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高中语文必修第一册 《沁园春·长沙》语言文字运用训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2019)高中语文必修第一册 《沁园春·长沙》语言文字运用训练(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19 10:28: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沁园春·长沙》语言文字运用训练
语言文字运用Ⅰ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终于,我被领到一块牌子前,上面_____写着三个大字——梅雨潭。哦,那个久藏在心底的绿!
就着山势,左弯右绕,沿高高的石阶攀登,窄窄的山隙挤过来。眼前出现岔路口,两路都有人,只管跟定前面的步履。最后跟进一个洞里,洞里黑黑的。后进的人告诉我,此洞有三个通道,一个顺高处的裂缝爬上去可到山顶;一个直通深潭的暗道;右边的一个,可于明处走到终点。
转过来,上一高台,一池碧绿就在眼前!近一个世纪了,梅雨潭_____在这里等着,似乎不曾改变,真的是绿得深沉,绿得纯粹
一圈人围着,看着,都噤了声,就同梅雨潭静静地待在一起,化在一起。回过神来往上走,看到石穹门,那是一幅画框,将潭_____进千古的美谈。又看到梅雨亭,这座明代建筑,八方来风,传来的都是关于梅雨潭的故事。
为什么叫梅雨潭?“常若梅天细雨,故名梅雨潭”,这是清代潘耒的解;“溅着的水花,晶莹而多芒;远望去,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纷纷落着”,这是朱自清的释。若看了通元洞那里刻的“四时梅雨”,你就明白,这梅雨潭,_____是诗的化身。
渐渐地,眼前便虚幻起来,落下来的水成了慢镜头,它落在潭里,一滴,又一滴。凉凉的,直落到心里去。镜头上摇,层层叠叠的石崖上,瀑水溅花,溅成了岚烟雾霭,带有一股清香,氤氲升腾。
1.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迈进金黄色的大门,穿过宽阔的风门厅和衣帽厅,就到了大会堂建筑的枢纽部分——中央大厅。
B.“你们别急,看我的——”说着便在大的这个半块上咬了一口。
C.“好香的干菜,——听到风声了吗?”赵七爷站在七斤的后面说。
D我们在天安门前深情地呼唤:周——总——理——
2.下列填入文段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赫然 还 收 竟然
B.居然 就 框 竟然
C.赫然 还 框 全然
D.居然 就 收 全然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它一滴又一滴,凉凉的,落在潭里,也落到我的心里。”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二)[2018 全国卷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大洋一号”是中国第一艘现代化的综合性远洋科学考察船。自1995年以来,这艘船经历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和大陆架勘查多个航次的任务。今年,它又完成了历时45天、航程6208海里的综合海试任务。对不熟悉的人而言,( )。在这里,重力和ADCP实验室、磁力实验室、地震实验室、综合电子实验室、地质实验室、生物基因实验室、深拖和超短基线实验室等各种实验室 ,分布在第三、四层船舱。由于船上配备了很多先进设备,人不用下水就能进行海底勘探。比如,深海可视采样系统可以将海底微地形地貌图像传到科学考察船上,犹如有了千里眼,海底世界可以 ,并可根据需要 地抓取矿物样品和采集海底水样;深海浅层岩芯取样钻机可以在深海底比较坚硬的岩石上钻取岩芯。
“大洋一号”的远航活动,与郑和下西洋相呼应。600年前,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在世界航海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600年后,“大洋一号”不断进步, ,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法律框架下,探索海洋奥秘,开发海洋资源,以实际行动为人类和平利用海洋作出了中国人民的贡献。
1.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艘船经历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和大陆架勘查多个航次的调查
B. 这艘船执行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和多个大陆架勘查航次的任务
C. 这艘船经历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完成了多个航次大陆架勘查任务
D. 这艘船执行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完成了多个大陆架勘查航次的任务
2.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大洋一号”的实验室很多,就像迷宫一样
B. “大洋一号”有十几个像迷宫一样的实验室
C. 走进“大洋一号”,犹如进入了一座迷宫
D. 进入迷宫一样的“大洋一号”,会分辨不出方向
3.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一应俱全 一览无余 易如反掌 东山再起
B. 应有尽有 一览无余 轻而易举 再接再厉
C. 一应俱全 一目了然 轻而易举 东山再起
D. 应有尽有 一目了然 易如反掌 再接再厉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
1.下列依次填入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医疗质量是关系到病人生命安危的大事,救死扶伤是医务人员____的天职。
②中国传统的严父慈母型家庭关系,常令父亲们____地承担起教育子女的义务。
③在全国比赛中屡获金奖的省杂技团,____地接下了这次出国演出的任务。
A.当仁不让 责无旁贷 义不容辞
B.责无旁贷 义不容辞 当仁不让
C.义不容辞 责无旁贷 当仁不让
D.义不容辞 当仁不让 责无旁贷
2.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1)(2)题。
嘉兴南湖素以“轻烟拂渚,微风欲来”的迷人景色著称于世,又因中共一大在南湖红船召开而成为革命圣地。五四青年节期间,校团委将举办一次主题活动,组织青年教师和高一学生共同参观南湖。
请仿照前半句并根据材料补充活动主题:“烟雨共沐南湖景,__________。”
活动期间,你听到一个小朋友在自言自语:“原来红船就是一条红色的船啊!”作为高中生,请根据你的知识储备,写一段话回应小朋友,帮助他提升对“红船”的认知,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3.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有语病句子的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①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与农事活动关系密切,②谷雨也不例外。③雨水、小雪、大雪等节气跟谷雨一样,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④谷雨有“雨生百谷”的意思,⑤降水量增加,气温迅速升高,⑥田中初插的秧苗在雨水滋润下茁壮成长。⑦谷雨时节已时值暮春,⑧许多地方鲜花盛开,大地焕发出勃勃生机,⑨甚至南方一些地区已开始有炎夏的感觉。
4.在下面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毛泽东同志说过:“中国人民有志气,有能力,一定要在不远的将来,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要想①______________,我们既要有“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坚强定力,又要有“②______________”的进取精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③______________,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下定决心,排除万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
5.水库中学星星文学社请作家杨笑天来作报告。下面是张田甜社长开场白中的一个片段,其中有四处不得体,请找出来并进行修改。
今天我们很荣幸地邀请到著名作家杨笑天先生 来作报告,前几天,我们两位已把大家的作品送给杨先生,他也都拜读了,下面杨先生会针对我们大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指导。
6. 下面是关于“供给侧”与“需求侧”的框架图,请把这个框架图中的内容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 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字。
7.高一(1)班举行 “毛泽东诗词朗诵会”,请你为主持人拟写一段串联词。要求:语言表达连贯、生动;不少于50字。
第一个节目:《沁园春·长沙》
第二个节目:《沁园春·雪》
8根据例句,引用毛泽东诗词中的句子,仿写两句话。例句:登上泰山,杜甫写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抒发了诗人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9.毛泽东的诗词脍炙人口,其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高,能给人以深刻的启示。某班级在学习了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后举办了“毛泽东诗词朗诵会”主题活动,现在请你为主持人写一段结束语,来结束这次朗诵会。要求:①引用毛泽东诗词中的句子:②语言连贯且富有激情:③100字左右。
10.黑格尔说:“想象是最杰出的艺术本领。”想象也是欣赏诗歌的重要方法。阅读“看万山红遍……万类 霜天竞自由”,发挥想象,将词句改写成一段200字左右描写湘江秋色的写景短文。
答案解析
语言文字运用Ⅰ
(一)1.答案:A。
解析:A项及文中的破折号作用为标示注释内容。B项,标示话语的中断。C项,标示话题的转换。D项,标示声音的延长。
2.答案:C。
解析:第一个横线处,居然:表示出乎意料。赫然:形容令人惊讶或引人注目。此处强调“梅雨潭”三个大字,故用“赫然”。排除B、D。第三个横线处,前有“那是一幅画框”句,所以用“框”字更贴切。排除A。
3.答案:①“一滴,又一滴”,突出水滴之慢,照应前面的“慢镜头”,改句将二句连缀在一起,与“慢镜头”不甚相符。②原句突出了作者对落水慢慢感受的过程,而改句感受的过程不具体。
解析:答题时需结合具体语境,从表达连贯、衔接自然、与整体文风协调等角度入手分析
(二)
1.B 阅读文段,根据文意可知,“远洋调查航次”与“大陆架勘查航次”是结构相同的固定表达,因而“大陆架勘查多个航次”中存在语序不当的错误,数量词“多个”修饰“航次”,应放在“大陆架勘查”之前,故排除A、C两项。且“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和“多个大陆架勘查航次”应共同作“任务”的定语,故排除D项。此外,原句中“经历”与“任务”搭配不当,应改为“执行……任务”。由以上分析可知,答案为B。
2.C 根据括号前“对不熟悉的人而言”一句,可知所要补出的语句主语应该为“人”,以承接上一句,故排除A、B两项。根据文意,括号后写“大洋一号”中的各种实验室,是为了解释括号中的内容,即“大洋一号”如同迷官,但并无“分辨不出方向”之意,故排除D项。故答案为C。
3.B 一应倶全:应有的都有了,形容一切具备。应有尽有:应该有的全都有了,表示一切齐备。一览无余:一眼望去就看得很清楚,毫无遗漏。一目了然:看一眼就完全清楚明白。易如反掌:像翻一下手掌那样容易,形容事情极容易办。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很容易做。东山再起:指失势之后重新恢复地位。再接再厉:一次又一次地继续努力。“一应俱全”与“应有尽有”、“易如反掌”与“轻而易举”语义极其相似,不易辨析,因此我们可以从另外两组成语人手,结合语境利用排除法来确定答案。第二个横线处,文中说的是借助深海可视采样系统可以将海底微地形地貌图像传到科考船上,犹如有了千里眼,故此处应用“一览无余”,排除C、D两项;第四个横线处,文中说的是“4大洋一号7不断进步”,并无其“失势”之说,故此处应用“再接再厉”,排除A项。故答案为B。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
1.答案:C
解析:“当仁不让”原指以仁为任,无所谦让,后泛指遇到应该做的事,积极主动去做,不退让;“责无旁贷”指自己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义不容辞”指道义上不允许推辞。①中的“医务人员”“救死扶伤”很明显是道义上的,故应填“义不容辞”;②句主要说的是父亲们所承担的义务,所以应该填“责无旁贷”;③句主要强调的是“不退让”,应填“当仁不让”。故选C。
2(1)答案:(1)示例:师生同品红船情。
解析:第(1)题要求补充活动的主题,材料里提到了“组织青年教师和高一学生共同参观南湖”,根据这句话并仿照前半句组织语言即可,注意要突出其革命圣地的特点。
2(2)答案:示例:小朋友,红船不仅仅是一条红色的船,它还是我们党的摇篮呢,党的“一大”就是在这里召开的。
解析:试题要求提升小朋友对“红船”的认知,还要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所以既要注意对象(小朋友),语言要亲切得体;同时还要能说清楚“红船”的历史意义。
3.答案:③修改为“谷雨跟雨水、小雪、大雪等节气一样”。⑤在“降水量”前面加“此时(这时节)”。⑦删除“时节”或将“时值”改为“是”。⑨将“甚至”调至“南方一些地区”后面。
解析:③“雨水、小雪、大雪等节气跟谷雨一样”主客体关系颠倒,应以“谷雨”为叙述主体。⑤“降水量增加,气温迅速升高”形成多主语句子,与前句无法连贯,因此可以添加时间状语“此时(这时节)”。⑦“时节”与“时值”语意重复。⑨“甚至南方一些地区”语序不当,上一句的主语是“许多地方”,这一句应该把“南方一些地区”提到“甚至”前作主语。
4.答案:①实现我们确立的奋斗目标
②不到长城非好汉
③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语言连贯的能力。解答时一般根据上下文的语境,补写与前文或后文相照应的语句。本题主要在论述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①处主要根据“要想”,再联系上文引用的毛泽东的话,可推知应填写“实现奋斗目标”之类的句子。②处由引号及上一句中引用的毛泽东诗句可知,这里也应填写一句体现进取精神的毛泽东诗句。③处由前句的“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和后句“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可知,这里应填写“今天的担当”相关内容。同时要注意句式的一致性,最后还要注意字数要求。
5.答案:(1)“两位”删去,或改为“二人”、“两人”、“两个”;(2)“他”改为“杨先生”; (3)“拜读”改为“看”;(4)“大作”改为“作品”。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所谓“得体”,就是根据语境,即内部语境(上下文,如文体、句式、语言间的搭配和使用习惯等)和外部语境(语言交际的各种情境条件,如说话的目的,说话的场合,说话者的身份、职业、处境等),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在本题中,张田甜社长的开场白有四处不得体:(1)称自己不能用“位”这个量词;(2)对人尊称,应用“先生”,而不能直呼其名或用第三人称代词“他”;(3)“拜读”是谦辞,不用于他人;(4)“大作”是敬辞,不能用来指自己的作品。
6.答案:需求侧有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刺激需求侧能促进经济增速,同时还促进了供给侧改革;供给侧则有劳动力、土地、资本、创新四大要素,供给侧改革促进经济潜在增速,并最终促成经济增速。
解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解答这道题首先要对框架图进行有序分解,将“需求侧”和“供给侧”两个核心分开来分析。从图中来看,“需求侧”有三驾马车,并促进“经济增速”;“供给侧”包含四大要素,促进“经济潜在增速”,最终促进“经济增速”。另外,还需注意到,“需求侧刺激”和“供给侧改革”之间还有一个箭头。
7.答案:毛泽东的壮志豪情来自于对祖国的极度热爱,他还有一首词以咏雪起兴,赞美祖国的山河,评论祖国的历史,歌颂祖国的今天与未来,脍炙人口,这就是《沁园春雪》。下面请欣赏诗歌朗诵《沁园春雪》。
解析:《沁园春长沙》表现了毛泽东高昂的革命斗志,《沁园春雪》赞美了祖国的大好河山,以此为切入点进行串联即可。
思路点拨:拟写串联词注重两个方面:一是把两个节目联系起来,二是简要解说下个节目的主要内容等。
8.答案:示例一:独立湘江,毛泽东慨叹“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道出了诗人胸怀天下的豪情和壮志。
示例二:搏击长江,毛泽东挥毫“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展示了诗人搏击风浪的气魄和襟怀。
解析:仿写要注意把握例句句式、修辞手法等特点,还要注意题干要求,引用毛泽东诗词中的句子作答。
9.答案:毛泽东诗词是中国诗词之林中的一棵参天大树,展现了中国革命的壮丽画卷。从“鲲鹏击浪从兹始”到“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豪言壮语回荡在心中。我们领略了毛泽东“唤起工农千百万”的雄伟气魄,见证了“三军过后尽开颜”的喜悦……“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同学们,让我们永远谨记一代伟人的教诲:“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解析:首先,要突出结束语的特点,带有总结性;其次,要恰当地引用毛泽东诗词中的名句,以突出这次朗诵会的主题;最后,注意语言连贯且富有激情。
10.答案:示例:放眼远跳,那一重重山、一层层树,经自然之神笔一抹,晕染出一片嫣红,比二月的花还要艳丽,比六月西天的彩霞更加瑰丽。近观,秋水澄澈,秋江碧蓝,脚下的湘江在秋天更加清澈净透,如碧绿的翡翠,如透明的水晶。江面上,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生机勃勃。仰视,万里无云的长空,雄鹰振奋健羽,自由飞翔。俯瞰,清澈见底的湘江水中,鱼儿悠闲自在地摆动鳍尾,游来游去,仿佛空中自由飞翔的云雀。自然界的万物在寒霜的侵袭下,越发显现出顽强的生命力,都竞相生长着,显出勃勃的生机。
4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