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查
生物学试题
(考试时间: 75 分钟 满分: 100分)
注意:请将试题的全部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幽门螺旋杆菌是一类寄生于人体胃幽门门处的病原体,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其细胞结构,可以确定幽门]螺旋杆菌是原核生物。做出该判断的主要依据是幽门螺旋杆菌
A.含有DNA分子 B.含有核糖体 C.没有核膜. D.没有线粒体
2.小麦种子中含有丰富的水分和无机盐,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麦种子细胞中富含Fe、Mg、Ca、Zn等微量元素
B.小麦种子细胞中大多数无机盐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C.晒干的小麦种子细胞内不含有水分,有利于种子长时间储存
D.小麦种子萌发时吸收大量的水分,自由水含量升高,代谢速率加快
3.玉米根尖分生区细胞中由A、T、C、G四种碱基构成的核苷酸种类、新冠病毒中由A、U、
C、G四种碱基构成的核苷酸种类分别是
A.4、4 B.8、4 C.7、7 D.7、4
如图为人体内两种重要化合物A和B的化学组成关系,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a的种类约有21种,b的种类有8种 B.大分子物质A、B都以碳链为骨架
C.大分子物质A与斐林试剂反应呈紫色 D.物质B一般呈双链,只分布在细胞核中
5.生产和生活中常常应用到细胞呼吸原理,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用透气“创可贴”包扎伤口,促进伤口细胞的有氧呼吸以利于伤口愈合
B.酿酒前期通入空气,是为了促进酵母菌的有氧呼吸以利于大量增殖
C.中耕松土是为了促进根细胞的有氧呼吸以利于矿质元素的吸收
D.被锈钉扎伤,伤口较深易引起厌氧型破伤风杆菌大量繁殖
6.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是某些生物细胞响应外界水分变化而发生的渗透调节过程。下列
叙述错误的是
A.施肥过多引起的“烧苗”现象与植物根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有关
B.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细胞液泡体积变大而吸水能力逐渐降低
C.渗透的方向是水分子从水的相对含量高的--侧向相对含量低的一侧渗透
D.液泡体积相同的细胞分别置于0.3g/mL的KNO3、蔗糖溶液中,它们的体积始终相等
7.寨卡病毒可通过蚊媒传播使人患病,对寨卡病毒的说法正确的是
A.体积比细胞还小,是最简单的生命系统
B.没有细胞结构,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
C.能引发疾病,在含有机物的培养液中就能生存
D.具有核酸和蛋白质,能通过分裂增殖产生后代
8.右图为有氧呼吸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①~②阶段与无氧呼吸第-阶段完全相同 B.②~ CO2阶段不可能发生在无氧呼吸过程中
C.③为O2,③~ H2O阶段在线粒体内膜中进行 D.④⑤⑥为ATP,可直接用于各项生命活动
9.下列描述符合生物学结构与功能观的是
A.核孔的特殊结构有利于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B.核膜具有双层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有利于将核酸留在细胞核内
C.线粒体中的“嵴” 增大了丙酮酸氧化酶附着的面积,有利于有氧呼吸的进行
D. DNA能储存巨大遗传信息与脱氧核苷酸的排序及DNA的空间结构多样性有关
10.细胞衰老和凋亡是人体内发生的正常生命现象,右图表示细胞衰老和凋亡的大致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示过程不会发生在胚胎发育过程中
B.皱缩细胞为衰老细胞,细胞内酶活性均下降
C.凋亡小体在乔噬细胞中的水解与溶酶体有关
D.图示可表示细胞正常代谢活动受损引起的细胞死亡
11.下列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将空气直接通入酵母菌培养液,形成有氧环境
B.将酵母菌培养液表面加一些菜油,形成无氧环境
C.观察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检测CO2产生量多少
D.无氧条件下应先检测酒精,再检测CO2产生情况
12.真核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核膜会解体和重构,据右图推测该细胞最可能处于有丝分裂的
A.前期 B.中期 C.后期 D.末期
13.科学家研究发现,细胞中基因有些表达,有些不表达。在不同类型的细胞中,表达的基因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管家基因,即在所有细胞中都表达的基因,其产物是维持细胞基本
代谢所必需的;另一类是奢侈基因,即只在某类细胞中特异性表达的基因。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同一个体不同细胞含有的奢侈基因不同 B.呼吸酶、ATP水解酶相关基因为管家基因
C.细胞分化的本质是奢侈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D.已分化的细胞,-般不能转化为其他类型细胞
14. 参与Ca*主动运输的载体是一种具有ATP水解酶活性的蛋白质,它在运输Ca2*时离不开ATP的水解。下列有关该Ca2+载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A.激活ATP水解酶活性需Ca2+与其相应位点结合
B. Ca2+载体 协助的物质跨膜运输属于放能反应
C. Ca2+载体磷酸化会导致其空间结构发生改变
D.温度变化会改变Ca2+载体运输Ca2+的速率
15. ATP、GTP、CTP和UTP是细胞内四种高能磷酸化合物,它们的结构只是碱基不同,分
别是A、G、C、U。右图是ATP的分子结构式,x ~ γ表示磷酸基团(Pi)的位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四种高能磷酸化合物的组成元素都是C、H、O、N、P
B.a、β、γ三个磷酸基团脱离时挟带的转移势能相同
C.人体剧烈运动时,脱离的γ磷酸基团在细胞中大量储存
D.只含a磷酸基团的四种高能磷酸化合物是DNA的组成单位
16.许多科学家在光合作用过程的探究中做出了重要贡献,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恩格尔曼利用水绵和需氧细菌,直接证明了叶绿体能吸收光能用于光合作用放出O2
B.希尔发现离体叶绿体加人氧化剂在光照下可释放出O2,探明了光合作用中氧气的来源
C.鲁宾和卡门用16O和18O分别标记H2O和CO2,证明了光合作用产生的O2全部都来自水
D.卡尔文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探明了CO2 中碳的转移途径为CO2→C3、C5→糖类
17.右图表示某种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不同的氧浓度下,单位时间内O2吸收量和CO2释放量的变化,图中AB段与BC段相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QR段该器官有氧呼吸被抑制,导致CO2释放量减少
B.C时该器官葡萄糖消耗量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相等.
C. D时该器官有氧呼吸强度最弱,消耗的有机物最少
D. P时该器官无氧呼吸停止,只在线粒体内产生CO2
l8. 下表列出了教材中部分实验的材料、实验条件和观察内容,有关这些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上述各实验中,不需要使用显微镜的是丙组,细胞需要保持活性的是甲组
B..上述各实验中, 需要用到酒精(乙醇)的为乙组和丙组,但是作用各不相同
C.乙组实验中用甲紫溶液使染色体着色,丙组实验中用层析液提取和分离色素
D. 丁组只需要设置一组装置,pH值从14开始逐渐降低,依次测定淀粉酶的活性
19.右图表示在最适温度条件下,H2O2 分解产生的氧气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若该酶促反应过程中改变某--初始条件,以下改变及结果正确的是
A.若增加H2O2量,则e点上移,d点右移. B.若增加酶含量,则e点上移,d点左移
C.若适当升高温度,则e点不移,d点左移 D.若适当降低pH,则e点下移,d点右移
20.下图为小麦叶绿体中电子和质子(H*)在类囊体膜上的光合电子传递体上的传递过程,P680
和P700分别是最大吸收波长为680nm和700nm的反应中心色素,每个反应中心色素大约由200个叶绿素分子和60个类胡萝卜素分子组成。下 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中心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用于光反应
B. H+通过协助扩散方式从类囊体腔运输到叶绿体基质中
C.电子传递过程中把光能全部转化为ATP中活跃的化学能
D.叶片大部分气孔关闭后电子和H+的传递速率会减慢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60分。)
21. (10分)牛奶是最古老的天然饮料之一,被誉为“白色血液”。 牛奶的主要成份有水、脂肪、磷脂、蛋白质、糖类、无机盐,而且钙磷比例非常适当,利于钙的吸收,是人体钙的最佳来源。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右图是牛奶中某种蛋白质的部分结构简图。图中由_____种氨基酸分子通过____方式形成该化合物,形成图示部分化合物的过程中,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_______。
(2)牛奶中含量丰富的二糖是_____,经消化吸收后能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______。
(3)牛奶是人体钙的最佳来源,若人体血钙含量太低则会出现抽搐等症状,这说明无机盐具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功能。
(4)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_______物质,若向牛奶样液中加入____染液, 溶液呈_____色,则说明牛奶中含有脂肪。
22. (11分)下图1为生物膜的结构模型及物质跨膜运输示意图, A、B表示组成膜的成分,①~
④表示运输方式。图2为科研人员将人的红细胞分别置于蒸馏水和几种等渗溶液中,测定红细胞溶血(红细胞破裂)所需的时间。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 1)若图1表示细胞膜的结构模型,则其基本支架是____(填字母);细胞膜功能的复杂程度与其_________有关。
(2)图2中的氯化铵以离子的形式进人细胞,其中氯离子进人细胞需要消耗能量,其运输方
式为图1中的______(填序号),而蒸馏水进人细胞的方式为图1中______(填序号)。据图2分析甘油和乙醇进人红细胞的速度大小关系为________。
(3)氯化铵的相对分子质量要小于甘油、乙醇,但红细胞在氯化铵溶液中的溶血时间却明显长于这两种溶液,这说明_______(填“脂溶性”或“水溶性”)分子更容易通过细胞膜。图2中氯化铵溶液是红细胞的等渗溶液,但红细胞还会发生溶血,原因是_________。
23. (11 分)溶菌酶是一-类有抗菌作用的蛋白质,动物不同部位细胞分泌的溶菌酶结构存在一定差异。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右图为动物细胞的结构示意图,胃溶菌酶在_____ (填序号)合成后,经_____ (填序号)加工,形成- -定的空间结构,再依赖细胞膜的_____性,通过_____方式分泌到细胞外。
(2)研究人员比较了胃溶菌酶和肾溶菌酶的氨基酸组成,结果如下表。
注: Arg- 精氨酸、Glu- 谷氨酸、Asp一天冬氨酸、Asn- -夭冬酰胺,氨基酸后的数字表示
其在肽链的位置,“+”表示是有此氨基酸、“-”表示无此氨基酸
①溶菌酶分子中连接相邻氨基酸的化学键是________。
②胃溶菌酶与肾溶菌酶功能存在差异,由表中数据分析,可能的原因有__________、氨基酸排序不同以及形成的蛋白质空间结构不同。
③胃溶菌酶和肾溶菌酶的氨基酸序列大部分相同,有观点认为,它们在进化上有着共同的起源。上 述研究为这一观点提供了_______(填“分子”或“器官”)水平的证据。
24.(13分)下图1是某植物(2n=6)的组织切片有丝分裂的模式图,图2是该植物进行细胞分裂时每条染色体上DNA数目的变化曲线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按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排序,细胞a、b、c、d的顺序是______(用字母和箭头表示)。通过有丝分裂可以将染色体上的DNA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因而在细胞的亲代和子代之间保持了遗传的___________________。
(2)图2中AC段细胞主要进行的物质准备是_______,该段活动旺盛的细胞器主要有_____; CD段对应图1中的细胞有________________。
(3)图2中DE段的细胞中核DNA数为_____个,染色单体数目的变化是______,导致该数月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25.(15分)为探究COz浓度对植物光合速率的影响,研究人员以大豆、水稻、棉花作为实验材料,别进行三种不同实验处理,甲组提供大气CO2浓度(375μmol●mol-' ),乙组提供CO2浓度为倍增环境( 750umol●mol-),丙组先在CO2浓度倍增.的环境中培养60d,测定前一周恢复为大气CO2浓度,其他条件适宜。选择晴天上午测定各组的光合速率,结果如右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 。除CO2浓度外,还有________( 写出两种)等也是影响该实验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
(2)CO2浓度主要影响光合作用的________阶段,该过程发生在叶绿体______中。CO2浓度适
当增大时,作物吸收的光能也增多,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丙组光合速率比甲组低,原因可能是作物长期处于高浓度CO2环境,降低了RuBP羧化酶
(固定CO2的酶)的活性。现有研究人员利用大豆RuBP羧化酶、NaHCO3溶液(适宜条件下可提供一定浓度的CO2)、蒸馏水、一定浓度的C5溶液,欲探究大豆RuBP羧化酶最适宜的CO2浓度范围,请完善下列实验设计思路。
配制.______的NaHCO3溶液,在不同NaHCO3溶液中,先加入_______,一段时间后各组再分别加入________,几分钟后检测各组溶液中C3的含量。_________即为大豆RuBP羧化酶最适宜的CO2浓度范围。
(4)CO2浓度倍增时光合速率并未倍增,此时限制光合速率增加的内部因素可能是_____. (写出一种即可)。从该研究结果可推测,大气CO2浓度增加后,作物光合速率虽然提高了,但产量可能会降低,从净光合速率角度分析,原因可能是温室效应会_________,因此,世界主要国家之间有必要签署碳减排协议。(注:净光合速率是指总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的差值)
生物学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D D B A D B D A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D A B A A D B A 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60分)
21.(10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
(1)3 脱水缩合 36
(2)乳糖 能量(或能源物质)
(3)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2分)
(4)储能 苏丹Ⅲ 橘黄
22.(11分,除标注外,每空2分)
(1)A(1分) 蛋白质(或B)的种类和数量(“种类”“数量”只答一种不得分)
(2)④(1分) ①②(答对一个得1分) 乙醇>甘油
(3)脂溶性(1分) 红细胞会吸收氯化铵(1分),使细胞内的溶液浓度增大,渗透压上升,细胞大量吸水,最终导致细胞溶血(1分,共2分)
23.(11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
(1)⑥ ①③(顺序不能颠倒,2分,只答一个不得分) 流动 胞吐
(2)①肽键 ②两者的精氨酸数目不同(2分,答“氨基酸数目”不得分)
第50、75、87位的氨基酸种类不同(只答“氨基酸种类不同”得1分,共2分)
③分子
24.(13分,除标注外,每空2分)
(1)b→a→d→c(1分) 稳定性(1分)
(2)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答对一点得1分,共2分)
核糖体、线粒体(答对一个得1分,共2分) a、b(答对一个得1分,共2分)
(3)12(1分) 12(条)→0(条) 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只答“着丝粒分裂”或“姐妹染色单体分开”也可得2分)
25.(15分,除标注外,每空2分)
(1)CO2浓度和作物种类(缺一不得分) 温度、光照强度、水、矿质元素等(答对一个得1分,共2分)
(2)暗反应(1分) 基质(1分)
CO2浓度增大,C3合成量增多(1分),C3还原所需的NADPH和ATP也增多(1分),促使光能吸收增多(共2分)
(3)一系列浓度梯度(1分) (等量的)大豆的RuBP羧化酶(1分) (等量的)一定浓度的C5溶液(1分) C3含量最多的一组相邻的两组NaHCO3溶液浓度(1分)
(4)色素含量有限、酶的数量有限、酶活性不够高、NADPH和ATP供应限制等(1分)(合理答案即可,只写“NADPH”、或只写“ATP”供应限制不得分)
(使大气温度上升,)导致呼吸速率增大的幅度大于光合速率增大的幅度(没有体现增大幅度不得分,或答“呼吸速率大于光合速率”不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