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多位数乘一位数
第8课时 用估算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时教学内容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三位数乘一位数”——例7《用估算解决问题》。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基本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在三年级中,对乘法口诀能熟练掌握。已经对加减法精算、估算解决问题有了一定的体验。本课以“买门票够不够”为主线,通过自主探索迁移,层层递进,掌握估算方法,体验估算的价值,提高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目标:
1. 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掌握估算的方法,体验估算的价值。
2. 根据具体情境,灵活选择估算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往大估、往小估),提高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会进行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掌握估算方法。
教学难点:
根据具体情境,灵活选择估算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往大估、往小估)。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 创设情境 秋游啦!我们到科技馆去玩。猜猜三(1)班大约有多少人? 想进入科技馆还得过一关。 口算。 你们怎么算得那么快? 生:25到34之间都有可能。 生:0先不看,用0前的数去乘一位数,再在积的末尾添上少看的0。 增加趣味性,同时复习整十或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为接下去的估算打下基础。
环节二 探究新知 阅读与理解: 出示每人8元,三(1)班29人参观。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怎么列式? 出示:250元够吗?要解决这个问题,你是怎么想的? 出示学习任务: 1.独立解决问题。 2.把你的想法说给同桌听。 生:买票一共要花多少钱? 生:29×8 生:如果买门票需要的钱大于250元,说明不够;如果小于250元,说明够了;等于250元就刚刚好。 学生按学习任务要求活动。
分析与解答: 反馈: 展示三种方法。 请大家当小老师,这三位同学的作品你都同意吗?为什么? 方法1:通过精确计算确认带250元够买。 方法2:你能看懂吗?他是怎么想的? 追问:为什么可以用估算? 教学约等号读法和意义,指导书写。 方法3:同样是估一估,错在哪里? 比较第一种和第二种方法,你有什么感受? 小结:解决这个问题可以不用精确计算,用估算更方便。 回顾与反思:确实够吗? 生1: 生2: 生3: 生:把每人8元估成10元,每人多算了2元,一共多算了50多元。而290元与250元相差40元,因此钱够。 因为没问具体要多少钱,所以只要估算就能解决,估算更方便。 生:有30人买门票只需240元,所以29人买门票250元肯定够了。 通过独立计算、汇报交流、讨论比较,使学生明确在解决问题时,要认真分析具体情况,灵活选择计算的策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深入探究,解决问题: 如果92人参观,带700元买门票够吗?800元呢? 请思考并选择你认为合适的算法自主解决。 提问:把92人估少成90人为什么也可以确定700元够不够呢? 提问:800元够吗估小可以吗?为什么? 估大可以吗?为什么? 小结:解决问题时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什么时候需要进行精确计算,什么 时候需要估算;估算的过程中什么时候需要估大,什么时候需要估小,这些都要由题目中已知的数学信息和要解决的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来决定。 生:把92人估少成90人,估小了还不够,所以92人700元一定不够。 生:把92人估大成100人,估大了还够,所以800元一定够 生1: 生2: 生:估小了够实际不一定够。 生:估大了还够实际一定够。 延续例7的情境,进一步体会“估大”和“估小”不同的估算策略。
环节三 巩固练习 把积小于3000的算式圈起来。 619×5 9×399 403×7 998×3 432×8 5×599 小结:当计算的结果不要求准确,只要估一估就能作出判断,就用估算更方便。 一件羽绒服389元,买3件这样的羽绒服大约需要多少元?售货员应收多少元? 小结:在生活中,在计算实际要交易的金钱数额时,我们要精确计算,如果只是心里想想要准备多少钱,选择估算更有价值。 电影院一共有9排座位,每排可做25人。我们想组织250名同学看电影,坐得下吗? 王伯伯家一共摘了180千克苹果。一个箱子最多能装32千克,6个箱子能装下这些苹果吗? 提问:为什么选择用估算? 同样能解决问题,而且计算更加简便。 进一步巩固三位数乘一位数估算方法。同时感受估算的价值。 通过反思、练习,巩固对估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让学生体会灵活选择计算的策略必要性和实用性。
环节四 课堂小结 1.通过今天的课,你有什么收获? 精确计算和估算都能解决问题。估算解决问题时用“≈”连接。 估算就是把一个数看成接近它的整十、整百数,这样口算就可以了,计算比较 方便。 我们在估算的时候,还得根据情境和数据特点判断出估哪个数,估大还是估小。 对本节课进行回顾总结。
环节五 延伸拓展 小组合作:请你在生活中发现并提出一些用乘法解决的数学问题,选择合适的计算策略并解决它们。 学生独立思考 小组交流。 培养学以致用,用数学的眼光去寻找生活中的数学,进一步体会灵活解决问题的重要性和实用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环节六 布置作业 教材P73第1、4、6题。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