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1.(2022春·广东汕头·七年级统考期末)他及其子孙结束了中国大陆自唐朝以后形成的政权分立、对峙的局面,最终奠定了现代中国的基本版图。有诗颂曰:“骏马凌风,拓土开福成一统,弯弓挽月,擎天立柱启蒙元。”他是
A.杨坚 B.李世民 C.铁木真 D.忽必烈
2.(2022春·广东河源·七年级统考期末)“长天飞沙壮士血在狂号,原野飞花壮士怀抱冷傲,一代天骄千秋知我名号……”这是电视剧《成吉思汗》的主题歌。下列史实中与“一代天骄”有关的是( )
A.统一蒙古 B.建立元朝 C.开凿运河 D.灭亡南宋
3.(2022春·广东广州·七年级华南师大附中校考期末)尽管通过西征和以此为开端的其他往来沟通了中西经济文化联系,使中国的释站制度及四大发明转传到欧洲欧洲中亚的器械医学、天文等也先后传入中国但是成吉思汗对外进行的武力征服华是不容肯定和赞扬的。由此可知蒙古的对外扩张
A.对欧亚发展有利有弊 B.是值得肯定和赞扬的
C.阻碍了中外贸易交流 D.使中国医学传入欧洲
4.(2022春·广东深圳·七年级统考期末)下图为1190年中国北方地区,其中统一地区③的是( )
A.完颜阿骨打 B.耶律阿保机 C.忽必烈 D.铁木真
5.(2022春·广东中山·七年级统考期末)1206年,蒙古诸部在斡难河源召开贵族大会,推举出一位首领,因为他基本结束了北方草原诸部争雄的混乱格局,被誉为“普天下之汗”“诸王之王”。该首领是( )
A.阿保机 B.阿骨打 C.铁木真 D.松赞干布
6.(2022春·广东广州·七年级华南师大附中校考期末)“自古以来,人终不免一死!倘若能为国尽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摘自宋代文天祥的《过零丁洋》白话译文)1278年,文天祥在广东兵败被俘,被关押在船上,次年过零丁洋时作此诗。文天祥作此诗时
A.蒙古正和南宋结盟夹击金朝 B.南宋与元朝的对峙局面形成
C.忽必烈即将把都城定于大都 D.元军已经攻占南宋都城临安
7.(2022春·广东广州·七年级秀全中学校考期末)《全球通史》中写道:“这是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中国完全由游牧民族统治…”这里的“游牧民族”指哪一民族( )
A.满族 B.氏族 C.鲜卑族 D.蒙古族
8.(2022春·广东湛江·七年级统考期末)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比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右图能直接体现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C.经济重心的南移 D.民族政权并立到国家统一
9.(2022春·广东汕头·七年级统考期末)忽必烈继承汗位后,行汉法,行仁政,不嗜杀。他严厉禁止屠城,使临安得以“九衢之市,一代之繁华如故”此举措有利于( )
A.促进边疆开发 B.统一蒙古各族 C.减轻人民负担 D.延续中华文明
10.(2022春·广东肇庆·七年级德庆县德城中学校考期末)“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绿绿的草原,这是我的家。奔驰的骏马,洁白的羊群……”这首《天堂》充分表达了蒙古歌手腾飞格尔对自己家乡的赞美。在我国历史上,蒙古族曾经建立了一个疆域空前辽阔的大元王朝,这一王朝建立于
A.1269年 B.1271年 C.1279年 D.1281年
11.(2022春·广东梅州·七年级统考期末)下列事件按其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南宋灭亡②忽必烈建立元朝③蒙古灭金④铁木真统一蒙古草原⑤蒙古灭西夏
A.①⑤④②③ B.③②①④⑤ C.②③①④⑤ D.④⑤③②①
12.(2022春·广东肇庆·七年级德庆县德城中学校考期末)该图是中国历史朝代更迭示意图中的一部分,图中“ ”处应是
A.西晋 B.隋 C.唐 D.元
13.(2022春·广东广州·七年级校考期末)忽必烈还在“潜邸”时,就已结识中原文士,熟悉中原汉地的情况。窦默告诉忽必烈“治天下必需三纲五常、正心诚意”;忽必烈依照儒生刘秉忠的意见定国号为大元。这种状况( )
A.有利于蒙古族的封建化 B.延缓了国家统一进程
C.促进了中原文化的发展 D.改变了汉族人民的地位
14.(2022春·广东阳江·七年级统考期末)2013年11月3日,第九届中美电影节开幕式在洛杉矶举行。《忽必烈传奇》获优秀电视剧金天使奖。下列属于忽必烈功绩的是
A.统一蒙古草原 B.定国号为元,定都大都
C.建立蒙古国 D.灭西夏、金,对南宋形成包围之势
15.(2022春·广东佛山·七年级统考期末)下图为某同学制作历史手抄报。若为该手抄报起个题目,应选择( )
1.灭掉南宋政权,完成统一 2.中书省是中央的中枢机构 3.设澎湖巡检司管辖台湾
A.唐朝的外交 B.宋朝的经济 C.元朝的政治 D.明朝的制度
16.(2022春·广东江门·七年级统考期末)“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这一史书记载反映的是下列哪个王朝的兴起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17.(2022春·广东中山·七年级统考期末)忽必烈继承蒙古帝国汗位时,在即位诏书中指出,前代大汗的政治路线存在“武功迭兴,而文治多缺”的缺失。这预示着政府( )
A.积极统一语言文字 B.接受中原政治传统
C.对外扩张传播文化 D.摒弃蒙古统治策略
18.(2022春·广东深圳·七年级统考期末)1260年,忽必烈接受了汉族儒臣提出的“行汉法”行仁政”“不嗜杀”的建议,施行“治国安民”的方略,广开言路,整顿吏治,注重农桑。他依照中原王朝的统治方法设立各种机构建立年号。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1279年,元军攻灭南宋残部完成了全国的统一。由此可见
A.蒙古族已经完全舍弃本民族文化
B.汉化政策促进了蒙古族封建化的进程及元朝的统一
C.元朝的建立与统一源于汉族儒臣的帮助
D.忽必烈崇拜儒家文化
参考答案:
1.C
【详解】根据“结束了中国大陆自唐朝以后形成的政权分立、对峙的局面”“擎天立柱启蒙元”,结合所学可知,铁木真及其子孙结束了自唐朝以后形成的政权分立、对峙的局面,完成了全国的统一,C项正确;杨坚结束了南北朝分裂局面,排除A项;李世民是唐太宗,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忽必烈是铁木真的孙子,排除D项。故选C项。
2.A
【详解】根据材料“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是中国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与他相关的史实是统一蒙古。铁木真完成蒙古统一大业,结束了蒙古草原长期混战的局面。1206年,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被尊为“成吉思汗”,A项正确;忽必烈建立元朝,排除B项;元朝统一后,开凿运河,排除C项;忽必烈灭南宋,统一全国,排除D项。故选A项。
3.A
【详解】材料对于蒙古对外扩张沟通了中西经济文化联系,但是武力扩张是不容肯定的。可见,蒙古的对外扩张对欧亚发展有利有弊,A项正确;材料明显对于蒙古对外扩张是否定的,排除B项;材料中说明蒙古对外扩张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的联系,排除C项;材料说明的是中亚的医学传入中国,排除D项。故选A项。
4.D
【详解】③是蒙古地区,根据所学,1206年,铁木真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了蒙古政权,被尊称为成吉思汗。D项正确;完颜阿骨打建立金朝,耶律阿保机建立辽,排除AB项;1260年,忽必烈继承汗位;1271年,改国号为元,1272年定都大都。排除C项。故选D项。
5.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206年,铁木真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了蒙古政权,被尊称为成吉思汗,符合题干描述,C项正确;10世纪初,耶律阿保机(辽太祖)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国(有时称辽),排除A项;11世纪末,完颜部首领阿骨打统一了女真各部。12世纪初起兵抗辽,1115年,完颜阿骨打(金太祖)建立女真政权,国号大金,排除B项;松赞干布是吐蕃王朝第33任赞普,在位期间(629—650年)平定吐蕃内乱,降服羊同,统一西藏,正式建立奴隶主统治的吐蕃王国,排除D项。故选C项。
6.D
【详解】根据材料中“1278年”“次年过零丁洋时作此诗”可知,文天祥作此诗于1279年。结合所学可知,1276年,元军就已经攻占南宋都城临安,故选D;1227年蒙古灭西夏后,与南宋结盟夹击金朝,1234年,蒙古灭金,之后形成了南宋与蒙古对峙的局面,这些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排除AB;忽必烈于1272年定都于大都,这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排除C。
7.D
【详解】元朝是由游牧民族建立的政权,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D项正确;满族不属于游牧民族,排除A项;氏族和鲜卑族没有建立统治全国的政权,排除B和C项。故选D项。
8.D
【详解】图中出现的政权是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和元朝。最后元朝实现了对于政权并立的统一。因此图示体现出历史发展趋势是民族政权并立到国家统一。故D符合题意;A是秦朝时期;B是明清时期;C是宋元时期经济现象,排除。故选D。
9.D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更好地治理国家,忽必烈重用汉族官吏,采取汉族的政治制度,实行仁政,不嗜杀,施行“治国安民”的方略,广开言路,整顿吏治,注重农桑,为中华文明的发展营造统一稳定的环境,有利于延续中华文明。D项正确;材料与边疆开发无关,排除A项;成吉思汗已统一蒙古各族,排除B项;“减轻人民负担”概括不全,排除C项。故选D项。
10.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大都,元朝建立,B项正确;1269年 、1279年、1281年都不是元朝建立时间,排除ACD项。故选B项。
11.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宋灭亡是在1279年;忽必烈建立元朝是在1271年;蒙古灭金是在1234年;铁木真统一蒙古草原是在1206年;蒙古灭西夏是在1227年,因此正确排序是④⑤③②①,D项正确,ABC项排除。故选D。
12.D
【详解】根据材料“中国历史朝代更迭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260年,成吉思汗之孙忽必烈继承蒙古汗位,1271年,改国号为元,建立元朝,第二年定都大都。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取代了元。因此,图中“ ”处应是元,D项正确;西晋在隋朝之前,隋朝是唐朝之前朝代,唐朝灭亡后进入五代十国时期,排除ABC项。故选D项。
13.A
【详解】依据材料可知,忽必烈推崇儒家思想,效仿汉族制度和思想,这有利于蒙古族的封建化,A项正确;材料内容有利于促进国家统一进程,排除B项;材料没有强调促进了中原文化的发展,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忽必烈推崇儒家思想,效仿汉族制度和思想,进而促进蒙古族的封建化,与汉族人民的地位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14.B
【详解】12世纪蒙古族部落首领铁木真,也就是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草原建立蒙古国。成吉思汗死后,蒙古军队相继灭亡西夏和金,对南宋形成包围之势。后忽必烈即捍卫,于1271年定国号为元,次年定都大都。故选B。
15.C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元朝于1276年灭亡南宋,它设立中书省,设澎湖巡检司管辖台湾,C项正确;设澎湖巡检司管辖台湾的元朝,不是唐、宋、明,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
16.D
【详解】据材料“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可知,元朝先后灭掉了西夏,女真族建立的金,并最终统一中国,D正确;据所学可知,西夏、金均在隋唐之后的少数民族政权,故A、B排除;宋朝是中原的政权,而非“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C错误。
17.B
【详解】根据题干“前代大汗的政治路线存在‘武功迭兴,而文治多缺’的缺失”并结合所学可知,1260年,忽必烈继承汗位;1271年,改国号为元,1272年定都大都。忽必烈接受汉族儒臣提出的“行汉法”“行仁政”“不嗜杀”的建议,施行“治国安民”的方略,广开言路,整顿吏治,注重农桑。依照中原王朝的统治方法,设立各种机构,B项正确;积极统一语言文字、对外扩张传播文化与题干不符,排除AC项;摒弃蒙古统治策略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B项。
18.B
【详解】依据题干可知反映了忽必烈作为蒙古族首领,接受汉族儒臣的建议,实行汉化政策,仿照中原王朝的统治方法设立机构,建立了元朝并完成了全国的统一,由此可见汉化政策促进了蒙古族封建化进程及元朝统一,B正确;题干反映了忽必烈实行汉化政策,但是没有体现完全舍弃本民族文化,A排除;元朝的建立与统一得益于汉族儒臣的帮助,但是“源于”的说法过于夸大,C排除;题干的主旨并非反映忽必烈崇拜儒家文化,而是反映忽必烈的汉化政策对于蒙古族以及元朝的积极作用,D排除。故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