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第一节 原子结构 课时2 教案 2022-2023学年高二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章 第一节 原子结构 课时2 教案 2022-2023学年高二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3-21 14:23: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物质结构与性质》
第一章 第一节 第2课时教学设计
“原子结构”是中学化学重要的核心概念,也是物理和化学学科重要的交叉概念,在初中、高中必修、高中选择性必修阶段都有所学习,也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学生对于原子结构的学习,对于理解化学键,整体把握元素周期表,用化学微粒观去解释化学反应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同时,本课时教学作为《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教学的第一章第一节,对学生开启本模块学习有着重要的示范和指导意义。相比于其它章节,更需要充分的明确学生已有的经验,明确指出现在的学习是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发展了什么,哪些新证据带来了这样的发展,证据与知识间的论证关系是怎样的。本节内容拓宽了化学学科的研究范围,同时也是学生第一次在化学课上接触与宏观规律不同研究对象。所以本节内容的学习,对学生的认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
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构造原理,能写出1-36号元素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
教学重点:
写出1-36号元素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
教学难点:
理解并记忆外电子排布的构造原理
二、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I知识回顾 (1)电子在能级中依据什么规律进行排布? (2)电子在能级中的排布又如何表示? (3)核外电子在能层中的排布具有什么规律? 回顾钠原子结构模型 分析原子光谱的特点,从能量视角再次认识电子层,回忆能层和能级的概念。 回忆原子和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评价和发展学生基于光谱证据,认识原子结构的主动意识和推理能力。
II构造原理 介绍:能级交错和核外电子排布的构造原理。 画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结合已有的能级知识,分析电子在能级中的排布规律。 分析电子填入的能量最高的能级,并说明判断的依据。 从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出发,帮助学生对核外电子排布和能级交错相关概念,建立整体认识。
III电子排布式 将电子在能级中排布的构造原理和表示方式——电子排布式纳入原子结构知识的思维导图。 根据构造原理,写出19-36号元素的电子排布式。 评价并发展学生基于多视角对原子的模型认知。
三、教学反思
1、学生很容易画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这是教学的入口点和突破点,通过K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介绍核外电子分布规律,能够让学生由简入难,逐渐适应。
2、能级交错这部分内容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认知冲突,借助19—36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讲解构造原理,符合一定的逻辑顺序。
3、学生在掌握构造原理和能级交错后,电子排布式的书写就很容易接受了,当然还要有一定的巩固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