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2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课件(共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 2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课件(共3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19 16:57:22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31张PPT)
2.说和做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导入新课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曾经出现过许多杰出人物,有叱咤风云的政治家,有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军事家,有博学睿智的科学家,还有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艺术家……其中有一位备受世人瞩目,他既是热情澎湃的诗人,卓越的学者,同时也是一位大勇的革命烈士,他,就是闻一多先生。
知遇相惜 亦师亦友
1930年,国立青岛大学入学考试成绩发布,一位20多岁的考生数学零分,作文也只写了三句带感慨的新诗:“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但谁把幻光看成幻光,谁便沉入了无底的苦海。”按说,这位考生铁定无法录取。不过,问题是他碰上了一位慧眼识货的主考官。这位主考官就是文学院院长闻一多先生。闻先生从这三句杂感诗中发现了这位青年身上潜伏的才气,一锤定音破格录取。果不其然,这位青年没有辜负闻先生的期望,很快就发表了一首又一首的新诗,并于1933年出版了轰动一时的诗集《烙印》。
这个青年就是后来享誉诗坛的臧克家。
臧克家 (1905-2004),诗人,从小受家庭影响,喜欢古典诗歌和民歌。1932年开始写新诗,以一篇《老马》成名,1933年出版了第一部诗集《烙印》,这是他最具影响的作品。此后,他陆续出版的诗集,长诗有《罪恶的黑手》《自己的写照》《泥土的歌》《宝贝儿》《生命的零度》等十多部。被誉为“农民诗人” 。最著名的诗作《有的人》。
人物介绍
1943年后,因目睹蒋介石反动政府的腐败,奋然而起,积极参加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1945年7 月15日被特务暗杀。
闻一多 (1899—1946),本名家骅,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1899年生于湖北省浠水一个“世家望族,书香门第”。五四运动时在北京清华大学读书时即参加学生运动。1922年赴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学习,后来研究文学。1925年5月回国后,历任青岛大学、清华大学教授。1937年抗战开始,他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
地壳 校补 赫然
函寄 漂白 衰微
卓越 深宵 钻探
锲而不舍  兀兀穷年   警报迭起
潜心贯注  迥乎不同 慷慨淋漓  
气冲斗牛 无暇顾及   目不窥园  
仰之弥高 炯炯目光 沥尽心血
qiào
hán
zhuó
qiè
qián
dǒu

jiào
piǎo
xiāo

jiǒng
xiá

shuāi
zuān
dié
kǎi
kuī

字音
jiǒng
诗兴不作:
不是不作诗,而是写诗的兴致不起、不发。作,起。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出自《论语·子罕》,是颜渊赞美孔子的话,意思是“老师之道,越抬头看,越觉得高;越用力钻研,越觉得深”。弥,更加。
目不窥园:
出自《汉书·董仲舒传》,窥,从小孔或缝隙里偷偷地看。眼睛从不暗中看一看家里的园圃,即专心致志。
词语
气冲斗牛:
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斗、牛,星宿名, 泛指天空。
兀兀穷年:
出自韩愈《进学解》,辛辛苦苦的一年到头这样做。兀兀,劳苦的样子。穷年,终年, 到头。
迭起高标:
超群,出众。迭,屡次。
锲而不舍:
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沥尽心血:
滴尽心血,形容辛辛苦苦地劳碌工作。沥,滴。
潜心贯注:
(精神、精力)集中,用心专而深。
迥乎不同:
很不一样。迥,差得远。
一反既往:
完全改变以前的情况。
一、整体感知
1.阅读课文,划分层次,概括大意。每个部分是怎样衔接的?
第一部分:(1-7)记述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方面“做了再说”“做了不说”的特点。
第二部分:(8-20)记述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方面“说了就做”的特点。
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之间用了七、八、九三个段过渡。
第七段承接上文进行小结,第八、九段开启下文。
用这些高度概括的话过渡,它的好处在于:衔接紧密,脉络清楚,过渡自然。
把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和作为革命家方面的情况用极其简明的语言并列地提出来,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有什么不同于一般人之处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说了就做”。
3.文章从哪两个方面写闻一多的“说与做”?围绕这两个方面个写了哪几件事?表现了闻一多什么品质?
4.作者写“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是怎样起笔的?有何好处?
文章引用闻一多先生自己的话起笔,直接点题,不拐弯子。摆到读者眼前的引文经过了精心挑选,言简意明。它有两个特点:一是运用比较的方法突出闻一多先生对“说”与“做”的态度;二是语意递进加深——“做了再说”,“做了也不一定说”。
文章采用这样的方法起笔,不仅开门见山,而且引起悬念:闻一多先生是这样说的,做的又是怎样呢?使读者迫不及待地要读下文。
1.本文通过细节描写来展现闻一多先生的人物形象,结合文中一两个例子,说说这种写法的好处。
(1)“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头发凌乱”“睡得很少”。
以整齐的句式,表现了闻一多先生的刻苦精神。
二、品味细节描写,分析表达方式
(2)“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表现出闻一多先生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
(3)抓住闻一多先生“演讲”中最“慷慨淋漓”的“你们站出来”这一句话,以及“昂首挺胸,长须飘飘”的从容姿态。
突出了闻一多先生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3.“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潜心贯注”和“心会神凝”意思相近,都是说用心极专极深,除学术研究外,没有别的任何事情使他分心。
本文表达上的一大特点是夹叙夹议。作者实际上是以议论来结构文章的。
第一、二段是第一部分叙述的纲领,第七段是第一部分的总结,这两处都是议论。
第八、九两段是第二部分的纲,最后一段则是第二部分,也是全文的总结,这两处也都是议论。
这篇文章多次用到照应,有首尾照应,有行文前后的多次照应,有行文与题目的照应。多种方式的照应,使文章的结构严谨,而且形成了一种旋律,一种气势,加强了文章的感染力。而所有这些照应,又几乎全是议论。由此可见议论在本文中的重要作用。
2.除了描写以外,议论在本文的结构中起着怎样的作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梳头(shū)抱歉(qiàn) 秩序(zhì) 锲而不舍(qiè)
  B.深宵(xiāo) 伴侣(lǚ) 硕果(shuò) 目不窥园(kuī)
  C.卓越(zhuó) 迭起(dié) 澎湃(pài) 气冲斗牛(dòu)
  D.排衙(yá) 弥高(mí) 迥乎(jiǒng) 沥尽心血(lì)
  2.下列语句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 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B. 他要给我们哀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C. 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
  D.闻先生心不在焉,抱歉地道一声:“秩序不在我的范围以内。”
  3.下列句子中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B.全军将士气冲斗牛,奋勇杀敌,冲出了重围,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
  C.十八大以后,各地发扬愚公移山精神,不断完善充实提升,锲而不舍地推进各项工作。
  D.鲁迅以笔作刀枪,慷慨淋漓地揭露了辛亥革命的弊端。
当堂练习
C
B
D
(1)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语句化用典故,句式工整,富于感情,表达了对闻一多钻研精神的赞美之情。
(2)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这是比喻的说法,指寻找使我国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自20世纪20年代末起,闻一多过了十多年“书斋生活”,力图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
三、品味语句,分析表达妙处
(3)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望闻问切”是比拟的说法,把我们的民族比作一个病人,说明闻一多当时从文化研究上来探求救国的方法,也还仅仅是走出了第一步。
(4)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
“它”指深夜灯火。深夜只有灯火相伴,本应感到寂寞,但闻一多却乐在其中,全力进行学术研究,成绩斐然。“漂白了四壁”出自闻一多诗《静夜》,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前途和人民命运的关切。“漂白了四壁”意在表现闻一多深夜潜心研究的怡然自适,与“大开光明之路”的意趣一脉相承。
闻一多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
是一个具有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着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的学者和革命家。
四、深度解读--人物
这篇文章在叙述中穿插了哪些形象的描写 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语言描写
(1)“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这两句话表现了作为卓越的学者的闻一多实干精神和谦虚美德。
(2)“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表现闻一多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拓展延伸--人物描写
肖像描写
炯炯目光”“头发零乱”“昂首挺胸”“长须飘飘”“目不窥园”都具体表现闻一多那令人尊敬的高大形象。
细节描写
“一个又一个的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表现闻一多先生严谨治学的精神。
说说本文中描写的作用
课文中对闻一多的语言、外貌有许多具体描写。这些描写都能起到具体再现闻一多先生那令人尊敬的高大形象的作用,使他的精神、品格、作风仿佛历历在目,触手可及,都成了可以具体感知的东西。
归纳总结
本文用夹叙夹议的方法记述了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方面和作为革命家方面的所说所做,表现了闻一多先生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高尚人格,赞扬了他为国家、为民族、为民主献身的精神。
我们不仅要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更重要的是学习闻一多先生崇高的品格与精神,并把它们贯彻落实到我们平时的实际行动当中,热爱祖国,保卫祖国。
红烛啊!
这样红的烛!
红烛
红烛
诗人啊!
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
红烛啊!
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
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
红烛颂
为何更须烧蜡成灰,
然后才放光出
一误再误;
矛盾!冲突!
红烛啊!
不误,不误!
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
这正是自然的方法。
红烛啊!
既制了,便烧着!
烧罢!烧罢!
烧破世人的梦,
烧沸世人的血--
也救出他们的灵魂,
也捣破他们的监狱!
红烛啊!
你心火发光之期,
正是泪流开始之日。
红烛啊!
匠人造了你,
原是为烧的。
既已烧着,
又何苦伤心流泪
哦!我知道了!
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
你烧得不稳时,
才着急得流泪!
红烛啊!
流罢!你怎能不流呢
请将你的脂膏,
不息地流向人间,
培出慰藉的花儿,
结成快乐的果子!
红烛啊!
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
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
红烛啊!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一多画像》这样写道:“一诗一文一烟斗,一个脊梁一声吼。一画一印一全集,一代英豪一红烛。”闻一多集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于一身,青年时代是新月派诗人,中年时代是旧经典的研究学者,晚年成为青年所爱戴的、昂首做狮子吼的民主战士。他横眉怒对国民党特务的手枪,把自己的一腔热血洒在了为民主、为新中国而战斗的前线。他严谨的治学精神和疾恶如仇、为祖国安危而英勇献身的凛然正气与高尚风格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闻一多先生曾经说过:“生命的量至多不过百年,他的质却可以无限度地往高深醇美的境域发展,生命的艺术化便是生命达到高深醇美的唯一方法。”让我们永远称颂他——口的巨人,行的高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