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课时练习(含解析)-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课时练习(含解析)-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1.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3-19 07:57: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1.亚当·斯密在1776年出版的著作中主张:人们追求利润是基本常识,每一个人,在他不违反正义的法律时,都应听其完全自由,让他采用自己的方法去追求自己的利益,以其劳动及资本,和任何其他人或其他阶级相竞争。这一主张( )
A.体现了人民主权的原则 B.揭示了资本主义扩张的本质
C.激化了劳资双方的矛盾 D.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
2.18—19世纪中期,英国妇女状况发生了一系列改变。 各郡女孩子离家年龄逐渐降低,1700年是17岁,1855—1860年是14.9岁,她们在16—25岁期间竟然能够为自己积聚价值不菲的嫁妆。此外,到1866年还有1500名中产阶级妇女签名请愿,要求妇女选举权。这种状况( )
A.源于技术和产业的革命 B.使妇女获得广泛的政治权力
C.影响产生早期启蒙思想 D.体现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3.1700—1750年,英国国内产业增长7%,出口产业增长了76%;1750—1770年,二者又分别增长了7%和80%。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英国( )
A.主导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B.工业革命促进经济迅速发展
C.市场需求增长推动工业革命开展 D.“世界工厂”确立推动殖民扩张
4.1871年年底,马克思撰文指出:“无产阶级在反对有产阶级联合力量的斗争中,只有把自身组织成为与有产阶级建立的一切旧政党不同的、相对立的政党,才能作为一个阶级来行动。”由此可见,马克思(  )
A.重视提高无产者的思想觉悟 B.主张发挥工人阶级的主体地位
C.强调社会主义革命条件已成熟 D.要求组建强有力的新型政党
5.1830年,英国正式启用第一条商业铁路,十年后公布火车时刻表。因为火车比马车快太多,所以各地时间的微小差异就造成了巨大困扰。1880年,英国首次立法规定全国的时刻表都须以格林尼治时间为准,这就要求人们依据工人的时钟而非依据当地日升日落周期来过生活。这段材料重在说明(  )
A.技术发展对人类生活有所制约 B.工业革命大大提高了生活质量
C.时间的精确成为日常生活的必要 D.统一时间有利于国家管理
6.下表反映了1896—1900年欧美部分国家初级产品和加工产品进出口额(单位:亿美元)情况。
初级产品 加工产品
进口额 出口额 进口额 出口额
美国和加拿大 5.5 10 3.25 2.4
西北欧国家:英国和爱尔兰 16 2.12 3.5 10
其他西北欧国家 29 15 6.85 15
上表反映出欧美国家( )A.贸易规模的持续增长 B.经济发展依赖资本扩张
C.产业结构趋同化明显 D.内部工业化程度的差异
7.1865年时,欧洲人在非洲修建的铁路里程仅为760公里,1885年达到7030公里,1913年时,猛增到 44309 公里。由此可知近代以来非洲铁路的发展( )
A.改善了非洲生态环境 B.得益于工业革命的发展
C.带有一定的殖民色彩 D.推动了非洲经济的转型
8.乔纳森·布朗在《英格兰农业:1870-1947年农场调查》中列举了1871-1875年间至1894--1898年间各种主要农产品价格的下降幅度:小麦51%,羊毛50%,土豆39%,荞麦39%,燕麦38%,猪肉33%,牛肉29%,黄油25%,羊肉25%,这一时期的英格兰农产品价格下降主要得益于( )
A.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 B.城市的消费需求增大
C.农产品进口数量增加 D.殖民地农业发展迅速
9.有学者认为,1750年英国的劳动力价格是法国、意大利的1.7倍,英国工人工资的快速上涨使得机器替代人工变得有利可图,这催生了瓦特改进蒸汽机。作者意在强调工业革命的发生是源于( )
A.工人要求提高待遇 B.企业追求更高利润
C.政府平抑市场物价 D.国家解决就业问题
10.18世纪,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中指出,作为经济要素的商业和贸易,会对政治提出反向的刚性制约……因为为了实现经济增长,为了在残酷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你将不得不引入最能促进经济增长的“规范政府”和“自然自由的体系”。材料旨在强调( )
A.国家对经济宏观干预的重要性 B.经济制度与社会发展的互动性
C.工业革命与英国社会的共融性 D.政府政策与经济模式的调和性
11.19世纪中期,长期以来主宰西方美术的希腊神话、基督教《圣经》开始消退,铁路、火车、车站等成为绘画的内容。这反映出当时欧美( )
A.工业化进展显著 B.政教分离已经完成
C.城市化开始启动 D.民众崇信理性王国
12.在中世纪,欧洲封建领主用各种措施把农民束缚在土地上,人为地限制劳动力转移。到了工业革命前,为英国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的是( )
A.圈地运动 B.殖民战争 C.垄断组织 D.黑奴贸易
13.1851年在英国伦敦举行的万国工业博览会,历时5个多月,吸引了600多万名参观者。参观者可以看到的展品是( )
A.汽车 B.火车 C.飞机 D.电灯
14.如表是英、法、美、德四国生铁、钢、煤的产量的统计数据。结合所学分析判断,反映英国的发展状况的是( )
生铁产量(单位:千吨) 钢产量(单位:千吨) 煤产量(单位:百万吨)
1871年 1891年 1871年 1891年 1871年 1891年
甲 860 1897 80 740 13.259 26.025
乙 1665 9203 69 4277 29.5 14.09
丙 1564 4641 521 2352 37.0 94.2
丁 6600 7499 600 3200 127 186
A.甲 B.乙 C.丙 D.丁
15.1682年,法国人帕潘设计了第一台蒸汽机模型,然而,这一伟大的构想在当时却无人问津。100年后,一个叫瓦特的苏格兰人在资本大鳄的倾囊赞助下改良蒸汽机成功,他的机器在英国受到争相追捧,人类从此进入了“蒸汽时代”。瓦特的命运与帕潘迥然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科技进步 B.社会需要 C.政府支持 D.资本力量
16.19世纪中期,远东地区茶叶的国际运输几乎都被美国垄断,“盖茶叶以新鲜为贵……英商宁愿以七角五分美元的运费请美商代运茶叶到伦敦,也不愿意以二角五分美元的运费给本国商船”。这反映出,当时( )
A.美国掌控远东贸易的主导权 B.技术革新影响国际贸易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D.英国奉行自由放任政策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16世纪—20世纪初的世界近代史历程中,现代化经验大多来自西方,西方化也由此被塑造成人类现代化的代名词,然而,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这种神话正在被打破,人们正在更加全面地认识西方现代化。西方国家的现代化固然有其共同特征,同时西方国家内部的现代化进程也存在较大差异。尽管现代化始于西方,但现代化道路绝非西方“专利”。西方现代化建立在对非西方的掠夺和控制基础上,其历史黑暗面永远难以抹去。从原始积累时期通过圈地运动剥削农民,到机器大工业时代剥削工人;从寻找新大陆、建立贸易据点,到大规模殖民、建立跨洋帝国,西方现代化展现出恃强凌弱、泯灭人性的掠夺本质。
——摘编自戴维来《世界现代化道路绝非独尊西方》
材料二 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既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形成和发展的重要特征,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取得成功的重要经验,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规律和基本逻辑。中国式现代化为世界现代化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开拓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新形态,推动世界现代化进程迈向更高台阶;丰富了世界现代化模式的多样性,为其他还在探寻现代化路径的国家提供了更多可能。中国式现代化破除了“现代化=西方化”的思维定式,开辟了世界现代化模式的多元性。
——摘编自任保平任欣怡《中国式现代化: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现代化的共同特征并予以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式现代化“世界性”的内涵及创新。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洋务派在各类新式学堂设置科学课程的同时,也并未忽视“中学”课程。而与科学课程的设置相比,“中学”课程的设置更正规,更完备。《西学》中曾说:洋务学堂“要亦不过只学语言文字,若夫天文,舆地,算术,化学只不过初习皮毛而矣”。新式学堂从一开始就受到招生的困扰,“世家子弟皆不屑就,恒招募宴人(穷人)子,下及舆台贱役之子弟,入充学生”;而且,即便进入新式学堂中学习,学生仍孜孜于四书五经以便猎取科举功名,对近代科学知识并不十分感兴趣。洋务派创办的学校都属于中等专业学校性质,竟没有一所普通的小学和中学,这体现了洋务派急功近利的办学方针。
——摘编自王冬凌《中国近代科学教育的产生及主要特征》
材料二 “科学家”(scientist)这一英文单词是由剑桥学者威廉·惠威尔于1834年所创造的,后来它专指某一类专家和职业。这一名词的诞生也从侧面表明了19世纪科学的巨变。19世纪下半叶,基于自然的基本物理学法则的知识基本形成。许多科学家、神学家之间开始形成彼此相对分离的关系,产生了一种在和平共处的环境中各自追求目标的崭新的热情,柏拉图“一切真正的问题都有一个而且只有一个真正的答案”的理想开始受到质疑。19世纪末,物理学的发展推动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在20世纪初最终形成,这使得科学界承认,对于实在的理论的表述是一项远比从前辈们那里继承要复杂得多的事业。关于占统治地位的世界之决定论的机械观点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变化着的不确定的世界,这使人们的信心不断增强,激励着科学家持续不断地去探索,这种探索又为科学教育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
——摘编自新乔、赵晓宁等《近代科学教育的兴起与发展》
(1)根据材料一,概括洋务新式学堂科学教育的主要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洋务新式学堂的科学教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科学教育发展的有利因素。
参考答案:
1.D
【详解】材料中的“追求利润”“自由”“利益”“竞争”,再结合材料时间1776年,可知当时英国进行工业革命,自由资本主义经济在发展,要求自由生产、竞争、贸易,且发展资本主义,D项正确;人民主权是权力来源于人民,人民有权推翻政府,材料不体现,排除A项;材料并未体现扩张,排除B项;材料并没有体现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排除C项。故选D项。
2.A
【详解】根据材料“18—19世纪中期”可知这种状况发生的时代大背景是工业革命,根据材料“各郡女孩子离家年龄逐渐降低”“她们在16—25岁期间竟然能够为自己积聚价值不菲的嫁妆”,结合所学可知这种状况源于技术和产业的革命,A项正确;材料只体现了中产阶级妇女要求妇女选举权,并没有体现是否获得了广泛的政治权力,排除B项;启蒙运动是17-18世纪,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与该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3.C
【详解】据材料“1700—1750年,英国国内产业增长7%,出口产业增长了76%;1750—1770年,二者又分别增长了7%和80%”并结合所学可知,1750—1770年英国国内产业、出口产业均有增长,说明了国内、国外市场的扩大呼唤了工业革命的到来,C项正确;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工业革命爆发,而未涉及其影响,排除B项;D项属于工业革命的影响,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4.D
【详解】据材料“无产阶级在反对有产阶级联合力量的斗争中,只有把自身组织成为与有产阶级建立的一切旧政党不同的、相对立的政党,才能作为一个阶级来行动。”可知,马克思认为无产阶级进行革命斗争时必须组建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即无产阶级政党,D项正确;工业革命加剧了有产者与无产者之间的阶级矛盾,无产者的阶级觉悟不断提升,但A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组建新型政党,而非凸显无产阶级的主体地位,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出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是否成熟,排除C项。故选D项。
5.A
【详解】依据材料信息可知,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不得不依据规定的标准时间,可见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生活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制约,A项正确;材料强调技术发展对人类生活有所制约,而不是提高生活质量,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统一的时间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没有强调时间的精确是生活的必要性,排除C项;材料反映出统一的时间是为了顺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没有体现出统一的时间有利于规范社会行为,排除D项。故选A项。
6.D
【详解】根据材料“1896——1900年欧美部分国家初级产品和加工产品进出口额”可知,美国和加拿大地区,初级产品出口额大于进口额,加工产品进口额大于出口额,这表明该地区工业资料充足,但工业化能力不足;英国和爱尔兰地区初级产品进口额远大于出口额,加工产品出口额远大于进口额,这表明该地区工业资料极缺,但工业化程度高;其他西北欧国家初级产品进口额大于出口额,加工产品进口额小于出口额,这表明该地区工业资料短缺,工业化能力较强,综上可得,欧美国家之间内部工业化程度差异明显,D项正确;贸易规模的持续增长,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经济发展依赖资本扩张,材料给予信息无法得出,排除B项;产业结构趋同化明显,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故选D项。
7.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铁路是工业革命的产物,题干中的1865和1913分别属于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B项正确;题干体现不了铁路发展对生态环境的作用,排除A项;材料未交代欧洲人在非洲建铁路的目的,排除C项;铁路对经济有推动作用,但材料未体现铁路建设推动了非洲经济的转型,排除D项。故选B项。
8.A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后英国农业发展的特点是农业人口所占比例降低,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这会导致农产品价格大幅下降,A项正确;1871-1875年间至1894-1898年间英国城市化水平提高,城市消费需求增大应导致物价上涨,排除B项;从18世纪70年代起英国由粮食出口国转变为粮食纯进口国,农产品依赖进口严重,不会在1871-1875 年间至1894-1898 年间出现各种主要农产品价格大幅度下降的现象,排除C项;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开始,殖民地农业开发思潮在英国国内逐渐兴起,英国人开始加强对殖民地农业开发的关注,这与题干所列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9.B
【详解】根据“英国工人工资的快速上涨使得机器替代人工变得有利可图,这催生了瓦特改进蒸汽机。”可得出作者强调机器的诞生是因为资本家想要降低生产成本,获取更多的利益,B项正确;ACD项不是主旨,排除ACD项。故选B项。
10.D
【详解】根据材料中“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国富论》”“反过来约束并塑造国家对于政治体制的选择”“规范政府”等信息可知,亚当·斯密是经济自由主义的倡导者。他期望建立起一种自发调节的社会经济秩序,在其中,政府无需干预一般的经济事务,来保障经济自由,强调了政策与经济模式的调和,D项正确;A项属于凯恩斯主义,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经济发展与政府关系,排除B项;亚当·斯密思想主要适应的是对外扩张的需要,排除C项。故选D项。
11.A
【详解】根据材料西方美术主题有希腊神话、基督教《圣经》变为铁路、火车、车站,再结合19世纪中期等信息可知反映了工业化的进步,A项正确;政教分离和材料无关,排除B项;工业革命之前已有城市化,排除C项;17和18世纪启蒙运动时期推崇理性王国,排除D项。故选A项。
12.A
【详解】15~18世纪的英国,由于呢绒出口剧增,刺激了羊毛需求,地主们热衷圈地养羊,很多农民被迫离开土地,去工场做工,圈地运动为英国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A项正确;殖民战争使得英国获得了大片的海外殖民,不仅为英国带来了巨额的财富,还提供了广阔的海外市场,排除B项;垄断组织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才出现,排除C项;黑奴贸易促进了资本原始积累,排除D项。故选A项。
13.B
【详解】根据材料中的时间信息“1851年”,可知此时第一次工业革命刚刚结束,火车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就,B项正确;世界公认的第一辆汽车诞生为1886年1月29日,德国工程师卡尔本茨为其经过多年研发和实验的机动车申请了德意志专利,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1903年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电灯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排除D项。故选B项。
14.D
【详解】题干中所涉及的时间点都是“1871年”和“1891年”,即题干表格中所出现的现象都是发生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传统的英国和法国等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发展速度相对较慢,就英、法两国而言,英国的发展速度要比法国要快一些,然后结合题干表格中的比较,可知丁是英国,D项正确;通过题干中的表格数据比较可知,1871年法国刚刚经历了普法战争,第三共和国刚刚建立,长期的政局动荡不利于法国工业的发展,故甲是法国,排除A项;乙的发展速度最快,就美国和德国而言,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美国的发展速度要比德国要更快一些,再结合题干中的表格数据比较,可以判断乙是美国,排除B项;1871年,德国完成统一,其发展速度要比美国慢一些,据此可以判断丙是德国,排除C项。故选D项。
15.B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帕潘涉及的蒸汽机模型之所以无人问津是因为当时的社会生产力还比较落后,社会层面对于新的动力机器的需求不足,而瓦特改良的蒸汽机正是迎合了工业革命时期社会对动力机器的需要,B项正确;帕潘设计的蒸汽机模型也是科技进步的表现,排除A项;瓦特得到的是资本的支持,而不是政府支持,排除C项;资本之所以支持瓦特是为了迎合社会需要,获取更多的利益,所以主要原因还是社会需求,排除D项。故选B项。
16.B
【详解】据材料可推知,因美国船只航行速度更快,故为保持茶叶的新鲜,英国商人宁愿以更高价格使用美国商船进行送输,这与美国工业革命中率先进行水上交通动力革命有关,B项正确;材料仅反映茶叶贸易情况,仅凭此不足以得出美国掌控远东贸易的主导权,排除A项;材料仅涉及远东贸易,仅凭此不能得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排除C项;材料不能反映英国贸易政策,不能得出英国奉行自由放任政策,排除D项。故选B项。
17.(1)共同特征:经济上实行工业化(以资本主义经济为根本);政治上实行代议制民主制度,思想上推行自由主义价值观;带有掠夺性、剥削性。(任答3点)
评价:西方的现代化打破了封建秩序,促进了社会转型;使西方社会生产力得到快速发展;西方的现代化不仅有共同性,也有差异性;西方现代化是建立在殖民扩张和资本主义剥削的基础上;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发展的现代化。(任答3点)
(2)内涵:正确把握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借鉴世界各国现代化的经验和教训;遵循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和规律;探索现代化多元模式的“中国方案”。
创新: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目标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互利共赢、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现代化。(任答2点,其他言之有理也可)
【详解】(1)共同特征: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从经济上实行工业化(以资本主义经济为根本);政治上实行代议制民主制度,思想上推行自由主义价值观;带有掠夺性、剥削性等方面回答。(任答3点)
评价:据材料“在16世纪—20世纪初的世界近代史历程中,现代化经验大多来自西方,西方化也由此被塑造成人类现代化的代名词”并结合所学可知,西方的现代化打破了封建秩序,促进了社会转型;使西方社会生产力得到快速发展;据材料“西方国家的现代化固然有其共同特征,同时西方国家内部的现代化进程也存在较大差异”可知,西方的现代化不仅有共同性,也有差异性;据材料“西方现代化建立在对非西方的掠夺和控制基础上,其历史黑暗面永远难以抹去”并结合所学可知,西方现代化是建立在殖民扩张和资本主义剥削的基础上;据所学可知,西方的近代化(工业革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发展的现代化。(任答3点)
(2)内涵:据材料“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既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形成和发展的重要特征,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取得成功的重要经验,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规律和基本逻辑”并结合所学可知,正确把握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据材料“中国式现代化为世界现代化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开拓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新形态,推动世界现代化进程迈向更高台阶”并结合所学可知,借鉴世界各国现代化的经验和教训;遵循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和规律;据材料“中国式现代化破除了‘现代化=西方化’的思维定式,开辟了世界现代化模式的多元性”并结合所学可知,探索现代化多元模式的“中国方案”,开辟了世界现代化模式的多元性。
创新: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从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目标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互利共赢、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现代化等角度回答。(任答2点,其他言之有理也可)
18.(1)特征: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指导思想;受科举和传统观念的影响明显;忽视基础教育的奠基作用。
评价:服务于洋务派创办的近代企业,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推动了中国近代科学的发展;由于洋务派急功近利,不可能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也不可能为我国科学技术独立发展打下深厚的基础。
(2)有利因素:两次工业革命的完成;资本主义物质文明的进步;各国政府的重视;现代科学理论取得重大突破;大众科学素养得到提高。
【详解】(1)特征:根据材料一“与科学课程的设置相比,‘中学’课程的设置更正规,更完备”可得出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指导思想;根据材料一“世家子弟皆不屑就”“即便进入新式学堂中学习,学生仍孜孜于四书五经以便猎取科举功名,对近代科学知识并不十分感兴趣”可得出受科举和传统观念的影响明显;根据材料一“洋务派创办的学校都属于中等专业学校性质,竟没有一所普通的小学和中学,这体现了洋务派急功近利的办学方针。”可得出忽视基础教育的奠基作用。
评价:需要从积极和局限性两个方面作答。积极的方面,根据材料一洋务学堂“要亦不过只学语言文字,若夫天文,舆地,算术,化学只不过初习皮毛而矣”可得出服务于洋务派创办的近代企业,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洋务新式学堂的科学教育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推动了中国近代科学的发展;局限性,根据材料一“洋务派创办的学校都属于中等专业学校性质,竟没有一所普通的小学和中学,这体现了洋务派急功近利的办学方针。”可得出由于洋务派急功近利,不可能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也不可能为我国科学技术独立发展打下深厚的基础。
(2)有利因素:根据材料二中的时间“1834”“19世纪下半叶”“19世纪末”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次工业革命的完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资本主义物质文明的进步;各国政府的重视;根据材料二“物理学的发展推动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在20世纪初最终形成”可得出现代科学理论取得重大突破;根据材料二“人们的信心不断增强,激励着科学家持续不断地去探索,这种探索又为科学教育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可得出大众科学素养得到提高。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