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期末试题选编 2021-2022学年下学期广东省各地七年级历史(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期末试题选编 2021-2022学年下学期广东省各地七年级历史(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3-19 20:53: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12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1.(2022春·广东广州·七年级统考期末)据《东京梦华录》《西湖老人繁胜录》等书籍记载,北宋时的汴京、南宋时的杭州都有许多远近闻名的瓦子。宋代出现“瓦子”等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主要是因为( )
A.北人南迁带去大量劳动力 B.城市繁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
C.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 D.农民的休闲娱乐需要
2.(2022春·广东湛江·七年级统考期末)“闲听瓦内讲评书,粉怪传奇胜翻读。打诨烟花皆悦众,全凭利口誉京都。”下列关于“瓦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A.瓦子是古代娱乐兼营商业活动的场所
B.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叫勾栏
C.瓦子是宋代城市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反映
D.瓦子在宋代城市的盛行,主要是因为达官贵人的需要
3.(2022春·广东广州·七年级秀全中学校考期末)宋代体育项目众多。马球运动在开封有游玩的场所,蹴鞠运动广受欢迎, “瓦舍”里有各种体育表演活动,如相扑、使拳、舞斫刀、舞蛮牌、舞剑、射弓、使棒等。体育运动的兴盛反映了,宋代( )
A.城市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B.重文轻武之风盛行
C.手工业发展到很高水平 D.民族交融趋势加强
4.(2022春·广东广州·七年级华南师大附中校考期末)史料记载:“今也民间淫侈亡度,以奇相耀,以新相夸。工以用物为鄙,而竞作机巧;商以用物为凡,而竞通珍异。”这说明宋朝
A.经济繁荣影响社会风气 B.市民生活丰富多彩
C.传统手工业逐渐转型 D.社会结构发生变动
5.(2022春·广东广州·七年级华南师大附中校考期末)《清明上河图》中描绘了一位正在送外卖的酒店伙计形象。追述开封府城市风貌的著作《东京梦华录》记载:普通人家宴请宾客,只要掏钱就能请到操办宴会的“四局”上门服务,“承揽排备,自有则例……(主人)不用费力”。这些现象可以用来证明当时
A.门第观念淡化 B.饮食服务业繁荣
C.坊市格局已被打破 D.社会流动的频繁
6.(2022春·广东广州·七年级秀全中学校考期末)北宋完全取消了有围墙的里坊和市场,民宅当街开门,自由出入,店铺和作坊临街建造,街市、早市、夜市以及临时性的“勾栏”“瓦子”一类的娱乐场所和集市大量出现,自由繁华的街市贸易突破了市的界限。这反映了( )
A.城市经济功能增强 B.经济格局发生变化
C.城市管理水平提高 D.重农抑商政策松弛
7.(2022春·广东江门·七年级校考期末)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城墙上下没有一个守卫,土墙上面没有任何城防工事,射箭的城垛也没有,甚至连虚设的城防都没有,整个汴京正沉浸在浓厚的商贸气氛中。这反映当时( )
A.城防意识比较淡薄 B.商品经济高度繁荣 C.国家统一社会稳定 D.繁荣开放人民富足
8.(2022春·广东惠州·七年级统考期末)“天子好蹴鞠(宋徽宗喜欢蹴鞠),满城尽高俅(东京城流行踢球)”。这两句诗,除了讽刺的意味外,同时也(  )
A.说明了知识分子受社会普遍尊重
B.体现了宋朝乡村生活的丰富多彩
C.道出了靖康之变发生的直接原因
D.反应了宋朝市民生活的一个侧面
9.(2022春·广东惠州·七年级统考期末)下图所示内容共同反映了宋元时期
A.戏剧种类多样 B.日常礼仪复杂
C.士人尚文读经 D.市民生活丰富
10.(2022春·广东佛山·七年级统考期末)宋词是在唐诗的基础上,为适应社会生活需求而对诗进行的改良。元曲则是在宋词的基础上,融入了胡人特色的词,是随着元朝统治者人主中原而强制性推行的表现形式,所以元曲也叫胡曲。宋词、元曲兴盛的根本原因是
A.统治者的提倡 B.城市繁荣,市民阶层兴起和壮大
C.科举制的推动 D.宋元时期,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
11.(2022春·广东深圳·七年级统考期末)女词人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她的作品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的作品主要描写真挚的夫妇感情,后期的作品则主要描写流离不定的生活。推动李清照作品风格转变的主要因素是( )
A.澶州之战的发生 B.北宋灭亡的影响 C.岳飞抗金的失败 D.南宋灭亡的后果
12.(2022春·广东·七年级期末)历史学家陈寅怡曾评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能为陈寅怡的评论提供例证的是( )
A.“苏湖熟,天下足” B.苏轼等词人层出不穷
C.宋军在郾城大败金军 D.“杯酒释兵权”
13.(2022春·广东潮州·七年级统考期末)《华夷一体与元代开阔正大的文化气象》一书中记载:疆域的辽阔、民族的众多,带来恢弘的气象,曲之所包容者也广;无为而治的文化政策,使得曲作家不仅什么都能写,而且什么都敢写,无所忌惮,遂以“驳杂”称之。材料反映了
A.元曲产生的背景 B.元曲形成的历程
C.元曲形成的影响 D.元曲的本质内涵
14.(2022春·广东广州·七年级统考期末)有一位作家,生活在金末元初,多才多艺,了解人民疾苦,熟悉民间语言,又常与艺人交往,甚至亲自登台演出。他一生创作了许多剧本,流传至今的有10多种。这位作家应该是( )
A.李白 B.苏轼 C.关汉卿 D.赵孟頫
15.(2022春·广东汕头·七年级统考期末)以下表格“①”处应填写
各时期主流文学体裁 唐诗 宋词 元曲
代表作 李白《将进酒》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①
A.司马迁《资治通鉴》 B.关汉卿《窦娥冤》
C.汤显祖《牡丹亭》 D.孔尚任《桃花扇》
16.(2022春·广东潮州·七年级统考期末)下图所示古诗资料主要反映了
春节习俗诗句赏析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宋·王安石《元日》 习俗的沿革:贴春联等,驱邪保平安 元宵节诗句赏析 今夕知何夕,团圆事事同。 汤官寻旧味,灶婢诧新功。——宋·周必大《元宵煮浮圆子》 习俗的沿革:吃汤圆,寓意团圆美满
A.传统节日的起源与变化 B.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
C.古代诗歌的韵律与美感 D.都市娱乐方式的多样
17.(2022春·广东汕头·七年级统考期末)中国传统节日是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如图知识示意图反映的是中国传统节日的
A.主要来源 B.丰富内涵 C.广泛领域 D.发展历程
18.(2022春·广东河源·七年级统考期末)“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首诗中形象地说明了宋元的( )
A.中秋节 B.元宵节 C.端午节 D.春节
19.(2022春·广东肇庆·七年级德庆县德城中学校考期末)“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而造极于赵宋之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海外贸易的兴盛刺激了中国的内部生产,宋代的冶铁数量在当时整个世界应该是数一数二的,其他如制造瓷器、丝绸、茶叶、酒类以及各种工艺品,数量之大、种类之多也是惊人的。也因为这些缘故,宋代面对强大的北方敌国可以用金钱和丝帛换取和平。而在完全失去北方以后,偏安在南边的南宋,地方小了,人口少了,生活条件居然比过去还好。
——许倬云《许倬云说历史:大国霸业的兴废》
材料二 瓦中多有货药、卖卦、喝故衣(卖旧衣服)、探搏、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终日居此,不觉抵暮。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影响宋代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2)材料三能够说明的主题是什么 这四幅历史图片的史料价值是否相同 并说明理由。
(3)任选材料三中的一幅图片,结合所学知识为它写一份100字左右的解说词。
20.(2022春·广东东莞·七年级统考期末)繁荣的唐宋体育运动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彩绘陶打马球女俑,此套彩绘陶俑为5件,均女性,着紧身服,骑马、策马打球的身姿栩栩如生。
材料二:文史作品中的体有活动
一 观拔河俗戏 李隆基 社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欲练英雄志,须明胜负多。 噪齐山岌案,气作水腾波。预期平岁稔,先此乐时和。 (“预期年岁稔,先此乐时和”意思是:希望今年是一个丰收年,如同这欢乐的时刻一样)
二 伊蹴鞠之戏者,盖用兵之技也,武由是存,义不可舍,倾徒习于禁中,今将示于天下。 ——阎宽《温汤御球赋》
三 日本国王子入朝贡方物,王子善棋,帝令待诏顽师言与之对手。 ——《旧唐书·宣宗本纪》
材料三:宋初,各级官吏多用文臣,社会文弱风气已露端倪。在正统文人的观念里,打马球已不再是一种值得肯定的社会风尚,而变成了一般市井之徒的恶习。一些在他们看来能够修心养性、陶冶情操,且比较文雅、高尚的活动,如围棋、象棋、投壶等项目深受他们喜爱。不少体育项目逐渐步出宫廷、府第而走向社会,为一般市民所享有,有的人将蹴鞠等活动引入商业机制,以吸引游客。唐代对抗性极强的蹴鞠活动,至宋代已演变为以不用球门、一人或多人对踢的表演性踢法为主了。----摘编自黄伟一《宋代体育与宋代社会》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信息。
(2)根据材料二,指出材料所描述的三项体育活动的名称。选择其中一项,说明材料中该体育活动所承载的社会功能。
(3)根据材料三,归纳宋代体育活动出现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变化的原因。
21.(2022春·广东湛江·七年级统考期末)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增强文化自信。阅读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诗人创作了大量诗歌,谱写了丝路明珠长安城的繁华,从中可以感受到中外交流十分频繁。俯瞰长安城,“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莱畦”。街市上,熙熙攘攘,“水门向晚茶商闹,桥市通宵酒客行”。在唐朝的宫殿上,“万国衣冠拜冕旒(借指皇帝)”。考试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读书人,“喧喧车马欲朝天,人探东堂榜已悬”。妇女引领着时尚,“女为胡妇学胡妆……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
——据《以诗证史——以唐诗看唐都长安的繁华》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以长安为例,归纳唐朝繁盛的表现。
材料二 下面是苏轼的诗词和碑文
食荔枝[北宋]苏轼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注:罗浮山在广东博罗、增城、龙门 三县交界处,岭南指五岭以南的地区。
苏东坡书《广州南海浴日亭诗文碑》
(2)材料二是两种不同类型的史料,据此提取其中可以相互印证的历史信息。材料三 元朝建立后,版图辽阔,交通更加发达,丝绸之路更加通畅,东西交往频繁。马致远在散曲中赞美:“至治华夷,正堂堂大元朝世……小国土尽来朝”。贯云石也在散曲中唱道:“江山富,天下总欣伏……大元至大古今无”。清代魏源说:“元有天下,其疆域之袤,海漕之富,兵力物力之雄廓,过于汉唐”。
——据《元曲的人文精神与文化启示》
(3)据材料三,归纳马致远、贯云石、魏源对元朝有什么共同认识?
(4)综上所述,请谈一谈作为当代青少年,你如何弘扬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22.(2022春·广东惠州·七年级统考期末)传统节日是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同学们在搜集分析资料的基础上,撰写了有关节日起源的小论文,以下是四位同学的论文资料。
甲:东汉文学家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年”字起源的解释:“年,谷熟也”。
乙:在上古时代,部落联盟的首领爱护百姓,深受百姓爱戴。传说尧死后,舜帝将祭祀天地和先帝尧的那一天,当作一年的开始之日,称为“元旦”,或“元正”。
丙:上古先民在端午进行祭龙仪式,龙是中华民族的古老图腾,人们在这一天赛龙舟,端午节起源于先民对龙的崇拜。
丁: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爱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
(1)请你结合以上图文资料,将下面表格的空缺部分填写完整。
节日 习俗 内涵
春节 拜年、吃团圆饭、放鞭炮 ③
元宵节 吃元宵、赏花灯、舞狮子 家庭团圆、祈求平安
清明节 ② 纪念先人、赏玩春景
① 吃粽子、悬艾草、放纸鸢 驱邪除秽、光宗(与“粽”音近)耀祖
(2)根据材料二,指出影响传统节日习俗形成的因素(至少两个)。
(3)结合自己在传统节日中的体验,说一说如何做好中华传统节日的传承人。
参考答案:
1.B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北宋都城东京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瓦子”。瓦子在宋代城市的盛行,主要是因为城市繁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B项正确;北人南迁带去大量劳动力是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的原因,排除A项;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是西汉汉武帝采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结果,排除C项;瓦子出现在城市中,农民的休闲娱乐需要与之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2.D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瓦子在宋代城市的盛行,主要是因为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而不是达官贵人的需要,D项错误,符合题意;宋代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不断壮大,市民的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北宋的都城东京有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瓦子,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叫勾栏,反映宋代城市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B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BC项。故选D项。
3.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瓦舍”是宋代城市中娱兼营商业的场所,“马球运动”“蹴鞠运动”“相扑、使拳、舞斫刀、舞蛮牌、舞剑、射弓、使棒等”反映了市民娱乐文化活动的丰富,而这是因为城市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A项正确;体育运动大多体现了人的阳刚之气和勇武有力的性格,不能说明重文轻武之风,排除B项;城市体育运动的兴盛不足以反映手工业发展到很高水平,排除C项;材料无法体现少数民族在体育运动中的表现,排除D项。故选A项。
4.A
【详解】“今也民间淫侈亡度,以奇相耀,以新相夸。工以用物为鄙,而竞作机巧;商以用物为凡,而竞通珍异。”大意是说社会各阶层在日常生活方面都表现出追求奢华的审美趣味,由此可见宋朝社会经济的发展促使社会风气出现追求奢华的倾向,A项正确;题干并不是反映市民生活丰富,而是反映当时出现了追求奢华的审美趣味,排除B项;题干反映的是社会风气,没有体现传统手工业逐渐转型,而且也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题干反映的是社会风气的变化,但是没有体现社会结构发生变动,排除D项。故选A项。
5.B
【详解】根据“送外卖的酒店伙计”“普通人家宴请宾客,只要掏钱就能请到操办宴会的‘四局’上门服务”等信息可知,当时饮食服务业较为繁荣,B项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门第观念的变化,排除A项;材料信息没有体现坊市格局被打破,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饮食服务,无法体现社会阶层的流动,排除D项。故选B项。
6.A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在北宋,城市繁荣,商业活动突破了坊市界限,甚至早市、夜市规模也很大,整个城市因商业活动的繁盛而充满了活力,这反映了城市经济功能增强了,A项正确;材料不是说经济重心从北方转移到南方,排除B项;材料是说商业活动,不是说管理水平,排除C项;重农抑商政策是封建社会的国策,不会松弛,排除D项。故选A项。
7.A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城墙上下没有一个守卫,土墙上面没有任何城防工事,射箭的城垛也没有,甚至连虚设的城防都没有,整个汴京正沉浸在浓厚的商贸气氛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当时城防意识比较淡薄。A项正确;商品经济高度繁荣,在题干内容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繁荣开放人民富足,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CD项。故选A项。
8.D
【详解】根据题文的“天子好蹴鞠(宋徽宗喜欢蹴鞠),满城尽高俅(东京城流行踢球)”这两句诗,反映的是宋朝市民生活的一个侧面。ABC在题文材料不能体现,故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9.D
【详解】分析题干中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瓦子是宋代城市中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蹴鞠是宋代流行的一种体育娱乐活动,元杂剧是元代文学艺术主流形式,三者都适应了城市和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的精神文化需求,因此共同反映了宋元时期市民生活的丰富,D项正确;蹴鞠不是戏剧,而是一种体育娱乐活动,排除A项;题干三幅图片并没有反映出宋元时期日常礼仪的复杂或士人尚文读经,排除BC项。故选D项。
10.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兴起并不断壮大,为了适应市民的社会生活,宋词、元曲兴盛。故宋词、元曲兴盛的根本原因是城市繁荣,市民阶层兴起和壮大。故B符合题意;统治者的提倡、科举制的推动、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不是宋词、元曲兴盛的根本原因,排除ACD。故选B。
11.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李清照生活在两宋之交,她的词风委婉、细腻、清秀。作品以北宋灭亡为界限,此前主要描写真挚的夫妇感情,此后作品充满了血和泪,反映了当时战乱带来的灾难,描写流离不定的生活,抒发了忧患情怀,因此推动李清照作品风格转变的主要因素是北宋灭亡的影响,B项正确;澶州之战的发生,发生在北宋时期, 岳飞抗金的失败、 南宋灭亡的后果,发生在南宋时期,与题意不符,排除ACD项。故选B项。
12.B
【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宋代词人层出不穷,杰出的有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体现了宋代文化的繁荣,B项正确;“苏湖熟,天下足”,描述的是宋代农业经济的繁荣,排除A项;宋军在郾城大败金军,涉及的是军事,排除C项;“杯酒释兵权”,涉及的是加强中央集权,排除D项。故选B项。
13.A
【详解】根据“疆域的辽阔、民族的众多,带来恢弘的气象,曲之所包容者也广;无为而治的文化政策,使得曲作家不仅什么都能写,而且什么都敢写,无所忌惮,遂以‘驳杂’称之”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元曲产生的背景,故选A;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元曲形成的历程、影响,也无法体现元曲的本质内涵,排除BCD。
14.C
【详解】依据题干这位剧作家生活在金末元初,剧本多反映人民疾苦。结合课本所学,元朝戏剧空前发达,出现了元曲。元代最优秀的杂剧作家是关汉卿。关汉卿生活在金末元初,他多才多艺,了解人民疾苦,熟悉民间语言,又常与艺人交往,甚至亲自登台演出。他一生创作了许多剧本,流传至今的有10多种。代表作是悲剧《窦娥冤》。C项正确;李白是唐朝著名的诗人,排除A项;苏轼是北宋豪放派词风的代表人物,排除B项;赵孟頫是元代最著名的画家,他的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无不传神,富有情趣。排除D项。故选C项。
故选:C。
15.B
【详解】仔细观察框表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表格“①”处应填写关汉卿《窦娥冤》。元代是元曲的鼎盛时期。关汉卿是元杂剧奠基人,杂剧代表作是《窦娥冤》,B符合题意;《资治通鉴》的作者是司马光,司马迁的代表作是《史记》,A不符合题意;汤显祖的《牡丹亭》、孔尚任的《桃花扇》是昆曲的代表作,CD不符合题意、所以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16.B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些古诗的内容可以表明我们今天存在的各种节日习俗自古以来就已经存在,由此可知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文化的传承,没有反映节日的起源,排除A项;材料主旨不是强调诗歌的美感和都市娱乐方式的多样,排除CD项。故选B项。
17.D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材料介绍了传统节日从商周经秦汉、魏晋南北朝到宋元的发展演变,这体现的是中国传统节日的发展历程,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发展过程,不是产生原因、内涵,排除AB二项;材料说的是传统节日的演化过程,不是传统节日的特点,排除C项。故选D项。
18.D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可知,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迎着和暖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都把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点燃爆竹,饮屠苏酒,换新桃符充分表现出年节的欢乐气氛,宋代称春节为元旦,俗称年节、新年,最受重视,除夕之夜,人们要祭祀祖先,贴桃符等,D项正确;中秋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中秋节的风俗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等,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元宵节是中华民族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挂彩灯、吃汤圆是元宵节的排除统习俗,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端午节的传统习俗有吃粽子、赛龙舟等,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19.(1)海外贸易的兴盛;手工业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城市的发展和繁荣。(任答两点即可)
(2)主题;宋代社会经济的繁荣与发展。是否相同:不同。理由;四幅图片中《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商标》和《交子》是第一手史料,最具史料价值;绘画作品《货郎图》和《秧马》为第二手史料。
(3)示例;选择图片《交子》。解说词;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它最早出现在北宋初年的四川。当时四川用铁钱,流通不便。于是,商人发行一种纸币,名为交子,代替铁钱流通。纸币比金属货币容易携带,可以在较大范围内使用,有利于商品的流通,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图片的基本信息解读,主要作用)
【解析】(1)
依据材料一“ 海外贸易的兴盛刺激了中国的内部生产,宋代的冶铁数量在当时整个世界应该是数一数二的”可得出海外贸易的兴盛;依据材料一“其他如制造瓷器、丝绸、茶叶、酒类以及各种工艺品,数量之大、种类之多也是惊人的。”可得出手工业的发展;依据材料二的信息可以从市民阶层的壮大以及城市的发展和繁荣回答其他答案。
(2)
依据材料三中插秧工具、商标、货郎图和交子等信息可得出宋代社会经济的繁荣与发展;依据材料中信息可得出史料价值不同,理由依据所学从幅图片中《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商标》和《交子》是第一手史料,最具史料价值;绘画作品《货郎图》和《秧马》为第二手史料回答。
(3)
本题属于开放题型,首先选取材料三任意一幅图进行解说即可,比如选择图片《交子》。解说词可从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它最早出现在北宋初年的四川。当时四川用铁钱流通不便。于是商人发行一种纸币,名为交子,代替铁钱流通。纸币比金属货币容易携带,可以在较大范围内使用,有利于商品的流通,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等回答。
20.(1)历史信息:唐朝体育活动繁荣;妇女社会地位提高;妇女参加体育活动;社会风气开放、昂扬进取、积极向上、充满活力。
(2)名称:拔河、蹴鞠、下棋。社会功能:拔河,祈求农业丰收,娱乐社会,锻炼志气;蹴鞠,训练军事与作战能力;下棋,下棋是中外交往的手段之一,承载一定的政治功能。
(3)变化:部分体育项目由宫廷走向社会,为一般市民所享有;体育的商业性、表演性增强;体育活动的对抗性减弱。历史原因:宋朝重文轻武,导致社会渐趋文弱;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
【解析】(1)
根据材料一中信息“唐彩绘陶打马球女俑,着紧身服,骑马、策马打球”可知,唐朝体育活动繁荣;妇女社会地位提高;妇女参加体育活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社会风气开放、昂扬进取、积极向上、充满活力。
(2)
依据材料二可知:一是拔河,二是蹴鞠,三是下棋。结合所学知识,拔河,祈求农业丰收,娱乐社会,锻炼志气;蹴鞠,训练军事与作战能力;下棋,下棋是中外交往的手段之一,承载一定的政治功能。
(3)
据材料三可知,宋朝部分体育项目由宫廷走向社会,为一般市民所享有;体育的商业性、表演性增强;体育活动的对抗性减弱。出现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宋朝重文轻武,导致社会渐趋文弱;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改变了人们的喜好。
21.(1)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商业繁华(或城市规模大),中外交流频繁,社会风气开放,文学艺术灿烂辉煌,等等。(答对任意两点即可)
(2)苏轼曾经到过广东,留下众多诗词作品。
(3)共同认识:元朝疆域(版图)辽阔;经济繁荣;交通发达;国家统一。(答对任意两点即可)
(4)增强文化自信;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性的继承,不断开拓创新;吸收优秀文化成果。
【解析】(1)
根据“中外交流十分频繁”“水门向晚茶商闹,桥市通宵酒客行”“考试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读书人”“女为胡妇学胡妆”,分析得出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商业繁华(或城市规模大),中外交流频繁,社会风气开放,文学艺术灿烂辉煌,等等。
(2)
根据“苏东坡书《广州南海浴日亭诗文碑》”可知,苏轼曾经到过广东,留下众多诗词作品。
(3)
共同认识:根据“正堂堂大元朝世……小国土尽来朝”“江山富,天下总欣伏……大元至大古今无”“元有天下,其疆域之袤……过于汉唐”,概括得出元朝疆域辽阔;经济繁荣;交通发达;国家统一。
(4)
可从增强文化自信;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不断创新;吸收优秀文化成果等方面进行总结。
22.(1)事件:①端午节;②踏青、扫墓;③团圆和谐,避灾祈福,交流亲情伦理。
(2)因素:①农业的发展;②神话传说;③图腾崇拜;④对英雄的崇拜。
(3)做法:①积极宣传传统文化节日;②自觉学习和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③做到遵守国家对传统节日的要求,与时俱进等。
【详解】(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吃粽子、悬艾草、放纸鸢是端午节的习俗;清明节有踏青、扫墓的习俗;春节拜年、吃团圆饭、放鞭炮寓意团圆和谐,避灾祈福,交流亲情伦理等。
(2)根据材料二甲“年,谷熟也”可知,节日的形成与农业的发展有关;根据材料二乙“传说尧死后,舜帝将祭祀天地和先帝尧的那一天,当作一年的开始之日,称为‘元旦’,或‘元正’。”可知,节日的形成与神话传说有关;根据材料二丙“人们在这一天赛龙舟,端午节起源于先民对龙的崇拜。”可知,节日的形成与图腾崇拜有关;根据材料二丁“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爱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可知节日的形成与对英雄的崇拜有关。
(3)作为青少年要做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积极宣传传统文化节日,自觉学习和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做到遵守国家对传统节日的要求,与时俱进等。言之有理即可