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7课短文两篇之《陋室铭》课件(共3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7课短文两篇之《陋室铭》课件(共3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19 20:35: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在中国诸多文化遗迹当中,有一处居所,它不以豪华的气派和精巧的设计而闻名,那是一所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简陋的房子。但它却因室主人的一篇铭文而被传诵千载,这就是唐代刘禹锡的陋室。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陋室,走进刘禹锡的精神世界。
16 短文两篇
陋室铭
1.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内容,品味“片言明百意”的语言。
2.理解文章托物言志的写作特征;体会语言特色及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3.感受并理解作者高洁的品质、安贫乐道的情趣和豪迈的气概。
学习目标
飞入寻常百姓家
旧时王谢堂前燕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乌衣巷
情景引入
《陋室铭》的作者是 字___,洛阳人,__代诗人。晚年自称“___”,是“古文运动”的积极参与者,世称“___”他流传下来的作品,有不少具有明显的进取精神。王安石称他为“__ _”,白居易称他为“___”。
作者简介
梦得

刘禹锡
庐山人
刘宾客
天下奇才
诗豪
唐代诗豪刘禹锡梦得名篇《陋室铭》
天下奇才刘宾客晚年自称“庐山人”
刘禹锡生活在安史之乱以后的中唐时期,关心社会现实,忧虑国计民生。因参加王叔文的政治革新运动得罪了当朝的权贵,被贬成安徽和州刺史。按当时规定,他应住衙门里的三间屋子。可是和州策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半年时间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成了一间陋室。在此背景下,刘禹锡愤然提笔写了《陋室铭》一文。
城南面江而居对联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争思辩
城北得胜河边 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
写作背景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______ 或者______的文字,叫做“铭”,后来就成为一种___。这种文体一般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句式工整,而且是用___的。
文体简介
警戒自己
称述功德
文体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
苔 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 /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朗读课文
(xīn)
(hóng rú)
(tái)
(dú)
译:山不在于要高,有了仙人就出名了;水不在于要深,有了龙就灵异了。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仙:
这里指仙人。
名:
出名,有名。
灵:
灵验。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译: 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斯:
这。
惟:
只。
馨:
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映入。
译:苔痕长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
上:
名词作动词,长到。
入:
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译:说说笑笑的是学问渊博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无功名的人。
鸿儒:
博学的人。
鸿,大。
白丁:
指佛经。(佛金用泥金书写)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译:可以弹奏没有装饰的琴,阅读佛经。
调素琴:
弹琴。调,调弄。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译:没有世俗的乐曲来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
丝:
指弦乐器。
案牍:
指官府文书。
劳形:
竹:
指管乐器。
形,形体,躯体;
劳,使动用法,
使……劳累。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诸葛亮隐居南阳住的草庐,扬子云在西蜀的屋舍。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何陋之有:
有何陋?倒装句。
之,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
德馨
(品德高尚的“我”)

1.作者怎么样引出陋室的?
山 水
比喻起兴



陋室
合作探究
2.在作者看来,陋室真的简陋吗?从哪些方面看得出来?
陋室不陋
景(景色之雅)——环境优美
人(交往之雅)——交友高雅
事(情趣之雅)——情趣高雅
3.作者在本文提到诸葛亮、扬雄有何作用?
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明自己的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志趣以此类比,证明“陋室”不陋。
4.文中哪句话统领全文大意?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5.作者借山水有仙人、神龙比喻陋室主人有美好的品德是为了表明什么心迹呢?
6.这种借他物来表明心迹的手法叫什么?
安贫乐道,高洁傲岸。
托物言志
如“松、竹、梅”岁寒三友,常用于表示高洁的志向;“泥土”常用于抒发谦逊的情怀“蜡烛”常用于颂扬无私奉献的精神。
托物言志
将个人之“志”寄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于是,这个“物”便成为作者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写作时常常以物为喻,往往写得比较含蓄。
7.本文几乎通篇对偶,请找出本文的对偶句。
①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②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③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④调素琴,阅金经。
⑤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⑥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陋室铭
设喻引题






陋室
德馨
环境清幽(景)
情趣高雅(事)
古贤自喻
反诘点题
人物不俗(人)
手法:托物言志 虚实结合 骈散结合
修辞:对比、对偶、比喻、比兴、反诘、用典、借代
安贫乐道 高洁傲岸
何陋之有
陋室不陋
课堂小结
你还能说出哪些安贫乐道、节操高尚的名士?
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
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同步练习
3、理解填空:
1、以虚衬实,表明陋室也具“名”“灵”性质的句(名句):
————,——————。————,—————。
2、主旨句:
统领全文的词语:
3、画龙点睛的句子:
4、运用类比,引古贤之名室为“陋室”作证的句子:
————————,————————。
5、文中唯一的散句:
山不在高 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 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德馨
何陋之有?
南阳诸葛庐 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6、写居室环境恬静雅致(景色之雅、室外景)的句子:
————————,————————。
7、写室主人纵情畅怀、谈笑风生(交往人物、交往之雅、室中人)的句子
——————,——————。
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8、写日常生活(情趣之雅)的句子是:
————————,————————。
————————,————————。
正面实写主人高雅脱俗的情趣的句子:
————————,————————。
反面虚写主人不受世俗羁绊之情的句子:
————————,————————。
可以调素琴 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
可以调素琴 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
拓展:文章题目为“陋室铭”,文中又说“何陋之有”,这些矛盾吗?
不矛盾。题中之“陋”为房屋的形陋,尾句的“陋”为“鄙俗”之义,指屋中主人的“德馨”,不鄙俗。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作者这种交友方式,你有什么看法

言之成理即可。示例①:这种交友方式可取,要与有知识有学问的人交往,不断进步。示例②:这种交友方式不可取,他自命清高,看不起平民百姓。
仿照《陋室铭》的文体,为我们的教室,为你的书房、课桌、铅笔盒等写一篇《 铭》的铭文,可写文言文,也可用现代文。
要求:运用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布置作业
拓展延伸(改编《陋室铭》)
峰不在高,有险则奇。书不在多,有识则行。虽是困苦,却也充实。清晨校园静,琅琅读书声。举手投足间,意气风华盛。可以论中外,博古今。无世俗之困扰,无明日之烦忧。外有大操场。内设科技楼。吾曰:何苦之有?
请同学们仿照作者的写法,给自己熟悉的物品写一篇铭,比如桌子铭,铅笔铭,电脑铭······
智不在高,有恒则行。学不在深,有勤则明。吾资寻常,唯吾专心。笔墨凉酷暑,书香暖霜天。谈笑无恶友,往来皆良师。可以读诗歌,看散文。无网吧之劳神,无斗殴之乱心。书生头悬梁,学者锥刺股。我云:何苦之有?
展示成果
读书铭
书不在多,精典则名。读不在广,受益则行。斯是读书,惟吾静心。家中藏万卷,埋头苦读辛。篇篇有哲理,只字无浅印。可以喝杯茶,养养心。无城市之喧嚣,无世俗之纷扰。南边枝头鸟,西处桃花杏。文人云:“其乐无穷。”

展示成果
好友铭
友不在多,知心就行。貌不在美,心仁则灵。斯是好友,唯吾真情。遭难舍身救,遇福共分享。彼此存信任,处事有默契。可以同生死,共患难。无争吵之乱耳,无猜嫉之劳形。战国廉蔺交,盛唐李孟情。好友云:“君交如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