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专项《古诗文》练习
一、古诗词诵读。
1.诗词中有情。“劝君更尽一杯酒, ”是离别之情;“ ,明月何时照我还”是思乡之情;“盈盈一水间, ”是夫妻间的思念之情。
2.诗词中有景。《十五夜望月》中的“ , ”是中秋夜的冷寂景象;“明月别枝惊鹊, ”是夏夜山村的美景;“昔我往矣, 。今我来思, ”是战士出征和归来时的两种景致。
3.诗词中有春。韩愈笔下的早春是独特的:“最是一年春好处, 。”叶绍翁眼中的春天充满想象:“ ,一枝红杏出墙来。”王观是惜春的:“ ,千万和春住。”黄庭坚通过寻春,表达对春天的爱恋:“春归何处? 。若有人知春去处, 。”
4.诗词中有雨。韩愈笔下早春的雨滋润、顺滑、细密:“ ,草色遥看近却无。”杜甫笔下的雨是善解人意的:“ ,当春乃发生。”苏轼笔下的雨有时迅猛飞溅:“黑云翻墨未遮山, 。”有时容易勾起人的愁绪:“萧萧暮雨 。”
5.根据提示写诗词名句。
(1)《浣溪沙》这首词中,最能看出词人不服老、旷达乐观的句子是:“ ? !休将白发唱黄鸡。”《长歌行》中劝诫世人惜时奋进的诗句是:“ , 。”
(2)就要离开朝夕相处的老师、同学了,我想用李商隐的诗句“ , ”赞颂老师的奉献精神,用王勃的诗句“ , ”作为给好友的临别赠言。
二、古诗词阅读。
古诗阅读。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花重锦官城”中“重”的读音是 ,“花重”的意思是 。
(2)“好雨知时节”中的“好”流露出诗人 的心情。
(3)“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现在用来形容( )。
A.父母对子女无私的爱 B.朋友之间的守望相助
C.老师对学生默默的教诲与熏陶 D.老师与学生之间深厚的情谊
(4)下面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喜”是这首诗的感情主线,全诗不用一个“喜”字,字里行间却处处洋溢着诗人按捺不住的喜悦之情
B.诗的颈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展现出一幅美妙的江村夜雨图
C.诗的尾联写诗人想象的雨后清晨的景色,春花带着晶莹的雨珠,鲜润浓艳,挂满枝头
D.诗的颔联用拟人化的手法来写雨的“好”
7.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练习。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宋]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淮上与友人别
[唐]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注释】①淮上:扬州。②扬子江:长江在江苏镇江、扬州一带的干流,古称扬子江。③柳:“柳”与“留”谐音,表示挽留之意。④杨花:柳絮。⑤愁杀:愁绪满怀。杀,形容愁的程度之深。⑥风笛:风中传来的笛声。⑦离亭:驿亭。⑧潇湘:指今湖南省一带。⑨秦:指当时的都城长安。在今陕西省境内。
(1)这两首古诗词的主题都与( )有关。
A.惜时 B.惜春 C.送别 D.志向
(2)下列加点的“君”与“君向潇湘我向秦”中的“君”指代的对象不同的是哪一项?( )
A.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B.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C.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D.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3)从“杨花愁杀渡江人”中的“愁”字可以体会到诗人 的心情。而王观希望鲍浩然“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从中体会到他对友人 。
(4)照样子,对诗句“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进行赏析。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写水就像流动的眼波,山就像聚拢的眉峰,既表现了浙东山水的灵秀,又流露出作者对朋友百般不舍的情态和心思。
三、古文阅读。(共3小题,满分32分)
文言文阅读。
赵母训子
赵武孟初以驰骋(chěng)田猎①为事,尝②获肥鲜以遗③母。母泣曰:“汝不读书而田猎,如是吾无望④矣!”竟不食其膳。武孟感激勤学,遂⑤博通经史,举进士,官至右台侍御史。
(本文选自《续世说》)
【注释】①田猎:打猎。②尝:曾经。③遗(wèi):献,给。④望:希望。⑤遂:终于。
(1)从赵武孟“尝获肥鲜以遗母”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 的人。
(2)结合注释,写出赵母说的话的意思。
(3)你同意赵母说的话吗?把你的观点写下来。
(4)赵母希望儿子( )。
A.勤学苦读,获取功名 B.强身健体,保家卫国
C.驰骋田猎,孝敬父母 D.游历天下,结交朋友
古文阅读。
王荆公不受紫团参
王荆公病喘,药用紫团山人参,不可得。时薛师政自河东还,适有之,赠公数两,不受。人有劝公曰:“公之疾非此药不可治,疾可忧,药不足辞。”公曰:“平生无紫团参,亦活到今日。”竟不受。
(本文选自沈括的《梦溪笔谈》)
【注释】①王荆公:即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封荆国公,因此世称“王荆公”。②喘:哮喘。③药用紫团山人参:这里指药方中需要用到紫团山出产的人参。④薛师政:人名,即薛向,宋元丰年间任知枢密院事。⑤辞:推辞。
(1)结合上下文,我能推测出“适有之”中“适”的意思是( )。
A.适合 B.恰好 C.舒服 D.去,往
(2)文言文常会将句中的人物省略,但并不影响理解。请在横线上将省略的人物补充出来。
赠公数两, 不受。
(3)画线句子的意思为: 。
(4)下面哪个词语不能概括文中王荆公的品质?( )
A.豁达乐观 B.清正廉洁 C.严于律己 D.宽宏大度
(5)下列哪两句诗是王安石写的?( )
A.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B.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C.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D.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10.古文阅读。
齐人攫金
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适鬻金者之所,因攫其金而去。吏捕得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对曰:“取金之时,不见人,徒见金。”
(本文选自《列子·说符》)
【注释】①欲金者:想要得到金子的人。②清旦:清早。③衣冠:穿衣戴帽。④适:到。⑤鬻(yù):出售,卖。⑥攫(jué):抓,夺。⑦对曰:回答说。⑧徒:只。
(1)和“清旦衣冠而之市”中“之”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吏捕得之 B.子攫人之金何
C.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D.取金之时
(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适 鬻 金 者 之 所,因 攫 其 金 而 去。
(3)齐人与下列哪则寓言故事中的人物相似?( )
A.画蛇添足 B.掩耳盗铃 C.刻舟求剑 D.揠苗助长
(4)翻译下面的句子。
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
(5)从这个故事中,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
2.
【答案】: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清风半夜鸣蝉;杨柳依依;雨雪霏霏
3.
【答案】:绝胜烟柳满皇都;春色满园关不住;若到江南赶上春;寂寞无行路;唤取归来同住
4.
【答案】:天街小雨润如酥;好雨知时节;白雨跳珠乱入船;子规啼
5.(1)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6.(1)zhòng;花因为饱含雨水而显得沉重
(2)喜悦
(3)C
(4)B
7.(1)C
(2)C
(3)忧愁;美好的祝愿
(4)示例“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这两句诗即景抒情,点醒别离。扬子江边杨柳依依,那乱飞的柳絮,愁坏了渡江的游子。诗人用淡墨点染景色,用重笔抒写愁绪,使人既感到感情的深永,又不感到过于沉重和伤感。
8.(1)孝顺
(2)你不读书却骑马奔驰打猎,如果继续这样下去,我对你是没有什么可以指望的了!
(3)同意。在古代,“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打猎只能一时饱腹,不是长久之计。赵武孟只有努力读书,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4)A
9.(1)B
(2)薛师政;王安石
(3)(我)没有用紫团参,也活到今天了
(4)D
(5)B
10.(1)C
(2)适鬻金者之所,因攫其金而去。
(3)B
(4)示例:人都在那里,你为什么要抢别人的金子?
(5)示例:一个人一旦被物欲蒙住了眼睛,往往看不到危险。
第 7 页,共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