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期末试题选编 2021-2022学年下学期广东省各地七年级历史(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期末试题选编 2021-2022学年下学期广东省各地七年级历史(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3-19 20:45: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4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1.(2022春·广东东莞·七年级东莞市长安培英初级中学校考期末)对如下图三幅图所反映主题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图1日本和同开珎 图2唐墓大食人俑 图3日本平城京平面图
A.灿烂的唐朝文化 B.强大的秦汉时期
C.古代中外交流 D.中日贸易往来
2.(2022春·广东湛江·七年级统考期末)归纳以下四幅图片的主题,最准确表达的主题是
日本僧人渡海入唐 唐墓出土的大食人俑 《大唐西域记》 日本奈良唐招提寺
A.唐朝的政治清明 B.唐朝的经济繁荣
C.唐朝的对外交流 D.唐朝的科技创新
3.(2022春·广东阳江·七年级统考期末)汉代时人们将输入中原的物种冠以“胡”字,如胡麻、胡瓜、胡椒、胡萝卜等:到了唐代,则通常冠以“海”字,如海棠、海石榴、海珠(波斯湾珍珠)等。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
A.唐朝与汉朝习俗迥异 B.唐朝崇尚西洋文化
C.唐朝时关闭丝绸之路 D.唐朝对外交往扩大
4.(2022春·广东江门·七年级江门市第一中学校考期末)潘老师为增强学生对唐朝中外交流历史的学习兴趣,和地理、电脑老师合作,根据史实设计了一套名为《神游大唐》的PRG(角色扮演)游戏。在这款游戏中,同学们可选择的旅游路线有( )
①长安-西域-天竺 ②扬州 -东海-日本奈良
③日本-东海-苏州-长安④刘家港 -东南亚-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2022春·广东湛江·七年级校考期末)如果给如下图所示的鉴真塑像做文字注解,应该选择( )
A.西游天竺,求取佛经 B.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C.东渡日本,弘扬佛法 D.主动请缨,征战海外
6.(2022春·广东深圳·七年级校联考期末)唐玄宗年间,鉴真深受“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感动,在日本僧人的力邀下,虽双目失明却六次东渡,最终到达日本传播佛经。这一事件的背景是( )
A.唐朝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 B.中外交流开启唐朝盛世
C.唐朝中后期的手工业衰落 D.中外文化交流日益加强
7.(2022春·广东东莞·七年级校考期末)为“唐风洋溢奈良城”作出贡献的中国僧人是
A.玄奘 B.一行 C.阿倍仲麻侣 D.鉴真
8.(2022春·广东深圳·七年级统考期末)下图文物出土于唐朝墓葬,这些文物都反映了唐朝( )
A.开明的民族政策 B.高超的手工工艺
C.开放的对外交流 D.繁荣的都市生活
9.(2022春·广东江门·七年级统考期末)日本政府发布的2021年版《外交蓝皮书》中,称“日中关系为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要探寻唐朝时中日友好交往历史,我们可以参观( )
A.奈良唐招提寺 B.那烂陀寺考古遗址
C.马六甲三宝庙 D.敦煌莫高窟
10.(2022春·广东湛江·七年级统考期末)唐朝的繁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漂洋过海来到中国,开放与交流使大唐文明更加辉煌。下面能佐证当时中外文化双向交流的是
①玄奘西行
②鉴真东渡
③设市舶司
④遣唐使来访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11.(2022春·广东汕头·七年级统考期末)开元、天宝年间,大量的外国人及周围少数民族充斥长安,长期与汉人杂居,相互习染,社会风气一度出现了“胡化”的苗头,……唐朝积极吸纳外来文化的精华,……创造出更加绚丽多彩的盛唐文华,这体现出唐代( )
A.保守封闭,自力更生 B.胡汉交融,中西贯通
C.奢靡腐化,享乐成风 D.重文轻武,革除旧弊
12.(2022春·广东广州·七年级华南师大附中校考期末)“唐政府在中央设有鸿肺寺,负责接待各国使节和宾客……长安的太学里有为数众多的外国留学生,在唐朝政府机构中也有不少的外国人供职。”这反映了( )
A.唐朝完善合理的政治制度 B.唐政府大力招揽外国人才
C.唐朝开放包容的对外政策 D.唐政府十分注重教育发展
13.(2022春·广东深圳·七年级统考期末)获评“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我省海西州都兰热水墓群2018血渭一号墓,出土了8世纪左右(唐中期)的2000余件文物(如下图)。有些文物的材质、纹饰、工艺中体现出青藏高原、中原地区和中亚、波斯等区域的多重风格。在出土的丝织物中发现有葡萄纹,在墓葬中还发现了葡萄籽。这些文物说明,青海都兰
A.是丝绸之路青海道上的一个节点 B.当时处于西域都护府的管辖之下
C.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商贸交汇中心 D.是中亚国家到达长安的唯一关口
14.(2022春·广东广州·七年级统考期末)遣唐使将中国的风俗习惯传到日本,其中一些节日传到日本后,一直流传至今;同时,唐朝的诗文、典籍等大量传播到朝鲜。以上史实主要反映了唐朝( )
A.民族关系和睦 B.科技发达 C.经济繁荣 D.文化影响力大
15.(2022春·广东梅州·七年级统考期末)李庆新在《海上丝绸之路》中写道:“唐朝与海外发生官方关系的国家和地区有70余个”。由此可见,唐代对外交往比较活跃。出现这一局面的原因是( )
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②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
③经济繁荣、文化辉煌 ④对外交通发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6.(2022春·广东深圳·七年级期末)中印交流源远流长,唐朝时期玄奘西游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下列说法表述正确的是( )
A.唐朝时称印度为波斯
B.玄奘游学的大昭寺是印度佛学的最高学府
C.玄奘回国后,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D.玄奘以亲身见闻写成《大唐西域记》
17.(2022春·广东广州·七年级广州市南武中学校考期末)图中的人物,历尽磨难,经过4年长途跋涉到达天竺。他穷一生译经1335卷,其足迹遍布印度,影响远至日本、韩国以至全世界,其思想与精神如今已是中国、亚洲乃至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下列关于他的说法错误的是
A.曾成为天竺远近闻名的佛学大师
B.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C.亲自执笔写成了《大唐西域记》
D.其思想已是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
18.(2022春·广东汕头·七年级统考期末)碎叶城是唐朝安西四镇之一,但官修史书对其介绍极少。玄奘法师却讲述:“城周六七里,诸国商品胡杂居也。土宜(种植)糜麦、蒲桃”。想研究唐朝时西域和中亚的历史,我们可查找的较可靠的资料是( )
A.《史记》 B.《大唐西域记》 C.《西游记》 D.《马可·波罗行纪》
19.(2022春·广东清远·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序号 图片 历史解释
1 图1是遣唐使船的模型。遣唐使反映了唐朝与①________________的友好往来。遣唐使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本国,对这个国家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 图2是唐代阎立本的《步辇图》。反映了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派使者去唐朝求亲时的场景。唐太宗最终同意将②________________嫁给松赞干布。这段佳话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发展。
3 图3是唐代僧人玄奘的塑像。他曾经西行前往天竺取经。根据他沿途所见,由他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③《_______________》,记载了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往的珍贵文献。
4 图4是唐玄宗时期的一位高僧,曾6次东渡日本终获成功,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就是④________________。
5 图5是唐蕃会盟碑。唐穆宗长庆元年(821)的“长庆会盟”是唐蕃关系的重大转折点,从此以后,双方友好相处,来往不断。
(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请在图表中空缺处填写恰当的内容。
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
(2)请将以上图片分为两类并说明分类依据。
20.(2022春·广东揭阳·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
材料二:(经过唐太宗一段治理后)天下大稔,流散者咸归千里,米斗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东至于海,南极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贵粮取给于道路焉。
材料三:当西方人的心灵为神学所缠迷而处于蒙昧黑暗之中时,中国人的思想却是开放的、兼收并蓄而好探求的。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隋朝经济的富庶,其与哪位皇帝有关?结合所学知识说说隋朝经济繁荣的必要前提。
(2)材料二中所描述的盛世局面被称为什么?唐太宗统治时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唐朝时,对外友好往来的活跃是其“开放”、“兼收并蓄”的表现之一,试举两例加以说明。
参考答案:
1.C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本题三幅图片日本的和同开珎、唐玄宗开元年间流入中国的日本铜钱、唐朝墓葬大食人俑,反映了日本钱币形式与中唐朝钱币一致、日本平城京平面图与唐朝城市布局基本相同、阿拉伯人也到唐朝,三幅图共同体现了唐朝时中外交流频繁,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灿烂的唐朝文化”,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强大的秦汉时期”,排除B项;材料不仅体现了中日贸易往来,还有与阿拉伯人的交往,排除D项。故选C项。
2.C
【详解】根据图片可知,“日本僧人渡海入唐”“日本奈良唐招提寺”表明的是唐朝时中日友好往往来来的史实,“唐墓出土的大食人俑”表明了唐朝与大食之间的往来,《大唐西域记》是玄奘西行天竺后,根据他口述,由其弟子记录成书,是研究中外交流的珍贵文献。所以,图中展示的主题是唐朝时的对外交流,C项正确;唐朝的政治清明与唐朝统治者的统治政策有关,排除A项;图片展示的不是唐朝的经济繁荣,排除B项;图片没有涉及唐朝的科技创新,排除D项。故选C项。
3.D
【详解】由题干中的“汉代时人们将输入中原的物种冠以“胡”字”,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代交往以陆路为主,我国古代,中原人称西域的民族为“胡”,由题干中的“到了唐代,则通常冠以“海”字”,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代交往范围广泛,海上丝绸之路发达,唐王朝与三百多个国家和地区都有来往,因此可见唐朝对外交往扩大,所以D项符合题意;习俗在题干中未体现,所以A项不符合题意;其他国家崇尚唐朝文化,所以B项不符合题意;唐朝并未关闭丝绸之路,所以C项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D。
4.A
【详解】①是唐朝玄奘西游的路线,②是唐朝鉴真东渡的路线,③是日本遣唐使来唐朝的路线。①②③符合题意,A项正确;④是明朝郑和下西洋的路线,排除B、C和D项。故选A项。
5.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时期,鉴真东渡日本,前后12年,前5次东渡失败,双眼失明,但他仍继续努力,第六次终于成功,传授佛法,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杰出贡献。C项正确;西游天竺,求取佛经,与玄奘相关,排除A项;政启开元,治宏贞观,与武则天相关,排除B项;征战海外与鉴真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C。
6.D
【详解】根据材料“唐玄宗年间,鉴真深受……在日本僧人的力邀下,虽双目失明却六次东渡,最终到达日本传播佛经”可知,该事件为鉴真东渡。唐朝时期,中国与日本的交流非常频繁,在此背景下鉴真东渡,故D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对外交流,不是民族关系,故A项错误;中外交流开启唐朝盛世,不符合史实,故B项错误;材料与手工业无关,故C项错误。
7.D
【详解】754年,鉴真第六次东渡抵达日本,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日本奈良市西京五条的唐招提寺是由中国唐朝鉴真主持,于公元759年开始建造的。D项符合题意;玄奘是西行天竺,排除A项;僧一行与日本无关,排除B项;C项是日本遣唐使,排除C项。故选D项。
8.C
【详解】分析图片可知,大食是唐朝人对阿拉伯人的专称,许多大食商人往来于陆路与海路,在做商品交易的同时也将伊斯兰教带入中国,并开始在中国的西安、广州、泉州等地定居。唐代墓葬中发现的大食人俑就是这一历史背景的产物,唐代中外贸易十分繁盛,所以产自东罗马的金币、银币流通到中国,图片非洲黑人俑反映出了唐朝与非洲有交往,所以图片能证明唐代唐代与阿拉伯、欧洲和非洲都有交往,体现了唐代频繁的中外交流,C项正确;ABD三项均无法从材料中体现,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
9.A
【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在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是鉴真。鉴真主持修建的唐招提寺,以及寺内的鉴真塑像,被日本政府定为一级国宝,A项正确;那烂陀寺是古代印度佛教最高学府和学术中心,曾经吸引了全球各地成千上万学者前来求学,中国唐代高僧玄奘就是其中之一,排除B项;三宝庙位于马来西亚的马六甲,排除C项;敦煌莫高窟位于今甘肃敦煌市,是古代丝绸之路上曾经发生过的不同文明之间对话和交流的重要见证,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10.D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③是中国宋在各海港设立的管理海上对外贸易的机构,不属于唐代措施,排除。鉴真东渡、玄奘西行、遣唐使来访反映的是唐朝时期文化双向交流。故①②④符合题意,故D符合题意,ABC均不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排除有③的选项。
11.B
【详解】根据题干可知,“相互习染,社会风气一度出现了‘胡化’的苗头”体现了唐朝时期民族交融的情况即胡汉交融;“唐朝积极吸纳外来文化的精华”体现了唐朝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兼容并包,积极学习外来文化,即中西贯通,B项正确;“大量的外国人及周围少数民族充斥长安”说明唐朝采取开放的对外政策,排除A项;题干体现不出唐朝奢靡腐化,享乐成风,排除C项;重文轻武,革除旧弊的是北宋,排除D项。故选B项。
12.C
【详解】依据“唐政府在中央设有鸿肺寺,负责接待各国使节和宾客……长安的太学里有为数众多的外国留学生,在唐朝政府机构中也有不少的外国人供职。”可见体现了唐朝开放包容的对外政策,不仅设有专门的机构接待各国使节和宾客,还允许外国人来华学习交流、担任官职等等,C项正确;题干反映的是唐朝对外关系而非政治制度,排除A项;题干不仅反映了唐政府允许外国人在华担任官职,而且还允许外国人来华交流学习、接待外国使节和宾客等,排除B项;题干的主旨是唐朝的对外政策、对外关系,没有凸显唐朝教育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C项。
13.A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在唐代陆上丝绸之路上,青海都兰是一个重镇,东西方文明在这里交汇,体现了文明的多样性, A项正确;青海都兰当时受吐蕃管辖,排除B项;材料说的是陆上丝绸之路,排除C项;是中亚国家到达长安的唯一关口,说的太绝对,排除D项。选A项。
14.D
【详解】中国的风俗习惯对日本影响深远,唐朝的诗文、典籍等大量传播到朝鲜,说明唐朝文化影响力大,D项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民族关系和睦,也无法体现唐朝科技发达、经济繁荣,排除ABC项。故选D项。
15.D
【详解】唐代对外交往比较活跃,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经济繁荣、文化辉煌,对其他国家有吸引力;国家统一、社会安定,为对外交往提供了前提条件;对外交通发达是客观条件;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这在政策上有利于对外交往。ABC不全面,D符合题意,故选D。
16.D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唐朝与天竺交往频繁。贞观初年,高僧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不畏艰险,历经磨难,终于到达。10多年后玄奘回到长安,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D项正确;唐朝时称印度为天竺,排除A项;大昭寺是西藏的建筑,玄奘在印度游学的寺院是那烂陀寺,排除B项;佛教传入中国是在西汉末年,排除C项。故选D项。
17.C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在唐代,玄奘历尽磨难,经过4年长途跋涉到达天竺。他穷一生译经1335卷,其足迹遍布印度,影响远至日本、韩国以至全世界,后来,他口述、他的弟子编写了《大唐西域记》,C项正确;玄奘曾成为天竺远近闻名的佛学大师,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其思想已是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
18.B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时玄奘西游天竺求取佛经,回国后著有《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西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B项正确;《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录了上起黄帝下至汉武帝之间的近三千年历史,排除A项;《西游记》是明朝时期的小说,排除C项;《马可·波罗行纪》反映了元朝时期马可·波罗到华的见闻,排除D项。故选B项。
19.(1)①日本②文成公主③大唐西域记④鉴真
(2)民族交往:图2、图5;对外交往:图1、图3、图4。
【详解】(1)根据材料图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遣唐使是日本派到中国学习的使者。他们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艺术等传回日本,对其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①是日本;根据图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时期将文成公主嫁给了吐蕃的赞普松赞干布,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因此,②是文成公主;根据图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贞观初年,高僧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遍访天竺名寺,研习佛法,在那烂陀寺游学。后来返回长安,带回大量佛经,主持译经工作;并将自己的所见所闻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大唐西域记》,该书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因此,③是大唐西域记;根据图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时期,扬州大明寺高僧鉴真东渡日本,前5次失败,第6次成功,754年抵达日本。在日本传授佛经;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并主持修建唐招提寺。为中日文化的交流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因此,④是鉴真。
(2)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图1是遣唐使,图2是文成公主入藏,图3是玄奘西行,图4是鉴真东渡,图5是唐蕃会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2、图5体现的是民族交往;图1、图3、图4体现的是对外交往。
20.(1)隋文帝(杨坚);国家统一
(2)贞观之治;原因: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任用贤才,虚心纳谏;减轻农民负担,发展生产等(写出两点)
(3)事例:唐政府鼓励外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居住;日本遣唐使和留学生学习唐朝文化;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文化;新罗(朝鲜)派遣使节和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朝鲜的音乐传入中国;玄奘西游(天竺)并取回大量佛经潜心研究。(任写两点)
【解析】(1)
皇帝:根据材料一“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可得出意思是隋朝储备的物资和粮食,可以供应朝廷五六十年的开销,隋文帝开创出“开皇之治”的局面。必要前提: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国家统一是隋朝经济繁荣的必要前提。
(2)
局面:根据材料二“(经过唐太宗一段治理后)天下大稔,流散者咸归千里,米斗不过三四钱”可得出唐太宗开创出“贞观之治”的治世局面 。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唐太宗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任用贤才,虚心纳谏;减轻农民负担,发展生产,促进了社会的生产和发展等。
(3)
事例: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唐政府鼓励外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居住;日本遣唐使和留学生学习唐朝文化;鉴真东渡日本,向日本传播唐的先进文化;新罗(朝鲜)派遣使节和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朝鲜的音乐传入中国;玄奘西游(天竺)并取回大量佛经潜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