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骆驼祥子》
老舍
作者简介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杰出的语言大师,有“人民艺术家”的称号。其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其中《茶馆》被西方人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
老舍的作品多以市民阶层的生活为题材, 有强烈的正义感,语言幽默风趣、“京味儿”十足,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强烈的生活气息。
写作背景
作品描写的是20世纪20年代末和30年代初北平城内人力车夫的生活。
那个年代正是中国现代史上最黑暗、混乱而又多灾多难的年代:新旧军阀连年不断地进行争权夺势的战争,再加上各种自然灾害的肆虐,中国农村迅速走向破产。因而成批破产的农民为了谋求生路便纷纷涌入城市,祥子就是涌入城市的破产农民中的一个。而在城市中,军阀特务、资产阶级们严酷的剥削和压迫,迫使这些讨生活的底层劳动人民不得不走向灭亡。
“骆驼”
“我们所要介绍的是祥子,不是骆驼,因为“骆驼”只是个外号;那么,我们就先说祥子,随手儿把骆驼与祥子那点关系说过去,也就算了。”
新身份:骆驼祥子
悲剧历程的开端
作用
“骆驼”
老舍利用“扩述”的方式,集中展示祥子在命运转折期面临的矛盾冲突,把故事推向了高潮。
叙述
时间
扩述
扩述:指叙事时间大于故事本身时间的一种叙事方式。
读书报告
一、书名:《骆驼祥子》
二、种类:中国现代长篇小说
三、作者:老舍
四、背景:20世纪20年代的北京。
五、主要人物:祥子、虎妞、刘四爷、曹先生、孙侦探、小福子、小马儿、高妈、二强子等。
六、主要内容:旧中国北京城里的一个年轻好强、充满生命活力的人力车夫祥子三起三落的人生经历。
一起:来到北平当人力车夫,苦干三年,凑足一百块钱,买了辆新车。
一落:车被大兵抢走,希望第一次破灭。
二起:卖掉骆驼,拼命拉车,省吃俭用攒钱准备再买新车。
二落:辛苦攒的钱被孙侦探搜刮去,希望第二次破灭。
三起:虎妞以低价给祥子买了邻居二强子的车样子又有了车。
三落:为了置办虎妞的丧事,祥子又卖掉了车,希望第三次破灭。
人物形象
1.祥子:
身材高大、年轻力壮的洋车夫,是全书的灵魂人物。他善良纯朴,热爱劳动,具有如骆驼一般的坚忍的精神。祥子一贯要强,但在旧社会的摧残压迫下,他的希望一次又一次地破灭了。祥子的悲惨遭遇深刻地揭露了旧中国的腐朽与黑暗,反映了当时军阀混战、黑暗统治下的北京底层贫苦民众水深火热的生活处境。
前期:老实、健壮、坚忍、自尊、好强、吃苦耐劳;
后期:麻木、潦倒、狡猾、自暴自弃。
人物形象
2.虎妞:
车厂老板刘四爷的女儿、祥子的妻子,长得虎头虎脑,大胆泼辣,粗俗凶悍。(好逸恶劳、工于心计、充满市侩习气)她是父亲的好帮手,以至于父亲刘四爷不想过早地把她嫁出去。她大胆追求样子,为和祥子结婚而跟父亲断绝父女关系,最后因难产去世。
人物形象
3.刘四爷:
人和车厂的老板、祥子的雇主,为人苛刻,性格刚强,残忍霸道,从不肯在外场失了面子(好面子)。因为愧于女儿虎妞,凡事都让她几分,可他不愿辛苦成果被祥子继承去,就跟女儿闹翻了,后来变卖了车厂,拿着钱去享福了。直到得知自己的女儿死了,他才真正感到了孤独。 ——丧失人性的剥削者
4.小福子:
一个善良、可悲的人物,祥子真正喜欢的人。先是被父亲卖给了一个军官,军官被调走后她又回到了娘家。父亲酗酒成性,家里没有经济来源,还要养活两个弟弟,她被迫卖身,后来不堪凌辱而上吊自杀。 ——给人以同情和思考
人物形象
5.曹先生:
旧社会的小知识分子,自居为“社会主义者”,因为信奉“社会主义”才待人宽和,被祥子认为是“圣人”。
6.高妈:
心地善良、为人要强的老妈子,乐意帮助别人,经历了不幸,学会了在旧社会底层生活的方法。
7.小马的祖父:
一个一辈子要强,最后却连自己的小孙子也救不了的车夫。离死亡只差一步。
圈点批注法
重点、难点、疑点
评论、鉴赏、质疑
固定符号、清晰简洁
高效阅读
悲剧命运
……自从一到城里来,他就是“祥子”,仿佛根本没有个姓;如今,“骆驼”摆在“祥子”之上,就更没有人关心他到底姓什么了。 祥子对于这个城市而言无足轻重,“骆驼”更突显出他被人轻视的悲剧命运,同时说明,祥子周围的“三教九流”所构成的复杂环境,是促成其悲剧的重要因素。
虎妞
虎妞看着院中将化的冰,与那些破碎不堪的衣服,闻着那复杂而微有些热气的味道,听着老人们的哀叹与小儿哭叫,心中凉了半截。在冬天,人都躲在屋里,脏东西都冻在冰上;现在,人也出来,东西也显了原形,连碎砖砌的墙都往下落土,似乎预备着到了雨天便塌倒。满院花花绿绿,开着穷恶的花,比冬天要更丑陋着好几倍。哼,单单是在这时候,她觉到她将永远住在此地;她那点钱有花完的时候,而祥子不过是个拉车的!(节选自《骆驼祥子》第十七章)
大杂院
虎妞视角→
小福子
小福子屋的后檐墙塌了一块,姐儿三个忙着把炕席揭起来,堵住窟窿。院墙塌了好几处,大家没工夫去管,只顾了收拾自己的屋里:有的台阶太矮,水已灌到屋中,大家七手八脚的拿着簸箕破碗往外淘水。有的倒了山墙,设法去填堵。有的屋顶漏得象个喷壶,把东西全淋湿,忙着往出搬运,放在炉旁去烤,或搁在窗台上去晒。在正下雨的时候,大家躲在那随时可以塌倒而把他们活埋了的屋中,把命交给了老天;雨后,他们算计着,收拾着,那些损失;虽然大雨过去,一斤粮食也许落一半个铜子,可是他们的损失不是这个所能偿补的。他们花着房钱,可是永远没人来修补房子;除非塌得无法再住人,才来一两个泥水匠,用些素泥碎砖稀松的堵砌上——预备着再塌。房钱交不上,全家便被撵出去,而且扣了东西。房子破,房子可以砸死人,没人管。他们那点钱,只能租这样的屋子;破,危险,都活该!(节选自《骆驼祥子》第十八章)
大杂院
作者情感→
刘四
第二天早上,棚匠来找补活。彩屏悬上,画的是“三国”里的战景,三战吕布,长坂坡,火烧连营等等,大花脸二花脸都骑马持着刀枪。刘老头子仰着头看了一遍,觉得很满意。紧跟着家伙铺来卸家伙:棚里放八个座儿,围裙椅垫凳套全是大红绣花的。一份寿堂,放在堂屋,香炉蜡扦都是景泰蓝的,桌前放了四块红毡子。刘老头子马上教祥子去请一堂苹果,虎妞背地里掖给他两块钱,教他去叫寿桃寿面,寿桃上要一份儿八仙人,作为是祥子送的。苹果买到,马上摆好;待了不大会儿,寿桃寿面也来到,放在苹果后面,大寿桃点着红嘴,插着八仙人,非常大气。(节选自《骆驼祥子》第十三章)
寿宴现场
曹先生
按理说,他应当很痛快,因为曹宅是,在他所混过的宅门里,顶可爱的。曹宅的工钱并不比别处多,除了三节的赏钱也没有很多的零钱,可是曹先生与曹太太都非常的和气,拿谁也当个人对待。……曹宅处处很干净,连下房也是如此;曹宅的饭食不苦,而且决不给下人臭东西吃。……况且,虽然曹家不打牌,不常请客,没什么零钱,可是作点什么临时的工作也都能得个一毛两毛的。比如太太叫他给小孩儿去买丸药,她必多给他一毛钱,叫他坐车去,虽然明知道他比谁也跑的快。这点钱不算什么,可是使他觉到一种人情,一种体谅,使人心中痛快。……曹家的人是个例外,所以他喜欢在这儿。他去收拾院子,浇花,都不等他们吩咐他,而他们每见到他作这些事也必说些好听的话,更乘着这种时节,他们找出些破旧的东西,教他去换洋火,虽然那些东西还都可以用,而他也就自己留下。在这里,他觉出点人味儿。(节选自《骆驼祥子》第七章)
祥子视角→
曹宅
典型环境 典型人物
典型环境
叙事视角
情景交融
典型人物
艺术特色:
(1)结构紧密、线索分明。
(2)语言朴实自然,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浓厚的生活气息。幽默和“京味儿”语言运用熟练。
(3)善于运用各种描写方法表现人物思想性格和发展变化。
(4)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在炎凉的世态中揭示地方文化。
旧中国
城市底层人民悲剧命运
主题
以不同角色之间的冲突
推动情节发展
↓
聚焦城市底层社会的人与生活
立足于民间的写作立场
↓
揭示农民“市民化”过程的艰难
这一过程对其精神的毁灭
旧中国
城市底层人民悲剧命运
主题
小说表现了祥子从充满希望,到挣扎苦斗,再到精神崩溃、走向堕落的苦难的一生。
深刻揭露了旧中国的黑暗,控诉了统治阶级对劳动者的剥削、压迫,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向人们展示了军阀混战、黑暗统治下的北京底层贫苦民众于痛苦深渊中生活的图景。
课后拓展任务
小说的结尾以叙述者的声音评价祥子:
“体面的,要强的,好梦想的,利己的,个人的,健壮的,伟大的,祥子,不知陪着人家送了多少回殡;不知道何时何地会埋起他自己来,埋起这堕落的,自私的,不幸的,社会病胎里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
你如何理解祥子的“个人主义”?这与祥子的悲剧存在什么联系?
课后拓展任务
祥子的“个人主义”:
祥子一直是希望依靠自己的奋斗来谋求生活的,他不和周围的人互相帮助因此称为个人主义。但是在连番的打击中(主要都是当时的社会造成的打击),祥子的个人奋斗谋求改变生活的道路被证明是走不通的。
个人的冷漠,从努力到堕落,他只为自己算着。
并且最终,祥子也用个人的堕落证明了这一点亦即个人主义的末路。因此称之为个人主义的末路鬼。
课后拓展任务
祥子悲剧结局的原因:
(1)黑暗社会(主要)——病态社会的牺牲品;
(2)他人影响——虎妞(打击),小福子(自甘堕落)
(3)自身——肉体健壮、精神软弱
《骆驼祥子》
1.题目“骆驼祥子”
(1)指出文章主人公;
(2)揭示主人公性格——像骆驼一样吃苦耐劳、沉默憨厚、勤劳;
(3)主要情节——称号的由来。祥子出城的时候遇上乱兵,车丢了,人被抓去当了壮丁。逃了出来时顺手牵了三匹骆驼在路上卖了。祥子逃出来之后就病了,人们听见他在睡梦中老是叨叨骆驼,于是送他个外号叫“骆驼祥子”。
2.主旨:表达了作者对旧中国黑暗社会的批判,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与关怀。
线索:三起三落
感谢
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