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期末试题选编(含解析)2021-2022学年下学期广东省各地七年级历史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期末试题选编(含解析)2021-2022学年下学期广东省各地七年级历史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3.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3-19 20:43: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2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1.(2022春·广东汕头·七年级统考期末)关于隋朝太原留守李渊起兵反隋一事,文献中有不同记载。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旧唐书·高祖本纪》 617年,李世民与晋阳令刘文静首谋,刘劝李举义兵
《旧唐书·宇文士及传》 613年,李渊与人“夜中密论时事”
《旧唐书·夏侯端传》 616年,夏侯端以天象异常劝李渊“早为计”,李渊听后“深然其言”
A.李世民劝李渊起兵反隋,这个说法最为可信
B.李渊早有起兵反隋之意,这个说法最为可信
C.《旧唐书》所记载的内容相互矛盾,需进一步考证
D.《旧唐书》作者与李渊不是同一时代,所记载内容绝对不可信
2.(2022春·广东潮州·七年级统考期末)下表所示是对贞观前期朝廷重臣住房条件的介绍(部分),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唐太宗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身体力行“戒奢从简”所产生的示范效应。这种风尚( )
中书令岑文本 居“宅卑湿”
户部尚书戴胄 “居宅弊陋'
尚书右仆射温彦博 “家贫无正寝”
A.源于当时的财政危机 B.加剧了官吏的贪污腐败
C.体现了民贵君轻思想 D.有利于减轻百姓的负担
3.(2022春·广东深圳·七年级统考期末)据杜佑的《通典》记载,“至(贞观)八年、九年,米斗四五钱”,但“至(贞观)十五年,米每斗值二钱”。这种变化说明( )
A.贞观初期经济凋敝 B.米商操纵大米市场
C.唐朝到达全盛时期 D.农业经济发展迅速
4.(2022春·广东东莞·七年级校考期末)“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被唐太宗誉为“一面镜子”的著名谏臣是( )
A.房玄龄 B.杜如晦 C.姚崇 D.魏征
5.(2022春·广东江门·七年级统考期末)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从东都洛阳到西京长安,从遣唐使来华到新罗歌舞传入华夏。为上述内容提炼一个主题,最为合理的是( )
A.民族的交往与交融 B.社会的繁荣与开放
C.王朝的兴亡与更替 D.政权的并立与对峙
6.(2022春·广东惠州·七年级统考期末)《贞观政要·教戒太子诸王》记载:“汝(指太子李治)知舟乎?”对曰:“不知。”(唐太宗)曰:“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则材料主要说明唐太宗( )
A.注重水利建设 B.认识到人民的巨大力量
C.重视造船航海 D.晚年安于享乐大兴土木
7.(2022春·广东惠州·七年级统考期末)唐太宗在其所著的《帝范》中说:“智者取其谋,愚者取其力,勇者取其威,怯者取其慎,无智、愚勇兼而用之。故良匠无弃材,明主无弃士。”由此可见,唐太宗主张( )
A.文治武功 B.君主要虚心纳谏
C.量才用人 D.要提高官员素养
8.(2022春·广东·七年级统考期末)下图时间轴反映的是唐朝( )
A.初步建立 B.走向强盛 C.由盛转衰 D.衰败灭亡
9.(2022春·广东惠州·七年级统考期末)下表内容表现的是( )
贞观时期 武则天统治时期 开元前期
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减轻刑罚;减轻人民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大力发展科举制;继续推行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 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注重文教
A.对外交往的发展 B.唐朝兴盛的原因
C.文学艺术的繁荣 D.藩镇割据的影响
10.(2022春·广东东莞·七年级统考期末)唐朝以来,科举考试基本上是以“诗赋取士”为主要标准。但王安石认为这种做法使得天下读书人只知道“闭门学作诗赋,及其入官,世事皆所不习,此科法败坏人材”,所以他主张将“经义取士”作为进士考试内容。此举(  )
A.为国家选拔实用人才 B.打击朝廷异己势力
C.表明诗赋创作水平低 D.反映政治风气保守
11.(2022春·广东东莞·七年级统考期末)唐太宗把都督、刺史的名字写在屏风上,并把他们的政绩也写在上面,以便考察任用。刺史由他亲自选拔,县令由五品以上的京城官员推荐,贞观年间,出现了一大批奉职守法的官吏。这表明唐太宗(  )
A.注重地方的经济 B.重视贤能和吏治
C.改革政府的弊端 D.发展了教育事业
12.(2022春·广东汕尾·七年级统考期末)下表反映的是中国古代一位历史人物的年谱(部分)。下列对此历史人物的补充说明,正确的是( )
中国某历史人物年谱(部分)
时间 626年 630年 641年 649年
事件 即皇帝位 征东突厥,俘颉利可汗,后被尊为“天可汗” 遣文成公主远嫁吐蕃 崩,葬昭陵
A.建隋朝,灭陈朝,结束长期分裂局面
B.轻徭薄赋,虚心纳谏,成就“贞观之治”
C.创科举,开运河,加强南北经济联系
D.励精图治,整顿吏治,铸就“开元盛世”
13.(2022春·广东广州·七年级广州市南武中学校考期末)“举国机要,悉在中书;献纳之任,又归门下;而尚书但听命而已”,所以“内史、纳言,是为宰相”。材料描述的制度( )
A.改善了选官机制 B.初创于唐朝时期 C.有利于加强皇权 D.避免了决策失误
14.(2022春·广东广州·七年级校考期末)《贞观政要》中记载:唐太宗曾对大臣们说:“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由此可见,唐太宗“励精图治”的本质是( )
A.稳定社会秩序 B.维护地主阶级统治
C.忧怜百姓 D.完善各项政策
15.(2022春·广东深圳·七年级统考期末)贞观时期,唐太宗对大臣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下列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A.虚心纳谏,广开言路 B.重用贤才,知人善任
C.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D.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16.(2022春·广东深圳·七年级统考期末)有史学家认为,从秦汉起,官僚体制就是中国制度的核心问题,而这个核心问题又可以分成两个大的子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隋唐时期统治者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重要举措是( )
A.废分封,置郡县 B.建立法律体系
C.确立三省六部制 D.实行科举制
17.(2022春·广东东莞·七年级校考期末)《旧唐书》称:武则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意为诛杀公卿,独断专权)。武则天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是( )
A.她是中国历史唯一的女皇帝 B.其执政时期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C.发展科举制度,创立殿试制度 D.重用有才能的人
18.(2022春·广东·七年级期末)开元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天下大理。河清海晏(指安定),物殷俗阜(指物产丰富,风俗淳厚)。以下说法,准确的是( )
A.“上留心理道”的“上”指唐太宗 B.“天下大理”局面靠严刑酷法实现
C.“河清海晏”指武则天创立了殿试 D.“物殷俗阜”指开元年间经济繁荣
19.(2022春·广东深圳·七年级统考期末)唐玄宗即位后,先后任用一批贤能的大臣,励精图治,革除武则天时代的弊政,缔造了一个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的太平之世,把大唐王朝推向了历史的赖峰,史称( )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光武中兴
20.(2022春·广东中山·七年级统考期末)唐玄宗即位之前八年间共发生六次政变,皇位五易其主。唐玄宗即位后,刻意沟通与其他兄弟的感情,特制大被和长枕,同榻共眠,但在朝中严禁他们与外人交接。唐玄宗这些举动主要是为了( )
A.确保政局稳定 B.削弱地方实力 C.提高宗室地位 D.防止外戚夺权
21.(2022春·广东惠州·七年级统考期末)唐诗是中华民族最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对于后人研究唐代的政治、民情、风俗、文化等都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和价值。下列反映唐玄宗时社会经济盛况的唐诗是( )
A.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具丰实
B.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C.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D.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遍长安花
参考答案:
1.C
【详解】依据材料,从材料可以看出《旧唐书》关于同一事件的表述前后有冲突,所记载的内容相互矛盾,故C项符合题意;材料中只有一条看出李世民劝说李渊起兵,所以不能充分证明这一说法是可信的,A项错误;三种材料不能充分说明李渊早有起兵反隋的想法,B项错误;不能因为作者和李渊年代不同,就说明所记载的内容不可信,D项错误。故答案为C。
2.D
【详解】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唐太宗时期的高级官员不尚奢华,居住条件简陋,这种“戒奢从简”的风尚有助于减轻百姓的负担,D项正确;材料内容是唐太宗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身体力行“戒奢从简”所产生的示范效应,不是源于当时的财政危机,排除A项;加剧了官吏的贪污腐败缺乏历史证据,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B项;民贵君轻思想与材料内容主旨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3.D
【详解】材料反映了唐太宗在位时期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社会秩序安定的社会状况。出现这样状况的原因是他采用了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的统治措施,使农业经济发展迅速,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贞观初期的经济状况,排除A项;材料只说米价,与米商无关,排除B项;唐朝在开元盛世时期达到全盛,排除C项。故选D项。
4.D
【详解】根据材料“一面镜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注意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他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魏征前后向他进谏二百多次,受到唐太宗的器重。D项正确;唐太宗重用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为宰相,排除AB项;开元初唐玄宗任用有“救时宰相”之誉的姚崇,排除C项。故选D项。
5.B
【详解】“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体现出唐朝盛世景象,“从遣唐使来华到新罗歌舞传入华夏”体现出社会的开放。B项正确;材料没有单纯说明民族交往的信息,排除A项;材料只是叙述唐朝繁荣开放,排除C项;政权的并立与对峙不是唐朝时期社会特征,排除D项。故选B项。
6.B
【详解】根据“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可得出唐太宗强调民本,认识到了人民的巨大力量,B项正确;材料中用舟来做比喻,并没有涉及水利和造船技术,排除AC项;材料没有反映唐太宗晚年安于享乐大兴土木,排除D项。故选B项。
7.C
【详解】根据题干“智者取其谋,愚者取其力,勇者取其威,怯者取其慎,无智、愚勇兼而用之。故良匠无弃材,明主无弃士。”可知,唐太宗认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优点,要善于发挥其优点,量才而用人, C项正确;题干没有强调文治武功,排除A项;题干强调用人,而不是虚心纳谏,也不是官员的素养问题,排除BD项。故选C项。
8.B
【详解】根据时间轴可知,从唐朝建立到出现“贞观之治”、“政启开元”、“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都体现了唐朝逐步走向强盛,B项正确;初步建立是李渊,排除A项;由盛转衰是“安史之乱”,排除C项;唐朝后期爆发的黄巢起义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907年,朱温建立后梁,唐朝灭亡,排除D项。故选B项。
9.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贞观时期,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减轻刑罚;减轻人民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出现贞观之治;开元前期,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注重文教,出现开元盛世。因此表格内容表现的是唐朝兴盛的原因。B项正确;对外交往的发展、文学艺术的繁荣,在表格内容中没有体现,排除AC项;安史之乱后,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排除D项。故选B项。
10.A
【详解】根据题干中“王安石认为这种做法使得天下读书人只知道“闭门学作诗赋,及其入官,世事皆所不习,此科法败坏人材”,所以他主张将‘经义取士’作为进士考试内容”,可知,王安石主张科举考试应选拔实用型人才。A项正确;“打击朝廷异己势力”,题干未体现,排除B项;“表明诗赋创作水平低”,说法错误,排除C项;科举取士与政治风气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11.B
【详解】依据题干中“唐太宗把都督、刺史的名字写在屏风上,并把他们的政绩也写在上面,以便考察任用。刺史由他亲自选拔,县令由五品以上的京城官员推荐,贞观年间,出现了一大批奉职守法的官吏。”可知,唐太宗重视官员的任用和考核,B项正确;“注重地方的经济”题干未体现,排除A项;“改革政府的弊端”题干未提及,排除C项;“发展了教育事业”与题干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12.B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中国古代一位历史人物的年谱,可知唐太宗于626年,即皇帝位,641年,遣文成公主远嫁吐蕃,649年崩,葬昭陵,并结合所学知识,唐太宗在位期间,轻徭薄赋,虚心纳谏,成就“贞观之治”,B项正确;隋文帝建立隋朝,灭陈朝,结束长期分裂局面,排除A项;隋炀帝创科举,开运河,加强南北经济联系,排除C项;唐玄宗励精图治,整顿吏治,铸就“开元盛世”,排除D项。故选B项。
13.C
【详解】材料反映了中书省权力的上升,尚书省地位的下降,这一变化说明中枢机构的异变是利于皇权加强的,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改善了选官机制,排除A项;三省六部制初创于隋朝,排除B项;材料内容没有体现避免了决策失误,排除D项。故选C项。
14.B
【详解】依据题干“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的信息可知,材料的大意是说朕整天都不敢懈怠,不但忧念爱惜百姓,更想让你们这些大臣能够长守富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和大臣们都是代表统治阶级即封建地主阶级,因此唐太宗“励精图治”的本质是维护地主阶级统治的长治久安,B项正确;稳定社会秩序不是唐太宗“励精图治”的本质,排除A项;忧怜百姓明显不是本质,排除C项;完善各项政策不是唐太宗“励精图治”的本质,排除D项。故选B项。
15.D
【详解】“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体现了唐太宗的民本思想,为此他轻徭薄赋,发展生产,D项正确;虚心纳谏,广开言路说明他积极听取下属意见,排除A项;重用贤才,知人善任体现了用人思想,排除B项;注重文教,编修经籍体现了文教思想,排除C项。故选D项。
16.C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隋唐三省六部制知识点。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唐时期统治者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重要举措是推行三省六部制,实现权力的制衡,,C项符合史实和题意;“废分封,置郡县”是秦朝推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排除A项;“建立法律体系”与题意明显不符,排除B项;“实行科举制”属于隋唐时期的选官制度,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
17.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武则天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是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A项正确;“其执政时期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属于武则天的执政功绩,排除B项;“发展科举制度”以及“重用有才能的人”属于武则天的执政举措,排除CD项。故选A项。
18.D
【详解】根据“开元初”、“河清海晏,物殷俗阜”可知开元年间社会稳定,经济繁荣,D项正确;开元是唐玄宗的年号,所以“上”指的是唐玄宗,排除A项;根据“留心理道,革去弊讹”可知“天下大理”靠的不是严刑酷法,排除B项;“河清海晏”指的是开元年间社会稳定,而非武则天创立殿试,排除C项。故选D项。
19.C
【详解】根据题干“唐玄宗即位后”结合所学可知,唐玄宗统治前期稳定政局,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在贤相姚崇和宋璟辅佐下实施改革。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使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C项正确;ABD项与题干无关,排除ABD项。故选C项。
20.A
【详解】根据题干“唐玄宗即位之前八年间共发生六次政变,皇位五易其主。唐玄宗即位后,刻意沟通与其他兄弟的感情”结合所学可知,唐玄宗统治前期稳定政局,励精图治,A项正确;削弱地方势力、提高宗室地位、防止外戚夺权都没有在题干中有所体现,排除BCD项。故选A项。
21.A
【详解】唐玄宗即位后,任用姚崇等人当宰相,重视地方吏治,还注意节俭。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唐玄宗前期的年号叫开元,史称“开元盛世”。所以有人写诗描述其统治“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具丰实”,A项正确;“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与朋友离别相关,排除B项;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与中日交流相关,排除C项;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遍长安花与科举制度相关,排除D项。故选A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