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城乡内部空间结构
下图是“我国某大城市各类土地地租随距市中心距离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当①线变成②线时,居住区可拓展到( )
A.环城路 B.三环路
C.二环路 D.一环路
2.近年该市的工业企业由城区迁移到郊区,主要原因是( )
①城区用地紧张,地租上涨 ②城市交通网的不断完善 ③为了缓解城区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 ④郊区廉价劳动力丰富 ⑤人口向郊区迁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⑤
(2022·山西晋城期中)下图是“我国南方某大城市地铁线分布图”。读图完成3~4题。
3.甲、乙、丙、丁四地中可能位于中心商务区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4.近些年该城市重点发展方向最可能是( )
A.向北 B.向南
C.向西 D.向东
下图是“某城市空间结构图”。读图回答5~6题。
5.该城市的空间结构模式是( )
A.同心圆模式 B.扇形模式
C.多核心模式 D.条带状模式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③处是低级住宅区
B.④处宜布局钢铁工业
C.②处是高级住宅区
D.⑤处宜布局高新技术产业
(2022·河南平顶山期中)城市某区域土地利用强度,可以用建设用地面积占该区域土地面积的比值表示。读图完成7~8题。
7.该城市Ⅰ区( )
A.人口数量昼夜均少
B.适宜建大型批发部
C.建筑物高大且密集
D.多有高速、高铁等经过
8.甲处土地利用强度增大,最可能的原因是( )
A.建设民俗博物馆 B.划定耕地保护区
C.增加种植业投入 D.扩大卫星城规模
(2022·安徽安庆模拟)成都平原西部的灌渠众多、水网密布,润泽土地的同时,也影响着聚落的分布。林盘是该区域一种典型的聚落。林盘外是水稻田,林盘内是起居空间,林盘密集种植树木和竹林,形成一种田—林—宅空间格局,多个林盘形成一个村庄。随田散居形式是当地最为适合的传统居住方式,是四川独特的文化符号。下图为“林盘景观图”。据此完成9~11题。
9.随田散居的居住方式,主要为了( )
A.改善环境 B.节约土地
C.减少污染 D.便于耕作
10.一般来说,平原地区村庄是集聚的,成都平原西部林盘模式采用分散的居住形式,得益于该地区( )
A.水运便利 B.水源广布
C.人口分散 D.气候湿热
11.林盘设计树木和竹林紧凑环绕宅院的空间格局可以使宅院( )
A.减轻台风的危害 B.居住条件更舒适
C.合理利用水资源 D.防御外敌的入侵
(2022·湖北宜昌月考)下图为“我国某大城市主干街道上的两个公交站台(甲、乙)分布示意图”和“上、下车人数随时间变化统计图”。读图完成12~13题。
12.该图示区域最可能是( )
A.商业区 B.工业区
C.居住区 D.文化区
13.关于街道M、N方向的说法,最有可能的是( )
A.M方向近郊区 B.M方向近商业区
C.N方向近文化区 D.N方向近工业区
(2022·河北衡水期中)城市发展过程中,城市功能用地在变化。外部扩展可增加面积,而内部更替则有三种表现:一是内部更替引起的某类城市功能用地的增加;二是引起的某类城市功能用地减少;三是某类城市功能用地不变。下图为“2003~2012年我国某大城市功能用地的外部扩展与内部更替示意图”。据此完成14~15题。
14.该城市2003~2007年功能用地的面积变化( )
A.居住用地面积变化不大
B.工业用地面积增加最多
C.公共管理与服务用地面积增加明显
D.商业服务设施用地面积减少
15.2003~2012年该城市工业用地发生了明显变化,其主要原因是城市中心区( )
①环境污染较重 ②基础设施落后 ③远离消费市场 ④土地价格较高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16.读“某县城区规划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5分)
(1)判断甲、乙、丙三地的城市功能分区。(3分)
(2)影响甲功能区布局的主要经济因素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2分)
(3)指出该规划在提升人居环境质量方面采取的措施。(6分)
(4)有人建议在①处布局一大型批发市场,你是否赞同此建议,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4分)
第一节 城乡内部空间结构
1.B 2.A [第1题,据图可知,当①线变成②线时,居住区可拓展到三环路。第2题,由于市中心用地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为了降低成本、保护环境,加上通往郊区的交通设施日益完善,工厂纷纷外迁。]
3.A 4.B [第3题,中心商务区一般位于市中心、交通通达度高的区域,图中甲地有多条地铁线相交,在四地中交通通达度最好,最可能是中心商务区,故A正确。第4题,地铁编号一般是按照规划顺序来编制的,新建地铁4、5号线向该市南方延伸,向南方向交通通达度提高,故该城市重点发展方向最可能是南方,故B正确。]
5.B 6.C [第5题,读图可知,图中城市各功能分区沿交通线呈扇形或楔形向外扩展,为扇形模式。第6题,图中③处位于高速公路两侧,故判断为工业区,A错误。④处离矿产地和铁路较远,故不适宜布局钢铁工业,B错误。⑤处位于城区外围,靠近矿产地和铁路,适宜布局钢铁工业,D错误。②处远离工业区和铁路,位于城市河流上游,环境优美,适宜布局高级住宅区,C正确。]
7.C 8.D [第7题,由图可知,Ⅰ区土地利用强度最大,距市中心最近,应为商业区。人口数量昼多夜少,A错误;大型批发部适宜建在交通便利、地价较低的城市外围,B错误;建筑物高大且密集符合商业区的特征,C正确;多有高速、高铁等经过应为近郊区,D错误。第8题,由图可知,甲处位于郊区,只建设民俗博物馆并不能使其土地利用强度明显增大,A错误;划定耕地保护区会缓解或者降低土地利用强度,B错误;增加种植业投入对土地利用强度影响较小,C错误;扩大卫星城规模会扩大该区域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从而明显增加该区域土地利用强度。故本题选D项。]
9.D 10.B 11.B [第9题,该种聚落为散居形式,随田散居主要为了便于耕作,故选D。第10题,能够实现聚落散居主要因为灌渠众多,水网密布,B正确。气候湿热不是散居的主要原因,灌渠主要功能不是水运,人口分散是结果,不是原因。A、C、D错误。故选B。第11题,依据林盘景观图,林木环绕建筑,并不能起到抵御外敌的作用,对水资源利用也无较大作用,C、D错误;该地为成都平原,受台风影响很小,A错;林木夏季遮阴,冬季防风,使居住条件更舒适,故选B。]
12.C 13.B [第1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7:00左右上班时间,甲站台上车人数集中,出行人数多;17:00左右下班时间,乙站台下车人数集中,回家人数增多,说明该图示区域最可能是居住区,故选C。第13题,甲站台早晨上车的多为进入中心城区的上班人员,故M方向应该是通往商业区,故选B。]
14.C 15.D [第14题,读图可知,2003~2007年该城市居住用地面积外部扩展增加面积远大于内部更替减少面积,居住用地增加较多,A错误;工业用地外部扩展增加面积和内部更替减少面积大致相等,工业用地面积基本不变,B错误;公共管理与服务用地面积增加明显,因为外部扩展面积增加,内部更替面积增加,C正确;商业服务设施用地面积增加,其外部扩展面积增加,内部更替面积也在增加,D错误。第15题,2003~2012年该城市工业用地发生了明显变化,其主要原因是城市中心区环境污染较重、土地价格较高,①④正确。故选D。]
16.(1)甲:工业区;乙:居住区;丙:商业区。
(2)地租(地价) 交通
(3)①工业区与居住区之间有绿地隔离;②沿河打造生态走廊;③绿地面积大。
(4)赞同。理由:临近客货运总站,便于商品集散;地处城市郊外,地价低。
或不赞同。理由:距离本地消费市场较远;占用耕地。
解析 (1)图中显示,甲类功能区位于城市外围,与城区之间有绿地相隔,因此甲应为工业区;乙占地面积最广,大多位于城市中心与工业区之间,便于工人上下班和购物,应为居住区;丙位于城市中心,交通便捷,占地面积小,应为商业区。(2)甲为工业区,位于城市外围,地价较低,可降低成本;图示工业区有多条公路穿过,离铁路不远,交通便利,有利于降低运输成本。因此甲功能区布局的主要经济因素是地租(地价)和交通。(3)图中显示,该县城区绿地面积较大,有利于净化城市空气和水源;建设了沿河生态走廊;在工业区与居住区之间有绿地作为卫生防护带,从而减少工业区对居住区的环境影响,这些都是该县城规划在提升人居环境质量方面采取的措施。(4)该题为开放性试题,一定要先表明观点,然后根据观点阐述理由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