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花鞋》教学新设计—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借助“芦花鞋”的不停重复,厘清故事脉络,读懂故事内容;
2.了解“芦花鞋”不同位置出现的作用,清楚“芦花鞋”的意涵;
3.阅读不同的含有“芦花鞋”的语句,知晓“重复”的妙处。
【教学重点】
“芦花鞋”对于不同人的意义以及所体现的意涵
【教学难点】
了解小说叙述中的“重复”技巧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芦花鞋,你见过这种鞋吗?你想象中,它是什么样的?是不是这样的?
2.出示图片:其实,它是这样的:
3.思考:这样的芦花鞋,你会穿吗?为什么?
二、快速浏览课文,初步感知内容
1.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书中是怎么描绘芦花鞋的样子的?
预设:
那柔软的芦花,竟像是长在上面的一般。被风一吹,那花都往一个方向倾覆而去,露出金黄的稻草来。让人想到落在树上的鸟,风吹起时,细软的绒毛被吹开,露出身子来。两双鞋,既像四只鸟窝,又像两对鸟。
2.师生共同探讨:对于“芦花鞋”,每一个人的感受是什么?将相关语句圈划出来
家人的态度:
青铜的态度:
顾客的态度:
3.思考:面对同样的芦花鞋,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感受?
三、深读课文,感受“重复”的妙处
1.导语:这篇文章题目叫“芦花鞋”,课文中哪些地方出现了“芦花鞋”?
2.学生一边默读课文,一边圈划有“芦花鞋”的句子。
【预设】诸如:
这里出产一种冬天穿的芦花鞋。
今年冬闲时,全家人一起动手,编织一百双芦花鞋。
这两双芦花鞋,实在是太好看了。
不一会儿,挂在绳子上的十双芦花鞋就落满了雪。
那十双被雪地映照着的芦花鞋,一下吸引住了他们。
他又将左脚从芦花鞋里拔了出来,站在了雪地上。又是一股刺骨的寒冷。他弯下腰,捡起了那双芦花鞋,放到眼前看着。
3.引导孩子思考:总共出现多少次“芦花鞋”?出现这么多次是不是啰嗦?你觉得“芦花鞋”代表着什么?
家人眼里的“芦花鞋”代表着什么?
那十位顾客眼里的“芦花鞋”代表着什么?
4.探讨:家人和青铜就那么渴望钱吗?他们拿钱来做什么?
【课件补充】
家中的小木盒里,那些零零碎碎的钱已经越堆越高。一家人,会不时地将这小木盒团团围住,看着那些皱皱巴巴的钱。看完了小木盒,爸爸总是要掀起床板,然后将它藏到床下。全家商量好了,等将所有的鞋卖了出去,要到油麻地镇上照相馆,请刘瘸子照一张体体面面的全家福,然后再给葵花单独补照一张,并且要上色。为了这些具体的和长远的不具体的安排,青铜会很早就站到油麻地镇桥头上一个最有利的位置。
追问:为什么要照相呢?
补充阅读:
5.导语:这一段补充很长,阅读时间却很短,读完,你觉得“芦花鞋”还承载什么?你明白了什么?
预设:
四、总结全文,升华对小说阅读的认知
1.导语:这节课我们似乎没有讲什么,似乎又在讲什么。想一想,我们围绕什么在讲?我们为什么要讲这个?
预设:
2.总结:在小说中,假如有一些物品重复的出现,会让读者联想到某些作者想表达的含意。面对比较长的文章,我们想要读懂它,可以试试去寻找重复出现的事物,然后我们想想在这个重复的事物上蕴含着作者什么想法,很快,我们就会获得很多的收获。那么,我们想想,这双我们未必愿意穿的“芦花鞋”到底蕴含着作者的什么想法呢?
3.再次出示芦花鞋的图像,结束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