材料“伏尔泰肯定人的自由和自主”可知,强调自由、自主的人权;根据材料“以此启蒙人们摆脱对神权的依附,他把人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启蒙人们既要用理性来证明自己的信仰,又要用理性来批判自己的信仰,从而构建起新的理性信仰”可知,主张做理性的人,摆脱对神权的依附;根据材料“伏尔泰以人权取代神权,又融合中国儒家‘仁爱’精神,构建起新的‘人学’思想”可知,道德上要求具有仁爱精神。
(2)不同:根据材料“变法的失败使他意识到单纯政治改良的局限性,因为在民德缺乏、民智未开的情况下,政治革命只不过是建筑在流沙之上的楼阁,一有风吹草动,就会轰然倒塌。因此,他认为当前的主要任务是在政治上、道德上对民众进行教育和启蒙。1902年,梁启超作《新民说》,把培养‘新民’作为当时中国的第一要务,并详细论证了培育新民的途径、内容和方法”可知,梁启超强调国民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根据材料“伏尔泰肯定人的自由和自主,以此启蒙人们摆脱对神权的依附,他把人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启蒙人们既要用理性来证明自己的信仰,又要用理性来批判自己的信仰,从而构建起新的理性信仰:理性与宽容的宗教。这是一种以人的权利为中心的信仰,这是他构建新社会的基本原则的信仰”可知,伏尔泰注重个人的自由权利。背景:根据材料“变法失败后,梁启超流亡日本”可知,维新变法运动失败后梁启超流亡日本;根据材料“在广泛接触西方各种思想后,与康有为逐渐分道扬镳”可知,西方思想文化的传播;根据梁启超的个人经历和所处时代可知,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民族危机日益加深。
17.(1)特点:继承性与开创性的统一;具有人文主义色彩;凸显美学的独立地位;强调感性与理性的和谐统一;以实现人格健全与人的自由为目的。
(2)社会背景:内忧外患的推动;救亡图存的时代潮流;西学东渐的深入;教育救亡思潮的兴起;新式知识分子群体的壮大。
影响:冲击了封建思想与道德观念,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民众思想启蒙与国民性的改造;促进了近代教育的发展;美育思想影响有限,没有完成救亡图存的时代任务。
【详解】(1)根据材料“德国思想家席勒(1759-1805)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提出……在吸收康德哲学思想的基础上,试图通过美与艺术来改造人的灵魂,实现人的内在心灵自由”可知继承性与开创性的统一;根据材料“试图通过美与艺术来改造人的灵魂,实现人的内在心灵自由。在《美育书简》中,席勒明确地将体育、智育、他育与美育区别开来,提出审美活动是人的感性、理性和谐运动的结果”可知具有人文主义色彩;根据材料“指出未来是审美的王国,人应变成审美的人”可知凸显美学的独立地位;根据材料“进而发展成为人格健全的人,也即是自由的人”以实现人格健全与人的自由为目的;综合材料可知强调感性与理性的和谐统一。
(2)社会背景:根据材料“19世纪末20世纪初,众多思想家、教育家在借鉴西学的基础上大力倡导美育思想,以期实现立人、新民、与强国”可知西学东渐的深入;教育救亡思潮的兴起;结合19世纪20年代阶段特征可知内忧外患的推动;救亡图存的时代潮流;新式知识分子群体的壮大。影响:根据材料“但由于国家一直处于风雨叔摇、民不聊生的境地,美育终究不可能完成这份历史重任”可知美育思想影响有限,没有完成救亡图存的时代任务;结合所学可知冲击了封建思想与道德观念,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民众思想启蒙与国民性的改造;促进了近代教育的发展。
18.(1)特点:正视现实;理性思考;贴近群众;除旧布新;多样化宣传;不畏强暴。影响:启迪了群众的觉悟,进一步解放了思想;冲击了封建专制统治,构建了资本主义政治蓝图,为法国大革命及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2)都反对封建专制;都提倡民主、自由、人权;都坚持思想启蒙和文化批判。
【详解】(1)特点:根据材料一“深入社会,细心观察”可得出法国启蒙思想家行动上正视现实的特点;根据材料一“对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进行独立思考”可得出理性思考的特点;根据材料一“他们以人民自居,以宣传群众、启迪民智为己任”可得出贴近群众的特点;根据材料一“提出了理想社会的蓝图”“使群众改变旧观念,接受新思想”可得出除旧布新的特点;根据材料一“他们除了出版专门的学术、理论著作外,还出版了普及性的通俗读物,还运用小说、戏剧、诗歌等文艺作品让更多的下层群众了解新观念”可得出多样化宣传的特点;根据材料一“这些思想家,常常冒着上断头台、坐牢和流放的危险”可得出不畏强暴的特点。
影响:根据材料一“以宣传群众、启迪民智为己任”“使群众改变旧观念,接受新思想”“让更多的下层群众了解新观念”可分析得出启迪了群众的觉悟,进一步解放了思想;根据材料一“对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进行独立思考,并展开无情抨击”可分析得出冲击了封建专制统治,根据材料一“提出了理想社会的蓝图”并结合所学启蒙运动中提出的政治理念可分析得出构建了资本主义政治蓝图,再结合所学启蒙运动与资产阶级革命及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关系进一步分析得出为法国大革命及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2)根据材料一“对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进行独立思考,并展开无情抨击”和材料二“引进西方崇尚个人自由的价值观,用以取代中国传统的封建伦理纲常”可分析得出新文化运动与启蒙运动都反对封建专制;根据所学新文化运动和启蒙运动宣传的主要思想理念可分析得出两者都提倡民主、自由、人权;根据材料一“以宣传群众、启迪民智为己任”“使群众改变旧观念,接受新思想”“让更多的下层群众了解新观念”和材料二“他们认为,伦理觉悟是‘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所谓伦理觉悟,最根本的是确立个人独立平等的人格和进取精神,努力用个人主义取代家庭本位,确立以自我为价值主体的文化和社会”“号召国人负起民族、社会、历史的责任,摆脱民族和国别的局限性,用世界眼光观察一切”可分析得出新文化运动与启蒙运动都坚持思想启蒙和文化批判。
19.(1)中世纪:头发承载家庭的秘密和神圣,具有私密性。
原因:中世纪基督教会及神学思想束缚、压抑人性。
文艺复兴:头发是美丽的象征,充分追求并展示美。
原因:文艺复兴弘扬人文精神,追求现世幸福。
(2)关系:教权与王权(教会与国家);罗马教廷与德意志教会。
影响:冲击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促使政教分离;有利于民族教会的建立;促进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详解】(1)依据材料一中“因为他就好像承载着家庭的秘密和神圣,这些都与别人无关”信息可知,中世纪人们认为头发承载家庭的秘密和神圣,具有私密性。结合时代背景相关知识可知,导致中世纪人们对头发和发饰看法的原因是中世纪基督教会及神学思想束缚、压抑人性。依据材料二中“因为人们认为太阳光能把头发变成这种颜色,所以许多女人们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都会整天在露天中度过。……乡间妇女也在这方面和城市姊妹们争妍。”信息可知,文艺复兴时期人们认为头发是美丽的象征,充分追求并展示美。结合时代背景相关所学可知,导致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头发和发饰看法的原因是文艺复兴弘扬人文精神,追求现世幸福。
(2)关系:根据材料“教权所辖范围仅涉及仅涉及灵魂,不应涉及金钱、土地以及世俗的行政、司法权力,不能干预国家事务”可得出教权与王权(教会与国家)的关系;根据材料“在国家管理上,国王的权力是唯一合法的。……德意志的宗教不能是罗马的臣属”可得出罗马教廷与德意志教会的关系。影响:结合路德思想内容及所学知识,从冲击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促使政教分离;有利于民族教会的建立;促进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等方面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