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综合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综合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3-19 16:08: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综合练习题(含答案)
选择题
1.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大国间力量重新组合形成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帝国主义侵略集团。下列属于协约国的是( )
A.英、美、法 B.英、法、俄 C.德、意、奥 D.德、意、日
2.各国对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理由表述不一,奥匈帝国要为皇储复仇,德国坚称进行的是防御战,俄国要为斯拉夫民族不受日耳曼人奴役而斗争,英国是不能容忍强国不顾国际信义蹂躏弱小国家,法国则将参战高度升华为拯救文明和自由。对各国参战理由的评价,合理的是( )
A.各国参战理由令人信服 B.只有奥匈帝国具备了正义性
C.说辞掩盖不了帝国主义扩张野心 D.各国忽视了参战的经济诉求
3.史论结合是历史学科的重要特点之一。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区分史实与史论。下列表述中,属于“史论”的是( )
A.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后,意大利参加了协约国集团作战
B.1916年,德、法两国军队在凡尔登展开了血战
C.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争夺霸权和殖民地的不义之战
D.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交战国使用了坦克和潜艇等新式武器
4.俄罗斯社会学家米罗诺夫写道:“(继续)战争注定会使俄国国内反对沙皇制度的斗争转变为反对新的民主制度的斗争,因为受教育阶层已经失去了对民众的控制。……因此,社会主义者把人民吸引到自己这边来,并推翻了现存政府。”对该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A.“战争”是指克里米亚战争 B.“新的民主制度”指社会主义制度
C.“受教育阶层”指无产阶级 D.“现存政府”指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5.毛泽东曾高度评价十月革命:“十月革命不只是开创了俄国历史的新纪元,而且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这里的世界历史新纪元不包括( )
A.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B.十月革命开辟了社会主义道路,为民族解放运动指明了新的方向
C.十月革命把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极大地鼓舞了国际工人运动
D.十月革命冲破了帝国主义阵线,标志着社会主义取代了资本主义
6.某同学在学习了《九国公约》的内容后,写下了如下体会:“日本人沮丧,美国人得意。”其中,“美国人得意”是因为《九国公约 ( )
A.有利于美国进一步对华侵略扩张
B.使美国获得德国的大片海外殖民地
C.使美国成为世界霸主
D.有利于美国控制国际联盟
7.在苏联模式下,全国是一个统一的“大工厂”,而企业只是这座“大工厂”中的一个“生产车间”……甚至“每一双皮鞋或每一件内衣,都要由中央调配”。这表明苏联模式下 (  )
A.政府适度干预企业管理
B.国家优先发展轻工业
C.完全排斥市场调节
D.企业产品品种多质量高
8.有学者说:“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但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据此可知该学者 (  )
A.赞同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B.客观评价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认为苏联模式有合理之处
D.否认赫鲁晓夫改革的必要性
9.1922年,一个村庄的农民与当地警察局发生冲突,杀死了20多名警察。甘地痛心疾首,绝食5天,并宣布停止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甘地的做法从本质上反映了(  )
A.甘地主义不适应印度的国情
B.印度资产阶级的妥协性与动摇性
C.甘地对非暴力思想的执着
D.英国殖民当局的残暴
10.“1919年,开罗、亚历山大等城市的大中学校学生、工人和政府机关的职员举行罢工,他们高呼‘打倒英国占领者’‘埃及是埃及人的埃及’‘释放扎格鲁尔’等口号。”上述场景发生在 (  )
A.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中
B.印度民族大起义中
C.埃及资产阶级革命中
D.埃及华夫脱运动中
11、苏联所实行的这一路线的市场关系能发展为“社会主义”。因为它几乎不需要强制,而且注重这样的原则:“我们的经济是为消费者存在,而不是消费者为经济存在。”这一路线是指(  )
A.新经济政策 B.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C.五年计划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2、关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共同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都严重挫伤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B.都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发挥了积极作用
C.都优先发展重工业D.都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13、学习历史要分清历史史实和历史解释,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一战爆发后,意大利加入协约国集团B.一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
C.一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D.一战的交战双方是同盟国和协约国
14、通过抓关键词了解和掌握知识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与“列宁”、“斯莫尔尼宫”、“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冬宫”四个关键词都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巴黎公社 B.俄国“二月革命”
C.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D.苏联的解体
15、1940年与1913年相比,苏联重工业增长14.5倍,轻工业只增长3.9倍,农业总产值仅增长41%、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这种状况与下列哪一政策或模式有关(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罗斯福新政   D.斯大林模式
16.对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苏联的经济模式,有学者认为:从富国强兵的角度来说,成绩是辉煌的,但从社会的全面发展来说,是不成功的。主要是因为该模式(  )
A.缺乏民主法制保障
B.形成于两次世界大战之间
C.不利于经济的持续发展
D.优先发展轻工业比例失调
17.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从表面上看,帝国主义列强仍然统治着世界,但战后兴起了两股巨大的政治力量,是帝国主义所无法摆布的。这两股政治力量是指(  )
①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及无产阶级革命
②美国、日本等新兴资本主义国家
③英法掌控的第一个世界性国际组织
④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18.“它深刻影响了早期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裂变和战后世界体系重组的走向,加速了民族解放运动兴起和殖民体系的瓦解,为20世纪的冷战格局奠定了制度和意识形态基础”。“它”是(  )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俄国十月革命
C.第二次世界大战 D.苏联解体
19.如图所示为苏联某一时期社会结构的前后变化。它集中反映了(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影响
B.新经济政策的结果
C.斯大林模式的确立
D.赫鲁晓夫改革的后果
20.20世纪30年代以来“生铁、煤炭、钢、石油总是优先于饮食、住房、医院、学校和服务行业。“…工业化加上类似封建的管理所付出的代价是灾难性的,……对人的漠不关心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材料中的观点认为在“斯大林模式”下(  )
A.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不利于生产发展
B.轻工业优先于重工业发展
C.单一的公有制体制阻碍了生产发展
D.工业化加速的同时忽视了改善民生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萨拉热窝事件爆发后,俄国外交大臣激动地说:“这就是我们的战争!”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几乎同样激动地说出了相似的话。德国主张:“我们必须彻底征服法国,使他永远不再能够挡住我们的路。”英国外交官写道:“我们读到的尽是那些一味鼓吹打仗的文章,战争影响到所有的人。”英国、法国认为,“德国军国主义是橄榄枝上的肿瘤。”
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有900万军人牺牲在战场上,大约1 000万平民在战争中饿死或病死。战争后期,一位女大学生写道:“只有邪恶和邪恶的化身才是这场战争的主宰。”“荣耀、光荣、勇敢或神圣等字眼变得可憎。”为了应付战争开支,俄国沙皇政府大借外债,许多城市发生饥荒。1917年3月,俄国人民举行起义,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萨拉热窝事件爆发后,欧洲帝国主义国家对战争的态度是什么?产生这一态度的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欧洲国家人民带来了哪些影响?
22.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才是民族的出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3-1914年列强的经济实力及其占有殖民地的情况
国家 工业生产 所占比重 排名 对外贸 易总额 殖民地占 有(万平方千米)
美国 23%-38% 1 8%-11% 30
德国 13%-16% 2 9.7%-13% 290
英国 32%-14% 3 22%-15% 3 350
法国 10%-6% 4 10%-8% 1 060
材料二
材料三 中国代表团来到凡尔赛,发誓要寻求收复山东,彻底废除不平等条约。但是,他们热情澎湃的乐观情绪迅速转变为沮丧,因为他们被冷淡地告知,和会并不是为了调整昔日所有的国家间的恩怨而召开……而是为了拉拢日本参加国际联盟,所以威尔逊牺牲了中国。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1)根据材料一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2)根据材料二图片中的对话内容判断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哪一次国际会议。主宰会议的三巨头是哪三个国家 该会议后确立的体系是什么 从德国人的话语中简析该体系。
(3)根据材料三思考中国代表团为什么不能取得外交成功。你认为今后我国应该怎么办
23.根据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80年代美国工业产值超过英国跃居世界第一位,占世界工业总产值的30%以上。1900—1910年间,德国又超过英国居世界第二位。法国和英国一样,在世界生产中的比重一直不断下降。俄国和日本的地位虽有显著提高,但它们所占的比重仍然很少。
——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 两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建成了6000多个大企业,建立起飞机、汽车、拖拉机、化学、重型和轻型机器制造业等部门……1940年的工业总产值比1913年增加6倍多,超过法、英、德,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粮食产量,1925—1927年间平均每年为7527万吨,一五期间降为年均7360万吨,二五期间再降为7290万吨,畜牧业的状况更差。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
(1)材料一反映了19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初期世界经济格局出现的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这一变化对世界产生的重大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苏联两个五年计划期间经济发展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采取此种经济发展模式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你能从中得到哪些认识?
答案
1-5BCCDD 6-10ACCBD 11-15 ABCCD 16-20CDBCD
(1)态度:支持。原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2)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引发了一些国家的革命。
22、(1)帝国(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
(2)巴黎和会;英、法、美;凡尔赛体系;该体系暂时缓解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但没有消除它们之间的根本矛盾,所以它具有不稳定性。
(3)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才是民族的出路。
23、(1)变化:美国、德国崛起,冲击了英法的经济霸权。
影响:加剧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不平衡,西方列强矛盾进一步激化;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加速了一战的爆发。
(2)工业特别是重工业快速发展,农业和畜牧业长期落后。
影响:苏联快速实现工业化,成为世界强国;产业发展不均衡,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提高;经济体制日益僵化,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3)认识: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是综合国力的核心要素;要善于利用最新科技发展成果;各国综合国力的变化是世界格局变动的根本因素;经济政策要科学合理等。(任答三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